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風電場是中國首個山谷風力發電場,也是四川首座風力發電場。(資料圖片) 記者 何海洋 攝
12月10日,成都東郊。首批成都造東風標致4008在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交付。48位車主除見到新鮮出爐的成都造東風標致車外,還見到一座綠色環保工廠。
同一天,位于成都高新西區的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像往常一樣,迎來送往一波波參觀者。作為西門子在德國本土外的第二家數字化工廠,這家工廠承擔著研發和生產西門子核心自動化產品的任務,為四川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樣板和經驗。
兩大場景,契合四川省加快先進制造強省建設提升經濟綠色化的戰略部署。
近年來,四川省把推進綠色發展融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兩個跨越”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穩中有進的四川經濟,綠色動力澎湃。
引導增量做加法 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十二五”收官之年,四川經濟大盤有兩個耀眼的數據:全省經濟總量躍上3萬億元臺階;服務業在三次產業占比中,首破40%。
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兩者之間聯系密切。“經濟總量躍上3萬億元臺階,意味著四川要加速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才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服務業的躍升性變化,則是經濟結構優化、質效提升的重要表現。”在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鄧翔看來,兩大變化都昭示四川經濟發展應加速提升經濟綠色化程度。“更需要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提升經濟的綠色成色。”
專家的期待正加速實現。
前三季度,四川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于同期GDP和一、二產業增速。服務業占GDP比重達44.1%,比上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省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服務業在規模上做加法,工業在結構上做優化。
12月8日,首列“四川造”空鐵列車在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下線,這是我國首列商品化新能源空鐵列車。此前一周,四川軌道交通產業項目在宜賓開建,項目投產后,預計近期年產值將達50億元……
除軌道交通產業外,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也加速發展,形成工業經濟的新增長點。“工業比重占全省GDP的50%左右,要有綠色‘GDP’,工業經濟的綠色非常重要。”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陳新有介紹,近年來,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加速發展,占比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4%,增速高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目前,四川省工業經濟大盤中,七大優勢產業占比80%以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17%左右,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四川省還加速推進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與燃機、高效發電和核技術應用、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節能環保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等十大重點領域,啟動實施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強省和中國制造西部高地。“高端產業意味著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較高的附加值,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鄧翔認為,在工業生產上,加速推進先進制造強省,推進制造的智能化、自動化,是提升綠色經濟的另一抓手。
主動淘汰做減法 持續優化提升生產方式
水電廠運行智能化、設備檢修智能化、梯級電站調度智能化……12月12日,國電大渡河公司的智慧企業展示中心讓首屆智慧企業創新發展峰會與會代表嘖嘖稱贊。“開發的能源是綠色清潔的,生產方式更應該智能、綠色。”國電大渡河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鎖定能源源頭和生產方式過程,也是全省推進經濟綠色發展的“靶心”。
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認為:“能源的清潔是提升經濟綠色化程度的源頭。如果能將四川省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將對四川經濟的綠色發展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水電基地,截至目前,水電裝機容量近7000萬千瓦,其中水電裝機占80%。此外,四川省天然氣資源豐富,在勘探、開采和天然氣化工產業設計方面,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四川省提出,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和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202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34.2%,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7%。
生產方式的綠色如何實現?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重要路徑。
不久前,投資1億元的普州奶牛養殖場種養循環經濟示范園竣工投產,項目配套了與奶牛養殖規模相適應的檸檬種植基地、蚯蚓養殖基地等,示范園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率達100%。
無獨有偶,在崇州,30年前為“撿個鹽巴錢”的稻田養魚煥發生機——不僅減少近一半化肥農藥的使用,還讓米質更好、售價更高,增加單位面積稻田的收益。“農牧結合、種養循環,是全省現代農業著力的重點。”省農業廳廳長祝春秀如是說。
