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9日 08:18 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施洋 有了備胎,還需要正牌嗎?
上周三,又一架F-35A戰機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起飛,不同的是,這架F-35的機身和機翼上都有一個白邊的低可視度的日章紋——這是美國為日本航空自衛隊制造的第一架F-35A戰斗機。根據自衛隊稍早前公布的照片顯示,這架飛機在本月14日就已經進入完備狀態,作為一個重要的項目節點,總計多達42架的F-35A戰機將在今后數年內相繼交付,取代航空自衛隊的最后一批F-4EJ戰機。
日本航空自衛隊岐阜基地實驗中隊裝備的F-4EJ,圖片拍攝于2016年8月23日
F-15J戰斗機將在未來繼續作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力機型,然而這種總共只裝備了223架的戰機實在年事已高,即使進行再次翻新延壽效果恐怕也有限
無敵有偶,據網絡消息稱,中國空軍的第一批殲-20量產型戰機也在本周正式移交給了中國空軍,盡管我們無法證實這一消息,但從中國空軍量產型殲-20的制造速度和試飛進度看,這一時間點應該有相當高的可信度。
這兩件在幾天之內發生的事,無疑說明西太平洋國家的空軍距離正式步入“五代機時代”已經只剩一步之遙。日本的F-35A在完成試飛科目,正式交付航空自衛隊后,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盧克空軍基地的國際訓練大隊使用一段時間,為日本航空自衛隊培訓第一批本國的F-35A飛行員后,應該會返回日本,成為本國第一批執行戰備巡邏任務的五代機之一。而中國空軍的殲-20戰機也將在中國空軍的服役過程中摸索和編寫相關訓練資料,并為空軍的其他部隊展示五代機的作戰能力,以及幫助他們摸索對抗先進隱形戰機的有效手段。
如果從中日兩國空中力量裝備換裝的角度看,這是中日兩國近幾十年來差距最小的一次,也是中日空軍第一次徹底顛倒空中優勢的一次換裝:1997年日本航空自衛隊接收第一批測試用F-2戰機時,中國的殲-10和殲-11都還沒有試飛,少量引進的蘇-27SK還是中國空軍的核心裝備:1981年日本換裝F-15J戰機時,中國空軍的殲-7不僅裝備數量稀少,實際上還不具備起碼的戰斗力……而在五代機換裝上,幾乎除了日本媒體外的所有人都不懷疑中國的殲-20將會在空戰中針對F-35A取得優勢地位,也正是因此,這次換裝成了中日空中力量變化的里程碑。
日本購買的第一架F-35A戰斗機在美國首飛
當然,這一裝備上的性能劣勢并非日本航空自衛隊最初的設想,畢竟在日本五代機更新計劃提出之初,無論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還是日本政府,都牢牢將購買美制F-22A戰機作為換裝的首選和唯一的目標。盡管美國一再重申F-22A由于其技術先進性和敏感性將不會出售,但日本航空自衛隊考慮到日美兩國的特殊關系,以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私下向日本政府作出的保證,依然絲毫沒有放松對F-22A的追求。相應的,日本政府當時不僅對采購“備胎”性質的F-35戰機態度冷淡(這從日本政府沒有加入美國F-35項目可見一斑),也對看起來和本國自制五代機關系密切的“心神”驗證機興趣索然(“心神”驗證機雖然在2000年就正式提出,但在原計劃結束項目的2008年前,該機連一架等比例模型都沒有造出來。而“心神”驗證機研制的全面加速,恰恰就是2009年美國宣布停產F-22A戰機之后)。
殲-20戰機
