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術-如何破解說謊者的心理密碼?
2016-05-30 ?? 總裁俱樂部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總會不斷地聽到形形色色的謊言,除去那些含著善意與美好情感的謊言,那些因為禮貌不得不說的謊言以外,絕大多數謊言對我們的欺騙都會使我們蒙受損失或受到傷害,因此,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破解謊言背后的心理密碼,才是我們對待謊言的最好方式。
? 西方社會流行著這樣一句諺語:“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跑出很遠了?!本瓦B莎士比亞也曾發出感慨:“上帝啊上帝,這個世界為什么這樣喜歡說謊呢!”
事實就是這樣,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對,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早已充斥著大量的謊言,我們無法回避它們,必須每天去面對、去聽、去看、去感覺,甚至不得不捺著性子去聽和看。怎么辦呢?
一個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人會以一種平常的心態來看待這些謊言,不管它是由于何種目的而說,要知道,任何謊言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境撒謊,也可以說是人之常情。因此,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破解謊言背后的心理密碼,才是我們對待謊言的最好方式。
? ? ? ? ? ?人們為什么會說謊呢?
1.為了保護自己而說謊
? 當我們不想上學時常常謊稱自己生病了,還有人把自己因為睡過了頭而導致的上班遲到辯解是因為堵車,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謊言,我們會發現像這類自我防御型的謊言是很多的。
? 人們常常有這樣一種傾向,即在無意識中忘記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即使是有時候想起來也會想辦法狡辯,并試圖將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這是一種后天的自我保護法,即“自我防御機制”,人們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運用這種機制的。
2.為了嘩眾取寵而說謊
? 為嘩眾取寵而說謊指的是諸如自吹自擂、虛張聲勢等行為,比如說有些人原本沒有戀人卻謊稱自己已有戀人,明明辦不到的事情卻謊稱可以輕松搞定。他們之所以這么做完全是想在人前顯貴、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及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很蠢笨的心理在作祟。
3.為獲得利益而說謊
?這類行為指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說謊。在銷售領域中,當介紹、出售本公司的產品時,這種謊言便會大行其道。他們這么做完全是為了獲得某種特定的好處,而不惜言過其實來美化、宣傳自己的產品。即使在企業云集的場合比如產品發布會上,自己的謊言被當眾揭穿,撒謊者也不會感到有損身價。
4.為掩飾自己的感情而說謊
? 在日常生活中,撒謊行為常常發生在對對方沒有什么好感,并且很想拒絕對方的情境之下。一般我們不會直接對自己不喜歡的上司以及同事說“我不喜歡你”,如果真的像這樣原原本本地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那么自己和對方的關系很可能會惡化,以致難以挽回,而且這樣做也不利于所從事的工作。為此,人們想要隱藏自己的厭惡之情,表面上就會盡量裝得心平氣和一些。
5.為迎合對方而說謊
? 如果有人說:“你不認為這件衣服的尺寸對我來說很合適嗎?”對方一般會回答:“是的,真的很合適。”如果有人問:“能先借我一百元嗎?到月末我就還你。”對方一般會說:“可以,沒問題?!彪m然內心很討厭,但是很多人還是強迫自己做出附和的姿態或者說出對方期待的答案。
6.為擺脫困境而說謊
? 人人都有盡可能收集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規避那些對自己有害的信息的心理傾向。因此,當人們身處困境時,往往會用說謊來擺脫困境。
7.為避免尷尬而說謊
? 在競技游戲或者比賽中,有的人明明實力很強卻偏要在口頭上示弱。他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預先為自己設立一些防范性的托詞,以此作為比賽失利時防止自己陷入尷尬境地的借口。
8.為滿足欲望而說謊
? 當婚姻不幸的人被問及:“為什么要和那種人結婚呢?”很多人都會違心地回答:“婚前不太了解對方,等到真正一起生活之后才發現彼此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合不來?!?
