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每三年為一個監測周期,每年監測兩個學科領域。第一年監測數學和體育,第二年監測語文和藝術,第三年監測科學和德育。
近日,西昌市被確定為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樣本縣,20所中小學納入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樣本校參加全國監測,這是西昌市學校第一次參加全國監測。
5月2日,國家教育部督導局評估監測處處長孫麗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檢測中心實施部主任助理李子寅率領的專家組一行,來到西昌,就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和現場檢測,這標志著西昌市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正式啟動。
據了解,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每年6月從全國各小學四年級、初中二年級學生中,按地域、比例隨機抽取樣本數據,進行教育質量監測,以準確掌握教育現狀,提出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的科學對策,提升義務教育質量。
20所中小學的
24027名學生參加測試
“2013年,西昌市被評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優秀組織單位’,2017年我們將再接再厲,認真總結監測工作經驗,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環境,推動各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扎實開展,樹立科學全面的教育質量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繼續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據西昌市教育科研培訓中心小教部主任趙云娣介紹,這是西昌第一次參加全國監測,并確定為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工作四川省樣本縣。監測的范圍更廣,監測的內容更豐富。全市范圍內共有20所中小學經科學抽樣成為樣本校。
本次監測內容包括監測學科包括語文、數學、科學、體育、藝術和德育6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科學學習質量、德育狀況,以及課程開設、教師配備等。監測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以及相關學校校長、相關年級科學、德育教師等。
此外,還新增了教師問卷和校長問卷,重點調查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動機、學習負擔、學習壓力和學校的課程開設、條件保障、教師配備等。
每三年為一個監測周期
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
“開展質量監測是新時期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解決義務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必然要求。”孫麗為表示,我國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后,提升教育質量成為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準確反映義務教育質量狀況的客觀數據,導致既不能全面客觀地對義務教育質量做出評價,也不能有效診斷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源,單純以成績和升學率為標準來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現象一直存在。
“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通過準確掌握教育現狀,找準問題分析原因,對癥下藥,提出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的科學對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孫麗為說,開展質量監測是提高教育督導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的重要舉措。
“每三年為一個監測周期,每年監測兩個學科領域。第一年監測數學和體育,第二年監測語文和藝術,第三年監測科學和德育。今年是最后一個周期,我們選擇來西昌,是檢查也是交流。”孫麗為告訴記者,實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目的,在于了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的狀況,掌握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準確了解義務教育質量的現狀,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監測不是考試,更像一次體檢。”孫麗為說,學科測試卷著重測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平常的考試會直接考查學生三角形面積公式的運算能力,而在質量監測中的學科測試卷則更具開放性,讓學生自己用一根長繩任意圍成一個三角形,計算面積。
優化資源配置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據了解,早在2007年,國家教育部就啟動了義務教育質量檢測的試點工作,而西昌教育人非常諳熟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對推進西昌教育“后創強時代”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從質量監測的結果反饋中,趙云娣發現教育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與學生學業水平密切相關,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也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差距。趙云娣表示,根據監測結果校際差距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及時調整教育資源配置方向,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老師的教學可以更高效嗎?學生怎樣才能夠學得更好呢?“教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學習少;隨意提問多,激發學習思維少;死記硬背多,方法指導少;關注優生多,重視后進學生少;重復作業多,針對效能作業少。其實最重要的是老師,明確‘教什么’,研究學生,明確‘要什么’。”趙云娣說,“質量監測聽起來好像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事情,其實最終受益的還是一線教師,他們可以充分利用監測結果提高教學服務質量。”
記者 江瀅
來源:涼山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佳佳
新聞爆料:0812-5199888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每三年為一個監測周期,每年監測兩個學科領域。第一年監測數學和體育,第二年監測語文和藝術,第三年監測科學和德育。
近日,西昌市被確定為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樣本縣,20所中小學納入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樣本校參加全國監測,這是西昌市學校第一次參加全國監測。
5月2日,國家教育部督導局評估監測處處長孫麗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檢測中心實施部主任助理李子寅率領的專家組一行,來到西昌,就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和現場檢測,這標志著西昌市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正式啟動。
據了解,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每年6月從全國各小學四年級、初中二年級學生中,按地域、比例隨機抽取樣本數據,進行教育質量監測,以準確掌握教育現狀,提出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的科學對策,提升義務教育質量。
20所中小學的
24027名學生參加測試
“2013年,西昌市被評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優秀組織單位’,2017年我們將再接再厲,認真總結監測工作經驗,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環境,推動各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扎實開展,樹立科學全面的教育質量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繼續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據西昌市教育科研培訓中心小教部主任趙云娣介紹,這是西昌第一次參加全國監測,并確定為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工作四川省樣本縣。監測的范圍更廣,監測的內容更豐富。全市范圍內共有20所中小學經科學抽樣成為樣本校。
本次監測內容包括監測學科包括語文、數學、科學、體育、藝術和德育6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科學學習質量、德育狀況,以及課程開設、教師配備等。監測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以及相關學校校長、相關年級科學、德育教師等。
此外,還新增了教師問卷和校長問卷,重點調查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動機、學習負擔、學習壓力和學校的課程開設、條件保障、教師配備等。
每三年為一個監測周期
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
“開展質量監測是新時期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解決義務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必然要求。”孫麗為表示,我國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后,提升教育質量成為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準確反映義務教育質量狀況的客觀數據,導致既不能全面客觀地對義務教育質量做出評價,也不能有效診斷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源,單純以成績和升學率為標準來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現象一直存在。
“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通過準確掌握教育現狀,找準問題分析原因,對癥下藥,提出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的科學對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孫麗為說,開展質量監測是提高教育督導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的重要舉措。
“每三年為一個監測周期,每年監測兩個學科領域。第一年監測數學和體育,第二年監測語文和藝術,第三年監測科學和德育。今年是最后一個周期,我們選擇來西昌,是檢查也是交流。”孫麗為告訴記者,實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目的,在于了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的狀況,掌握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準確了解義務教育質量的現狀,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監測不是考試,更像一次體檢。”孫麗為說,學科測試卷著重測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平常的考試會直接考查學生三角形面積公式的運算能力,而在質量監測中的學科測試卷則更具開放性,讓學生自己用一根長繩任意圍成一個三角形,計算面積。
優化資源配置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據了解,早在2007年,國家教育部就啟動了義務教育質量檢測的試點工作,而西昌教育人非常諳熟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對推進西昌教育“后創強時代”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從質量監測的結果反饋中,趙云娣發現教育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與學生學業水平密切相關,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也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差距。趙云娣表示,根據監測結果校際差距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及時調整教育資源配置方向,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老師的教學可以更高效嗎?學生怎樣才能夠學得更好呢?“教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學習少;隨意提問多,激發學習思維少;死記硬背多,方法指導少;關注優生多,重視后進學生少;重復作業多,針對效能作業少。其實最重要的是老師,明確‘教什么’,研究學生,明確‘要什么’。”趙云娣說,“質量監測聽起來好像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事情,其實最終受益的還是一線教師,他們可以充分利用監測結果提高教學服務質量。”
記者 江瀅
來源:涼山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佳佳
新聞爆料:0812-519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