殲-20戰斗機首批量產型已經交付部隊,其實據消息這是今年8月初的事情了,目前的殲-20仍使用俄制發動機,但由于氣動設計優秀,飛行性能碾壓F-35仍不成問題。但殲-20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是隱身性能和航電、武器系統的進步,就和當初引進蘇-27SK一樣,預計它將引領空軍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從F-35A“備胎轉正”的故事橋段來看,因為是F-22A停產后匆匆開始正式參與的項目,F-35A戰機的日本型雖然在完成度上與其他國家采購的F-35一樣,但從航空自衛隊本身的考慮來看,這些飛機的問題卻相當不小。首先,因為日本是購買了美軍飛機,但沒有參與系統整合和研制,因此F-35A戰機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原有的裝備體系格格不入。無論是空自已經批量裝備的AAM-5近距離空空導彈,還是目前還在最后研制試驗中的AAM-4B中程空空導彈,都不具備掛入F-35A戰機的彈倉之內,換言之,日本航空自衛隊未來將維持至少兩個完全不同的空空導彈序列;其次,F-35在作戰性能上與殲20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航空自衛隊裝備的F-35A戰機在機動性、隱身性能、超視距空戰等方面占據劣勢,以至于自衛隊“依靠裝備質量和人員素質”的傳統策略失效;再加上F-35A飛行性能上的取舍,在執行諸如緊急攔截這樣的任務時效果很可能不如F-15J,因此未來在東海上空可能的對峙之中,很可能還需要老邁的F-15J們繼續撐幾年場面。
美國方面從官方到民間觀念中都認為殲-20是F-22的勁敵,圖為游戲《戰地4》玩家炫耀自己駕駛殲-20取得54比0戰績
日本某雜志繪制的“心神”擊落殲-20的想象圖,其實這表明日本人內心還是清楚F-35不是對手,所以現在開始就又玩起當年“擊沉定遠”的游戲了。只不過,這次殲-20可不是那兩艘“20年前從德國購買的老式鐵甲艦”的水平,倒是日本自己的F-15J已經20年沒好好翻修了……
在申購F-22無貨源,外購F-35不靠譜,自造五代機沒進展的情況下,航空自衛隊原本應該接受現實,在獨立自主發展五代機與湊合用F-35之間做出決斷。然而今年開始美國空軍打算開始考慮是否要復產F-22的消息又讓日本心神不定起來。畢竟如果這次復產,日本能夠借機采購一批F-22改進型的可能性依舊很大,再加上F-22絕對優秀的空戰能力,讓自衛隊又一次摩拳擦掌開始準備。但是話說來,且不論這個“打算開始考慮是否要復產”是否能夠順利獲得批準并編列預算開始執行,就算這次復產計劃獲得通過,洛馬公司對F-22進行修改、測試、試飛,再到批量生產,再次裝備美軍也得至少七八年時間。日本就算能夠搭上快車道并且獲得優先提貨權,從現在開始算起,也要到2027年以后才可能獲得夢寐以求的F-22復刻版戰機。而在此之前的日本航空自衛隊,就只能依靠42架F-35A以及百余架上世紀80年代的F-15J來維持空中優勢。對于放棄對本國在數年前F-15機隊進行徹底翻修的航空自衛隊而言,要在10年后繼續使用這些機齡40年以上的飛機與中國對抗……實在是不可想象。
人民空軍在過去幾十年里在戰斗機方面長期落后,但仍多次創造以弱勝強的戰績。隨著殲-20交付部隊,我國空軍進入了以優勝優的時代
相比之下,基本立足于自行設計生產殲-20的中國空軍就沒有這樣的困擾,在殲-20已經投入批量生產的情況下,一方面穩步增加本國五代機的保有量,一方面繼續穩步擴大殲-10C、殲-16以及殲-11D等四代半戰機的裝備數量,中國空軍得以在未來數年內獲得以少量殲-20為核心,四代半戰機為主力的新一代戰斗機群,而等到復產改進后的F-22戰機出現之時,進一步改進升級,并且使用新一代國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全狀態殲-20也將達到可用狀態,到時候,西太平洋上空的空中爭奪,就不會像今天一般的錯綜復雜了。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2016年08月29日 08:18 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施洋 有了備胎,還需要正牌嗎?
