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 將覆蓋川渝總面積30%
來源:華西都市報 ?時間:2016-04-11 11:14:36 成渝城市群規劃獲批,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是目前獲中央批復的第四個城市群。此前已有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獲批。這預示著,中國西部將產生一個巨大的經濟增長極,有專家稱,成渝城市群將撐起中國經濟“第四極”。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獲中央批復,究竟將帶來怎樣的利好?究竟有哪些城市將最終入圍?從今天起,華西都市報(華西傳媒集群)將推出“新成渝 新未來——聚焦成渝一體化 打造中國經濟第四極”大型系列報道。
“城市群”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2015年,我國發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這對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分析認為,《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過,是我國城市群加快發展的最新注腳。
在已明確的成渝城市群的五大任務中,“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協同發展機制,推動資本、技術等市場一體化”成為重要一環。
成都+重慶
成渝雙核引領中國經濟第四極
成渝城市群范圍有多大?成渝城市群規劃方案獲批后,這成為牽動很多人的話題。
身在川渝的市民都非常關心,城市群獲批后,自己的家鄉是否會納入其中?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轉移時,是否具備先發優勢?
華西都市報梳理發現,關于成渝城市群的詳細覆蓋范圍目前并沒有官方明確解釋。坊間普遍認為,成渝城市群以2011年獲批的成渝經濟區為依托,橫跨川渝兩地。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的信息,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強調要以強化重慶、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創新驅動、保護生態環境和夯實產業基礎為支撐,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格局。
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表示:這也意味著作為這一西部城市群雙核,成都和重慶這兩個特大中心城市必將在城市群發展中,起到輻射帶動的核心功能,將逐步成長為支撐起中國經濟的“第四極”。
渝東南地區+四川11市
成渝經濟區未涉及區域將納入
除了成渝,哪些城市還將入圍城市群?
一種聲音認為,成渝城市群以2011年獲批的成渝經濟區為依托,成渝城市群即等同于成渝經濟區。
對此,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發改委主任楊慶育明確表示,兩者并不能畫等號。從范圍來看,成渝經濟區的范圍,不包括重慶的渝東南地區,而成渝城市群則涵蓋了整個重慶地區。
目前,關于成渝城市群一個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其覆蓋范圍包括重慶全域、成都市以及四川德陽、綿陽、樂山、眉山、資陽、內江、宜賓、瀘州、自貢等11個城市。
盡管目前批復方案尚未對外公布,成都市發改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測算,成渝城市群覆蓋范圍占據四川和重慶面積的30%,人口密集度是兩地的75%。以2014年兩地經濟發展情況為例,經濟總量更是占到了70%以上。
可以說,現有的成渝城市群發展的現狀,城鎮的高度密集,人口的高度集中,產業化高度優化,具備未來引領西部大開發整個城鎮化過程的強大優勢。
大中小幾十個城市
成渝之間一批中小城市將入圍
成渝城市群,哪些城市可能入選?關于范圍之爭,前期征求意見時,也有所體現。2015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在重慶召開了成渝城市群規劃座談會,針對規劃方案征求各方意見。
“當時四川就提出,希望將部分城市納入到成渝城市群規劃當中。”一位參加了當時會議的官員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在征求意見的會議上,還特別以四川達州為例,距離重慶僅有100公里左右,無論是地緣優勢,還是已有的產業融合基礎,達州都有較強的優勢。因此,盡管達州并不在成渝經濟區范圍內,但是在制定成渝城市群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到達州部分地區的優勢。
“成渝城市群的概念,并不是單指成都或者重慶某一個城市或地區。它是一個城市群的概念,包括兩個核心城市和幾十個大中小城市。”成都市發改委區域經濟處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隨著川渝兩地一批大中小城市納入成渝城市群規劃,在承接和分擔區域核心城市功能分配中,必將推動新一輪人口、產業等的轉移。李后強表示,不僅可以徹底改變重慶成都雙核獨大的局面,還可以補上兩地中小城市“塌陷”的短板,實現中部塌陷區的經濟崛起。
成渝一體化 四川八市吹響“集結號”
重慶、四川在成渝城市群建設方面,早就已經行動起來,并確立了鮮明目標。
自2011年,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獲批后,成渝之間的合作進程不斷推進。2015年5月,雙方共同簽署的《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即有展現。根據《備忘錄》,兩省市將共同推動交通、信息、市場一體化,共同加強公共服務互助、資源環境保護與利用聯動、產業發展合作,并建立雙邊合作工作機制,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互動。
華西都市報記者梳理發現,據不完全統計,除了成都市,四川省瀘州市、遂寧市、資陽市、自貢市、達州市、廣安市等至少7個城市,在地方《十三五發展規劃》或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同程度地提到了與重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