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周相吉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福田鎮,流傳著3個女人的扶貧故事。
“窮人脫貧致富能實現嗎?”
當初,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高級農藝師滕志接到院里下達的一項任務時,不由犯了難。那是2011年,她的左膝關節做過手術,醫生交代一天行走不能超過1公里,孩子面臨小升初,家中還有長期生病的公公需要照顧。而“任務”是要她組織專家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科技扶貧。
“當時,我并不想接這個項目,但我渴望驗證一下,邊遠地區的農民能否通過科技脫貧致富?”
艱難選擇后,滕志決定:要干就干出個名堂!
于是,滕志找到項目下達單位攀枝花市民族干部學校校長楊文軍,協商項目開展模式。隨后,開展對福田鎮的先期調查。
福田鎮分管科技的副鎮長王莉隨即走入她們的視野。3個女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雖然滿懷期望,但工作開展起來并不順利。
在福田鎮,大量的芒果樹不開花結果,成為村民眼中的“歇涼樹”,一些村民甚至想砍樹。2011年6月,滕志組織專家進入福田鎮,但當地農民不愿意參加培訓。
“一些農戶說要趕集、吃酒席等,叫專家第二天來!”王莉說,“村組干部下達正式通知,其效果也不理想。這一現象印證了楊文軍的擔憂。”
必須改變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專家團隊認為,只有通過選拔科技示范戶,由此帶動,才能穩步推進科技扶貧。
“一些村組干部不支持示范戶”
2011年6月,福田鎮開始了芒果種植科技示范戶的遴選啟動工作。但這項看起來簡單的工作,最初卻引起滕志與王莉之間的意見相左,楊文軍只得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兩邊撮合。
“選示范戶就是選拔基地科技精、準、快類型的扶貧領跑員,必須嚴格按專家團隊定下的標準和程序來產生,示范戶強則基地興,示范戶弱則基地衰。”滕志說。
在福田鎮金龜村,村組干部最初推薦的示范戶,上課培訓不參加,好不容易把他們找來上課,有的又悄悄離開課堂躲了。經過再三考察,滕志及專家團隊把村干部推薦的示范戶否決了。
王莉說,選拔第一批20戶示范戶從2011年6月持續到2012年7月,過程艱辛,困難重重。由于村組干部有自己的打算,造成推薦上報的農戶不符合專家的要求。讓他們重新推薦時,一些村組干部有抵觸情緒。”
楊文軍說,在此期間,王莉與滕志開始發生分歧。一邊是作為副鎮長的王莉分身乏術,一邊是身為農林專家的滕志堅持既定標準。“滕志是我工作中遇到的最認真負責的女同志,而王莉的孩子還小,又要承擔鄉鎮上很多具體工作,十分不容易。”經過楊文軍協調,對示范戶的選拔最終尊重專家團隊的意見。
“村民給我們鞠躬,再辛苦也值得”
金龜村村民熊光誠不是由村組干部推薦的示范戶,卻是專家眼中的人選。由于妻子患病,熊光誠家生活拮據,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貧困戶。他種植的芒果樹盡管長勢喜人,但不開花。2012年,熊光誠被選為示范戶后,他經過培訓和主動求教,使這一狀況得到改變。
“我終于找到了原因,原來是施肥過多、枝椏太茂。”熊光誠說,以前只知道盲目種植,既缺技術又缺知識,導致發家致富困難。2015年,他家芒果收入達到15萬元,一舉摘掉貧困帽子,還清了所有債務。
在福田鎮,類似熊光誠的例子不少。村民陳建在成為示范戶之前,曾想把自家的風景芒果樹砍掉。經過參加培訓和專家指導,芒果獲得了大豐收,他還帶了7戶“對子戶”,傳授和講解科技知識。2015年,他在塘壩村空歡喜組承包種植了100多畝芒果地。
2015年,福田鎮每戶芒果示范戶發展對子戶增加到至少6戶,基地對子戶共發展到270多戶,芒果核心示范面積1萬余畝,全鎮2.8萬畝芒果基地在科技培訓、技術指導、成果轉化示范帶領之內。2015年,全鎮芒果收入1000萬元左右,全鎮芒果人均收入2200元,同比2014年全鎮人均增收1084元。近兩年,在科技幫扶下,福田鎮44戶貧困戶165人通過芒果產業實現脫貧。
村民從芒果產業中獲得收益,村民及村組干部改變了對這3個女人的看法。
馮再德說,自己發現專家團隊的做法非??茖W,所以后來只要有培訓,都要參加。福田鎮芒果樹林的變化,不僅給村民帶來了財富,也讓科技扶貧項目組成員收獲著感動。
“前不久,我們在福田鎮召開了芒果產業總結表彰大會,參會示范戶、對子戶和其他芒果種植戶等幾百人,自發給我們專家團隊深深地鞠了一躬。在這種氛圍下,沒有哪個不感動的,我們即便吃了再多的苦,也值得。”楊文軍說。
(新華社成都3月7日電)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華社記者 周相吉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福田鎮,流傳著3個女人的扶貧故事。
“窮人脫貧致富能實現嗎?”
