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者,就應該啟蒙
不知從何時起,教師節成為老師們最大的尷尬,每年的教師節,人們紛紛質疑與討伐。與之相對的是,教師節享受的待遇規格仍然不減當年,國家領導人看望教師代表,向他們致以節日祝福。如果說,民間對教師的控訴反映了當前教育領域的真實狀況,那么官方不遺余力做出的努力,則代表了一個國家對教育矢志不渝的期待,當教師節在網上遭遇千夫所指時,無數學校和政府機構正洋溢著節日氣氛,無論是弱勢群體還是利益集團,這一天,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人民教師。
可是每每教師節的時候,另一個沉重的聲音會讓你不自主的觸動,因為往往這個時候,會挖出很多教師的悲劇,為之謝花,為之感懷,可惜類似的悲劇并不會停止。初中的時候,我的數學老師,為了所謂“牛逼職稱”,總是起早貪黑,也算得上是嘔心瀝血,結果沒等到我畢業,腦瘤晚期走了。學校開大會的時候總會提起,利用宏大敘事講故事,但我并不覺得有什么高明,只是覺得這種靠節慶來安撫逝者的做法并不尊重死者,像一盤祭品赤裸裸的被奉獻,此刻何談教師精神。
智慧的雅典哲學家啟蒙講學
如果一味的把任何節日都搞成感恩節,真的很沒意思。教師節,應該隨著時代進程,不斷賦予新的含義,注入新的血液,老是一副認干爹,拜大神的姿勢,貌似沒有出路。對于教師節而言,我一直覺得不如改成“啟蒙節”更好,突出教師的啟蒙作用,淡化那種三教九流的陳腐禮節,一味的奉承“師傅”的宗法禮教,最后也會雞飛蛋打,這一點似乎在德云社的邏輯里充滿了新仇舊恨。
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啟蒙的集大成,而不是那些流氓的KPI,這一點似乎永遠都不過時,只是在現實的模式里,太多人被KPI綁架,最后人不人,鬼不鬼,自然也不太像個老師。這就導致了部分人主張取消教師節的原因。他們認為,教師節成為了教師“收獲的季節”,教師節成了“送禮節”,取消教師節有利于抑制這種受賄現象。他們沒有看到,沒有教師節的幫襯,送禮現象也可以暢通無阻,只是因為有了儀式,送禮現象變得赤裸裸,變得名正言順,在無數沒有儀式的日子里,向教師送禮的現象仍然在生活中繁衍。由此看來,取消教師節不能取消送禮,取消的只是社會對教師的尊重與對教育的重視。所以取消不是良策,改變才是出路。
孔子與學生一道求學
通過教師節的諸多儀式,教師收獲家長、政府的關懷,揶揄的是,這樣的儀式不僅沒有讓教師感受到尊重,反而成為其沉重工作、生活的另類見證,教師節放大了教師的悲劇面,特別是那些身處偏遠山的代課老師們,他們拿著微薄的收入,眼看著自己即將被體制清退,流放,于屆時將這天,他們有足夠的理由發牢騷,為自己的前途賭一把。事實上,不僅是偏遠山區,如今很多大城市的教育工作者,仍然寄生在體制的邊緣,為編制而在苦苦努力。每年的教師節成了校長的安撫節,作為代課老師的他們,在教師節這天除了接受微薄的節日補貼,還要例行公事地接受校長的安撫,而每年的安撫無一例外地成為空頭支票。“職稱”永遠都是按資格論輩分,你就是再怎么牛逼,資格不夠,什么都是空談,再說了,評職稱有時候是對關系網的一種檢驗,工作能力好不好,全憑領導一張嘴,這一點似乎并非教師群體的尷尬,但是教師群體中相對更尷尬。
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我們更期待更多平凡的人脫穎而出,只有這樣,尊重教師才會真正成為風氣。榜樣的力量或許是巨大的,但是只有當所有的人有意成為榜樣時,榜樣的作用才會真正得以顯現。幾十年前,人民大眾還為雷鋒同志的優秀品質所歡欣鼓舞,如今雷鋒掉下神壇,甚至成就了“你們全家人都是雷鋒”式的揶揄,這并非要因此得出結論,認為如今社會風氣惡化到雷鋒絕跡的地步,而是因為更多的人有成為雷鋒的意愿,從而雷鋒失去了以往的比較優勢,如果說,雷鋒見證的是一個道德勢差的時代,那么我們可以期待一個道德均勢的時代。由此而然,也希望啟蒙時代的真正到來,教師節過得名正言順,不再被各種利益裹挾,只有這樣,教師節才不再成為一種“議論紛紛”的局面,教師節才能過得踏實一些,教育或許才能有明天。
原創文章,謝絕無署名轉載,歡迎添加筆者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為師者,就應該啟蒙
