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國之外,天津通報罕見直接點名多位官員問題
原標題:黃興國之外,天津通報罕見直接點名多官員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最新公告顯示:天津市委原代理書記、原市長黃興國,因涉嫌嚴重違紀,被免去全國人大代表職務。
幾乎同時,天津市委通報了中央巡視“回頭看”整改情況,深刻地指出:好人主義盛行,責任在市委、在市委主要負責人。
黃興國2003年到天津工作,后擔任市長八年,代理市委書記近兩年。特別是中央2014年第一次巡視之后,黃興國主持市委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市委主要負責人。
天津此次通報巡視“回頭看”整改情況,長達2萬多字,分量十足,看點頗多,特別是提出了下一步著力的關鍵點:市委決定將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問題作為巡視整改的重中之重、專項整治之首。
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的危害是什么?遼寧的系列案件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天津市委則重點分析了它的成因,比如市委常委會班子沒有從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高度看待圈子文化,對圈子文化產生的性質、根源和危害缺乏深入分析辨識,缺乏政治警覺。市委常委會班子成員缺乏主動表達意見建議、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的鋒芒,這種政治原則性的弱化,一定程度上縱容和放任了圈子文化、好人主義。
長安街知事APP發現,最能體現天津市委向圈子文化、好人主義亮劍的,就是這份巡視整改通報。因為,除了深刻指出市委、市委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外,通報罕見指名道姓點多名官員的問題。
第一次點名,是對巡視反饋指出的津南區委原書記呂福春搞封建迷信活動等具體事項作出處置。呂福春是今年1月份落馬的,被“雙開”的時間是9月1日,中央對天津巡視“回頭看”的時間是6月底到8月底,可見巡視組對處理呂的問題是有交待的。
第二次點名,是坐實了市政協原副主席武長順案是個“窩案”,涉及買官賣官,并對涉及武長順案的108人進行逐人排查,12名行賄買官人員,分別進行了問責處理。這也讓武的“圈子問題”,進一步公之于眾。
第三次點名,是對市醫藥集團黨委原書記張建津、天津國際經合集團原總經理遲捷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在全市通報。他們都是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典型。張建津用礦泉水瓶裝茅臺、吃一米長鱷魚尾的奇葩案例還上了中紀委網站和中紀委專題片。
第四次點名,是提到市委常委會班子成員以黃興國、尹海林、武長順等反面典型為鏡為戒為警為訓為鑒,從嚴從實查找自身問題、剖析深層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同時起草關于汲取黃興國、尹海林嚴重違紀違法案教訓深入開展警示教育的工作方案,突出市級領導、市管干部2個層面警示教育。這就叫揭短亮丑。
本月初,中紀委機關報曾刊發過一則痛批圈子文化的文章,提到個別領導干部把下屬當家臣、頤指氣使以權壓人。其中天津一局級干部的名字赫然在列。
文章稱: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武紅軍落馬前常和私企老板勾肩搭背,并把這種江湖習氣帶到工作中,在學校一副“大哥”做派。他在任職天津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期間,大搞“小圈子”,利用干部崗位交流等機會,將“圈里”兄弟調任到重要崗位。
看到這,想必大家已經對天津市委重拳治理圈子問題的出發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事實上,在巡視“回頭看”結束后,天津針對圈子問題治理行動已經大規模展開。
11月15日,市委書記李鴻忠主持召開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問題座談會,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
11月14日至18日,由市委辦公廳會同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等部門組成6個督查組,通過隨機抽查、明察暗訪等多種方式,對全市16個區縣、14個委局整改任務推進和完成情況開展聯合督查。針對一些單位存在的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認識偏差問題,當場予以指出,要求立行立改。
11月21日,市委召開深入推進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會議,從四個方面給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畫像”,認清危害,堅決打贏專項整治攻堅戰。
同時,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被納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市紀委等有關部門也開展了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問題專項整治,共發現涉及圈子文化問題線索26件、好人主義問題線索8件,并作為紀律審查重要內容。
決不允許在整治圈子文化、好人主義中再當“好人”、再犯錯誤。事實證明:天津市委的這一表態不僅有力度,更有行動力。
產品好做推廣,就找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