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輸入搜索關鍵詞,查詢您需要的商家、店鋪信息。

查找新話題

更多精彩話題、回復請掃描右側微信二維碼參與討論120年前首位中國高官訪美!紐約時報在報道李鴻章時都說了什么?

avatar

2016/7/14 7:25:55

120年前首位中國高官訪美!紐約時報在報道李鴻章時都說了什么?
澎湃新聞記者 熊豐 編譯


1896年,李鴻章奉命出使俄國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彼時的李鴻章已經73歲。出席完沙皇的加冕禮,他決定一路向西,訪問歐美列國。此行歷時共190天,行程9萬里。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乘坐的“圣路易斯”號郵輪抵達美國紐約,開始了對美國為期十天的訪問。這是第一位中國高官來到美利堅的土地,整個美國都沸騰了。在美國東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各大報紙都爭相報道李鴻章的此次來訪。這其中,《紐約時報》更是獲得了對李鴻章進行專訪的機會。在美國報紙的記述中,李鴻章被稱為“總督”(Viceroy)。近日,筆者找到了120年前《紐約時報》專訪李鴻章的報紙原文和隨采訪原文一同刊發的采訪手記,并對訪談內容進行摘錄和編譯,以饗讀者。


李鴻章一行訪問費城。

“中國沒法學你們建摩天大樓”

采訪時間被安排在9月2號早上八點半,地點在李鴻章下榻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紐約時報》的記者對于采訪時間的安排感到非常詫異,在采訪手記中寫道“從未見過任何政要選擇在大清早接受采訪”。

幾番寒暄過后,采訪于上午九點正式開始。《紐約時報》的記者首先問李鴻章對于美國的觀感,美國之行有沒有什么讓李鴻章感到失望。李鴻章表示對于美方的接待非常滿意,但認為美國有太多政黨,這些政黨自說自話,搞亂了民意,“你們報紙應該站出來,統一民眾的認識”。《紐約時報》的記者在采訪手記里評價道:“總督大人對我們國家政黨政治的認識顯得天真而幼稚”。

記者隨后問道,此次來訪的見聞中,最令李鴻章感興趣的是什么。“來美國的這些天我每天都覺得很新鮮,”李鴻章說,“但最令我感到震驚的是你們國家的摩天大樓,居然有20多層高,你們不擔心他們被大風吹倒嗎?在中國我們肯定沒法建這么高的樓,臺風會輕易地把這些樓吹倒的。”


時任美國總統克利夫蘭接見李鴻章。

“也許我們應該學習你們的教育制度”

“總督閣下,您是否認為,貴國的一般百姓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對此,李鴻章回答說,在中國,人們只把男孩子送去上學,中國有很多好的學校,但是只有那些付得起學費的家庭才會把男孩送去學校。寒門子弟往往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中國的學校遠沒有美國那么多,但清政府重視教育問題,會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更多的學校。

“那么,總督閣下,您認為貴國的女性應該受教育嗎?”記者接著追問。

李鴻章停頓了一會兒,然后非常謹慎地表示,中國的女性一般都是在家里接受教育,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會雇女教師來家里為她們講學。在家庭以外,中國并沒有公立學校讓女性受教育。這樣的一種情況延續了上千年,是由中國的傳統和習俗決定的,“也許我們應該學習你們的教育制度,從歐美各國中找出一種最適合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

“《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

華人在1848到1855年加州的淘金熱中開始大量進入美國,大批華人的到來對其他族群的就業造成了沖擊。1882年5月6日,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在十年內禁止華人勞工進入美國,否則將遭到監禁或者驅逐。這一法案是美國通過的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的移民法。紐約時報記者就此詢問了李鴻章的態度。


排華法案

“我知道你們即將舉行新一屆的總統大選,在換屆之前,我怕是不能指望你們的政府當局修改法案了。但我知道,報紙在你們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我希望你們這些媒體能夠為我們國家發聲,推動法案的修訂甚至是廢除。”

“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經濟學家都承認,有競爭的市場才有活力,而競爭不僅適用于商品,也適用于勞動力。《排華法案》的出臺,背后是愛爾蘭裔移民欲獨霸加州勞工市場的野心。我們清國人是他們害怕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想把我們華人排除出去。如果我們大清國也抵制你們的產品,拒絕購買美國商品,取消你們的產品銷往清國的特許權,試問你們將作何感想?不要把我當成大清國的高官,我是一名國際主義者;不要把我當成達官貴人,而要當作大清國或世界其他國家的一介平民。我不禁要問,你們把廉價的華人勞工逐出美國究竟能獲得什么呢?廉價勞工意味著更便宜的商品,正是廉價勞工的存在,顧客才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你們對自己的國家和文化感到自豪。你們的國家是現代文明的典范,你們為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的嗎?這不是自由!因為你們禁止使用廉價勞工,不讓他們在工廠和農場里干活。你們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人,你們發明的東西比任何其他國家的總和都多,這是你們專利局的統計數據所表明的。在這方面,你們走在了歐洲的前面。因為你們想方設法的發展制造業。從事農業的人在農業之外,還將農業、商業和工業結合在了一起。你們不像英國,雖然他們是世界的工廠。你們致力于一切進步和發展的事業。在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你們也領先于歐洲國家。”

