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姐妹花
——米易縣草場鄉回鄉大學生曾金平、曾金燕創業紀實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風雨......”
13年前,一首由陳濤作詞,王曉峰作曲,著名歌唱家劉歡演唱的《從頭再來》,樸實無華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直指下崗再就業人員的心靈。下崗失業人員面對未來是那么的茫然,恐懼,還有一份卸不掉的責任......
今天,互聯網+,改變了一個群體的命運......
2015年6月6日,攀枝花市首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在米易縣攀蓮鎮賢家村成立;6月19日,米易縣出臺《米易縣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試行)》。短短的時間,米易縣做電商的有當地農民、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無數的創業者繪就了一幅壯麗的電商創業畫卷。
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攀枝花市米易縣草場鄉13社的回鄉大學生曾金平、曾金燕姐妹,看看她們做微商創業。
一部手機打天下
綠油油的山,綠油油的水,米易的女兒,姐妹倆最美。
曾金平、曾金燕姐妹倆出生在米易縣草場鄉頂針村13社,自幼聰敏賢惠,人又長得很漂亮,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
2003年,曾金平從攀枝花大學護理專業畢業后受聘到米易縣人民醫院工作。4年后,考上了米易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當上了一名協警。7年后,希望自己創一番事業的曾金平從110指揮中心選擇了辭職創業,先是來到昆明做消防設備生意,后因照料家庭又回到了家鄉米易。
僅僅小一歲多的妹妹曾金燕,2007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開了一家服裝店。“大包小包進貨,換季壓貨;生意好時房東就漲房租,除了房租費、水電費,幾乎所剩無幾。”妹妹曾金燕道出開實體店的辛酸。
一個偶然的機會,姐妹倆聽朋友說做電商。憑借女孩子天生愛美的秉性,用手機將家鄉的枇杷、芒果等水果圖片、小視頻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剛開始,朋友圈只是轉發而已,也沒有想到做生意。”曾金平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著攀枝花市打造開放型城市以及米易縣加大對外宣傳,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來米易旅游度假、過冬,米易的特色農產品尤其是特色水果隨游客走向了全國各地。
朋友圈不時有人發信息給姐妹倆,希望通過她們能夠買到一些地道的枇杷、芒果、石榴等米易特色水果。
剛開始,訂貨量還是比較少,姐妹倆只是到米易的水果商販處采購,后來朋友圈買水果的人越來越多,倆姐妹敏銳地意識到了商機來臨,做起了微商。
2015年11月至16年1月,姐妹倆僅用微信就為米易農民銷售枇杷5000多公斤,創銷售收入15余萬元。
周云華,是米易縣草場鄉枇杷協會副會長,他告訴記者:“米易今年90%的枇杷都是靠電商賣掉的。”
靠品質贏市場
夕陽西下,彩霞滿天,米易縣草場鄉頂針村兩岔河水庫金光粼粼。姐妹倆還在枇杷樹上采摘枇杷。
在當地,枇杷分為特級果、大果、次果,特級果或大果是當地人稱為最好的果子,個頭大、味道甜,口感好,當然價錢也比一般的次果貴。姐妹倆為創立自己的品牌專挑特級果或大果采收。
當地果農也非常喜歡她們姐妹倆,親切稱呼“曾大、曾二”。天黑了,餓了,就在果農家吃飯。一箱水果幾十斤重,沒有搬運工,姐妹倆就自己搬運上車。“疲憊的時候,多希望身邊有一個幫手。”妹妹曾金燕感嘆地說,“結果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萬能的人。”
“我們情愿將好果子賣給她們。”接過姐妹倆遞交的厚厚一扎人民幣,正在一邊數錢的果農說。
另一位果農說,早些時候,有的商販為了一己私利,把特級果或大果裝在最上面一層,下面就用次果裝箱,收貨人一般都不會翻箱驗貨,將次果當特級果或大果賣。她們姐妹倆做人很老實,裝箱的果子全都是一樣的大小,也出得起價錢。
現在,互聯網發達了,農民也用上了寬帶、電腦,可以把在地頭采摘特級果或大果、裝箱的視頻直接在微信上發給客戶。真正實現了產需信息對接。
“每一顆特級果或大果都是我們親自挑選、每一箱水果都是我們親自裝箱。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的大小,我們賣的價錢還比別人還便宜。”妹妹曾金燕告訴記者。
2016年,臨近春節,姐妹倆正在快遞公司門口發快遞,手里還捏著一扎厚厚的訂單!
今天,面對結構調整、經濟轉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又有一大批人將面臨新的選擇:
“我不能隨波浮沉, 為了我致愛的親人,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 只為那些期待眼神......”
國際在線四川頻道記者在米易縣供銷社副主任梁英的陪同下來到米易縣電子商務大樓,在歡快的《從頭再來》歌聲中,記者感受到了攀枝花市米易縣電子商務的勃勃生機!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商姐妹花
——米易縣草場鄉回鄉大學生曾金平、曾金燕創業紀實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風雨......”
