薛蠻子:我最大的經驗就是敢于分享
2016-05-26 02:42 ? 來源:投資人說 摘要:薛蠻子:有人問我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嗎?于我而言最大的經驗就是要敢于跟別人分享。
最近投投在看一本火的不行的書《人類簡史》,看完之后,有了一個很大的感觸,其實人類很多的知識傳遞與認知的提升都是建立在無數代人的試錯之上。
今天小編找來了一篇薛蠻子先生極具分享意義的文章。如今已滿頭銀發的他,回顧自己青年時期的故事,該會如何看待呢?對于當下的創投環境,他又想分享些什么呢?
我的成長故事
我14歲那年被送到內蒙古一個公社,這一去就是七年,當時我才念初中一年級,直到1976年我才回到北京。那段生活很艱苦但對我而言那是社會大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當時我利用了一個機會,在農村每天即使是最累的時候也要做筆記、讀書。那時冬天也沒有煤,而我自己拿了一本字典,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背13000多個單詞。
那段時間我讀了許多的書,其中包括非常多的英語小說,再之后我就可以開始翻譯英文小說。1977年全國開始恢復高考,但因為我是初中一年級,考不上大學,我就想辦法跟我領導商量去考研,領導就說算你有本事,你自己去考吧,于是我自己就去考了一把,最后我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所中外關系史的研究生。
那為什么我能考上呢?是因為我聰明?絕對不是,我就是運用了一個方法,我當時分析了競爭對手是誰?首先是大學生,第二是高中生,還有結了婚的社會人士,這其中就有非常想回北京的,這一類的人想回北京的心特別迫切,所以當時競爭特別激烈,于是,我心想一定得想一個招,不然很難競爭過他們。
當時我找了一個專業是傳統的老大學不教的專業,因為中外關系以前是不教的,所以我選了中外關系史。第二我的中文一定是比學英文的人強,我的英文比學中文的人強,唯一弱項的就是政治不行,43分,我始終弄不清楚為什么政治書上是四個堅持,不是五個堅持,也不是三個堅持。
當時臨時抱佛腳我還專門找了社會科學院的政治所朋友幫我補課,要不然遇到這種題就只有放棄,政治不及格,其他的都還湊合,英語考了99分,世界史、中國史把手指頭都寫酥了。
那個時候全國有上百萬人考大學,幾十萬人考研究生,我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所以我就得想個好招,怎么能利用優勢打出你的特點,打出差異化的產品,那個時候才有機會。
那時出現了一個機會就是出國留學,但留學這個事,我當時也沒有錢,怎么辦?
忽悠!我那個時候想著找領導。
恰好當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來訪,需要翻譯并且要求要懂中國歷史的,于是我就忽悠他寫了一封信給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長,說查爾斯·薛先生是中國比較出類拔萃的人才,如果不給他獎學金的話,將是我們加州大學的一個損失。
那個信一去,1981年我就收到了一年的全獎學金,就是這樣,當年的7月份我就到了美國,那時兜里只有五十美金,學校要10月才開學,錢不夠用,那怎么辦?只有打工。
我當時看到一張報紙,上面登出要尋找一個會中文漢語拼音的,我心想這個我會。于是我就背著一大堆書就去了,原來登報的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孫正義先生,他當時發明了一種翻譯機,你只要說一句話,全世界32種語言都能翻譯出來,而我就幫他翻譯中文。
這個事我駕輕就熟,一個夏天就賺了七千多美金。買汽車,當時幸福的不行。那個時候七千美金就非常多了。
因為我抓住了上學的機會,又抓住了去美國的機會,當時我在國外發現所有的外國公司都在看中國,那時中國的經濟剛起來,這讓我堅信中國絕對是有機會的。
于是我們有這個想法的留學生都回國了,開始找中國最大的痛點,當時全國只有4%的人擁有電話,普通人需要花五千塊錢才能裝上電話,而且這4%的人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其它地方裝都裝不著。
當時我們就認定這是個大機會,便開始做了UT斯達康,最后公司在2001年就在美國上市了。
所以我后來經常感慨,機遇很重要,當你碰上機遇的時候,你還需要動員所有精力與機遇共舞。
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天生的
我現在做投資,但我認定成功的創業者一定是天生的,是具有特俗的氣質的,就像過去偉大的將軍或者偉大的作家那樣,他們會非常專注自己的事情,有的時候極其偏執,往往不好打交道,這些人都是熱愛折騰,非常享受折騰的過程,百折不撓。
所以凡是為了賺錢而折騰創業的人,還不如干點別的,不要來創業,因為你注定無法成就大的成功。
創業是要經歷5-10年艱苦過程。說個簡單的例子,就算你爸是劉翔,你也得12個月才能走路,你爸是姚明你也不可能12個月就能打籃球。所以創業都有個艱苦的過程。
所有創業的人都是九死一生,馬云、馬化騰,沒有一個人不是九死一生。
創業者只能把自己打造成特殊的材料,只有這樣才有機會。能干的人,像雷軍、周鴻祎等,即使他們今天的生意全沒了,如果再給一個機會,同樣他們還是會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成就一家偉大的公司。
