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出“繡花”功夫 四川105萬人2017年有望如期脫貧
脫貧攻堅
新態勢 開局即決戰,起步就沖刺
新特點 任務安排早、項目對接早、資金落實早、工程啟動早
陽春三月的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清晨薄霧中青山環繞,彎曲的村道和漂亮的民居。 記者 尹鋼 攝(資料圖片)
5月18日,在四川廣元市利州區召開的全省2017年貧困縣摘帽工作現場推進會對今年4月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綜合暗訪情況進行通報。暗訪結果顯示,在年初“春季攻勢”強力推進下,四川省形成“開局即決戰,起步就沖刺”攻堅新態勢,被暗訪地區整體呈現出任務安排早、項目對接早、資金落實早、工程啟動早的特點。總體上看,今年全省有望如期實現16個貧困縣摘帽、3700個貧困村退出、105萬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落實落地,直面問題不回避,一針見血找病因。4月5日至25日,省脫貧辦組織45個暗訪組對21個市州的45個縣進行綜合暗訪。暗訪組事前不打招呼、事中不要陪同,一竿子插到底,隨機走訪貧困村69個、非貧困村47個,貧困戶1158戶、非貧困戶328戶,發放調查問卷1692份,收集各類問題205條。
省脫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總的來看,被暗訪縣全部按要求制定了年度減貧目標任務實施計劃或方案,并及時分解下達到鄉鎮、村、戶。對貧困戶均按“五個一批”分類施策,按“兩不愁三保障”對標落實扶持措施。被暗訪貧困村均嚴格按要求落實駐村幫扶人員,貧困戶對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滿意率分別達97.5%、93.9%。被暗訪縣全部按要求對接22個扶貧專項制定了本地年度實施方案,資金到位率45%,比2016年明顯提升,項目啟動時間也明顯提前。暗訪的461戶2017年計劃脫貧戶“兩不愁”全部達標,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飲水、生活用電、廣播電視基本得到保障,安全住房正加快建設中;暗訪的69個貧困村,衛生室、文化室覆蓋率分別達75.4%、89.9%,68個村有通村硬化道路和通信網絡,58個村建立了集體經濟產業。
省脫貧辦負責人表示,暗訪中也發現精準幫扶不夠扎實、產業發展基礎較薄弱、有的脫貧戶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下一步,擬向各市縣下發暗訪通報和問題清單,對45個縣的問題要求各地逐一核實、限期整改。同時,要求各市州對未被暗訪縣市區開展自查自糾。
四川省計劃在6月對160個縣、11501個貧困村開展全省性大督查,國省兩級驗收考核及4月綜合暗訪問題是否整改到位將是重點,暗訪問題和整改情況將作為各地年終考核依據。
脫貧“繡花”功咋練成
現場展板一塊不落拍照,宣傳資料裝了一大包,在點位上追問不停,連車上播放的扶貧宣傳片也要拷貝走……瀘定縣扶貧移民局局長萬俊蓉說,巴不得把整個“利州”都搬回去!
來取“真經”的不只是萬俊蓉。5月18日,全省22個扶貧專項方案牽頭部門負責人、21個市州黨委分管領導、16個擬摘帽縣“一把手”等齊聚廣元,參加全省2017年貧困縣摘帽工作現場推進會。目標清晰:做好年度脫貧攻堅“過細工作”,確保2017年再戰再勝。□本報記者 李淼 張庭銘 鐘振宇
取經:打開廣元脫貧“秘籍”
“二維碼!”廣元市利州區龍潭鄉柏佛村貧困戶樊正斌家門口的二維碼圖片引起參觀代表的好奇,排起隊準備“掃一掃”。省農業廳廳長祝春秀、民政廳廳長益西達瓦爭著拿手機一掃,脫貧前照片、精準識別信息、精準幫扶措施、幫扶人每次幫扶記錄,全部一目了然,“廣元脫貧工作做得細,經得起檢驗!”
