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該為穿“血汗”牛仔褲而愧疚嗎?
來源: 新華網2016-04-25 14:38:00 高度分工的社會要義就是每個人對自己分內的事情負責就好,消費者無須也無能去為其他環節的事情擔責。至于商品生產過程中的諸多環節是否存在不道德的因素,或者非法的因素,則應當由承擔著審查和執法的專門機構來擔責。
最近,兩篇文章在社交網絡熱傳。其中一篇獲得了今年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公共服務獎”,披露了泰國捕魚業使用奴工的現象,社交網絡熱傳的文章題目為《你吃的每一條魚都可能沾著另一個人的血和淚》。另一篇則是前幾年德國拍的一部紀錄片,涉及牛仔褲生產過程中令人不安的“真相”,社交網絡熱傳的文章題目為《你穿的每一條牛仔褲都在毀滅我們的未來》。
從積極的角度說,這些文章的熱傳使更多消費者了解了海產品,或者牛仔褲生產背后的問題。同時,不少閱讀了文章的消費者也因此而感到愧疚,聲稱再也不吃魚、再也不穿牛仔褲了。從個體的角度而言,任何消費者因為了解了某些令人不悅的“行業真相”而改變消費行為都無可厚非,這是消費者自己的權利。
從心理學角度,通過揭露和渲染某些商品背后不道德的“真相”,能夠有效地激起消費者的愧疚心理。愧疚作為一種負性情緒,往往在個體違背了道德標準,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情時而最常見。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在失敗或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并且將這一過失解釋為自己不稱職時體驗到的負性情緒為羞愧;而關注于怎樣做出補救,以免將來再犯下同樣的過失時所體驗到的負性情緒為內疚。
因此,從傳播心理學角度,個別媒體文章通過大幅渲染消費背后的不道德因素,就很容易使消費者將自己代入,從而認為自己有過錯,并產生羞愧或內疚。這是訴諸消費者情緒行之有效的傳播手段,并被某些社會團體、商家機構廣泛使用。但是,消費者真的要為吃“沾著血和淚”的魚、為穿“毀滅未來”的牛仔褲而愧疚嗎?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只要是合法消費,那么他們對于商品本身就沒有任何“過錯”?,F代社會是一個高度分工的社會,同時現時代又是全球化的社會,在高度分工的全球化時代里,任何商品從原材料的獲取、設計、制造、營銷、銷售而到最終消費,可能會涉及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人群參與其間。高度分工的要義就是每個人對自己分內的事情負責就好,你無須也無能去為其他環節的事情擔責。作為終端的消費者,其分內的事情就是付足價錢,合法購買,合法使用,消費者的責任至此為止。至于商品生產過程中的諸多環節是否存在不道德的因素,或者非法的因素,則應當由承擔著審查和執法的專門機構來擔責?!跆朴臣t(心理學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