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上大學案調查反轉現在是最終的真相嗎
來源: 新華網2016-05-03 16:34:00 4月29日,河南周口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學事件調查組再次公布了事件的最新調查結果,13名相關責任人受到了處理,其中3人涉嫌違法線索已移交司法機關。
與前一次公布的調查結果,稱由于經辦人張瑩瑩的舅舅王保合已經去世,線索中斷,導致誰拿走了王娜娜錄取通知書,誰將王娜娜的學籍檔案修改成張瑩瑩的學籍檔案這些問題找不到答案不同,這次調查出現“反轉”:錄取通知書是通過張瑩瑩表哥王子勝,找當年負責沈丘二高考生通知書的發放和保管的胡筱林幫忙拿走的;而偽造了王娜娜的身份信息和準考證,修改王娜娜的學籍檔案,以及偽造帶有張瑩瑩掃描照片、加蓋假印章的《考生報名登記表》、《考生體檢表》和空白的《河南省高中畢業生登記表》,是由張瑩瑩父親張合停和王子勝找一個打字店一手操辦的。
這件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似乎已經“水落石出”,也有輿論稱真相還原,懲處分明,結果基本符合公眾期待,可是,相比前一次調查的語焉不詳,這次調查只交代清楚了錄取通知是怎樣到王娜娜之手,材料是怎么偽造的,而當地招辦、教育部門、招生高校的責任還是不清楚,事件依舊有諸多蹊蹺之處:這么簡單粗劣的偽造,為何就可以騙過沈丘縣高招辦,領走王娜娜的高考檔案材料?又怎么可以輕易騙過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辦好入學手續?按照調查公布的結果,只要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只需再找一間打字店,偽造準考證、身份證,就可從當地招辦領走高考檔案材料、再到高校報到、完成學業,冒名上大學如此簡單。不需要去派出所改名、改身份信息辦一張身份證,也不需要打通關節去找考試部門改準考證信息,只要電腦制作、打印,然后就以假亂真,有關部門就信以為真了。這是造假者高明,還是有關部門太好騙了?
據報道,調查組對調查很“負責任”,還想追查打字店,但“由于時間久遠,目前并沒有找到當時的這家打字店”。真正負責任的調查,應該是沿著造假線索,去調查為何當地招辦看到假準考證、假身份證,也給高考檔案?難道招辦對假準考證、假身份證沒有任何識別?難道這僅僅是工作疏忽、失誤,而不是這背后有權錢交易?同樣,應該調查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是怎樣對新生入學材料進行審核的?按照報道所提供的信息,一名學生在路邊撿到一張準考證,隨便去找一個打字店,花幾千元錢編輯、打印出學生的檔案,就可輕松到大學報到,這樣的招生管理,入學信息審核,豈不是成了兒戲。
考生父母、親屬偷拿其他考生的錄取通知書,并偽造準考證、身份證、學生檔案,這毫無疑問是違法犯罪行為,可是,給制假一路綠燈,當地招辦、招生高校,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其危害性比個體造假更嚴重。如果不調查清楚招辦、招生高校在這起事件中的具體作為,這起事件就難說是真正的水落石出。
筆者在之前的針對這一事件的評論中曾談到,由于生源困境,我國一些高職院校,在招生時無法招滿學生,于是,高校主動做“假大學生”的生意。由中介向落榜學生販賣放棄錄取學生的錄取通知書,再由考生自己偽造身份證、準考證,拿著這些假身份信息、檔案材料去學校報到,完成這一流程。當地調查組的調查,否定了中介的存在,但是,后面的鏈條是否存在,這是需要深入調查去挖掘出真相的。
報道中提到了一個細節,張合停問胡筱林有沒有一個姓張的女生,不愿意上大學,后來,胡筱林找了找沒有這樣的姓張的女生,而是給了姓王的女生(即王娜娜)的錄取通知書(胡筱林當初認為王娜娜已放棄入學)。這其中蘊含的信息是,在當地,拿放棄入學考生的錄取通知書去冒名上大學,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路徑”非常清楚,這顯示,這起事件很可能并非個案。要調查清楚這起事件,不能就由當地的有關部門組織調查,其獨立性和公信力都讓人懷疑,而應該由上一級機構組成獨立的調查組進行調查,才能徹查,進而鏟除冒名上大學、假大學生屢禁不止的利益鏈和土壤。(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