盡管參觀時大雨如注,看到龍潭鄉在山上修起旅游環線,發展脫貧產業示范園,帶動農家樂發展,理縣縣委書記依當措旅游扶貧信心更堅定。“回去就想法把山地旅游做大。”
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服務方式,還根據百姓需求,在脫貧幫扶、計生等10項必進服務外增設就業扶貧、電商服務等10大延伸,利州區大石鎮便民服務中心規范而豐富的建設模式引起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王承先的興趣,他的筆記本記了滿滿一頁。
“廣元有些探索我們也想過,但沒有他們落實得快、落實得細、落實得好,啟發我們要敢想還要實干!”參觀完,達州市副市長、通川區委書記杜海洋很是佩服。
省脫貧辦負責人表示,現場參觀和交流發言,就是為讓大家取到“真經”,相互借鑒、共同提高,這方面廣元蹚出了好路子。
攻堅:“繡花”要求貫穿始終
當前,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已較完善,原則上不會有大的調整。“下一步就是真抓實干,創造性地抓好落實。”省脫貧辦負責人表示,目前看,貧困縣摘帽主要短在鄉鎮標準中心校、衛生院等建設上,貧困村短在集體經濟培育等方面,貧困戶脫貧短在住房安全上,“要對標精準補短,缺啥補啥。”
萬俊蓉表示,瀘定借力對口幫扶的成都市蒲江縣在當地規模發展養蜂產業,今年就能給每個貧困村增加1.8萬元集體經濟收入。“硬件達標問題不大,還有好習慣亟待補齊。”南充市高坪區委書記、區長袁華兵說,將通過“四好村”創建和農民夜校實現“腦袋”脫貧。
標準也要精準把握。“幾口人?新房多大?廚房計入不?”巴中市扶貧移民局局長王偉對著柏佛村貧困戶樊正斌連發幾問,檢驗是否符合易地扶貧搬遷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紅線。
“不僅是易地扶貧搬遷,還要堅守‘兩不愁三保障’底線標準,全力向‘四個好’邁進,先做必答題,再做加分題。”王偉說。
省脫貧辦負責人表示,各地要緊緊咬住目標,列出清單,健全推進機制,按期銷號管理。“通過督導,繼續保持再戰再勝良好態勢。”省扶貧移民局負責人說。(記者 李淼 張庭銘 鐘振宇)
經驗點擊
巴中市恩陽區:理順三種關系政策均衡覆蓋
“如何處理好三種關系,讓脫貧政策均衡覆蓋?”5月18日,在全省2017年貧困縣摘帽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巴中市恩陽區委書記梁津華在發言席上拋出的話題,引起與會者的共鳴。
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如何處理貧困戶與臨界貧困戶的政策兼顧、已脫貧與未脫貧的政策連貫、保障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政策均衡這三種關系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梁津華介紹,恩陽在全面落實貧困戶政策的同時,每年針對臨界困難戶建立200萬元教育解困基金和500萬元醫療解困基金,防止臨界貧困戶因學因病致貧。
為保障政策均衡,對貧困村對癥下藥的同時,對非貧困村拉網排查、查漏補缺,嚴防非貧困村變成新的貧困村。今年,恩陽區已按貧困村500萬元—1000萬元、非貧困村300萬元—500萬元的標準編制項目規劃,整合涉農項目資金26類43項4.5億元。
達州市通川區:產業扶貧促增收打出三記組合拳
本報訊(記者 鐘振宇 李淼 張庭銘)5月18日,在全省2017年貧困縣摘帽工作現場推進會上,達州市副市長、通川區委書記杜海洋作為4個發言代表之一,向全場與會人員介紹通川區聚焦產業扶貧的好經驗。
杜海洋的發言中最吸引人的是通川區打出的“產業增收組合拳”。第一種是探索“多種合作”模式,采取“勞務服務、資產收益、產業帶動、物業增收”等多種方式,盤活貧困村閑置資產資源,引導貧困村集體領辦專合社、電商網點和勞務服務公司,壯大集體經濟。第二種是探索“資源租賃”模式,引進業主按畝均不低于500元的標準,流轉貧困戶土地、山林等自有資源,租賃貧困戶閑置房屋開發民宿旅游,扶持帶動貧困戶獲取穩定收益。第三種是探索“勞務聘用”模式,貧困戶掙“薪金”。
通過抓住產業扶貧這個脫貧攻堅“牛鼻子”,通川區2016年實現19個貧困村退出、18449名貧困群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2.6%,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記者 張庭銘 李淼 鐘振宇)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