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培楊鑫:13歲少女“當家”4年 爸爸去世 媽媽癱瘓 弟弟年幼
來源: 涼山城市新報2016-05-03 11:25:00 爸爸不幸去世、媽媽癱瘓,9歲的少女吉培楊鑫撐起了這個家,一撐就是4年。她要做的事情,遠遠比普通一家三口頂梁柱的事情多得多。看著女兒小小年紀要受這么多苦,媽媽伍史牛內心十分難受,她說:“現在,我成了女兒,她成了媽媽,她照顧我就像她小的時候,我照顧她一樣。”目前,媽媽已經可以支撐著上身坐起來,說明一切向著好的方向在發展。
文/圖記者 楊庶文
風起了,雨下了,蕎葉落了,樹葉黃了。春去秋來,吉培楊鑫(以下簡稱楊鑫)已經長成漂亮的大姑娘;時光流轉,癱瘓的媽媽已經可以慢慢坐起身來;歲月滄桑,爸爸不幸去世的傷痛也已經漸漸平復……
楊鑫或許不知道有一首歌叫《阿杰魯》(不要怕),但是,她每天都要對自己說:不要怕,不要怕……這原本是一個雪上加霜不幸的故事,但是因為時年9歲的楊鑫勇敢地擔起這個家,這變成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變成了一個滿滿正能量的故事。
楊鑫還可以知道一首歌:飛吧,張開你的翅膀,你就像山風一樣自由!
9歲少女撐起一個家
女兒成了媽媽,媽媽成了女兒
下午4點左右,楊鑫放學回家。40歲的媽媽伍史牛躺在床上,看著女兒扔下書包,然后就只能聽到一連串的聲音了:“嘩嘩嘩“,女兒煮上了晚飯;“噔噔噔”,女兒砍好了豬草;“啪啪啪”,女兒把豬食提到了豬圈……
女兒一直在忙碌,而自己卻只能無力地癱在床上,這讓媽媽內心的悲傷泛濫成災。
2012年底,雷波縣一車鄉一帶大雪封山。在踏青村一組的家里,媽媽帶著楊鑫姐弟,內心很焦灼,因為他們的爸爸沒在家。12月29日,屋子漏水了,媽媽爬上了房頂,結果,踩垮了積雪,狠狠地摔了下來……當時,媽媽的雙腿就沒了知覺。
親戚朋友緊急將媽媽送醫,到雷波縣城,到宜賓,最后到了成都:手術費用需要8萬。哪里來這么多錢?媽媽狠下心,回家!最后,親戚朋友反復勸說:哪怕只好一點,都可以減輕一點對家庭的拖累。媽媽終于聽了建議,在宜賓做了手術,費用比在成都節省4萬元。
腰椎里面的神經,指揮雙腿的行動,媽媽剛好傷到了這里。從此,那個健康能干的媽媽成為過去,有的只是一個身上安著鋼板,甚至直不起上半身的媽媽。
媽媽傷了,還有爸爸。但是,僅僅半年后,不幸的事情再次發生,爸爸也永遠的走了,“大人們說他溺水了。”
弟弟還那么小,怎么辦?怎么辦?時年9歲的楊鑫,當然不知道。親人們也只有小姨有那個條件,時不時過來一下,楊鑫在媽媽和小姨的提點下,開始撐起整個家。
2、3年的時間過去,楊鑫長大了,也熟悉了家中的一切。早晨,早早起床,做飯喂豬,吃完后趕緊帶著弟弟去學校;中午,同學們休息的那點時間間隙,跑回家給媽媽熱飯菜;下午放學回家,再操持其他的家務。
弟弟小,媽媽“病”,所以楊鑫要做的事情,遠遠比普通一家三口頂梁柱的事情多得多。
“現在,我成了女兒,她成了媽媽,她照顧我就像她小的時候,我照顧她一樣。”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媽媽的內心很快樂,也很難受,但是,她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就連到幾步之外的院子里曬曬太陽,也只能靠一雙兒女,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后面抬,折騰許久輪椅才能邁過高高的門檻。
一直是學習委員
獎狀是家里唯一的裝飾
楊鑫的家,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位于一車鄉鄉政府背后。
走上鄉政府旁邊那條小道,幾經曲折,再爬上數個臺階,打開一道狹窄的門,稍大的那間房,既是“客廳”,也是媽媽的“臥室”,大床的對角線處擺著一臺小小的電視,床頭邊擺著一張破舊的沙發,床尾的門打開,通向小小的院子、廚房和豬圈……里面那個10平米左右的房間,是楊鑫的“閨房”,弟弟吉培楊飛有時候和媽媽睡,有時候又混到姐姐的房間去打地鋪。
整個家空空落落,四壁的水泥磚沒有一點掩蓋,墻上唯一的裝飾,是楊鑫的4張“三好學生”獎狀,小學的前4個學年,她都是“三好學生”。這是整個家最亮的地方。
打理一日三餐,忙著洗衣喂豬,既要監督弟弟寫作業,又要給媽媽擦身、洗腳……13歲的楊鑫整天忙得腳不沾地,但是學習一直拔尖。這需要怎樣的毅力?