? 人們常常會在先前的欲望沒有辦法獲得滿足時,認同并接納能夠滿足當時那種心理空虛感的人和物,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代償行為”。有很多人選擇的結婚對象是和過去的戀人十分相似的人,這便是有力的例證。
? 說謊總是弱者的策略,強者則敢于面對事實,講出真相。因此,一個需要掩飾的人,其內心一定有軟弱之處。
? 說謊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弱者。假如一個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隨時能夠判斷什么事應當公開做,什么事應當秘密做,什么事應當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這種人是有智謀的。對于這種人來說,說謊不僅不必要,反而會成為一種累贅。
? 經常說謊做偽者絕不是高明的人,而是邪惡的人。一個人起初也許只是為了掩飾事情的某一點而說謊,但后來他就不得不說更多的謊,以便掩蓋與那一點相關聯的一切。說謊的需要來自以下幾點:第一,是為了迷惑對手;第二,是為了給自己準備退路;第三,是以謊言為誘餌,探對手的意圖。正像人們所說的那樣:說一個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個真相。
? 但說謊有三個害處:第一,說謊者永遠是虛弱的,因為他不得不隨時提防被揭露;第二,說謊能使人失去合作者;第三,這也是最根本的害處,就是說謊將使人失去人格——毀掉人們對他的信任。
? 說謊者最為留意的就是說話時言辭或字眼的選擇,因為他不可能控制和偽裝自己的全部行為細節,他只能掩飾、偽裝別人最注意的地方。
1.口誤
由于知道人們注意的重點是言辭,因此說謊者常常謹慎地選擇字眼,對不愿出口的話仔細加以掩飾,因為他們懂得“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另外,用言辭來捏造或隱瞞一件事情是比較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事先全部寫下來進行練習。說謊者還可以通過說話而不斷地獲得反饋信息,以便及時修改自己的“臺詞”。
? ?很多說謊者都是由于言辭方面的失誤而露餡兒的,他們沒能仔細地編造好想說的話。即使是十分謹慎的說謊者,也會有失口露餡兒的時候,弗洛伊德將之稱為“口誤”。
? ?人們常會在言辭里違逆己意,同時在內心中又潛藏著矛盾,以致稍一大意就會說出本不想說的或相反的話,從而在口誤之下暴露了內心的不誠實。因此,口誤的必然情形便是說謊者要抑制自己不提到某件事或不說出自己所不愿說的東西,但又因某種原因而“說走了樣”??谡`可以說是一種自我背叛。
? ?(與口誤相近的還有筆誤。在很多情況下,筆誤也是內心自我的一種走樣的表達方式。有研究表明,人們在書寫時比在說話的時候更容易發生錯誤,即使在一些極需嚴謹的情形下也概莫能外。
? ?面對書寫上的錯誤,人們常常難以確定什么是真正的禍首。盡管當事人多半會以“意外差錯”或“技術性錯誤”等借口來加以解釋,然而其中往往潛伏著內心沖突甚至“別有用心”。
筆誤產生的原因,是人們在書寫的時候,思緒常常會因為內心潛在的思潮而游離筆端,或者聯想到其他事情,只要稍不注意,這種思想就會悄然侵入筆端,造成筆誤
2.語速
? ?通過語速也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在說謊。人們在說謊或者隱藏不安情緒的時候,總是想轉換個話題。由于心里七上八下的,所以說話的語速會發生變化。平時少言寡語的人突然做作地高談闊論起來,我們就可以推測這個人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平時快言快語的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我們就可以推測這個人很可能想要回避正在談論的話題,或者對談話對象懷有敵意和不滿之情。
? ?當你要判斷一個人說話時的情緒和意圖時,固然要聽他究竟說些什么,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更要聽他怎樣說,即從他說話時聲音的高低、強弱、起伏、節奏,速度、轉折和停頓中領會“言外之意”。
? ? 當說謊是為了掩飾恐懼或憤怒之情時,聲音通常會比較大也比較高,說話的速度也比較快;當說謊是為了掩飾憂傷的感受時,聲音就會與之相反。那種擔心露餡兒的心理會使聲調帶有恐懼感,那種“良心責備”的負罪感所產生的聲調效果會與憂傷所產生的極為相近。
? 3.停頓
人在說謊的時候,另一種常見的言辭印跡便是停頓,如停頓得過于長久或過于頻繁。 根據有關研究,說謊者說謊時流露出的各種信號的發生率,如下所示:
(1)過多地說些拖延時間的詞匯,比如“啊”、“那”等詞占到40%。
(2)轉換話題率為25%,比如“因為臨時有事情,那天去不了”。
(3)語言重復率為20%,例如“本周的星期天嗎?星期天要加班?”
(4)口吃現象為9%,例如“什、什么?”