因此,我認為千金易得,一將難得,最難得的是聰明,有悟性,有耐心。
我以前最大的教訓就是投一流的事業,三流的人才,覺得人才能換,但實際上人才根本不能換,即使事情做起了,但很快又會敗下陣來。所以,人特別重要,找到好的創業者、或苗子是最寶貴的事情,特殊材料制成的創業者是我們所有投資者追逐的對象。
前陣子我投了一個騰訊出來的女同志,她做的應該是個三流的事業,但她是一個一流的人才。三流的事業,一流的人才,我認為大不了這個事兒掛掉了,但她還可以繼續走下去,還會有翻盤的機會。
堅持與維持
我認為,每個創業者一定要分辨出什么叫堅持,什么叫維持。
維持就是做一件不靠譜的事,拿了爹的錢,拿了女朋友的錢,拿了親戚的錢,拿了同班同學的錢,苦熬著,在瞎耽誤功夫,這是我見到的創業者不成功卻浪費了三五年時間,最后腸子悔青的一個主要原因。
堅持就是相信自己的事業,真正找到了適合他的而且又有需求的事情,剩下的他就只是需要花時間堅持下去就行。但如果這事根本沒需求,你死磕也只是死得更慘而已。
所以判斷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大量的創業者干的事情都是極端感性的,沒有做過充分的調研。
如今我每天看到的商業計劃書玩的事情都是自己意淫出來的需求,用戶根本沒有這個需求,所以很多創業者根本是瞎耽誤工夫。
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
中國有多少家創業公司呢?
有1200多萬家,這是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所以現在是有機會了,像新三板,我覺得這里面就為所有的人提供了大量的特殊渠道。
每個人眼前都有大量的機會,如果再沒有出息就只能賴你自己了。我們整個中國五千年以來從來沒有這樣一個平等自由的創業環境,也沒有這么寬松的資本渠道,更沒有這么寬廣的多渠道機制。
所以我說這些都是每個創業者前所未有的機會,手里只有幾百萬塊錢,慢慢積累到幾千萬塊錢,只要是做到這個細分市場的老大,就很好。就像做外賣老大,那也很牛的,沒有什么不好的。
創業者最好不要好高騖遠,要把你的潛力深挖掘出來,把行業細分慢慢做透、做精,想一件事是你力所能及的,那可能才是你真正的方向。
第二點就是創業者太關心自己的事,都覺得自己的事牛的不得了。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我也是的,成功都是付出了努力的。美國有一個很有名的公司,他在最低迷經濟的時候做了一個概念孵化器,那樣也孵化了幾百個創業企業,最后還做了一個非常科學的分析,它把所有的創業公司成功的經驗列出來。
第一個就是機遇占42%,團隊28%,融資12%,剩下的亂七八糟加起來湊成100%,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控制能力,但你只有努力,不要以為自己是多么了不起的人,其實每個人機會是均等的。
所以能干出來就干出來了,三五年的功夫大不了死了還可以玩電腦,很多創業者還都年輕,我如今都60多了,還天天在忽悠,你肯定沒問題,一定會有機會的。
創業者一定要實事求是,充實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玩什么,不要意淫出需求。今天我們的短板理論在互聯網時代,就是需要跨越短板,怎么能通過互聯網找到你的人脈、團隊、增強你的長板。
馬云比大家本事都大,阿里巴巴上市的時候大量的股份都不在他手里,而是在創業的時候團隊里的人,每個人都是手里持有股份的,如果不給股份行嗎?所以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敢于分享。
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我十年前在石家莊一個21歲的小孩,這哥們叫李想,1981年生,高中畢業。他把自己的汽車之家做到一定程度之后遇到了瓶頸,那時候就跟我說老師,我想找一個CEO,我說你想找一個什么樣的CEO。
這時候正好碰見了秦志,就是我投資的一個幾千萬的公司,最后賣了一億美金給谷歌,秦志來了,他說這個人我想要。他還說拿自己的股份白送14%給他,汽車之家目前市值54億美金,還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了。
當時只有他自己心甘情愿在公司做副總,甘受職業經理人的領導,秦志來的時候這個公司銷售大約是三五千萬人民幣,現在的銷售額是幾十億,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網站。
我講的道理就是分享,如果你沒有分享的情懷、分享的胸懷,沒有這種器量是不可能達到這種程度的。
你想發一點工資就把事情解決了,把公司發展了,在中國是不可能的。一定是把你資源、生命、股份、財富舍得分享出去才有機會,不給分享,自己死霸著絕對不行。
今天我覺得最好的例子就是任正非。任正非的股份現在之有1%,能做到這份上不容易了,在我看來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敢于分享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有人問我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嗎?于我而言最大的經驗就是要敢于跟別人分享。
請掃描攀西商界網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