不知從何時起,教師節成為老師們最大的尷尬,每年的教師節,人們紛紛質疑與討伐。與之相對的是,教師節享受的待遇規格仍然不減當年,國家領導人看望教師代表,向他們致以節日祝福。如果說,民間對教師的控訴反映了當前教育領域的真實狀況,那么官方不遺余力做出的努力,則代表了一個國家對教育矢志不渝的期待,當教師節在網上遭遇千夫所指時,無數學校和政府機構正洋溢著節日氣氛,無論是弱勢群體還是利益集團,這一天,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人民教師。
可是每每教師節的時候,另一個沉重的聲音會讓你不自主的觸動,因為往往這個時候,會挖出很多教師的悲劇,為之謝花,為之感懷,可惜類似的悲劇并不會停止。初中的時候,我的數學老師,為了所謂“牛逼職稱”,總是起早貪黑,也算得上是嘔心瀝血,結果沒等到我畢業,腦瘤晚期走了。學校開大會的時候總會提起,利用宏大敘事講故事,但我并不覺得有什么高明,只是覺得這種靠節慶來安撫逝者的做法并不尊重死者,像一盤祭品赤裸裸的被奉獻,此刻何談教師精神。
智慧的雅典哲學家啟蒙講學
如果一味的把任何節日都搞成感恩節,真的很沒意思。教師節,應該隨著時代進程,不斷賦予新的含義,注入新的血液,老是一副認干爹,拜大神的姿勢,貌似沒有出路。對于教師節而言,我一直覺得不如改成“啟蒙節”更好,突出教師的啟蒙作用,淡化那種三教九流的陳腐禮節,一味的奉承“師傅”的宗法禮教,最后也會雞飛蛋打,這一點似乎在德云社的邏輯里充滿了新仇舊恨。
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啟蒙的集大成,而不是那些流氓的KPI,這一點似乎永遠都不過時,只是在現實的模式里,太多人被KPI綁架,最后人不人,鬼不鬼,自然也不太像個老師。這就導致了部分人主張取消教師節的原因。他們認為,教師節成為了教師“收獲的季節”,教師節成了“送禮節”,取消教師節有利于抑制這種受賄現象。他們沒有看到,沒有教師節的幫襯,送禮現象也可以暢通無阻,只是因為有了儀式,送禮現象變得赤裸裸,變得名正言順,在無數沒有儀式的日子里,向教師送禮的現象仍然在生活中繁衍。由此看來,取消教師節不能取消送禮,取消的只是社會對教師的尊重與對教育的重視。所以取消不是良策,改變才是出路。
孔子與學生一道求學
通過教師節的諸多儀式,教師收獲家長、政府的關懷,揶揄的是,這樣的儀式不僅沒有讓教師感受到尊重,反而成為其沉重工作、生活的另類見證,教師節放大了教師的悲劇面,特別是那些身處偏遠山的代課老師們,他們拿著微薄的收入,眼看著自己即將被體制清退,流放,于屆時將這天,他們有足夠的理由發牢騷,為自己的前途賭一把。事實上,不僅是偏遠山區,如今很多大城市的教育工作者,仍然寄生在體制的邊緣,為編制而在苦苦努力。每年的教師節成了校長的安撫節,作為代課老師的他們,在教師節這天除了接受微薄的節日補貼,還要例行公事地接受校長的安撫,而每年的安撫無一例外地成為空頭支票。“職稱”永遠都是按資格論輩分,你就是再怎么牛逼,資格不夠,什么都是空談,再說了,評職稱有時候是對關系網的一種檢驗,工作能力好不好,全憑領導一張嘴,這一點似乎并非教師群體的尷尬,但是教師群體中相對更尷尬。
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我們更期待更多平凡的人脫穎而出,只有這樣,尊重教師才會真正成為風氣。榜樣的力量或許是巨大的,但是只有當所有的人有意成為榜樣時,榜樣的作用才會真正得以顯現。幾十年前,人民大眾還為雷鋒同志的優秀品質所歡欣鼓舞,如今雷鋒掉下神壇,甚至成就了“你們全家人都是雷鋒”式的揶揄,這并非要因此得出結論,認為如今社會風氣惡化到雷鋒絕跡的地步,而是因為更多的人有成為雷鋒的意愿,從而雷鋒失去了以往的比較優勢,如果說,雷鋒見證的是一個道德勢差的時代,那么我們可以期待一個道德均勢的時代。由此而然,也希望啟蒙時代的真正到來,教師節過得名正言順,不再被各種利益裹挾,只有這樣,教師節才不再成為一種“議論紛紛”的局面,教師節才能過得踏實一些,教育或許才能有明天。
原創文章,謝絕無署名轉載,歡迎添加筆者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