(5)省略講話內容,欲言又止占5%。
(6)說些摸不著頭腦的話。
(7)說話內容自相矛盾。
(8)偷換概念。
以上情況中,如果在對方講話時有好幾處得以驗證的話,那就表明他是在說謊或者是有難言之隱。
? ?說謊者要么編造虛假信息,要么掩蓋和篡改事實。如果是編造和篡改的事實,一遍又一遍地講述這件事時,難免會自相矛盾,露出破綻。
? ?倘若有個病人患了絕癥,醫生想掩蓋實情,就得另想辦法解釋病人的癥狀,當然這些解釋是假的。這樣一來,醫生就得時時牢記著虛構的解釋,要不然,過了幾天病人問起,會回答得驢唇不對馬嘴。
? ?這是因為大腦首先接受的是真實情況,意識和認識將其印入記憶,它們總會一下子浮出腦海,把編造的事實驅趕出去,而后者的根基卻沒有如此堅實牢固。真實情況由于是先入之見總會使人驀地回想起來,排斥后來的虛假細節或篡改過的細節。
? ?如果說的完全子虛烏有,說謊者就沒有那么多理由擔心說走嘴,因為并不存在什么相反的印象與之發生沖突。因此由于謊言完全是自己捏造,全然沒有根基,很容易忘掉,除非記憶力超強。
? ?對此常有些令人發笑的事情成為佐證,而出丑的則都是見風使舵、看人下菜單的人。這種人的信仰和良知依情況的改變而不同。情況總是不斷地變化,因此他們的說法也就各不相同,這些人的見解此一時彼一時,大相徑庭,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不留神就說漏了嘴,這也是常有的事。
? ?利用騙子的記憶不清,抓住他們的自相矛盾之處,就很容易看透說謊者的心。
? ?唐朝初年,李靖擔任岐州刺史時,有人向當時的朝廷告他謀反。唐高祖李淵派了一個御史前往調查此事。
? ?御史對這件事是否誣告很懷疑,便邀請告密者一起去岐州。告密者很高興地答應下來。在途中,御史假稱檢舉信丟失了,觀察告密者以后的動作反應。
? ?御史佯裝害怕的樣子,不停地向陪伴的告密者說:“這可如何是好?身負皇上之托,職責所在,卻丟失重要證據,我可真的難辭其咎!”說著,他便發起怒來,鞭打隨從的典吏官,使告密者確信檢舉信丟失。
?
? ?御史笑笑,立刻吩咐把告密者關押起來。隨后趕回京城,向唐高祖稟告原委。唐高祖大為吃驚,一氣之下殺掉了誣告人。 御史無奈地向告密者請求:“事已至此,請您再重寫一份吧。否則,我要負不能辦成查訪之任的罪責,可您的檢舉得不到查證,不是也沒辦法讓皇上論功行賞嗎?”
? ?那人一想不錯,就趕緊去重寫。他以為反正上封信已經丟失,便不管自己早已記不清當時是怎樣寫的,根據想象,憑空又造出一份來。
? ?御史接到信件,拿出原信一比較,只見大有出入:除了告李靖密謀造反的罪名一樣,所舉證據都換了模樣,細節問題更是與前一封大相徑庭,時間、人物都難以對上號。一望即知是胡編亂造的誣告信。
這件事中,御史是個有心人,他巧妙地找到說謊者的破綻,成功地揭穿了誣告謊言,懲治了撒謊者,大快人心。
事實上這種方法十分有效,不光因為編造另外的謊言能使人抓住自相矛盾的地方,即使事先有很充裕的時間來準備,并且說謊的人很謹慎地編造了臺詞,但假如他不夠機靈的話,便無法預期對方反問的所有問題,仔細想好所有的答案。就算說謊的人很機警,也無法應付所有的突發事件。本來說辭是可以騙到別人的,但是一旦發生這種突然的改變,就會出現漏洞。
? ?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諾的分寸,他們的承諾很輕率,結果使許下的諾言不能實現。
? ?某高校一個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師許諾說,要讓他們中三分之二的人評上中級職稱。但當他向學校申報時出了問題,學校不能給他那么多的名額。他據理力爭,跑得腿酸,說得口干,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他又不愿意把情況告訴系里面的教師,只對他們說:“放心,放心,我既然答應了,一定要做到?!?br>
