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要承諾不對中國首先使用核武器?俄高官一席話讓人頓悟
中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目前即將服役的最新的戰略打擊武器,主要擔負著戰略核反擊任務。不過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是否真正能夠承擔起國之重器的戰略打擊重任呢?最近俄羅斯《生意人》《國際文傳電訊社》對俄羅斯空天軍副司令兼防空反導部隊司令專訪時承認,俄方對中國的“東風-41”彈道導彈技術高度認可,甚至其技術水平超乎的俄方的意料。
根據俄防空反導部隊司令維克多·古緬內伊中將在接受專訪時稱:中國在4月進行了一次“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實驗。剛一升空俄羅斯空天軍位于伊爾庫斯克“沃羅涅日-M”雷達就捕捉到圖像并進行了全程監控。監測的結果顯示中國的“東風-41”導彈在進入太空后進行了數次大幅度變軌,甚至改變了彈頭的飛行方向,原本射向東北方向的導彈,突然變成飛向南部方向,隨后釋放出兩個具有獨立飛行彈道的模擬分導彈頭,這項技術讓俄方感到頗為震驚。因為俄羅斯目前現役的“亞爾斯”彈道導彈也沒有達到在太空中數次改變發射軌跡的能力,這是穿透美國反導系統的極佳手段。因為美國反導系統的雷達是需要連續跟蹤,提前發射攔截彈進行攔截,如果飛行方向改變,反導系統就徹底失去效用了。
推薦關注:微信查找“戰略縱橫”
部署在俄羅斯伊爾庫茨克西北部米舍列夫卡鎮的77Я6“沃羅涅日-М”雷達是專為監視太空和導彈來自的預警系統的組成部分,探測距離達6000公里,監控區域從美國西海岸一直到印度,掃描扇面可達240°,中國正好在這個覆蓋區域的重點監控范圍內。這部雷達的性能相當出眾,被俄方贊許為太空中“一個足球大小的目標”都逃不過其追蹤。這次“東風-41”試射從發射到變軌段完全都在其監控范圍,由此可見其監測結果具備較權威的參考意義。
由于中國的核力量并沒有美國和俄羅斯那么強大,這兩個國家都有7000枚以上的核彈頭,并且中國沒有高性能的戰略核轟炸機和足夠數量游弋大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潛射導彈,因此中國特別注重發展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也因為如此,中國在陸基彈道導彈的研發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至于美國現在考慮要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來源《華盛頓郵報》引用美高層幕僚的爆料稱,美國最高統帥計劃在本月內做出最終決定:放棄首先對中俄使用核武器打擊的權利。原因是美國盡管有7500枚彈頭,但是也不確保能夠在開戰伊始摧毀中、俄的全部核武庫,而美國的反導系統在面對類似于中國“東風-41”這類具備較強突防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面前并不能做到有效攔截。
推薦關注:微信查找“戰略縱橫”
美國前軍事情報官、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委員會成員沃策爾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曾說:“美國目前對于攔截'東風-41'是頭痛的,因為這種導彈能夠攜帶最多10枚核彈頭,并且解放軍的火箭軍會在導彈上加裝‘突防裝置’使得美國反導系統無所適從。這意味著中國‘東風-41’發射的每一枚核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以自行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
美方的表態和俄羅斯的監控結果是相互印證的,證明中國的“東風-41”彈道導彈確實具備了出色的分導多彈頭打擊能力。按照美國反導系統目前0.3的攔截概率計算,為了攔擊一枚“東風-41”彈道導彈上的10個分導彈頭,美國至少要發射30到40枚攔截彈才能夠確保攔截,已經讓美國的反導攔截系統處于過飽和狀態了。也就是說僅僅發射2枚“東風-41”導彈,美國的反導系統就會顧此失彼喪失對全部彈頭的攔截能力。如果美國要繼續擴建反導系統,成本上率先是美國無法承受,現有的200億美元的預算需要成倍增加,這也迫使美國要放棄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一個動因,運營成本確實太高了。
來源:頭條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