走出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的參觀者則對低碳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工廠工業污水零排放,涂裝車間前處理采用硅烷工藝后,重金屬和磷離子實現零排放。沖壓車間噪音控制在83分貝以下,焊裝車間實現無輔料損耗、無飛濺、無粉塵。“做好增強新動能加法的同時,更要做好淘汰落后產能的減法,加速推進節能降耗,為新興產業發展騰挪空間。”陳新有介紹,過去3年四川省淘汰生鐵、粗鋼落后產能分別達328萬噸、375萬噸。前三季度,四川省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比下降、增速回落。
創新引領做乘法 加快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一輛攜帶10余公斤重包裹的無人機,從成都郫都區鵑城站起飛,8分鐘后抵達德源鎮永光村,并在離地1米處懸停,完成自動卸貨后自主返航——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描述,而是前不久京東無人機完成西南地區首單配送的場景。無人機當“快遞小哥”,折射出科技進步對綠色發展的貢獻。
毋庸置疑,科技創新、技術升級是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鄧翔認為,堅持創新引領,以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抓手,在提升經濟綠色化程度上將發揮“乘數效應”。
創新為經濟發展增“綠”的好消息在工業戰線頻傳:攀鋼集團公司投入4億元左右的高爐渣提鈦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該技術可從鋼鐵生產過程中的廢渣中提取二氧化鈦,減少工業廢棄物排放的同時,又增加二氧化鈦產品;東方鍋爐技術中心的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讓燒煤比燒天然氣還清潔……
創新企業的加入,讓四川經濟的“綠色”更足。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700家以上,創新型企業總數達1600家以上,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創新成為經濟保持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支撐。
創新成果的轉化,讓四川經濟的“綠色”更正。近3年來,全省以18億元的財政投入,引導全社會投入200億元,組織實施1500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702個,帶動上下游產業實現產值1.2萬億元以上。
未來五年,圍繞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優勢產業,四川將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15個專項,實現到2020年,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00項。
創新資源的匯集,讓四川經濟的“綠色”更多。以成都為例,上半年引進的162個重大項目中,創新型項目44個,占比超過四分之一;新設的119家外資企業中創新型企業占26家,其中創新型企業注冊資本8.73億美元,占全部新設外資企業注冊資本的46.5%,占比高于去年的8%。
四川經濟的“綠色”未來,將更加耀眼、奪目。(記者 董世梅 陳巖)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德昌風電場是中國首個山谷風力發電場,也是四川首座風力發電場。(資料圖片) 記者 何海洋 攝
12月10日,成都東郊。首批成都造東風標致4008在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交付。48位車主除見到新鮮出爐的成都造東風標致車外,還見到一座綠色環保工廠。
同一天,位于成都高新西區的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像往常一樣,迎來送往一波波參觀者。作為西門子在德國本土外的第二家數字化工廠,這家工廠承擔著研發和生產西門子核心自動化產品的任務,為四川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樣板和經驗。
兩大場景,契合四川省加快先進制造強省建設提升經濟綠色化的戰略部署。
近年來,四川省把推進綠色發展融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兩個跨越”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穩中有進的四川經濟,綠色動力澎湃。
引導增量做加法 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十二五”收官之年,四川經濟大盤有兩個耀眼的數據:全省經濟總量躍上3萬億元臺階;服務業在三次產業占比中,首破40%。
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兩者之間聯系密切。“經濟總量躍上3萬億元臺階,意味著四川要加速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才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服務業的躍升性變化,則是經濟結構優化、質效提升的重要表現。”在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鄧翔看來,兩大變化都昭示四川經濟發展應加速提升經濟綠色化程度。“更需要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提升經濟的綠色成色。”
專家的期待正加速實現。
前三季度,四川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于同期GDP和一、二產業增速。服務業占GDP比重達44.1%,比上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省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服務業在規模上做加法,工業在結構上做優化。
12月8日,首列“四川造”空鐵列車在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下線,這是我國首列商品化新能源空鐵列車。此前一周,四川軌道交通產業項目在宜賓開建,項目投產后,預計近期年產值將達50億元……