? ?最后,職稱評定情況公布了,眾人大失所望,把他罵得一錢不值。甚至有人當面指著他說:“主任,我的中級職稱呢?你答應的呀!”而校領導也批評他是“本位主義”。從此,他在系里信譽掃地,校領導也對他失去了好感。
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許諾的人或許原來可以輕松地做到他許諾的事,但可能會因為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而實現不了。一旦遇上某種變故,本來能辦成的事沒有辦成,諾言也就成了謊言。
? ?為什么人們總喜歡承諾一些他們將來無法做到的事情?因為人們一般都會認為,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比現在有更多的時間。這種想法容易讓人們許下承諾,但如果要求他們馬上兌現,他們就要打退堂鼓了,而且他們一旦作出承諾,就會感到時間的壓力,并且會越來越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時間完成許下的承諾。
? ?現在的人,每天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所以讓人們預先安排好未來的時間是相當困難的,這就直接導致了人們的很多承諾往往無法兌現。所以,看上去人們總是喜歡做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承諾。而實現不了的承諾就是謊言,諾言與謊言也就只有一步的距離。
? ?同輕易許諾一樣,脫口而出的秘密往往都是謊言。凡是會說“你不要告訴別人,我只告訴你……”的人,對其他的人也一定會這么說,所以很容易泄密。再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因為他們會沖動地想把某種秘密告訴別人,所以才會特別強調“不要告訴別人”、“我只告訴你”。
? ?一個人若知道他人不知道的秘密,要其隱藏在心中并不容易,通常都有“告訴別人”的沖動,其理由如下:
?第一,因為自己一人保守秘密,負擔太重,所以想借泄密的方法卸下心中的重擔。
?第二,把自己知道的獨家秘密向他人炫耀的幼稚性格。此外,也有向特定人物泄密,以博得對方歡心的欲望。
? ?當別人向我們訴說秘密時,當然不好意思拒絕,但至少應該了解對方說這話的用意。
? 不要輕信那些隨便許諾的人?;叵胍幌履切┡男馗饝隳承┦碌娜司烤箖冬F了多少,事實常常低于諾言與期望。如果你真的輕信這些沒有分量的許諾,抱著一絲幻想坐等對方實現承諾,結果只會耽誤時間,浪費生命。
? 不要輕信那些愛傳播是非的人。有很多時候,傳言可能就是謠言,如果你把這些荒謬不經的話當真,被其影響,作了錯誤的選擇,終有一天會后悔莫及
? ?正在說謊或試圖說謊的人,他們的心理一定會先武裝起來。如何除去他的“武裝”就是揭穿其謊言的最大的關鍵。如果在揭穿謊言時,你正面跟他沖突,他一定會強詞奪理把你反擊回來。
? ?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另想辦法解除他心理上的武裝。我們暫且不必理會他說話內容的真實與否,只要把重點放在解除他內心的武裝上就行了。
這個道理就跟關得緊緊的海蚌一樣,愈急著把它打開,它就關得愈緊。如果暫時不去理會它,它就會自然地放松戒備,過一會兒就自然地打開了。
? ?那么究竟要怎樣才能解除對方心中的武裝呢?
