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引領未來
來源: 人民日報2016-03-11 09:17:00 今天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只有轉變發展模式,大膽地、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子,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站到世界最前沿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儒家經典《大學》里有這樣一句話。彼時的“大學”,一有“博學”之意,二是相對于基礎學問和基本禮儀的“小學”而言。古代的“大學”雖與今天的大學所指不同,但其精神內核卻有相通之處。“大學”就是要為國為民求學問,“大學”就是要有道德和精神層面的更高追求,“大學”就是要探求真理、培育英才——此“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審視當下,知識、科技與經濟社會的融合滲透空前緊密,大學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互動影響同樣空前緊密。在這個高度競爭、機遇無限、跨越發展的時代,北京大學應當如何回應時代需求、承擔時代責任?在高等教育呈現新趨勢、肩負新使命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學應該扮演怎樣的社會角色、助力社會進步?加快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僅是國家的重大戰略,也已成為社會公眾的共同期盼,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大學應該集中精力和資源干什么、怎么干?這些問題歸結為一個,當代北京大學的使命是什么?
首先,北大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為青年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人才。要有清晰的價值導向,明確大學是培養人和實踐人類創造的場所,必須嚴守學術獨立和學術尊嚴,堅持和追求真理。
第二,作為中國基礎最雄厚、思想最活躍的大學之一,北大要致力于基本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前沿的創新,努力為人類文明進步、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做出杰出貢獻。
第三,北大應當繼續擔負起引領中國高等教育的責任,帶頭推進綜合改革,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作出重要探索,努力營造更加寬松和諧的學術和文化氛圍,真正使北大成為世人向往和敬仰的學術殿堂,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重塑大學的公信與尊嚴。
我們把以上這些使命,凝練為“守正創新、引領未來”。所謂“守正”,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尊重和堅守大學的傳統尤其是北京大學創辦百余年來的光榮傳統,正道而行、弘揚正氣,重塑大學的公信與尊嚴;所謂“創新”,就是要始終保持“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全面深化大學綜合改革,始終挺立時代潮頭。所謂“引領未來”,就是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的全局,突出自身的主動性與首創性,積極推動改造現實和開創未來。
當然,要完成這樣的使命,還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模式。近代以來,中國的現代科學和高等教育事業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照著發達國家的樣子來摸索自己的道路,發展模式一直未能擺脫“跟蹤模仿”的定勢。人家走了彎路,我們也跟著走了彎路,人家的那一套并不完全適應中國的情況,但我們也搬過來用了。今天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只有轉變發展模式,大膽地、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子,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站到世界最前沿。魯迅先生說:“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北京大學應以創新發展為方向指引,努力擺脫原來的以“跟蹤模仿”為主的發展模式,實現大膽跨越、后來居上、前沿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大視察時特別強調,要“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于北京大學而言,就是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守正,服務、支撐和引領國家社會的未來發展,腳踏實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創建道路。(作者為北京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