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嚴管第三方平臺網絡訂餐 強制下線無證照“黑作坊”
www.panzhihua.gov.cn ? 發布時間:2016-04-25 ? 來源: 四川省政府門戶網站 你在網上訂過餐么?不用自己跑腿,手機即可支付,當餐飲外賣從線下走到線上,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歡迎。
不過,遭遇證照不齊的“黑作坊”賣餐,食物質量讓人擔憂,或者因為打了差評卻遭商家報復的事件時有發生,“舌尖上的安全”咋保證?
4月24日,記者從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獲悉,四川省已出臺了《關于加強第三方平臺網絡訂餐管理的指導意見》,嚴管第三方平臺網絡訂餐。其中,明確要求入駐第三方平臺的餐飲企業須取得工商局、通信管理部門和食藥監局三部門頒發的有效“三證”。
此外,當遇到消費者和餐飲企業有“扯皮”糾紛時,第三方平臺應向消費者先行提供賠償。
懶人經濟·事例
坐等盤中餐雖好,吐槽也不少
從事軟件開發的劉先生,屬于經常加班的“程序猿”一族,他和同事們每周幾乎有5天時間,都會使用網絡訂餐。雖然可以足不出戶,坐等盤中餐,不過也有諸多吐槽。
4月18日,劉先生通過“百度外賣”叫了一家經營海鮮鹵菜的餐品。劉先生買了四只大閘蟹,不過享用起來卻不如網上圖片上那么美好。“送來的大閘蟹太讓人失望了,買了四只就一只能吃,其他三只蟹都是苦的,蟹里好多水,太不新鮮,關鍵是我還拉肚子了。”劉先生對此給了店家一個差評。記者看到,當天店家已經退還了劉先生餐費,不過店家對劉先生的差評回應為:“如果是苦的,就不應該食用。如果不食用,又怎么會拉肚子呢?”
記者發現,這家店鋪的顧客評論里,也有顧客投訴吃完餐品兩小時后上吐下瀉,全身起紅斑,質疑其食品安全的把關。店家回應為,也許有少部分顧客對海鮮有不良反應。
“等了2個多小時,飯都冷透了。”在訂餐平臺“餓了么”上面,一家干鍋川菜館的送餐時效被食客吐槽。劉先生說,像他這樣每周都會使用網絡訂餐的用戶,苦等外賣,等到“花兒謝了”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有時明明點餐商家就在一條馬路上,但飯菜送來卻是一個多小時以后了,眼看夏天就要來了,一直“在路上”的飯菜質量,讓人堪憂。
記者了解到,飯菜質量監控、送餐時間標準、外賣人員健康證明等細則,在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中,都有明確規定。
要安全
三證不能少,“黑作坊”強制下線
“第三方平臺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部分第三方交易平臺把關不力、管理不嚴,致使衛生環境臟亂、加工設施簡陋、送餐過程隨意,甚至無證無照從事餐飲服務活動的餐飲單位入網經營,嚴重影響食品安全。”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人士介紹。為規范第三方交易平臺網絡訂餐行為,保障公眾網絡訂餐消費安全,該局同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建立了聯動機制,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法認定并做出責令停業等相應處罰后,將函請該違法違規平臺許可或備案地所屬省通信管理局,依法通知相關互聯網接入服務商停止其接入服務。
據介紹,第三方平臺和入網餐飲單位均應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第三方平臺還應取得通信管理部門頒發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入網餐飲單位還應取得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頒發的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
餐飲單位入網前,應向第三方平臺提交《食品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等相關資質證明,第三方平臺應對餐飲單位進行實名登記,嚴格審查入網餐飲單位提交的相關資質證明,明確告知其應承諾遵守的食品安全相關規定,禁止無證照、借用、冒用證照、超范圍經營的餐飲單位入網。“對前期未經資質審查的已入網餐飲單位,第三方平臺應暫停其入網經營,待資質完善并通過審查后再允許其入網經營,對一直不辦理合法資質的入網餐飲單位,第三方平臺應對其做出強制下線處理。”
要快捷
防飯菜變質,須兩小時送達
劉先生擔心的飯菜變質問題,在《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為“送餐時間應嚴格控制在食品加工完成后2小時內的安全時限內送達。”同時要求,送餐人員應按規定取得有效健康證明。直接入口的食品應使用清潔、完好、健康無污染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
此外,第三方平臺應在網上公示(或提供電子鏈接標識)餐飲單位的許可證照、從業人員有效健康證明等,送餐企業還應根據消費者的訂單和食品安全的要求,選擇適當的交通工具,符合條件的冷藏或加熱保溫設備,按時、按質、按量送達消費者,并提供相應的單據。
要放心
消費權益受侵害,平臺先行賠償
買賣雙方,難免有糾紛的時候。當消費者與餐企“扯皮”,第三方平臺不能甩手不管了。《指導意見》要求,第三方平臺應建立消費者與入網餐飲單位調解制度,消費者與入網餐飲單位發生消費爭議的,第三方平臺應及時進行調解,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第三方平臺不能提供入網餐飲單位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向消費者先行提供賠償。消費者也可以向入網餐飲單位所在地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
“我們要求第三方平臺應公示入網餐飲單位違法失信行為記錄,以便消費者選擇。”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相關人士介紹,對存在違法行為、消費者投訴集中或者誠信記錄不良的餐飲單位,應采取調整搜索排名、暫時或永久停止提供平臺服務等懲戒措施。
記者調查/
部分平臺已開始“曬”商家資質
4月24日,記者查看了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大眾點評等幾家網絡訂餐平臺發現,個別平臺已經設置了“商家資質”信息欄,消費者可以查看商家的證照掃描件。在大眾點評的外賣頻道,點擊“餐廳詳情”,有商戶營業資質的信息介紹。記者隨機點擊了一家名為“黑竹香雞”的商戶,營業資質包括了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
在餓了么平臺,商家信息介紹中,有“商家實景”一欄。記者點擊了一家“金牌鹵肉”商鋪,一共有10張照片,包括了門面、大堂和后廚的實景。
此外,每一家平臺上都有“舉報商家”的選項,消費者可投訴商家資質、菜品質量、配送時間等問題。
律師建議/
外賣平臺可為消費者購買保險
對于網絡外賣平臺的規范問題,省政協委員、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曾文忠認為,第三方平臺有義務做好餐廳的源頭把控,“曬一曬”餐廳的營業資質。兩證是餐飲機構必備的基本資質,只有在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后,才能讓消費者理性地選擇商品。
曾文忠建議,第三方平臺可以通過為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方式,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也要當面查驗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現變質,一旦發現餐食變質或受到污染,應當拒收。與此同時,也要保留好訂餐訂單,以備作為維權證據。(記者 賴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