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今日關(guān)注>>倒在脫貧一線的村支書留下的十個定格畫

倒在脫貧一線的村支書留下的十個定格畫面

發(fā)布時間:2016/9/27 12:40:16 瀏覽:1357
[摘要]倒在脫貧一線的村支書留下的十個定格畫面

2016年09月27日 10:40:28 來源: 新華網(wǎng)   

 

   新華網(wǎng)成都9月26日電(包晶晶 程曉玲 肖勇)2016年8月27日17時20分,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馬家村支部書記張秀代永遠地走了,留下了繼續(xù)為脫貧摘帽奮斗的全村百姓,留下了失去頂梁柱的家人。

   在張秀代的干部履歷表上,只有短短的一行字:1987年任馬家村黨支部書記至今。這位奮斗在脫貧一線的村支書,用自己的生命換來馬家村一點一滴的進步,30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盡頭。

   在馬家村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安置房的修建工地旁,在混凝土攪拌機發(fā)出的陣陣轟鳴聲中,馬家村的村民們回憶起去世不久的村支書張秀代,向記者講述了這位倒在脫貧一線的村支書定格在大家心中的感人瞬間。

   馬家村村支書張秀代就扶貧攻堅工作召開村民大會

   畫面一:“再不脫貧,把我腦殼砍下來當夜壺!”張秀代當著全村干部的面立下了“軍令狀”。

   2014年6月,馬家村被確定為貧困村。張秀代在群眾大會上向村民公布了這個“好消息”。可是,他的滿心希望,換來的卻是村民的不領情:“放他的臭屁吧,又是走過場!”大家一哄而散,仿佛剛才的大會沒有發(fā)生過。

   干部領頭跑,群眾跟著富。只要把干部思想統(tǒng)一起來,工作干出成績來,不怕群眾不信服。張秀代留下了村兩委干部,撂下一句狠話:“再不脫貧,把我腦殼砍下來當夜壺!”

   一連幾天,張秀代走村串戶,硬是把全村挨家挨戶走了個遍。每家有什么想法,他都一一記了下來。把村民反映的問題匯總后,交到縣、鎮(zhèn)、市里幫扶單位的領導手上,張秀代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他再次召開群眾會,給村民吃下定心丸:“上面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該享受的政策就享受,兌現(xiàn)不了,你們就搬到我屋頭來住。”

   那天,村里的會議室響起了久違的掌聲,他的努力終歸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從那以后,張秀代對馬家村脫貧摘帽的期盼更加迫切,他也更加拼命地工作。

   畫面二:烈日下,張秀代拿著卷尺一遍又一遍地丈量,村里哪家哪戶門口要修多寬多長的路,他都記得一清二楚。

   馬家村地處深丘地帶,山高坡多,距離顧縣鎮(zhèn)有將近10公里遠。2012年,在張秀代的帶領下,馬家村終于修通了一條通村水泥路。一到農(nóng)忙季節(jié),這條寬度僅有3.5米的村主干道在面對運輸收割機的大型車輛時,卻顯得過于狹窄。

   2015年,馬家村被列為岳池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修建“脫貧致富路”成為馬家村脫貧摘帽的首要任務。為了規(guī)劃好村里的道路建設,拓寬村主干道、打通斷頭路、新建水泥路及便民路,張秀代拿著卷尺一米一米地丈量,不容一丁點差錯出現(xiàn)。村里哪家哪戶門口要修多寬多長的路,他都記得一清二楚。

   去年年底,眼看著村里的主干道一點一點地拓寬,村民們也不再擔心農(nóng)忙時收割機的運輸問題。隨著水泥路的修通,村里的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改善,產(chǎn)業(yè)發(fā)展自然就有保障,村民的日常生活也更加便捷。

