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國樓市發出怒吼
2016年10月03日 15:40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3天9連擊!中國樓市發出怒吼!
“金九銀十”交界,國內多地接連出臺樓市新政。據統計,自9月30日至10月2日,短短三天時間,北京、天津、蘇州、成都、鄭州、無錫、濟南、合肥、武漢共計9個城市先后發布新樓市調控政策,多地重啟限購限貸。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2014年開始松綁的中國樓市政策再次步入拐點。
3天9城,樓市調控新政扎堆發布
今年“十一”長假的打開方式有點“別樣”。正準備迎接國慶長假的你,可能尚未消化掉“北京加碼限貸”的消息,便又接到了“天津開啟分區限購”的消息推送。
9月30日晚間,北京加碼樓市限貸,分別將購買首套和二套普通住宅的首付款比例提至35%、50%;天津幾乎同步出臺“分區限購”政策,對已有1套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家庭,暫停在市內六區和武清區再購房,同時提高其首套房商貸首付比例至40%;同日,蘇州也宣布進一步加強商品住房價格監管。
10月1日晚間,鄭州、成都正式接棒。鄭州宣布對市內部分區域實施住房限購,對在指定區域內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和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8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成都限購略有不同,規定在高新區、錦江區、武侯區等區域內,一人只能新購買1套商品住房。
10月2日,限購陣營再添濟南、無錫、合肥、武漢四市。濟南分別將購買首套和二套住房的商貸最低首付款提至30%、40%,且明確本市戶籍家庭已有三套住房的,暫不得再購房;無錫則宣布將二套房商貸最低首付比例提至40%,非本市戶籍家庭限購第二套房,同時對土地出讓設置最高限價。
合肥也于2日晚緊急發布區域性住房限購政策,在市區范圍內,暫停向擁有2套房以上的本市戶籍家庭出售新建商品房,并將首套房商貸最低首付比例調整為30%。武漢市政府辦公廳2日晚間發布通知,決定自2016年10月3日起,江岸、江漢、硚口、漢陽等區域實行住房限購限貸。在上述區域,本地戶口居民購房的,首套房首付最低25%,第二套首付最低50%,第三套禁貸。
“分區限購”成亮點,或現擠出效應
除北京、蘇州屬于“加碼”調控外,其余城市均祭出了最新的限購限貸舉措,差異化的“分區限購”調控成為政策新亮點。
“這將產生一種擠出效應,緩解城市熱點區域房價的過快上漲,同時將購房需求推向可能存在‘去庫存’壓力的周邊區域。”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記者透露。
以天津為例,嚴躍進具體分析了分區限購調控的作用原理,天津武清區由于毗鄰北京,成為本輪房地產市場炒作的熱點,前8月二手房交易價格迅速上漲。“而在限購政策實施后,北京購房者至天津購房的門檻抬高,在武清區認購首套住房首付需要40%,且無法購買二套,遂只能認購北辰和寶坻等區域,未來這些區域市場會呈現明顯上漲,即市場需求轉移。”
限購陣營漸擴圍,下一個會是誰?
據記者統計,除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外,已有廈門、杭州、蘇州、鄭州、成都、南京、天津、濟南、無錫、合肥、武漢共11個二、三線城市加入樓市限購陣營。
與其他城市單純收緊調控、“抑房價”的目的不同,北京此次加碼限貸的舉措,被認為調控信號意義大于政策本身調控的意義。在嚴躍進看來,“北京政策模板將成為第四季度一、二線城市調控樓市的模板。”
在北京發布樓市新政后,確有六城緊跟步伐,而這股調控浪潮或許仍將繼續。綜合業內人士分析顯示,未來,福州、東莞、珠海、石家莊、青島等房價漲幅較快的城市,限購可能性仍非常大。
房價會有實質性下跌?
調控政策何時能真正“抑房價”?在嚴躍進看來,中國樓市政策的拐點已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開啟,而市場拐點會在明年,2017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或有“量價齊跌”的現象出現。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市場拐點是周期性的,而非房價有實質性下跌。”嚴躍進提醒。
“當前樓市存在局部過熱風險,但仍處在可控范圍內,及時出臺調控政策是能夠穩定未來市場預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說。
“今年以來樓市表現令人困惑,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分化態勢加劇成為市場的真實寫照。”中國指數研究院指數研究總監白彥軍說。
專家認為,近期熱點城市政策收緊力度升級,或限購限貸,或限房價地價,或加強監管,政策主要以抑制投資投機需求為重點,特別是購買人群受限及信貸收緊,短期將為當前過熱樓市適當降溫,也將成為更多城市控制房價的重要選擇,預計四季度各線城市政策分化將更明顯。
白彥軍建議,熱點城市還應主動公布土地儲備和供應計劃,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抑制短期市場波動。對去庫存壓力較大的部分三四線城市,應執行區別于熱點城市的支持政策,通過合理信貸政策引導,讓小地方樓市活躍起來,大城市冷靜下來。
此外,專家指出,一方面要警惕樓市有泡沫,對居民生活成本影響較大,并影響實體經濟;另一方面要實現經濟穩增長,宏觀經濟轉換增長動力尚需時日,還需要發揮房地產行業的支撐作用。因此政府要把握好樓市調控政策的平衡點,既要防控風險,又要穩定樓市,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房地產三大信號彈
進入9月,傳統的房地產銷售的旺季,二線城市的地產也開啟了瘋長的模式,但是在這樣上漲的背后有沒有隱憂呢?如果和歷史上的國際數據做一個橫向的比較,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中國居民房貸收入比,超日本房地產泡沫時期
根據我們搜集到的數據,目前中國居民房貸收入比是0.46,已經超過了日本房地產泡沫時期的水平,如果按現有速度擴張,5年內將達到美國次貸危機前的歷史高點。
房地產市場重磅數據,接近美國金融危機峰值
如果從新增房貸/新增地產銷售看,美國2007年時的峰值為52.6%。而中國2015年已經上升到了35%,2016年上半年更是創歷史新高至42%,已接近美國金融危機期間峰值水平。
杠桿加碼!中國個人房貸余額是16.55億
去年,一場杠桿推動的股市大漲大落讓大家記憶深刻,我們也來對比一下,6月18日,券商融資余額達到了歷史高峰2.26萬億元,再加上估算的場外配資1.5—2萬億元,場內外融資合計約4萬億元。
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個人房貸余額是16.55億元,如果按照二季度的房貸增加額推算,到了三季度末,房貸余額將達到17.9萬億元左右,單純從杠桿資金的絕對量而言,比去年的股市泡沫,有過之而無不及。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