13年前,一首由陳濤作詞,王曉峰作曲,著名歌唱家劉歡演唱的《從頭再來》,樸實無華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直指下崗再就業人員的心靈。下崗失業人員面對未來是那么的茫然,恐懼,還有一份卸不掉的責任......
今天,互聯網+,改變了一個群體的命運......
2015年6月6日,攀枝花市首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在米易縣攀蓮鎮賢家村成立;6月19日,米易縣出臺《米易縣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試行)》。短短的時間,米易縣做電商的有當地農民、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無數的創業者繪就了一幅壯麗的電商創業畫卷。
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攀枝花市米易縣草場鄉13社的回鄉大學生曾金平、曾金燕姐妹,看看她們做微商創業。
一部手機打天下
綠油油的山,綠油油的水,米易的女兒,姐妹倆最美。
曾金平、曾金燕姐妹倆出生在米易縣草場鄉頂針村13社,自幼聰敏賢惠,人又長得很漂亮,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
2003年,曾金平從攀枝花大學護理專業畢業后受聘到米易縣人民醫院工作。4年后,考上了米易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當上了一名協警。7年后,希望自己創一番事業的曾金平從110指揮中心選擇了辭職創業,先是來到昆明做消防設備生意,后因照料家庭又回到了家鄉米易。
僅僅小一歲多的妹妹曾金燕,2007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開了一家服裝店。“大包小包進貨,換季壓貨;生意好時房東就漲房租,除了房租費、水電費,幾乎所剩無幾。”妹妹曾金燕道出開實體店的辛酸。
一個偶然的機會,姐妹倆聽朋友說做電商。憑借女孩子天生愛美的秉性,用手機將家鄉的枇杷、芒果等水果圖片、小視頻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剛開始,朋友圈只是轉發而已,也沒有想到做生意。”曾金平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著攀枝花市打造開放型城市以及米易縣加大對外宣傳,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來米易旅游度假、過冬,米易的特色農產品尤其是特色水果隨游客走向了全國各地。
朋友圈不時有人發信息給姐妹倆,希望通過她們能夠買到一些地道的枇杷、芒果、石榴等米易特色水果。
剛開始,訂貨量還是比較少,姐妹倆只是到米易的水果商販處采購,后來朋友圈買水果的人越來越多,倆姐妹敏銳地意識到了商機來臨,做起了微商。
2015年11月至16年1月,姐妹倆僅用微信就為米易農民銷售枇杷5000多公斤,創銷售收入15余萬元。
周云華,是米易縣草場鄉枇杷協會副會長,他告訴記者:“米易今年90%的枇杷都是靠電商賣掉的。”
靠品質贏市場
夕陽西下,彩霞滿天,米易縣草場鄉頂針村兩岔河水庫金光粼粼。姐妹倆還在枇杷樹上采摘枇杷。
在當地,枇杷分為特級果、大果、次果,特級果或大果是當地人稱為最好的果子,個頭大、味道甜,口感好,當然價錢也比一般的次果貴。姐妹倆為創立自己的品牌專挑特級果或大果采收。
當地果農也非常喜歡她們姐妹倆,親切稱呼“曾大、曾二”。天黑了,餓了,就在果農家吃飯。一箱水果幾十斤重,沒有搬運工,姐妹倆就自己搬運上車。“疲憊的時候,多希望身邊有一個幫手。”妹妹曾金燕感嘆地說,“結果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萬能的人。”
“我們情愿將好果子賣給她們。”接過姐妹倆遞交的厚厚一扎人民幣,正在一邊數錢的果農說。
另一位果農說,早些時候,有的商販為了一己私利,把特級果或大果裝在最上面一層,下面就用次果裝箱,收貨人一般都不會翻箱驗貨,將次果當特級果或大果賣。她們姐妹倆做人很老實,裝箱的果子全都是一樣的大小,也出得起價錢。
現在,互聯網發達了,農民也用上了寬帶、電腦,可以把在地頭采摘特級果或大果、裝箱的視頻直接在微信上發給客戶。真正實現了產需信息對接。
“每一顆特級果或大果都是我們親自挑選、每一箱水果都是我們親自裝箱。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的大小,我們賣的價錢還比別人還便宜。”妹妹曾金燕告訴記者。
2016年,臨近春節,姐妹倆正在快遞公司門口發快遞,手里還捏著一扎厚厚的訂單!
今天,面對結構調整、經濟轉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又有一大批人將面臨新的選擇:
“我不能隨波浮沉,
為了我致愛的親人,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
只為那些期待眼神......”
國際在線四川頻道記者在米易縣供銷社副主任梁英的陪同下來到米易縣電子商務大樓,在歡快的《從頭再來》歌聲中,記者感受到了攀枝花市米易縣電子商務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