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門”不是反腐死角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2016-03-22 09:02:06 不久前,一則關于河北省保定市人防系統發生腐敗窩案的消息引人關注,截至目前,保定市人防辦原黨組書記、主任李鐵柱等16人先后被查處。在不少人眼里,人防辦是個“清水衙門”,何以成為油水豐厚、不受管束的“隱形王國”?窩案背后的深層問題發人深思。
“清水衙門”,多指那些權力相對較小、“油水”相對較少的部門。由于不掌握“實權”,當年李鐵柱從“高看一眼”的組織部調到“連開會都被忘記通知”的人防辦,心里一度失落。
然而,“清水衙門”是相對而言的。作為政府組成機關,人防、氣象、信訪等部門都具有相應的行政權力。權力只要存在并不受約束,就會給貪腐分子可乘之機。不久前,中央第九巡視組在向中國氣象局黨組反饋專項巡視意見時指出,“中國氣象局‘清水衙門’水不清,氣象科技服務、科研資金管理、設備采購等領域特別是防雷服務中廉政風險較高。”
梳理近幾年的貪腐案例可以發現,一些所謂的“清水衙門”已儼然成為不少人從中牟利的“油水衙門”。浙江義烏市氣象局原局長毛樟林在氣象局整體遷建中瘋狂斂財,“一千元不嫌少,數萬元不嫌多”;杭州電力局路燈管理所原會計徐玥明則在多年間貪污電費達588萬元,百姓感嘆,“連路燈管理所這樣的‘清水衙門’也能養出碩大蠹蟲”……人們不禁要問:“清水衙門”何以“污水常流”?
其實,問題的癥結不在于“清水衙門”本身,而在于權力不受約束。英國歷史學者阿克頓勛爵說過,“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使人腐敗。”權力不分大小,油水不分多少,缺少有效監督是“清水衙門”出現貪腐的根源。一段時間,一些“清水衙門”處在監督的邊緣地帶、甚至監督的盲區死角。監督不嚴、監管缺失導致一些領導干部長期以來目無黨紀國法,日積月累,終成大貪。
當“清水衙門”淪為貪腐分子眼中的“油水衙門”,當領導干部將手中有限的權力“榨干用盡”來謀取私利,深受其害的卻是普通百姓。“清水衙門”看似權力有限,實則關系民生民利。包括扶貧辦、民政、農林牧副漁在內的部門和領域都與基層百姓利益直接相關。從克扣農機補貼、連“三分錢也不放過”的農技站站長,到騙取扶貧專款、搞“雁過拔毛”的扶貧辦主任,這種“掏空挖盡”“螞蟻搬家式”的腐敗極大地侵蝕了基層民生紅利,蠶食了黨的執政根基,必須引起重視,從嚴查處。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破除“清水衙門”腐敗,必須強化執紀監督問責力度,讓監督無“死角”、反腐無“盲區”。只有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圈”,領導干部才會嚴于律己、規范用權。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作為今年正風反腐的重要工作之一,各級紀委要堅決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相信隨著反腐敗不斷向基層傾斜,群眾身邊的腐敗得到有效鏟除,“清水衙門”復將水清如故。
孟祥夫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2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