   今天,走在馬家村寬闊平坦的通村公路上,村民們?nèi)耘f會想起那個手拿卷尺、一步一量的忙碌背影。他們說,沒有他,就不會有馬家村的這條“脫貧致富路”。

   畫面三:“滾。”張秀代把酒杯重重地扣在飯桌上,狠狠地瞪了一眼這位在他家喝酒的親戚,之后兩個月都沒和對方搭過話。

   2015年,馬家村采取張秀代提出的“一碗水端平”的辦法,由群眾投票選出44個貧困戶。貧困戶名單一公示,異地搬遷的工作便迅速展開。

   修建房屋,涉及到的錢多、事多。張秀代反復叮囑村干部:“錢再多都是國家補貼給鄉(xiāng)親的,我們可不能昧著良心搞錢。”他還立下規(guī)矩:一是每戶補貼多少錢要公示清楚,二是建房過程中絕不指定包工隊,請什么人來建房,由村民自己決定。

   一次,有不信邪的親戚趁著在張秀代家喝酒的機會,一邊跟他說著想在村里修幾棟房子的想法,一邊往自己褲袋里“摸東西”。張秀代狠狠地瞪了這位親戚一眼,把酒杯重重地扣在飯桌上,只說了一個字“滾”,之后兩個月都沒和對方搭過話。

張秀代傳達馬家村被評為省定脫貧村的會議精神

   畫面四:向鎮(zhèn)上匯報、幫著改圖紙、定計劃,一連幾天,張秀代扎根在老貧困戶張宗成家中,總算幫他實現(xiàn)了原地重建的心愿。

   在貧困戶異地搬遷工作開展過程中,按照規(guī)劃,張宗成一家應該搬遷到集中安置點。可任憑鎮(zhèn)上、村里的干部怎么勸說,張宗成就是不肯搬,只同意原地重建。

   張秀代聽聞消息后,上門了解情況。張宗成對他說:“我這里地勢高,風水好,平壩壩里住起不安逸。”聽了這番話,張秀代一口答應下來:不搬,就在原地重建!除了房屋面積要按規(guī)劃定,房子怎么修,張宗成自己說了算。

   向鎮(zhèn)上匯報、幫著改圖紙、定計劃,一連幾天,張秀代扎根在老貧困戶張宗成家中,總算幫他實現(xiàn)了原地重建的心愿。

   如今,張宗成眼看自己住了幾十年的毛坯房煥然一新,成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每回碰到張秀代,他總會興奮地說:“搬新房那天,一定要請你到我屋頭喝酒!”只是,還沒來得及喝一口張宗成喬遷新居的喜酒,張秀代就永遠地離開了。

   畫面五:“隨他怎么講、怎么告,我問心無愧!”面對少數(shù)村民的不理解、誣告甚至威脅時,張秀代語氣堅定地對妻子龍春華說。

   馬家村有80%以上的村民都姓張,復雜的關(guān)系網(wǎng)便成為全村脫貧工作的一大阻力。張秀代用30年如一日的兢兢業(yè)業(yè),換來了大多數(shù)村民的理解與支持??墒?,誰不想領國家補貼、蓋新房?利益面前,總有一些人心中的天平會失去平衡。

   多年來,說他假公濟私、貪污公款的惡意誹謗雖是極少數(shù),卻也從來沒有中斷過。甚至還有人在他外出到廣安市、岳池縣參加工作會議期間,制造謠言說他是“因為貪污被抓”。

   一次,因為30幾元的醫(yī)療保險金沒有到賬,一個村民在醉酒后跑到張秀代家中大鬧,一會兒揚言要把他告到鎮(zhèn)上派出所去,一會兒又威脅說要找人揍他一頓。張秀代雖然心里覺得委屈甚至有些生氣,卻從不在群眾面前抱怨。等鬧事村民被勸走后,坐在被搞得一團亂的家中,張秀代才對妻子說道:“隨他怎么講、怎么告,我問心無愧!”

   龍春華說,工作再苦再累,他從來沒有抱怨過。可自己的拼命工作,換來的卻是一些村民的不理解、誣告甚至威脅,這一點讓張秀代覺得有些傷心。

   畫面六:7月20日凌晨5時,在家里暈倒的張秀代醒來后,并沒有馬上到醫(yī)院檢查,甚至都沒來得及好好休息一下,便拖著虛弱的身體,與妻子、村干部一道守在村里養(yǎng)雞場的大門口,等待運雞車的到來。

   2016年7月19日,張秀代突然在家中暈倒,正要趕往醫(yī)院,卻被村婦女主任蒲天芝的一個電話打住:“養(yǎng)雞場馬上要運來3000只雞,誰去收?”

