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狀元心理”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6-06-26 13:25:47 ? 之于“高考狀元”,人們終將從瘋狂的追逐中回歸到淡定的圍觀,從盲目的崇拜回到理性的欣賞。這也是公眾對“教育本質”的認知回歸。
? ?鐵打的考場,流水的狀元。每年高考分數公布后,“高考狀元”都是躲不過的新聞人物。據媒體報道,河北省兩位狀元都出自衡水中學,且二人已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連夜接到北京。湖北也傳出消息,當記者們蜂擁而至到了狀元學校的時候,發現狀元已經被名校招辦老師堵在學校里了,一時根本見不到……
? ?大學搶“狀元”,中學貼“喜報”,這些年都成了常規動作。客觀說,這些習慣性的規定動作也不值得大驚小怪。“狀元”人人愛,只要高校的招生手段不出格,不再像往年那樣上演“狗血劇”,適當的“搶”也在情理之中;而那些考出好成績的中學高調張榜“喜報”,這也算是對自己努力的一種交代,讓更多人知道自己驕人的戰績,以便在即將到來的招生大戰中贏得先機,這也算是可以理解的營銷手段。
? ?十多年的寒窗苦讀,“高考狀元”此時接受媒體的適當贊譽,本身很正常。不過,媒體對于“高考狀元”的報道,漸漸回歸新聞的本身,不再過度宣揚、制造“狀元神話”。觀察近年媒體對高考狀元的報道內容,其實不難發現其中的變化,狀元們不再只是擁有獨特的“奮斗史”,而是更加立體、全面的學子形象,讓公眾驚覺原來除了課本,他們還擁有不少的興趣愛好。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公眾的“狀元心理”發生變化的基礎。
? ?此外,這些年各種各樣的“狀元”故事不時地流轉于各路媒體以及社交網絡,人們越來越明白“狀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符號”,一定意義上“狀元”能改變命運,但也不是所有的“狀元”人生路一帆風順。從狀元的頂峰跌入流浪漢的谷底,這樣的極端案例也不是沒有。
? ?現在,在普通公眾眼里,狀元可以欣賞,不必崇拜。而那些“全國高考狀元敕封典禮”,“高考狀元披紅戴花騎馬游街”的鬧劇,那是地方政府部門和商家的聯手炒作,和普通公眾的圍觀心態不在一個層面上。
? ?公眾圍觀“高考狀元”的心態越淡定越理性,“炒作”和“消費”高考狀元的滑稽鬧劇越沒有市場。近些年我們對“高考狀元”的消費過于猛烈了,以至于但凡有些“消費狀元”的苗頭,公眾都會避之不及。高考狀元們有保持安靜的權利,公眾也越來越明了應該從高考狀元身上捕捉哪些信息,屏蔽哪些信息,應理性地欣賞,而非盲目地崇拜。多數學生和家長其實都很明白,他們跟“狀元”沒有太大關系,“狀元”只有一個,而“優秀者”卻可以有很多。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扶上進步的階梯,做一個“優秀者”。
? ?之于“高考狀元”,人們終將從瘋狂的追逐中回歸到淡定的圍觀,這也是公眾對“教育本質”的認知回歸。人的成長,不該定格在一次考試中;同樣,一次“狀元”的加冕,有他能證明的,也有他證明不了的。好在,越來越多的人從“狀元崇拜癥”中覺醒過來,人們也不再為狀元而癲狂,這才是一個正常社會應該有的樣子。(陳方)
請掃描攀西商界網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