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真正功能,你懂嗎?
2016年05月16日 08:02 來源:商業見地網 作者:商業見地網 股市功能僅僅在于融資嗎?顯然這里存在許多的“不甚了了”。
股市功能僅僅在于融資嗎?顯然這里存在許多的“不甚了了”。基本而言,資本市場是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場所。所以,股票市場首先應當是“投資場所”,其基本功能至少是“投融資功能”,而絕非單純的融資功能。
投資、融資誰先誰后無從界定,正確的看法應當是:一對矛盾,各自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當然,也有說法認為是“投資為重”,因為沒有投資需要作為前提,融資將為無源之水。但是,無論怎樣認知,我們都必須尊重一個基本事實:股市基本功能應當有“兩面性”,必須由投資和融資兩部分構成。
為什么要強調“兩面性”問題?因為中國股市打從誕生之日起,就很不重視股市的投資功能,視投資者為草戒,而任由融資者一次次“割草”。甚至大量的市場交易規則都有失公平,機制性地傾斜于上市公司利益,而損害投資者利益。
現在,我們實際已經看到后果,20多年過去了,股市的確長大了,但投資者卻沒能得到足夠的培育,而不斷被“割草”的過程,更讓投資者寒心。
所以,股市管理必須強調投資者保護,必須嚴厲打擊那些“長袖善舞于資本運作”的企業上市“割草”的沖動。這恐怕是當前股票市場管理最該盡快作為的事項。
這不只是監管強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清理股市機制性傾斜”規則,而還投資者一個公平的交易制度和市場環境。
但我們遺憾地看到,歷屆證監會都不愿、不敢在核心問題上動手,而一貫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式修修補補,一貫是避重就輕式的“顧左右而言其他”。包括“權威人士”在內,單純強調股市融資功能不僅欠妥,而且很容易再次固化中國股市頑疾。
除了投融資功能之外,股票市場的另一大功能是“以充分的市場力量助推經濟結構調整”。這一點,人類經濟的歷史是最好的判官。
英國解除《泡沫法案》和廢除“有限責任公司的皇家特許制度”之后,經濟全面進入工業革命的高潮,而正是股權融資爆炸式膨脹,使得鐵路、蒸汽機被工業大規模利用,開啟了人類經濟歷史的一個全新的時代;同樣,信息革命時代,股權資本更是充當著互聯網行業蓬勃發育的急先鋒,20年改變了人類經濟的全貌。
為什么股權資本可以如此有利地推升經濟轉變?因為,股權投資者的具有人類最強大的風險偏好。他們的投資面向未來,面向未來高收益的預期。所以,他們愿意前赴后繼地勇往直前,陪伴新經濟一波N折地坎坷前行,不惜以“九死一生”的風險概率義無反顧地拋灑資本。
我的問題是:急于供給側結構改革、轉變中國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的中國政府,難道不該全力助陣中國股票市場的“良性發育”嗎?我認為,這才是中國股票市場最該回歸的“正位”。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股票市場還有其他功能嗎?當然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功能還在于“主權資本定價”。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由誰定價、定價高低?不僅關乎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安全,而且是一國政府對國家經濟主權能力的體現。
我們必須看到,當世界各國都在實施經濟結構調整,都在從新歸回實業的過程之中。在此前提下,以各發達經濟為主的經濟勢力,必然也必須以強大的力量爭奪全球資本,尤其是實業資本和股權投資偏好的資本,而所謂的“負利率”時代恰恰就是資本爭奪極其劇烈的體現。在這一國際背景之下,中國要不要參與爭奪?要不要維護國家的資本主權所有和利益?
實際上,當全世界“硬通貨”嚴重貶值的時候,過低的中國資本[0.00%]價格一定會使中國的實業資本變成金融獵物。它們已經多次小試牛刀,而現在正在等待中國經濟的閃失,而這也是它們絕不會輕易放棄的機會——一場大肆做空之后的反手為多,勢必將全面控制中國經濟,這也是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多次出現過的教訓。我們應當怎么辦?這是中國政府必須認真面對的事情。
作者:鈕文新,商業見地網專欄作家,開設專欄《老鈕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