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中國者注定必然失敗
來源: 人民網2016-02-28 14:12:00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即將在中國召開。一些西方媒體和“專家”鼓噪在這次會議上討論國際匯率安排,特別是人民幣匯率問題,簽訂類似1985年西方五國簽署的《廣場協議》(聯合干預外匯市場)。
2001年就以《中國即將崩潰》一書暴得“大名”、一貫妄言“中國崩潰論”的章家敦也不甘寂寞,抓住這個機會撰文發聲,聲稱這次會議是中國拯救人民幣的最后機會;如若把握不住,中國將在半年內遭遇“貨幣、經濟和金融體系”全面崩潰。
熟悉二戰后國際經濟的人都知道,中國不可能有興趣簽署什么新的《廣場協議》。《廣場協議》曾把當時的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拖下深淵。這份協議在日本制造了龐大的“超級日元”泡沫,引誘日本充當了境外美元資產的大買主,為美國巨額財政赤字提供融資,為瀕臨絕境的美國房地產投機商“解套”,最終為美國的通貨與宏觀經濟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日本本國卻在泡沫破滅之后陷入10年蕭條漫漫長夜,至今仍然無法恢復活力。
從相關媒體報道里人們也不難知道,這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要討論的是全球經濟形勢、“強勁、可持續、平衡的增長框架”、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國際金融架構等議題,而所謂讓人民幣貶值的提議不過是媒體炒作。
中國經濟基本面與其他發生經濟劇烈波動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存在根本區別。這決定了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匯率不可能發生“崩潰”。這一點在冷靜客觀的市場參與者和觀察者中已經是共識,無須贅言。令人感興趣的是,被中國網民封為“戰略忽悠局副局長”的章家敦及其同道,為何會相信中國可能如同當年的日本那樣簽署新的《廣場協議》?
莫非,他們把中國當成了當年的日本,以為中國會在自己滿手好牌的時候屈從于美國意志、簽署于己不利的協議?
當年的日本并不是只有制造、吹大“泡沫經濟”然后破裂一條路,而是有實實在在、更可持續的方案可供選擇。那么,當時的日本為什么最終沒有選擇這條路?
因為美英右翼勢力的極力阻撓,他們唯恐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危及其經濟優勢和戰略統治。根據美國學者凱塞·沃爾夫的記錄,當時布熱津斯基直言不諱地告誡日本:“你們不能幫助墨西哥,因為美國無法容忍邊境周圍出現一個新的日本。”
為什么美國能夠有效地迫使日本走上這條不歸路?因為日本本質上并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而是在美國軍事占領下的戰敗國。正是這一點,使日本在千百萬“商社戰士”用盡力氣把本國經濟推向高峰之時,就注定了日后必然“被趕超”的悲劇命運。
一些“中國崩潰論者”希望中國走上當年日本的經濟崩潰之路,然而他們不僅忽視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劇烈波動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的根本區別,也忽視了中國與日本的根本區別。中國的獨立自主與良好前景,決定了唱衰中國者注定必將繼續失敗。謂予不信,且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