? ?首先,要使對方有安全感。如果對方為了保護自己而說謊的時候,我們最好這樣說:“你把實話說出來,不要緊,事情不會很嚴重的?!边@樣一來,他就會認為他的處境已經很安全了,便不會顧及說出實話會有什么不良后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叫他說出實話是沒有太大困難的。
? ?要使對方產生安全感,首先必須使他對你產生信任,這樣他才會對你吐出真言。
? ?一般來說,對于套取對方的實情,循循善誘的方法比強硬逼供的手法更容易達到目的。但是其前提是我們必須做到讓對方覺得“我實在不敢對這種人說謊”才行。簡單地說,我們要運用技巧,使對方因為你的影響而把實話完全吐露出來。
? ?還有一種技巧完全相反,那就是把自己裝扮成很容易上當的樣子,使對方對你沒有戒心,從而把心里的話說出來。換句話說,就是讓對方產生優越感,使他在得意忘形之際,無意中露出馬腳。這種方法用來對付傲慢的人是最好不過了。
? ?其次,要追根究底。徹底去追根究底,有時也能解除對方心中的武裝。
假如對方仍有辯白的余地,他一定會堅持到底,因此只有在他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才會自動解除武裝、說出實話。
? ?對于說謊者,也可以攻其不備。不管是多么高明的說謊者,如果遇到突然而來的攻擊,也會驚慌失措,不得不投降。
? ?一位資深律師曾經說過:“在詢問一個決定性的問題時,不要馬上詢問證人,等他回到證人席之后,再突然請他回來,重新詢問,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 ?《孫子兵法》里也說過:“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薄笆蛊洳挥?,則攻其虛?!?br>
? ?因為我們乘虛而入,對方沒有防備,自然就會放下武器投降了。
? ?再次,拿出有力的證據來做武器,是識破謊言最好的手法。不管對方如何狡辯,只要我們有確鑿的證據,他就不得不俯首承認。
? ?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懂得如何運用這些證據,如果運用不當,證據也會失去效用的。
? ?關于這一點,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時機是否運用得當?如果事情過了很久,我們才拿出證據來印證,那么證據的價值可能就大大地降低了。
? ?如果我們在提出證據之后,還讓對方有充分的時間去考慮,也是不妥當的。因為這樣就是又讓他獲得了一個辯解的機會。
? ?那么,證據要同時提出還是逐項提出來呢?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必須依證據的價值以及當時的狀況來決定。
? ?至于你握有的證據究竟有多少,絕不能讓對方知道。尤其是當只有少許證據的時候,更要絕對保密。總之,證據是一種秘密武器,證據愈少愈要珍惜,否則失敗的將是你而不是對方。
?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總會不斷地聽到形形色色的謊言,除去那些含著善意與美好情感的謊言,那些因為禮貌不得不說的謊言以外,絕大多數謊言對我們的欺騙都會使我們蒙受損失或受到傷害,當別人用謊言與欺騙對待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呢?
? ?對于那些蓄意欺騙的謊言,采取適當的反擊完全是有必要的。這不僅是為了討回公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們所生活的人際環境更加安全可靠。試想我們在生活中,一天到晚疲于識別、防備謊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必須再三掂量、推敲之后才能相信,那是一種多么不愉快的境況。
? ?我們不應該再一味地寬容、忍讓,而應對造謊者以牙還牙,以謊治謊,讓他也嘗一嘗被欺騙、被蒙蔽的苦頭,讓他知道撒謊騙人的壞處。這樣不僅可以使我們自己被愚弄的情感得到一種平衡,也使對方獲得某種教訓。一般人造謊,都害怕謊言被揭穿,那樣一來,他要借助謊言行使的計謀將被人識破,他的聲望將會受到毀損,他的地位將受到威脅??吭熘e取得成功的人看上去耀武揚威,其實一個個內心里都充滿了恐懼與卑怯??刂七@種人可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 ?首先,識破他的謊言。當一個人用惡意的謊言來與我們相處的時候,他事實上已經開始對我們形成侵犯與傷害了,不管他的謊言是否達到了目的。
? ?對于說謊者,應盡早識破他的謊言,讓他在一開始行動時,就受到挫敗,把造謊扼殺在搖籃中。比如一個商人推銷劣質商品,他一開始可能并不向我們直截了當地推銷商品,而是扯一些無關緊要的話,或者問問我們關心的問題,使我們對他產生信任感后,他就乘機把劣質商品推銷給我們。
? ?識破謊言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否則,謊言仍然會突破你的防范使你蒙受損害。識破對方謊言后,應時刻對他保持戒備,不管他說什么,做什么,你都只當他是在為自己的謊言作鋪墊,即使他說的是真話,也要對他真話背后的動機多考慮幾番。有的人會用虛虛實實的方法誘你上當,在假話中摻雜真話,在真話中夾雜假話,真真假假,讓你分辨不清,他就趁機大行其騙術。尤其是那些有意向你暴露自身弱點的人,往往就把這當做造謊的第一步。
? ?俗話說“烏云遮不住太陽”。謊言終究是謊言,無論它多么巧妙、精心,無論它把一個人裝扮得怎樣冠冕堂皇、道貌岸然,假的就是假的,你只要一揭穿它,它就一文不值。
?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對手用謊言包裝自己,只要揭穿他的謊言,你就取得大半勝利了,再乘勝追擊,他就只能狼狽而逃。既知對方的所作所為都只是為了引我們上當,那么,我們根本不容他動手,便搶先一步揭穿,再厲害的謊言也發揮不出效力。
請掃描攀西商界網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