除軌道交通產業外,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也加速發展,形成工業經濟的新增長點。“工業比重占全省GDP的50%左右,要有綠色‘GDP’,工業經濟的綠色非常重要。”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陳新有介紹,近年來,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加速發展,占比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4%,增速高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目前,四川省工業經濟大盤中,七大優勢產業占比80%以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17%左右,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四川省還加速推進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與燃機、高效發電和核技術應用、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節能環保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等十大重點領域,啟動實施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強省和中國制造西部高地。“高端產業意味著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較高的附加值,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鄧翔認為,在工業生產上,加速推進先進制造強省,推進制造的智能化、自動化,是提升綠色經濟的另一抓手。
主動淘汰做減法 持續優化提升生產方式
水電廠運行智能化、設備檢修智能化、梯級電站調度智能化……12月12日,國電大渡河公司的智慧企業展示中心讓首屆智慧企業創新發展峰會與會代表嘖嘖稱贊。“開發的能源是綠色清潔的,生產方式更應該智能、綠色。”國電大渡河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鎖定能源源頭和生產方式過程,也是全省推進經濟綠色發展的“靶心”。
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認為:“能源的清潔是提升經濟綠色化程度的源頭。如果能將四川省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將對四川經濟的綠色發展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水電基地,截至目前,水電裝機容量近7000萬千瓦,其中水電裝機占80%。此外,四川省天然氣資源豐富,在勘探、開采和天然氣化工產業設計方面,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四川省提出,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和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202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34.2%,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7%。
生產方式的綠色如何實現?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重要路徑。
不久前,投資1億元的普州奶牛養殖場種養循環經濟示范園竣工投產,項目配套了與奶牛養殖規模相適應的檸檬種植基地、蚯蚓養殖基地等,示范園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率達100%。
無獨有偶,在崇州,30年前為“撿個鹽巴錢”的稻田養魚煥發生機——不僅減少近一半化肥農藥的使用,還讓米質更好、售價更高,增加單位面積稻田的收益。“農牧結合、種養循環,是全省現代農業著力的重點。”省農業廳廳長祝春秀如是說。
走出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的參觀者則對低碳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工廠工業污水零排放,涂裝車間前處理采用硅烷工藝后,重金屬和磷離子實現零排放。沖壓車間噪音控制在83分貝以下,焊裝車間實現無輔料損耗、無飛濺、無粉塵。“做好增強新動能加法的同時,更要做好淘汰落后產能的減法,加速推進節能降耗,為新興產業發展騰挪空間。”陳新有介紹,過去3年四川省淘汰生鐵、粗鋼落后產能分別達328萬噸、375萬噸。前三季度,四川省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比下降、增速回落。
創新引領做乘法 加快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一輛攜帶10余公斤重包裹的無人機,從成都郫都區鵑城站起飛,8分鐘后抵達德源鎮永光村,并在離地1米處懸停,完成自動卸貨后自主返航——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描述,而是前不久京東無人機完成西南地區首單配送的場景。無人機當“快遞小哥”,折射出科技進步對綠色發展的貢獻。
毋庸置疑,科技創新、技術升級是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鄧翔認為,堅持創新引領,以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抓手,在提升經濟綠色化程度上將發揮“乘數效應”。
創新為經濟發展增“綠”的好消息在工業戰線頻傳:攀鋼集團公司投入4億元左右的高爐渣提鈦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該技術可從鋼鐵生產過程中的廢渣中提取二氧化鈦,減少工業廢棄物排放的同時,又增加二氧化鈦產品;東方鍋爐技術中心的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讓燒煤比燒天然氣還清潔……
創新企業的加入,讓四川經濟的“綠色”更足。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700家以上,創新型企業總數達1600家以上,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創新成為經濟保持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支撐。
創新成果的轉化,讓四川經濟的“綠色”更正。近3年來,全省以18億元的財政投入,引導全社會投入200億元,組織實施1500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702個,帶動上下游產業實現產值1.2萬億元以上。
未來五年,圍繞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優勢產業,四川將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15個專項,實現到2020年,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00項。
創新資源的匯集,讓四川經濟的“綠色”更多。以成都為例,上半年引進的162個重大項目中,創新型項目44個,占比超過四分之一;新設的119家外資企業中創新型企業占26家,其中創新型企業注冊資本8.73億美元,占全部新設外資企業注冊資本的46.5%,占比高于去年的8%。
四川經濟的“綠色”未來,將更加耀眼、奪目。(記者 董世梅 陳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