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時政要聞>>“四區驅動”:加速“中國釩鈦之都”崛

“四區驅動”:加速“中國釩鈦之都”崛起

發布時間:2016/2/17 19:09:50 瀏覽:833
[摘要]“四區驅動”:加速“中國釩鈦之都”崛起

   來源: 攀枝花日報  本報記者 陳帆

  “真正把攀枝花由資源之都建設成為產業之都、經濟之都。”這是省委書記王東明在攀調研時對攀枝花人的殷殷囑托。

  從資源之都,到產業之都、經濟之都,這是一條需要砥礪奮進的“進化之路”。

  生于波瀾壯闊的“三線建設”、入“試”全國唯一資源型試驗區、創成國內唯一金屬材料類高新區……在跨越半個世紀的征程中,攀枝花的每一步發展,都鐫刻著“國家戰略”的印記。

  步入“十三五”,開啟新征程。肩負國家戰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使命的攀枝花,再一次將“國家戰略”具化為實際行動。

  市委九屆九次全會提出,以加快建設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攀枝花國家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中國陽光康養產業發展試驗區的“四區驅動”為戰略抓手,用汗水澆筑夢想,用心血譜寫華章,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上奮勇前進。

  “四區驅動”,正在加速“中國釩鈦之都”的崛起,加速攀枝花從資源之都到產業之都、經濟之都的跨越。

  一

  2月13日,今年春節長假的最后一天,歐盟委員會官方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三類鋼鐵產品同時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對中國進口的冷軋鋼板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在國內眾多鋼鐵企業體會來自歐洲的“倒春寒”時,鞍鋼國貿攀枝花公司副總經理羅永東對此卻有另一番解讀:第一,歐洲是攀枝花鋼鐵產品的重要市場,但不是唯一市場;第二,“反傾銷”是一道“門檻”,要想踏破“門檻”,就不能停下創新驅動的步伐。

  創新,早已融入攀枝花的發展“血脈”。

  攀枝花被譽為“富甲天下的聚寶盆”,鈦和釩的儲量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釩鈦磁鐵礦難冶煉、難分離的成礦特性,一度被前蘇聯專家判定為沒有利用價值的“呆礦”。“好比是一袋面粉和米粉混合一起,并且還含有其它雜質,要把面粉和米粉分別提取出來,難度可想而知。”全國政協委員、攀鋼研究院釩鈦冶金研究所所長孫朝暉的一席話,形象地道出了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難度之大。

  除了自主創新,攀枝花資源開發從一開始就沒有第二條路。

  于是,從破解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世界難題,到自主研發獨步天下的提釩工藝;從結束中國不能生產高速鐵路鋼軌歷史,到打破美國釩氮合金技術壟斷……自主創新始終與攀枝花同行。

  面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新常態,攀枝花進軍資源綜合利用“深水區”,追夢產業轉型升級,開啟了打造“中國釩鈦之都”的新紀元。國內最長最寬鈦錠在我市成功面世,鈦金屬產業鏈實現重大突破;全國生鐵及鐵合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釩標準化工作組、鈦標準化工作組在攀掛牌成立,我市取得全國釩鈦制品標準制(修)訂的主導權;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啟動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面向全球招標……

  而今的攀枝花,成為全世界唯一綜合利用鐵、釩、鈦資源的城市。攀枝花生產的釩制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分別為80%和20%,已建成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釩制品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釩鈦原料基地、全流程鈦工業基地和含釩鈦機械制造生產基地。

  二

  2015年11月23日,來自國內外釩鈦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從全球各地匯聚到中國攀西地區一個名為紅格的小鎮,共赴世界釩鈦產業科研盛會——2015攀枝花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院士行暨釩鈦(國際)論壇。

  論壇開幕式上,攀枝花人收獲了一枚沉甸甸的果實: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為攀枝花國家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授牌。