楊鑫最沉重的負擔,還不是這些家務和瑣事,而是經濟上的困難。家里原本只有2畝多土地,流轉給其他人耕種,每年只有200斤玉米、20斤大豆的收益。弟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媽媽的恢復也需要錢,親戚朋友那里還欠著好多好多。
楊鑫出生在雷波縣城,雖然以前跟著爸媽輾轉流離的生活,但她幸福而快樂。后來,回鄉讀書,弟弟出生,家里也漸漸安定下來,但是,誰知道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9歲的她就必須成為家里的頂梁柱。
整天忙碌,還要想著一些沉重的事情,但這并不影響楊鑫學習成績。一直以來,她都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同學們有不懂的問題,都喜歡問她。
“楊鑫懂事,刻苦,有問題自己解決,讓我們全體師生都感動不已,疼惜不已。”一車鄉中心校校長達寧、班主任吉克古者,是楊鑫最親近的幾個人。楊鑫的很多困難,都是他們家訪的時候發現,并幫助解決的。
一車鄉政府發現楊鑫一家的特殊情況后,為她們一家解決了低保。現在,楊鑫一家基本就是靠著低保和愛心人士等的幫助,維持著生活。
未來在哪里?
在她們姐弟不屈不撓的成長中
一車鄉,是雷波縣的貧困鄉之一。州、縣交通運輸局正在這里大力地幫助全鄉“精準發力”。
目前,以道路建設為代表的“破瓶頸”工程,正在轟轟烈烈開展,以核桃為代表產業等發展規劃,完善并實施中。一車鄉正在大步走向未來。
但是,因為土地少,又缺少勞動力,這一切似乎都與楊鑫一家沒有多大的關系。她們的未來在哪里?州、縣交通運輸局和鄉政府,幾度思量。
楊鑫的故事,正是州交通運輸局派駐一車鄉的“第一書記”薛明華推薦給記者的。
“扶貧先扶智,我們通過調查了解,先期確定了5個特殊困難的家庭,將進行重點幫扶。楊鑫正是其中之一,也是最讓人感動和疼惜的。”薛明華表示,除了單位和自身力所能及的幫助以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為楊鑫等孩子們的未來搭一下手。
楊鑫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但記者說的每句話她都清楚明白,并作出最正確的反應,語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十分優秀。最難能可貴的是,苦難的生活磨煉出的成熟與堅毅,在其他13歲女孩兒身上見不到。
6歲的楊飛,非常懂事。這天,一個叔叔給他買了一碗涼粉,他倒進碗里,最先就端到了媽媽的床頭,媽媽笑著說不吃后,又拿給姐姐,最后才自己“稀里呼嚕”吃起來。看著姐姐洗衣服,楊飛趕緊提了洗衣粉跑過來,二話不說就幫姐姐倒進盆子里,結果一不留神倒多了,姐姐心疼的趕緊抓起來放另一個盆里。
楊鑫一家的未來,還要看媽媽的恢復情況。伍史牛是闖出過大山的人,整體素質相對較高,這一點從楊鑫姐弟的品質也可以印證。目前,她已經可以支撐著上身坐起來,說明一切向著好的方向在發展,但詳細的情況還要專業醫生才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