上周三,又一架F-35A戰機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起飛,不同的是,這架F-35的機身和機翼上都有一個白邊的低可視度的日章紋——這是美國為日本航空自衛隊制造的第一架F-35A戰斗機。根據自衛隊稍早前公布的照片顯示,這架飛機在本月14日就已經進入完備狀態,作為一個重要的項目節點,總計多達42架的F-35A戰機將在今后數年內相繼交付,取代航空自衛隊的最后一批F-4EJ戰機。
日本航空自衛隊岐阜基地實驗中隊裝備的F-4EJ,圖片拍攝于2016年8月23日
F-15J戰斗機將在未來繼續作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力機型,然而這種總共只裝備了223架的戰機實在年事已高,即使進行再次翻新延壽效果恐怕也有限
無敵有偶,據網絡消息稱,中國空軍的第一批殲-20量產型戰機也在本周正式移交給了中國空軍,盡管我們無法證實這一消息,但從中國空軍量產型殲-20的制造速度和試飛進度看,這一時間點應該有相當高的可信度。
這兩件在幾天之內發生的事,無疑說明西太平洋國家的空軍距離正式步入“五代機時代”已經只剩一步之遙。日本的F-35A在完成試飛科目,正式交付航空自衛隊后,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盧克空軍基地的國際訓練大隊使用一段時間,為日本航空自衛隊培訓第一批本國的F-35A飛行員后,應該會返回日本,成為本國第一批執行戰備巡邏任務的五代機之一。而中國空軍的殲-20戰機也將在中國空軍的服役過程中摸索和編寫相關訓練資料,并為空軍的其他部隊展示五代機的作戰能力,以及幫助他們摸索對抗先進隱形戰機的有效手段。
如果從中日兩國空中力量裝備換裝的角度看,這是中日兩國近幾十年來差距最小的一次,也是中日空軍第一次徹底顛倒空中優勢的一次換裝:1997年日本航空自衛隊接收第一批測試用F-2戰機時,中國的殲-10和殲-11都還沒有試飛,少量引進的蘇-27SK還是中國空軍的核心裝備:1981年日本換裝F-15J戰機時,中國空軍的殲-7不僅裝備數量稀少,實際上還不具備起碼的戰斗力……而在五代機換裝上,幾乎除了日本媒體外的所有人都不懷疑中國的殲-20將會在空戰中針對F-35A取得優勢地位,也正是因此,這次換裝成了中日空中力量變化的里程碑。
日本購買的第一架F-35A戰斗機在美國首飛
當然,這一裝備上的性能劣勢并非日本航空自衛隊最初的設想,畢竟在日本五代機更新計劃提出之初,無論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還是日本政府,都牢牢將購買美制F-22A戰機作為換裝的首選和唯一的目標。盡管美國一再重申F-22A由于其技術先進性和敏感性將不會出售,但日本航空自衛隊考慮到日美兩國的特殊關系,以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私下向日本政府作出的保證,依然絲毫沒有放松對F-22A的追求。相應的,日本政府當時不僅對采購“備胎”性質的F-35戰機態度冷淡(這從日本政府沒有加入美國F-35項目可見一斑),也對看起來和本國自制五代機關系密切的“心神”驗證機興趣索然(“心神”驗證機雖然在2000年就正式提出,但在原計劃結束項目的2008年前,該機連一架等比例模型都沒有造出來。而“心神”驗證機研制的全面加速,恰恰就是2009年美國宣布停產F-22A戰機之后)。
殲-20戰機
