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侯潤芳陳禹銘)近日,上海發布通知,居民購買首套住房申請貸款時將“認房又認貸”。昨日,新京報記者發現,北京地區已有銀行開始“認房又認貸”,也有銀行網點稱已停止發放二套房貸款。
個別銀行停止發放二套房貸款
近日上海多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表示,自11月29日起,居民家庭購買首套住房申請商業貸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在上海已擁有1套住房的、或在上海無住房但有住房貸款記錄的居民家庭申請商業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
北京地區房貸政策是否也將收嚴?
昨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或探訪多家銀行網點,農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表示,目前仍然在執行9·30新政中的規定,即對擁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再次貸款購房的,無論有無貸款記錄,首付款比例均不低于5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在二套房的貸款發放上,9·30新政只看貸款人名下的房產數量,并不要求銀行執行“認貸”政策。華夏銀行、平安銀行也表示,目前首套房、二套房貸款仍正常發放,且仍按9·30新政的要求執行。
但新京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也有銀行已實行“認房又認貸”政策。“我們通過住建委查(你的)房子,如果有房子,算二套房;如果沒有房子算首套房。房貸還清了,但有房貸記錄,還算二套房,有的銀行可能不算,一個銀行一個政策。”昨日,一家銀行網點工作人員表示該行實行“認房+認貸”。
另一家銀行網點工作人員稱,該行已停止發放二套房貸款。“今年我們北京分行二套房的貸款任務已經完成,目前不做二套房貸款了,明年再做。”
此前有消息稱,萬科朱辛莊自住房項目已經開始實施認房又認貸的政策,但新京報記者從萬科北京公司品牌部門得到回應稱,朱辛莊項目是純自住房,他們目前尚不清楚此事。業內人士表示,有一套房的客戶不屬于自住房的優先人群,因此對這一項目認房又認貸意義不大。
不排除銀行年底貸款額度吃緊
為何有部分銀行實行認房認貸?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目前不排除部分商業銀行年底貸款額度是吃緊的,同時從控制房價的角度看,對于房貸審核會更加趨嚴。
“從實際情況看,此類貸款業務認定標準提高,會使得購房者的購房門檻提高,進而加大購房成本。但從側面也說明到了年底,熱點城市依然會積極管控房貸市場,進而防范各類資產泡沫現象的出現。”嚴躍進說。
■ 市場
北京新房11月成交同比降逾三成
新京報訊(記者李捷方王洋)剛剛過去的11月,北京樓市繼續9·30以來的降溫勢頭。中原地產據北京市住建委官方數據統計顯示,11月全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單月成交2680套,環比下調幅度為20%,同比跌幅為32.8%。
但受到市場供應及產品結構的綜合影響,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在11月仍然處于高位,達到40672元/平方米,這也是有記錄以來的峰值。
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均下滑
中原地產據北京市住建委官方數據統計顯示,11月全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單月成交2680套,較上月減少了20%,成交數量創造了今年以來除2月份(春節)以外的最低值。
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這也標志著調控之后成交低迷周期的真正到來。自9·30新政開始,北京樓市供需雙方預期均已發生改變。
此外,二手房市場也延續降溫態勢。北京市住建委數據顯示,今年11月北京二手住宅共成交19369套,環比10月份下滑7.54%,是繼9·30新政出臺后北京二手房市場連續第二個月下滑。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新政調控之下,提高首付比例等貨幣收緊政策令北京二手住宅市場降溫迅速,購房者心態和交易量都在逐漸回歸平靜。隨著交易量的萎縮,目前業主端的報價已經開始松動,議價空間普遍增大。未來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還將繼續回落。
成交均價創下歷史新高
盡管11月份商品房住宅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但成交均價40672元/平方米仍然創造了歷史的新高。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樓市供應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供應的萎縮,而在明年這個趨勢或將更加明顯。
而在郭毅看來,近期出讓的4宗土地當中住宅部分均出現100%自持的結果,未來可售住宅持續減少的局面仍將加劇,依然會保持供不應求的局面。
■ 講述
賣方不喊漲買方不急買
自9·30新政發布至今已滿兩個月,市場已經出現明顯的降溫跡象,賣方不喊漲了,買方也不著急買了。
購房人金女士已經暫停了她的“換房”計劃,“從7月有了換房打算,就一邊四處找房子,一邊看著房價蹭蹭往上漲,最近接到不少中介的電話,都說之前看過的房子現在有談價格的余地了,我覺得還能再等等。”
金女士今年家里添了“新成員”,父母來京幫忙帶孩子,原本的兩居室便顯得捉襟見肘,賣掉目前的兩居,換大一點的戶型成為她的目標,但連續數月的看房、談判中,強勢的賣方在價格的問題上幾乎沒有讓步的余地,然而這種情況在最近似乎有了變化。
“我身邊有做房地產的朋友,都讓我再等等,到明年3月甚至6月之前,議價空間也許能再大一點。”金女士如是說。
“最近都說市場冷下來了,像我們這樣打算換房的也有機會從容地選一選。”家住南城的購房者陳女士表示,8月底開始看房時,有些賣方要求先確定買家能夠接受報價才允許看房,價格根本沒有可商量的余地。最近看的幾套房源,賣方對于報價“沒有咬得那么緊了”。
昌平新龍城一中介門店經紀人告訴記者,9·30樓市新政出臺前,小區在7、8月份每月都有七八套成交,9月雖然部分業主的報價已經讓客戶開始猶豫,但還是成交了10套左右。“10月份開始,感覺到客戶考慮周期變長,成交下滑了六成左右。”
2016-12-02 06:56:18 來源:新京報(李捷方王洋)
產品好做推廣,就找攀西商界網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京報訊(記者侯潤芳陳禹銘)近日,上海發布通知,居民購買首套住房申請貸款時將“認房又認貸”。昨日,新京報記者發現,北京地區已有銀行開始“認房又認貸”,也有銀行網點稱已停止發放二套房貸款。
個別銀行停止發放二套房貸款
近日上海多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表示,自11月29日起,居民家庭購買首套住房申請商業貸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在上海已擁有1套住房的、或在上海無住房但有住房貸款記錄的居民家庭申請商業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
北京地區房貸政策是否也將收嚴?