   掛了電話,張秀代二話不說,叫上妻子和6名村干部一起,凌晨5點就在養(yǎng)雞場門口守著。每一只雞,他們都仔細檢查。最后,100多只未達標的弱小病雞被挑出來退了回去。

   養(yǎng)雞業(yè)是張秀代提出發(fā)展“村民經(jīng)濟”、拓展馬家村增收產(chǎn)業(y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不讓村里養(yǎng)雞戶的辛苦勞動打水漂,讓養(yǎng)雞業(yè)真正實現(xiàn)全村增產(chǎn)增收,張秀代可謂是操碎了心。從雞的驗收到養(yǎng)殖,每一個細節(jié)他都要親自把握,仔細研究,確保村民收益最大化。

   村里的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好了,張秀代卻倒下了,他的病情因為這一次的“強撐”徹底惡化。

   張秀代生前與村第一書記商量村務

   畫面七:7月27日,剛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的張秀代,在醫(yī)院一邊輸著液,一邊對前來看望的村主任張方武說,后天下午村里組織研究一下統(tǒng)一流轉(zhuǎn)土地的辦法,他要參會。

   從2012年初開始,張秀代只要說話時間一長,就會不停地咳嗽出血,經(jīng)常是一邊開會,一邊嘴角冒著鮮血。拗不過家人和村干部的勸說,他就去顧縣鎮(zhèn)衛(wèi)生院開些止咳藥來吃。眼看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兒子兒媳才強行把他帶到了南充市川北醫(yī)學院檢查,檢查結(jié)果是肺膿腫,必須住院治療,接受肺膿腫切除手術(shù)。出院時,醫(yī)生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多休息,不能再過度勞累,否則病情極有可能惡化為肺癌。

   然而,馬家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一啟動,他又開始沒日沒夜地干。他常常是早飯都顧不上吃就到了辦公室,午飯沒時間回家吃就用方便面填飽肚子,一直忙到深夜。不僅休息得不到保證,就連每天最基本的營養(yǎng)都跟不上。這樣的工作強度,就是正常人也會吃不消,而他,還是個剛做完手術(shù)的病人。

   2016年7月19日,張秀代突然在家中暈倒,之后,他又是在養(yǎng)雞場下雞,又是去鎮(zhèn)上參加黨委會議、在村里組織召開土雞養(yǎng)殖相關(guān)會議……等他忙完手頭的工作,已是7月23日。到岳池縣人民醫(yī)院一檢查,癌細胞已擴散至全身,肺膿腫惡化為肺癌晚期。

   7月27日,張秀代輸了幾天液,躺在病床上,他一邊輸著液,一邊對前來看望的村主任張方武說,后天下午村里組織研究一下統(tǒng)一流轉(zhuǎn)土地的辦法,他要參會。

   29日上午,張秀代不顧醫(yī)生和家人的反對,匆匆忙忙出了院。下午,他準時出現(xiàn)在了馬家村群眾大會的會場。會上,流轉(zhuǎn)土地的辦法制定完畢,來年村里的土地就能集中起來,形成規(guī)模經(jīng)營效益,不僅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還能推動村里種植業(yè)的規(guī)?;l(fā)展。

   畫面八:“把藥撿了就回來!”剛剛被檢查出肺癌晚期的張秀代一邊排隊取藥,一邊在電話里對馬家村第一書記周莉莉說。

   多年來,這位堅守崗位30年如一日的黨支部書記,早已成為全村干部和群眾的靠山,事無巨細,都要他來定奪。今年7月,馬家村的脫貧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張秀代的病情卻因勞累過度徹底惡化。為了不讓村干部擔心、不影響村里的脫貧進度,他將自己的病情隱瞞起來。

   那天,村里要召開一個緊急會議,可張秀代不在,大家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般,不僅心里不踏實,很多事情也拿不定主意。無奈之下,周莉莉給正在排隊取藥的張秀代打電話,催促他趕緊回村開會。張秀代接到電話,只說了一句:“把藥撿了就回來!”

