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新特點
來源: 人民網2016-02-28 14:10:00 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行政體制改革進行了深刻闡述和全面部署,有力推動了行政體制改革進程。新時期的行政體制改革既是改革開放以來行政體制改革的繼承和接續,又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探索和創新,富有新的理論和實踐內容。這就使得新一輪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呈現出新特點。
目標依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而定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目標既是新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戰略坐標,也是把握和推進新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指針。由此,新時期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具有根據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確定自身目標的特點。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行政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作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包含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深化改革。相應地,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在國家治理實踐中,行政體制集中體現為政府治理體系。政府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就是適應現代化發展的要求,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政府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完善,由此實現政府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在此基礎上,優化政府權力結構,推進政府科學民主依法高效運行。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優化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規定了新時期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包含著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所謂政府治理能力,是治理主體基于公共利益的實現要求,運用政府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是把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政府治理效能的素養、素質和本領。這就要靠制度,靠高素質干部隊伍,提升和強化政府在改革、創新、落實和執行制度方面的能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要求,使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而言,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著眼點主要體現在:科學確定政府與市場的各自運行邊界、范圍、層面和內容;科學創設政府與市場的聯系機制,尤其是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機制、市場制度規則、政策方針和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機制;合理確定政府與市場在不同發展階段和條件下的功能互補內容和機制以及政府對市場的有效監管機制。
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進行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行政體制改革有著緊密聯系,其改革和發展要求深刻影響著行政體制改革的方向、任務和進展。在兩者關系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和發展為“自變量”,行政體制改革為“因變量”。要破除一切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行政體制機制,創設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行政體制機制。
與其他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協調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使各方面體制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這表明,行政體制改革在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部署實施的同時,還必須與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制度等體制機制改革進程協同,確保改革全面協調推進。
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牽引
政府職能是政府一切活動的邏輯與現實起點。職能定位正確與否,是政府能不能正確行使權力、發揮相應作用的關鍵。通過政府職能轉變,可合理確定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關系,釋放和激發市場和社會蘊含的巨大活力,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積極動力。新形勢下,轉變政府職能的實施思路在視角調整、視野開拓的基礎上,進一步呈現為思維創新,其重要標志在于,以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全面、發展和聯系地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經濟績效取向與社會公平正義價值辯證結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職能轉變的支配性原則和價值取向。新時期,政府職能轉變在繼續貫徹這一原則和價值取向的同時,把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正義納入價值取向,以效率與公平的協同并重和有機結合作為政府全面轉變和履行職能的價值取向,既不斷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政府職能與市場功能辯證結合。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由此構建市場功能和政府職能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簡政放權與有效管制辯證結合。新時期政府職能轉變把握行政管理體制和流程的本質聯系,辯證處理簡政放權與有效管制之間的關系,使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集中體現為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轉變,既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又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推進深化行政審批權改革與強化有效行政過程管理和績效管理辯證結合,在減少和規范事前管理的同時,強化事中和事后監管。
以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為具體目標
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基礎上建設服務型政府,使法治政府建設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緊密結合,是新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深化和拓展了政府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
民主行政與依法行政有機結合。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并舉,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人民主體地位在行政體制改革目標上的深刻體現。法治政府,本質上是按照人民意志和要求進行治理的政府,是按照人民主權、人民授權、人民約定、人民監督的法定規則行政的政府。因此,現代法治政府本質上必定是民主政府,法治政府的行政必然是民主行政。另一方面,服務型政府是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政府,也是按照人民主權和公民權利法定規則運行的政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雙重目標的共同要求。
政府職能與實現方式有機結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宏觀調控、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能,是政府履職用權的實際范圍、內容和責任。就其本質而言,都具有服務人民、維護人民利益的本質屬性。而政府以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方式來實現其服務人民的屬性和職能,則規定著這一職能的實現和運行方式。因此,法治化與服務型政府的并舉和結合,體現著政府本質職能與行政方式的有機結合。
規則取向與價值取向有機結合。服務型政府遵循維護人民利益要求,提供公共服務產品,本質上體現著政府的人民性、公共性和服務性價值取向。同時,服務型政府需要以憲法和法律法規作為運行準則,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規范提供公共服務。因此,依法行政和依法服務,是政府運行的規則取向。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有機結合,正是政府運行的價值取向與規則取向、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有機結合,是政府的宗旨目的及其實現方式的有機結合。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