昨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或探訪多家銀行網點,農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表示,目前仍然在執行9·30新政中的規定,即對擁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再次貸款購房的,無論有無貸款記錄,首付款比例均不低于5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在二套房的貸款發放上,9·30新政只看貸款人名下的房產數量,并不要求銀行執行“認貸”政策。華夏銀行、平安銀行也表示,目前首套房、二套房貸款仍正常發放,且仍按9·30新政的要求執行。
但新京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也有銀行已實行“認房又認貸”政策。“我們通過住建委查(你的)房子,如果有房子,算二套房;如果沒有房子算首套房。房貸還清了,但有房貸記錄,還算二套房,有的銀行可能不算,一個銀行一個政策。”昨日,一家銀行網點工作人員表示該行實行“認房+認貸”。
另一家銀行網點工作人員稱,該行已停止發放二套房貸款。“今年我們北京分行二套房的貸款任務已經完成,目前不做二套房貸款了,明年再做。”
此前有消息稱,萬科朱辛莊自住房項目已經開始實施認房又認貸的政策,但新京報記者從萬科北京公司品牌部門得到回應稱,朱辛莊項目是純自住房,他們目前尚不清楚此事。業內人士表示,有一套房的客戶不屬于自住房的優先人群,因此對這一項目認房又認貸意義不大。
不排除銀行年底貸款額度吃緊
為何有部分銀行實行認房認貸?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目前不排除部分商業銀行年底貸款額度是吃緊的,同時從控制房價的角度看,對于房貸審核會更加趨嚴。
“從實際情況看,此類貸款業務認定標準提高,會使得購房者的購房門檻提高,進而加大購房成本。但從側面也說明到了年底,熱點城市依然會積極管控房貸市場,進而防范各類資產泡沫現象的出現。”嚴躍進說。
■ 市場
北京新房11月成交同比降逾三成
新京報訊(記者李捷方王洋)剛剛過去的11月,北京樓市繼續9·30以來的降溫勢頭。中原地產據北京市住建委官方數據統計顯示,11月全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單月成交2680套,環比下調幅度為20%,同比跌幅為32.8%。
但受到市場供應及產品結構的綜合影響,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在11月仍然處于高位,達到40672元/平方米,這也是有記錄以來的峰值。
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均下滑
中原地產據北京市住建委官方數據統計顯示,11月全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單月成交2680套,較上月減少了20%,成交數量創造了今年以來除2月份(春節)以外的最低值。
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這也標志著調控之后成交低迷周期的真正到來。自9·30新政開始,北京樓市供需雙方預期均已發生改變。
此外,二手房市場也延續降溫態勢。北京市住建委數據顯示,今年11月北京二手住宅共成交19369套,環比10月份下滑7.54%,是繼9·30新政出臺后北京二手房市場連續第二個月下滑。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新政調控之下,提高首付比例等貨幣收緊政策令北京二手住宅市場降溫迅速,購房者心態和交易量都在逐漸回歸平靜。隨著交易量的萎縮,目前業主端的報價已經開始松動,議價空間普遍增大。未來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還將繼續回落。
成交均價創下歷史新高
盡管11月份商品房住宅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但成交均價40672元/平方米仍然創造了歷史的新高。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樓市供應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供應的萎縮,而在明年這個趨勢或將更加明顯。
而在郭毅看來,近期出讓的4宗土地當中住宅部分均出現100%自持的結果,未來可售住宅持續減少的局面仍將加劇,依然會保持供不應求的局面。
■ 講述
賣方不喊漲買方不急買
自9·30新政發布至今已滿兩個月,市場已經出現明顯的降溫跡象,賣方不喊漲了,買方也不著急買了。
購房人金女士已經暫停了她的“換房”計劃,“從7月有了換房打算,就一邊四處找房子,一邊看著房價蹭蹭往上漲,最近接到不少中介的電話,都說之前看過的房子現在有談價格的余地了,我覺得還能再等等。”
金女士今年家里添了“新成員”,父母來京幫忙帶孩子,原本的兩居室便顯得捉襟見肘,賣掉目前的兩居,換大一點的戶型成為她的目標,但連續數月的看房、談判中,強勢的賣方在價格的問題上幾乎沒有讓步的余地,然而這種情況在最近似乎有了變化。
“我身邊有做房地產的朋友,都讓我再等等,到明年3月甚至6月之前,議價空間也許能再大一點。”金女士如是說。
“最近都說市場冷下來了,像我們這樣打算換房的也有機會從容地選一選。”家住南城的購房者陳女士表示,8月底開始看房時,有些賣方要求先確定買家能夠接受報價才允許看房,價格根本沒有可商量的余地。最近看的幾套房源,賣方對于報價“沒有咬得那么緊了”。
昌平新龍城一中介門店經紀人告訴記者,9·30樓市新政出臺前,小區在7、8月份每月都有七八套成交,9月雖然部分業主的報價已經讓客戶開始猶豫,但還是成交了10套左右。“10月份開始,感覺到客戶考慮周期變長,成交下滑了六成左右。”
2016-12-02 06:56:18 來源:新京報(李捷方王洋)
產品好做推廣,就找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