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民國魯菜風云
來源: 人民網2016-03-17 14:33:00 有人在興奮地看宋仲基撩妹,有人在貪婪地看谷智鑫炒菜,更有人在看各種國產偶像劇,說起來都是饕餐心態,正所謂“食色性也”。時至今日,我們已經默認即便從色相上宋仲基并不亞于宋慧喬,而各路偶像也通過真人秀與影視劇收割受眾,人藝、國話三十多位“演員”精彩出演的《傳奇大掌柜》即便口碑爆棚,話題性總也強不過偶像劇,這當然是娛樂至死時代的基本邏輯。
然而,他走他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講規矩”的良心劇《傳奇大掌柜》當然更有其存在的意義。這類精品劇的價值非凡,在于給觀眾提供一個“高度藝術化”的傳奇故事,其文化含量一部頂一百部,讓他們回到“民國現場”,以提煉過的北京話演出,北京的味兒,北京的事兒,整部劇里紛紛揚揚的人物,彼此關系無論是友是敵,都得講究規矩、面兒。口條麻溜,觀眾的耳朵有福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觀眾的生活空間里其實都是各路方言為主,當然北漂們操持的也往往是帶著不同程度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觀眾們絕對會相信《傳奇大掌柜》的聲音能夠接住歷史,正如以前最資深的戲迷說閉目聽戲才是高境界。
張旸編劇/制片人、張大年/王海導演的《傳奇大掌柜》,聚焦民國時期魯菜在四九城的競爭與合作,谷智鑫、梁冠華、何冰、楊立新、呂中、倪大紅、韓童生、張光北、雷佳等全明星演技擔當,聯袂貢獻北京味兒的電視劇集。在IP滿天飛、偶像劇橫行的當下,投資人可以說是擔著一定的商業風險,主演們需要付出相當的表演時間和心理消耗。從五四運動開始,青島被日本占領對于在北京的山東人來說,也是極其特別的敘事空間設定,魯菜風云與民族國家的現代命運勾連在一起,人中精英跌宕起伏恰是以小見大的佳構。換個角度想,《傳奇大掌柜》是人藝獻給觀眾的特別禮物,把《茶館》《天下第一樓》《窩頭會館》《小井胡同》等著名話劇換一種藝術方式,能夠為更多觀眾欣賞。
人情練達、世事通透的欒學堂,本是來自山東的乞丐狗剩兒,因緣際會之下,從做濟豐樓的跑堂開始,到創立豐澤園,其間的艱辛與喜悅,自是一番異數。對于一般觀眾來說,本劇與《大宅門》《大染坊》《東方商人》《五月槐花香》等等構成近現代職業大戲,欒學堂很有些民國馬云的意思,他的創新思路、服務意識和交際能力其實對觀眾都有參考分。“3·15晚會”言猶在耳,欒學堂周轉于魚龍混雜的時代、泥沙俱下之間,良心立得住。《傳奇大掌柜》顯然是向老舍先生《茶館》致敬的電視劇,一飯一蔬都是世相,年代戲的精髓就是要色香味俱全,看門道的觀眾可以看到連闊如《江湖叢談》的具象,軍人、政客、警察、丐幫、醫生、典當行、天橋把戲、遺老遺少,分明也是一出《清明上河圖》,也可以對照黎瑩寫的長篇小說和單田芳說的評書版《欒蒲包和與豐澤園》,品味不同藝術形式對人物命運和時代精神的不同呈現。 (云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