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農夫只在轉念間
來源: 人民網2016-03-17 14:32:00 “從農民到市長,走過了40年;從市長到農民,只用了4小時。”《人民日報》微信公號近日討論“新鄉賢文化”時,提到了南昌市原市長李豆羅告別政壇后,帶領當地村民建設美麗家鄉的事跡。
官,當得再大,遲早總要退的。正常情況下,每個官員的人生曲線,都好比一條拋物線,在高處完成一系列動作,最后含飴弄孫、頤養天年、葉落歸根。當然,也有官員中途改行,走出公務員隊伍;還有官員最后走進監獄、蹲守牢房。
從農村來,最終還想著農村,昔日的農家子弟,退休后翻篇歸零,真真切切做起老農民,盡己余力發揮余熱,為家鄉建設無私奉獻,卓見成效,像李豆羅等官員的心態,折射出“官員本是百姓”的邏輯。然而,現實中的某些官員,總是喜歡高高在上,哪怕是退下來了,仍自以為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他們對待身邊群眾、對待基層百姓,少了些親近感,多了些距離感,這種“官氣”,其實是沾染了封建官僚沿襲下來的陋習、惡習,與新時代干部應有的親氣、和氣背道而馳。
由于迷糊了“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淡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于是,有的官員在任上想方設法以權謀私,退下來后仍憑著余威撈個人好處。黨的十八大以來,這種狀況大有改變,但“當官即多享受”的觀念一下子要根除還需要過程。當公款吃喝不能隨心所欲,當廉潔紀律條例貫徹落實到自己頭上,某些官員就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想著提前退休繼續“瀟灑”。
原云南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從廳官位置退下來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山區,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建成面積5.6萬畝,且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李豆羅從省城市長甘心變農夫,自覺一心一意當起村干部,不計得失、誤解,組織大家建設新農村。充分說明在哪個級別干活對他們來講并不重要,為黨和國家干事才是他們最大心愿,為百姓大眾謀利始終是他們不懈追求。
當然,讓官員退化官氣,需要改革和改進機關機構設置、管理模式、運行機制。我們的領導干部,本來就不應該是為追求級別,而是為團結服務職工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當好群眾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貼心人。級別是次要的,干事才是主要的。就像一顆種子,無論安放哪里,都會成長成蔭,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