   如今回想起來,周莉莉滿心愧疚。短短的一句話,卻飽含著一位強忍病痛的黨支部書記對村子難以割舍的情感。

   畫面九:“不急,先去辦公室。”8月13日上午,在出院回家的路上,張秀代拒絕了村支部副書記張勇“先回家”的提議。這一天,他拖著極度虛弱的身體,最后一次參加了村里的會議。

   8月8日,距離上一次出院不到10天時間,張秀代再次被家人送往醫(yī)院。此時,他的病勢已經(jīng)非常嚴重。一想到村里的脫貧工作還在緊張開展,他仍舊是放心不下。在廣安市人民醫(yī)院住了幾天后,他又一次不顧醫(yī)生和家人的反對,強行出了院。

   “我住院的這段時間,有沒有什么工作安排?”從醫(yī)院回家的路上,幾乎說不出話來的張秀代對張勇緩慢地擠出幾個字來。張勇對他的病情十分清楚,只告訴他一切都好,讓他回家好好休息,對村里的事情只字未提。那時的張秀代,雖然身體已是弱不禁風,意識卻是很清醒的。張勇的心思,他又何嘗不知。

   可是,脫貧摘帽是大事,馬家村一刻也耽誤不得。在張勇準備送他回家休息時,他努力控制住顫抖的雙唇,吃力地說:“不急,先去辦公室。”嘶啞的嗓音中,帶著一絲篤定。

   當天,張秀代最后一次參加了村里的會議。只是,會議室里再也沒有響起他那鏗鏘有力的講話聲。

   畫面十:8月14日傍晚,再也無力辦公的張秀代在妻子的攙扶下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窗外,村里的“夕陽舞蹈隊”正在熱鬧的音樂聲中跳著壩壩舞。夕陽西下,他緩緩地握住桌上的筆,寫下了一行文字……

   8月13日從廣安市人民醫(yī)院出院后,張秀代已經(jīng)消瘦得不成樣子,吃飯、穿衣、走路都要靠妻子幫忙。出院后的第二天,見他整日臥病在床,情緒低落,妻子龍春華便提議:一起去村活動室看看舞蹈隊跳的壩壩舞。

   黃昏時分,張秀代在妻子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來到村部辦公室。村里的脫貧文件還在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隔著窗戶,正好能看見村民們跳舞的小壩子。

   微弱的光線下,張秀代緩緩握住桌上的筆,寫下了一行文字。他寫了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是欣慰,也許是遺憾……我們只知道,馬家村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張秀代,不僅僅是馬家村黨支部書記,他所代表的,是身處最基層的黨員干部這個群體。

   基層干部可以說是整個國家的“毛細血管”,他們身處一線,始終堅持與群眾面對面地交流,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保持著干部與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在解決眾多社會實際問題時,更少不得廣大基層干部力量的發(fā)揮。在實踐中,基層干部承受“上壓下擠”的“夾板氣”的情況卻不在少數(shù)。來自上級和社會輿論的壓力、群眾的不理解,甚至被誤解和污名化……這些因素不僅增加了基層干部群體的工作難度,更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隨著群眾權(quán)利意識的增強和社會監(jiān)督力度的加大,基層干部群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作為廣大黨員干部的一員,“廉潔奉公、勤政為民、深入群眾、與時俱進”也是大多數(shù)基層干部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其實,細心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竭盡全力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總是那些身處一線的基層干部。為了做到讓群眾滿意、讓組織滿意,他們始終在默默地付出著。

   今天,在奔赴小康的決勝階段,在脫貧攻堅的關(guān)鍵一役中,無數(shù)像張秀代一樣的基層干部默默地工作在精準扶貧第一線。精準扶貧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是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工作,兌現(xiàn)內(nèi)心堅守的那一份責任和擔當,而對無數(shù)渴望脫貧致富和幸福生活的人民群眾來說,他們平凡的工作卻不啻雪中送炭、豐功偉績。我們對于他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甚或再多一些感謝,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都將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亮麗麗地來到我們的面前。這對活著的人是一份莊嚴的尊重,對為之付出生命的人,則是一個最隆重的告慰。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guān)注攀西商界網(wǎng)

 

發(fā)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