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為何四位上將坐鎮南海軍演
2016年07月10日 19:41 ?來源:長安街知事 作者:詠春 ?原標題:四上將坐鎮南海軍演 事出有因
7月12日,南海仲裁結果就將揭曉。這兩天,海軍三大艦隊齊聚南海,大張旗鼓地開展了一次軍事演習,全球關注。這是軍改后最大規模的一次海上演習,也是解放軍新的指揮系統搭建完畢后首次磨合上陣。
長安街知事發現,這次軍演集中了四位上將親自上陣督戰:海軍司令吳勝利、政委苗華,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王冠中和南部戰區司令員王教成。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三大艦隊海上演習,海軍司令到場督戰是“正差”,為何南部戰區司令也得在場呢?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刻理解軍改的重要思路:“軍種主建、戰區主戰”。參加這次演習的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艦隊,是人民海軍三大主力。艦隊的日常建設職責在海軍司令部。什么是日常建設,通俗地說就是“不打仗的時候”把部隊人員、武器、后勤配備好、管理好,以便戰時能向各戰區指揮機構提供合格的部隊和戰斗支援。
“戰區主戰”,顧明思義就是在打仗的時候,由戰區統一指揮下轄各軍種聯合作戰,或者統一指揮下轄各軍種統一演練。戰區、戰區,歸根到底是為打仗做準備的。
南海區域是南部戰區的戰略方向,在此開展實戰演習,自然是南部戰區執行聯合指揮之責。有小伙伴會問,三大艦隊只有南海艦隊隸屬南部戰區,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分別隸屬于北部戰區和東部戰區。軍演中,南部戰區對南海艦隊實施統一指揮合情合理,那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能聽指揮么?
這就需要海軍司令、政委出場了。上文說了,各軍種負責向戰區指揮機構提供合格的部隊和戰斗支援,軍演也不例外。從外戰區輸送部隊,各軍種總部責無旁貸。
在領導指揮體制發生變化之后,曾有小伙伴擔心戰區和軍種部隊能否適應兩個“婆婆”的新體制:有的怕兩家爭著管而相互掣肘,有的怕兩家合不來而自行其是,還有的怕出了問題兩家都不管而相互推諉。最有代表性的看法就是:戰區“一不管人、二不管錢”,部隊能聽指揮嗎?
軍改后我們經常說要實施聯合指揮,所謂聯合,就必須要跳出“誰建的部隊誰說了算”固化思維。
主建與主戰,彼此影響,互為聯動,都是為了打贏做準備,“建”是基礎,如果“建”不過硬,“戰”則出師難捷;“戰”為準繩,如果“戰”不勝任,“建”則白費工夫。簡單說來,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
對于廣大官兵來說,無論處在指揮鏈上,還是處在建設鏈、管理鏈、監督鏈上,打仗永遠是第一要務,打贏永遠是第一目標。這是最直觀、最過硬的指揮棒和評價標準,有了這個目標,主戰、主建的責任自然就明確了。
此次前來督戰的還有一位上將:副總長王冠中。他的亮相,跟他的頭銜變化有關。軍改前,他是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改后,他是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戰區聯合指揮,自然需要聯合參謀部派大員前來坐鎮。
王副總長還有一個重要職務: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秘書長。國防動員因戰爭而生、為打仗而備。國動委的職責是,協調國防動員工作中經濟與軍事、軍隊與政府、人力與物力之間的關系,以增強國防實力,提高平戰轉換能力。這一職責,也充分體現了“聯合”之意,不僅有部隊之間的聯合,也有軍地之間的聯合。四上將“聯合”督戰,正是軍改思路的最生動展示。
請掃描攀西商界網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