“但你們還是競爭不過歐洲,因為你們的產品比他們的貴。這都是因為你們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以致生產的產品價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與歐洲國家競爭。勞動力太貴,正是因為你們排擠華工、歧視華人。這是你們的失誤。如果讓勞動力自由競爭,你們就能夠獲得廉價的勞動力。華人比愛爾蘭人和美國其他勞動群體都更勤儉,所以其他族裔的勞工仇視華工。”

“我相信美國報業能對華人勞工施以援手,取消排華法案。”


李鴻章與格蘭特。

紐約時報的記者寫道,李鴻章在大多數時候都有著一副職業外交家的面龐:神情淡然甚至是面無表情,只有在談到《排華法案》時,李鴻章開始情緒激動,甚至一度面龐抽搐。

記者隨后詢問了李鴻章為什么選擇從加拿大而非美國西部回國,這是否與當時美國西部各州對華人的不友善態度有關。

李鴻章答道,自己的選擇是基于兩重理由:“第一,在我自己當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時候,聽到了很多在加州的大清國僑民對自身境遇的抱怨。這些抱怨表明,清國人在那里未能獲得美國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請求我幫助他們使他們的美國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認,并享受作為美國移民所應享有的權利。而《排華法案》頒布后,這些來自中國的移民的合法權利不僅沒有被承認,反而遭到了更多的歧視,因此我不希望經過以這種方式對待我同胞的地方。”

另一個理由則是出行舒適的考慮。李鴻章說道,當他還是一個年輕水手的時候,就知道必須自己照顧好自己。從溫哥華到橫濱的行程比從舊金山到橫濱的行程要更短些,而“中國皇后號”船體寬大,乘坐舒適,在太平洋的所有港口都難以找到比這更好的遠洋客船。


美加邊境的大橋,李鴻章當年離開美國的地方。

“歡迎來華投資建廠”

“您怎么看美國資本在大清國的投資?”記者問道。

“只有將資金、勞動力和土地結合起來,財富才會產生。大清國政府歡迎全世界的資本來我國投資。我的好朋友、前任總統格蘭特將軍曾對我說,‘你必須要求歐美資本進入大清國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幫助大清國人民開發利用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些企業的管理權應該掌握在我國政府手中,資金和技術工人可以由你們提供。對于鐵路、電訊等事物,必須由我們自己控制。這涉及到國家主權,是我們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力。我一直記著格蘭特將軍的話,所有資本,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都可以自由的來華投資和建廠。

《紐約時報》的報道登出后,一時洛陽紙貴。記者的采訪手記中,也對李鴻章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他為人親和,舉止優雅,回答問題時的坦誠一度讓記者覺得自己的采訪對象是一位和善的東方來客而非一位大權在握、高高在上的帝國重臣。早在訪美的前一年,李鴻章因為甲午戰爭的慘敗,政治地位風雨飄搖,隨后更是因簽訂《馬關條約》,背負了“漢奸”的罵名,為千夫所指。在國內灰頭土臉的李鴻章,在美國卻受到了媒體和民眾的熱捧,這也算是某種吊詭的“東方不亮西方亮”了。

請按一按掃一掃,關注攀西商界網
圖片名稱1

熱門回復

人氣話題
貪官外逃投資美國總表:真是觸目驚心!!
2016-06-03 反腐政史 這是何等“壯觀的隊伍”!這些“階下囚”在步入政壇、商...
72438次關注
揭開武松的死亡真相:慘遭重刑死于獄中
源:歷史檔案揭秘《水滸全傳》中武松的故事占據了很大的篇幅,像“景陽岡武松...
15910次關注
中小學課外輔導全年吸金8000億,“真教師”占比不到兩成
澎湃新聞記者 吳玉蓉 發自北京2016-12-27 18:21 來源:澎湃新聞字號27日,中國...
3429次關注
我在攀鋼這些年!(看哭多少人)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當人力資源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到...
3205次關注
請轉到朋友圈!期末考、中考、高考生家長會感謝你的
來源:今日教育傳媒 ?原標題:沒有意外 就是成功——寫給所有考生的家長們四...
3089次關注
西安一官員瘋狂斂財12年:資產上億 黃金600斤(圖)
原標題:億元資產,300公斤黃金。一個西安官員12年的瘋狂貪腐斂財之路楊殿鐘,...
3013次關注
軍委機關的“總管家”又收了一棟樓
原標題:軍委機關的“總管家”又收了一棟樓軍改已經不是新話題了,但始終是件...
2865次關注
煙草專賣局清理53家駐京辦:部分已是領導吃喝玩樂的行宮
石洪濤 蘭琳宗/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6-12-16 12:12 來源:澎湃新聞字號位于北...
2651次關注
財政部:安徽多地挪用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修樓、招待
中新網2016-12-12 18:12 來源:澎湃新聞字號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12月12日...
2499次關注
十八大以來我國文藝創作成就綜述
原標題:新氣象·新高度·新作為——十八大以來我國文藝創作成就綜述新華社北...
2381次關注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