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一老師遭電信詐騙1760萬元(圖)
2016年08月30日 19: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清華大學一老師遭電信詐騙1760萬元
30日,網上傳出一份“警情通報”稱,“8月29日晚上11時許,中關村派出所110接報:海淀區藍旗營小區清華大學一老師,被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人民幣1760萬元。”圖片右下方署名為:“清華大學液晶大樓物業服務中心。”
3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確有一名清華大學老師遭電信詐騙1760萬元,案件詳細情況尚待相關部門進一步通報。(北青報記者屈暢見習記者張艷艷)
鏈接 騙子冒充公檢法行騙的幾種“伎倆”
NO.1“銀行卡涉嫌惡意透支或洗錢、販毒”詐騙
手法:騙子利用網絡電話直接打電話給用戶,多人分工,分別假冒銀行以及公安局或檢察院等單位工作人員,謊稱用戶的銀行卡被復制盜用,涉嫌販毒、洗錢、走私等犯罪,以凍結賬戶相威脅,以保護用戶賬戶資金安全為由,要求用戶將存款存入安全賬戶。
防范措施:目前任何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國家機關,均未設立“國家安全賬戶”等名目的銀行賬戶。所以當有人打電話要求你將存款轉存到所謂“安全賬戶”以便保全資金的,即可認定是詐騙行為。
NO.2“電話欠費”詐騙
作案手法:騙子冒充電信工作人員打電話給被害人,謊稱被害人在某地辦理了固定電話并已造成欠費。當被害人反映并未登記辦理該電話時,騙子則由多人分工冒充銀行、公安局等單位工作人員以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安裝了電話并欠下高額話費公安機關正在調查,還發現以被害人名字開戶的銀行賬戶涉案將被凍結等為由,要求被害人到自動取款機上將被害人的其他銀行卡進行加密,通過英文界面操作,誘騙被害人將卡內存款轉入騙子指定的賬戶。
防范措施:不明來電提供轉接到公安局、檢察院、法院、銀行等部門的電話,一定是假冒的詐騙電話,切記不要相信。
NO.3“郵政包裹”詐騙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以寄來的包裹有問題為由,設下圈套。當你在詢問包裹相關情況時,“郵政員工”會找各種借口如謊稱包裹里有毒品、危險化學品等違禁品,或包裹中有一張巨額銀行卡,有人以你的名義開戶洗黑錢或毒品被公安機關開拆,你得馬上到公安機關偵查科報案,之后會給你一個“刑偵隊”或“偵察科”的電話號碼。當你撥打過去之后,“刑偵隊”會以各種理由套出你的賬戶信息,并以設置防護和安全措施為由,讓你去銀行取款機上操作,最后不法分子將賬戶里的錢全部轉走。
防范措施: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公務,需要向公民詢問情況時,一定會當面詢問當事人并制作相關筆錄。所以當有人自稱是上述機關工作人員打電話告知你涉嫌某種犯罪,要求你透露銀行賬戶、密碼進行“核實”時,即可認定是詐騙行為。
NO.4“刷卡消費”詐騙
作案手法:騙子給用戶發送虛假手機短信稱銀行卡在某地刷卡消費多少元,可致電XXXX號碼咨詢,客戶一旦撥打提示電話,對方則自稱某某銀行的客服中心工作人員,要求客戶持銀行卡到自動取款機上輸入密碼,進行所謂的查詢、設置“防火墻”保護、開通網上電子銀行賬戶等操作,誘騙客戶將卡里的錢轉到騙子的賬戶。
防范措施:目前,所有銀行的ATM柜員機只有余額查詢、存取款轉賬、更改密碼功能。凡以種種借口要求你通過ATM柜員機去操作所謂“遠端保全措施”、“開通網上銀行”、“與稅務機關聯網接受退稅”、“收退稅款”、“修改磁條”等項目的,即可認定是詐騙行為。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