  2001年成立以來,釩鈦高新區曾3次掛牌:四川省攀枝花高耗能工業園區、四川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四川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名稱的更改勾勒出轉型升級的線條。

  1965年的春天,“國家戰略”第一次花落攀枝花,催生了一座“百里鋼城”。但鋼鐵“單核經濟”讓這座城市既享受了“一榮俱榮”的甜蜜,也飽嘗了“一損俱損”的苦澀。為化解鋼鐵“一業獨大”的產業“硬傷”,我市各級政府強力引導,國企、民企集群發力,大規模進軍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開啟了推動區域產業升級的新進程。2010年,攀枝花鋼鐵產業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的占比首次降到50%以下。與此相反,攀枝花釩鈦產業強勢崛起,躋身中國產業集群50強。

  通過委托設計、聯合攻關、組建聯盟、公開招標等多種形式,與國家智庫、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攜手構建產、學、研、投、用“聯姻”的科技攻關新體制;打破行政壁壘、建立健全重大項目會商機制、優化整體產業布局……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攀枝花找到了一條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清晰路徑。

  2013年的春天,“國家戰略”第二次花落攀枝花,攀枝花全域納入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中國釩鈦之都”爆發出更快的加速度。當年,全市已形成年產3.5萬噸釩制品、60萬噸鈦白粉、3萬噸海綿鈦、8000噸鈦錠的生產能力,鈦精礦生產規模達200萬噸。入“試”攀西試驗區兩年多,攀枝花在高鈦型高爐渣提鈦、宇航級釩鋁合金、釩電池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攻關及產業化項目上取得新的突破,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釩鈦高新區創造出每平方公里近30億元產值、人均產值150萬元的“黃金效益”。

  三

  2月11日,大年初四。釩鈦高新區鈦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各司其職,忙碌中井然有序。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自主設計,以鈦渣為原料生產金紅石型鈦白粉的企業,鈦海科技在2015年10月以后,國內外訂單不斷。為此,企業開足馬力,春節不放假,550余名一線職工加班加點趕訂單。

  “春節過后,我們要生產出800多噸金紅石型鈦白粉運往東南亞國家,要生產出1000多噸銳鈦型鈦白粉運往上海、成都等地。因為訂單已經排滿,所以企業春節沒有放假,我們在大年初一給每一名上班的職工都發了紅包。”鈦海科技總工程師房鵬說。

  同樣振奮人心的故事不斷上演。

  作為攀枝花釩鈦高新區的“新生代”民營企業,天民鈦業有限公司的產業夢直指高端。2013年10月,這家公司開發出以鈦鑄件為核心的系列鈦產品,受到20多家要求嚴苛的化工制鹽、海產養殖等企業青睞,產品價格達到每公斤200多元。“爭取盡快打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領域。”天民鈦業公司副總經理張勇說,如果夢想成真,企業的鈦產品價格將達到每公斤千元以上。

  攀枝花市白云鑄造有限責任公司從OEM代加工起步,通過科技攻關,掌握了發達國家才能生產的全套破碎機生產能力,完成了從單一零部件到生產成套裝備的飛躍,目前在北美市場與歐洲市場擁有自己的國際品牌。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攀枝花東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計劃建一條2兆瓦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戶用型光伏設備生產線。項目竣工投產后,將是西部首家從事光熱、光伏、太陽能溴化鋰空調等新能源全產業鏈產品設計開發、生產銷售、安裝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據統計,2015年,釩鈦高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94.5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產值182.129億元;建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家,占全市總數的48%。

  科技含量足的企業越多,越能讓資源利用取得突破性的效果。按照《攀枝花市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 我市將重點突破攀西礦制取富鈦料、氯化法鈦白、低品位礦高效利用、資源綜合利用新流程、高純釩及高純氧化釩、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釩電池、高鈦型高爐渣回收利用技術等產業化和高端領域用鈦合金產業化。到2017年,新增16至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大中型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主營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翻一番、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30%。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