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西部小縣財政賬本:前5月資金缺口5億 負債80多億
2016年07月30日 17:56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張智 原標題:前5月資金缺口達5億,負債80多億一個西部小縣的財政賬本
沿著蜿蜒黃河而建的府谷河濱公園,綠樹成蔭,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一到晚上,半個府谷縣的人傾巢出動,來此休憩,這是經濟好的時候府谷建設的民生工程之一。不過,距離河岸不遠的新府山頂上,另一個民生工程卻由于經濟下行而不得不暫時擱置。這個削山而建的巨大保障房群落,如今道路未通,多數房子未完工,進入其間,一片凋敝。
近日,一份縣級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把地處陜西、山西、內蒙古交界處的小城府谷推上了風口浪尖。報告中“工資沒全保,運轉和民生沒法保”的表述,讓受制于大環境而日漸窘迫的府谷財政一覽無余。
“現在財政確實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府谷財政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府谷的例子是地方財政迅速惡化的一個樣本,類似的例子在國內并不少見。2016年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土地財政的崩塌、民間投資熱情跌入歷史冰點、地方高額債務償還能力降低等因素的左右下,越來越多的縣級財政正陷入危機的狀態。
“要警惕中國財政領域存在的大量結構性風險,這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地方財政惡化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對記者表示。
資金魔咒
府谷曾因經濟高速增長備受矚目。然而近幾年來,隨著煤炭價格的大幅下降,因為資源而火熱的府谷經濟驟然降溫,高度依賴資源單一經濟模式的風險暴露無遺。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查閱府谷縣政府工作報告發現,2015年,府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3.76億元,同比增長5.7%;財政總收入51.28億元,下降26.4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46億元,下降28.77%。就連政府報告都表示,2015年是最困難的一年。
不過,今年壓力可能更大。按照府谷全年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410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3億元,增長7%;財政總收入52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5億元。
在急需保預算收入的時候,一些企業卻支撐不住了。今年3月,府谷縣工業經濟局對全縣387戶工業企業查詢拜訪顯示,有22戶企業停產,64戶企業半停產。這對于民營經濟占到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的府谷來說,壓力驟然增大。
府谷恒源煤焦電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乃榮說自己是“府谷最大的困難戶”。截至2016年4月,恒源公司的1000多名員工已經有11個月沒領到工資了,企業欠薪3000多萬元。
“不僅是稅收急劇減少,各方面的收入都在下滑,但支出很多都是硬性指標,不能動的。”縣財政局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過往因為縣級財政收入較好,導致民生補貼項目多、范圍大、標準高。在府谷縣人大常委辦公室下發的文件中顯示,2016年1-5月,府谷縣地方財政收入3.47億元,平均每月7000萬,但同期僅工資支出就需要5.75億元,每月需1.15億元。此外醫療保險、其他財政供養人員補貼、社會保險每月需2285萬元;公用經費、部門事業費、鄉鎮財力補助、車輛經費等7項,每月需要2682萬元;各項補貼資金每月1433萬元。不包含項目配套和其他經費,每月需要補貼的資金就達到1.79億元,差額超過1億元。
按“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要求,今年前5月資金缺口達到5億多元,“工資沒全保,運轉和民生沒法保,為發工資挪用其他專款,僅欠撥民政局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等資金就7433萬元。”報告中寫道。
而財政資金調度困難更是雪上加霜。不僅財政出借資金9億元難以收回,還不得不挪用上級轉移支付資金5.2億元。而全縣在不包含財政運營公司擔保的債務和國有企業貸款的情況下,仍有債務余額81.9億元。
“因債務沒有如實上報,國家債務置換額度不足,債務存量大,利息高,消化難。按照債務消化原則,每年財政預算要專門安排償債資金,也無法安排。”報告中寫道。
為了達到預算平衡的安排,府谷縣在重點項目建設資金中,扶貧資金僅安排了1500萬元,而原本預留經費的2.6446億元未做安排,此外,政府債券置換資金1.83億元也不得不剔除,直接將政府債務的壓力轉到下一個年度。同時,府谷不得不最大限度地減少支出,如2016年度預算編制中核減了四套班子等常規專項支出400多萬元,核減政府審批專項資金3億多元。
事實上,同樣陷入“資源魔咒”的不僅僅是府谷。據陜西當地的財政官員透露,在整個陜北地域,吳起、橫山、志丹等縣也呈現財務收入“縮水”的狀況。
7月末的財政部年中會上,財政部長樓繼偉明確指出:事實很嚴峻,有些省市的確面臨完不成預算收入的問題。僅上半年全國就有近四成省級政府未完成財政收入任務。
艱難保民生
府谷縣財政斷崖式下跌,讓很多工作人員感到不適應。“確定今年財政預算的時候,財政局的門檻都快被人踏破了,各部門都不希望自己計劃好的項目被砍掉。”上述陜西財政官員表示。
“財政負擔過重、技術創新不足、思想觀念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等資源要素缺乏、政策體制性影響大等問題在中國縣域經濟發展中普遍存在著。”博思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縣域經濟行業現狀分析及未來投資方向咨詢報告》顯示。
不過,剛性的民生支出一分錢不能少,這是陜西省政府定下來的硬指標。
據了解,府谷2015年免費教育和高額醫療報銷仍然維持原有的力度。從2011年起,府谷開始實行15年免費教育,不僅學雜費全免,課本、寄宿等費用也不收。醫療方面,2015年府谷再次加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財政扶持力度,繳費補貼標準整體提高到48%,其他檔次的繳費補貼標準都遠超省市規定的補貼標準。
“要想改善財政壓力,只能求變,不能一煤獨大,必須盡快培育出若干個能夠替代的接續產業。如何轉型發展,擺脫資源依賴,是府谷的首要課題。”西北大學教授白永秀表示。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府谷把招商引資作為助推全縣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引擎。
這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的看法不謀而合。在陳耀看來,下一步,縣域經濟發展要根據地區原有的產業基礎,找優勢產業進行培育開發,或者依據區位條件,把一些適宜的優秀企業引進來。還有就是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進行深加工。
請按一按掃一掃,關注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