當初,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高級農藝師滕志接到院里下達的一項任務時,不由犯了難。那是2011年,她的左膝關節做過手術,醫生交代一天行走不能超過1公里,孩子面臨小升初,家中還有長期生病的公公需要照顧。而“任務”是要她組織專家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科技扶貧。
“當時,我并不想接這個項目,但我渴望驗證一下,邊遠地區的農民能否通過科技脫貧致富?”
艱難選擇后,滕志決定:要干就干出個名堂!
于是,滕志找到項目下達單位攀枝花市民族干部學校校長楊文軍,協商項目開展模式。隨后,開展對福田鎮的先期調查。
福田鎮分管科技的副鎮長王莉隨即走入她們的視野。3個女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雖然滿懷期望,但工作開展起來并不順利。
在福田鎮,大量的芒果樹不開花結果,成為村民眼中的“歇涼樹”,一些村民甚至想砍樹。2011年6月,滕志組織專家進入福田鎮,但當地農民不愿意參加培訓。
“一些農戶說要趕集、吃酒席等,叫專家第二天來!”王莉說,“村組干部下達正式通知,其效果也不理想。這一現象印證了楊文軍的擔憂。”
必須改變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專家團隊認為,只有通過選拔科技示范戶,由此帶動,才能穩步推進科技扶貧。
“一些村組干部不支持示范戶”
2011年6月,福田鎮開始了芒果種植科技示范戶的遴選啟動工作。但這項看起來簡單的工作,最初卻引起滕志與王莉之間的意見相左,楊文軍只得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兩邊撮合。
“選示范戶就是選拔基地科技精、準、快類型的扶貧領跑員,必須嚴格按專家團隊定下的標準和程序來產生,示范戶強則基地興,示范戶弱則基地衰。”滕志說。
在福田鎮金龜村,村組干部最初推薦的示范戶,上課培訓不參加,好不容易把他們找來上課,有的又悄悄離開課堂躲了。經過再三考察,滕志及專家團隊把村干部推薦的示范戶否決了。
王莉說,選拔第一批20戶示范戶從2011年6月持續到2012年7月,過程艱辛,困難重重。由于村組干部有自己的打算,造成推薦上報的農戶不符合專家的要求。讓他們重新推薦時,一些村組干部有抵觸情緒。”
楊文軍說,在此期間,王莉與滕志開始發生分歧。一邊是作為副鎮長的王莉分身乏術,一邊是身為農林專家的滕志堅持既定標準。“滕志是我工作中遇到的最認真負責的女同志,而王莉的孩子還小,又要承擔鄉鎮上很多具體工作,十分不容易。”經過楊文軍協調,對示范戶的選拔最終尊重專家團隊的意見。
“村民給我們鞠躬,再辛苦也值得”
金龜村村民熊光誠不是由村組干部推薦的示范戶,卻是專家眼中的人選。由于妻子患病,熊光誠家生活拮據,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貧困戶。他種植的芒果樹盡管長勢喜人,但不開花。2012年,熊光誠被選為示范戶后,他經過培訓和主動求教,使這一狀況得到改變。
“我終于找到了原因,原來是施肥過多、枝椏太茂。”熊光誠說,以前只知道盲目種植,既缺技術又缺知識,導致發家致富困難。2015年,他家芒果收入達到15萬元,一舉摘掉貧困帽子,還清了所有債務。
在福田鎮,類似熊光誠的例子不少。村民陳建在成為示范戶之前,曾想把自家的風景芒果樹砍掉。經過參加培訓和專家指導,芒果獲得了大豐收,他還帶了7戶“對子戶”,傳授和講解科技知識。2015年,他在塘壩村空歡喜組承包種植了100多畝芒果地。
2015年,福田鎮每戶芒果示范戶發展對子戶增加到至少6戶,基地對子戶共發展到270多戶,芒果核心示范面積1萬余畝,全鎮2.8萬畝芒果基地在科技培訓、技術指導、成果轉化示范帶領之內。2015年,全鎮芒果收入1000萬元左右,全鎮芒果人均收入2200元,同比2014年全鎮人均增收1084元。近兩年,在科技幫扶下,福田鎮44戶貧困戶165人通過芒果產業實現脫貧。
村民從芒果產業中獲得收益,村民及村組干部改變了對這3個女人的看法。
馮再德說,自己發現專家團隊的做法非??茖W,所以后來只要有培訓,都要參加。福田鎮芒果樹林的變化,不僅給村民帶來了財富,也讓科技扶貧項目組成員收獲著感動。
“前不久,我們在福田鎮召開了芒果產業總結表彰大會,參會示范戶、對子戶和其他芒果種植戶等幾百人,自發給我們專家團隊深深地鞠了一躬。在這種氛圍下,沒有哪個不感動的,我們即便吃了再多的苦,也值得。”楊文軍說。
(新華社成都3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