殲-20戰斗機首批量產型已經交付部隊,其實據消息這是今年8月初的事情了,目前的殲-20仍使用俄制發動機,但由于氣動設計優秀,飛行性能碾壓F-35仍不成問題。但殲-20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是隱身性能和航電、武器系統的進步,就和當初引進蘇-27SK一樣,預計它將引領空軍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從F-35A“備胎轉正”的故事橋段來看,因為是F-22A停產后匆匆開始正式參與的項目,F-35A戰機的日本型雖然在完成度上與其他國家采購的F-35一樣,但從航空自衛隊本身的考慮來看,這些飛機的問題卻相當不小。首先,因為日本是購買了美軍飛機,但沒有參與系統整合和研制,因此F-35A戰機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原有的裝備體系格格不入。無論是空自已經批量裝備的AAM-5近距離空空導彈,還是目前還在最后研制試驗中的AAM-4B中程空空導彈,都不具備掛入F-35A戰機的彈倉之內,換言之,日本航空自衛隊未來將維持至少兩個完全不同的空空導彈序列;其次,F-35在作戰性能上與殲20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航空自衛隊裝備的F-35A戰機在機動性、隱身性能、超視距空戰等方面占據劣勢,以至于自衛隊“依靠裝備質量和人員素質”的傳統策略失效;再加上F-35A飛行性能上的取舍,在執行諸如緊急攔截這樣的任務時效果很可能不如F-15J,因此未來在東海上空可能的對峙之中,很可能還需要老邁的F-15J們繼續撐幾年場面。
美國方面從官方到民間觀念中都認為殲-20是F-22的勁敵,圖為游戲《戰地4》玩家炫耀自己駕駛殲-20取得54比0戰績
日本某雜志繪制的“心神”擊落殲-20的想象圖,其實這表明日本人內心還是清楚F-35不是對手,所以現在開始就又玩起當年“擊沉定遠”的游戲了。只不過,這次殲-20可不是那兩艘“20年前從德國購買的老式鐵甲艦”的水平,倒是日本自己的F-15J已經20年沒好好翻修了……
在申購F-22無貨源,外購F-35不靠譜,自造五代機沒進展的情況下,航空自衛隊原本應該接受現實,在獨立自主發展五代機與湊合用F-35之間做出決斷。然而今年開始美國空軍打算開始考慮是否要復產F-22的消息又讓日本心神不定起來。畢竟如果這次復產,日本能夠借機采購一批F-22改進型的可能性依舊很大,再加上F-22絕對優秀的空戰能力,讓自衛隊又一次摩拳擦掌開始準備。但是話說來,且不論這個“打算開始考慮是否要復產”是否能夠順利獲得批準并編列預算開始執行,就算這次復產計劃獲得通過,洛馬公司對F-22進行修改、測試、試飛,再到批量生產,再次裝備美軍也得至少七八年時間。日本就算能夠搭上快車道并且獲得優先提貨權,從現在開始算起,也要到2027年以后才可能獲得夢寐以求的F-22復刻版戰機。而在此之前的日本航空自衛隊,就只能依靠42架F-35A以及百余架上世紀80年代的F-15J來維持空中優勢。對于放棄對本國在數年前F-15機隊進行徹底翻修的航空自衛隊而言,要在10年后繼續使用這些機齡40年以上的飛機與中國對抗……實在是不可想象。
人民空軍在過去幾十年里在戰斗機方面長期落后,但仍多次創造以弱勝強的戰績。隨著殲-20交付部隊,我國空軍進入了以優勝優的時代
相比之下,基本立足于自行設計生產殲-20的中國空軍就沒有這樣的困擾,在殲-20已經投入批量生產的情況下,一方面穩步增加本國五代機的保有量,一方面繼續穩步擴大殲-10C、殲-16以及殲-11D等四代半戰機的裝備數量,中國空軍得以在未來數年內獲得以少量殲-20為核心,四代半戰機為主力的新一代戰斗機群,而等到復產改進后的F-22戰機出現之時,進一步改進升級,并且使用新一代國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全狀態殲-20也將達到可用狀態,到時候,西太平洋上空的空中爭奪,就不會像今天一般的錯綜復雜了。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