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商界網(熊麗萍 圖/文)站在校園門口,撲入眼簾的是那充滿無限生命力的深深淺淺的綠色,校園前庭道路兩旁,綠蔭成蓋,幾十米以外的教學樓猶如包裹于綠色瀑布中童話故事里的城堡,在一片欲滴的翠色映襯下,“好習慣是一生的財富”幾個大字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教室窗口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或是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又或是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間或有著幾聲清脆的鳥鳴,使一顆喧囂煩躁的心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中,漸漸地平靜安穩了下來 -----這,就是攀枝花市仁和區西路小學。
攀枝花市仁和區西路小學在地圖中查看成立于2002年7月,歷經十五載的發展,已成為一所充滿傳統文化底蘊,環境優美的設備設施齊全的現代新型學校。現擁有占地面積10900平方米(16余畝),生均教學用房為4.15平方米;體育運動面積7.45平方米;綠化綠地面積為4265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9.12﹪,綠化覆蓋率達到54.5﹪。學校藏書18567冊(生均圖書16.8冊),有專用的音樂室、美術室、電腦室、實驗室、舞蹈室、勞技室、演播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教室。現有二十四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人數為1100余人,其中,外來務工子女有800多名,占總人數的70%左右。
環境教育
走進西路小學,隨處可見盛開的鮮花 ,茵茵的綠草。校內種植四季分明的樹木超過百棵,專門建成了“梅園”、“自然園”、“玉蘭園”、“紫荊園”四大綠園,就連在其他學校都是光禿禿的操場,也被老師們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的種上了大樹;體育課抑或是課外活動的時候,師生們徜徉其間,頗有回歸大自然的意味;并且因地制宜的修建了具有古典風格的“中國漢字演變”木質長廊和火紅艷麗的“炮仗花”走廊,兩座具有景觀與悠閑于一體的木質亭閣“自然亭”和“玉蘭亭”, 甚至還建造了小小的睡蓮池!老師們趁自己沒課的時候自發的打掃“園林”衛生,孩子們因著老師的榜樣自覺的維護校園環境,使得草綠鳥鳴、花香蝶舞,魚閑戲水、古亭靜座、綠藤纏房的美景彰顯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整個校園就像一座縮小版的蘇州園林,處處洋溢著盎然的生機!
西路小學的教職工們不僅為學生們傾力打造優美舒適的自然環境,還竭盡全力為孩子們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營造了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教室走廊文化。教學樓一樓營造了“仁孝”文化,從多個方面詮釋了孝的內涵;二樓營造的“禮儀”文化,介紹了古禮的由來和形式,了解禮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三樓營造了“信”文化,讓師生們認識誠信在我們生命中的地位;四樓營造的是世界文化,從了解各大洲主要國家的文化來認識世界,也預示著西路小學的學生即將奔赴自己的人生理想之路。再在此主脈絡上細分:一年級:采用“土”的元素,構造“禮”文化,吟誦《百家姓》;二年級:采用“金”的元素 ,構造“孝”文化,吟誦《三字經》;三年級:采用“水”的元素 ,構造“仁”文化、吟誦《弟子規》;四年級:采用“木”的元素 ,構造“義”文化,吟誦《千字文》;五年級:采用“火”的元素 ,構造“智”文化、吟誦《聲律啟蒙》;六年級:用多種元素體現世界風情, 構造“信”文化,吟誦《笠翁對韻》。除此之外,還將同學們畫的畫兒,練的字兒,寫的作文等原創作品也在走廊上展示出來,給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也使得孩子們在展示中發現差距,自我提升!真正做到了讓墻壁說話,讓環境育人!
老師們在這樣的環境里,將金子一樣的知識傾囊相授,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里,無憂無慮孜孜以求!整個校園既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又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
真誠、真心、真愛、真教育
一花一草,一椽一木,無不體現西路人全心全意為孩子的赤誠之心。建校十數載以來,學校緊緊圍繞仁和區教育局提出的“幸福仁和、品質教育”的目標,按照“以生為本、質量至上、內涵發展、一校一品”的工作思路,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思想為指導,學校提煉出以“真”為核心,以學生為根本的“真教育”思想作為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
什么是對學生“真正”的好?西路人認為只有教育者把孩子當人看待,把孩子當孩子看待,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一切教育的方式都要在這個思想的統領下進行教育行為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好!讓一切回規到自然發展的本真上來,讓人工的痕跡盡可能的少一些,孩子就能像大自然中生長的動植物一樣,充滿了靈性、朝氣、想像力、創造力!于是西路人提出了“自然課堂”這個建設目標,讓師生身心發展都能回歸到自然發展的本真上來:讓今天的課堂變成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真正課堂,讓課堂成為一個給學生“充足的陽光、水份、營養”的地方!并且通過“平等與尊重”“ 關注與主動”“活潑與自信”“探索與創造”“合作與高效”五個方面的深刻內涵來指導工作細節,檢驗工作成效。
西路小學刀書記如是說:“真”對個人修養來說就是“真誠、真心、真愛”;對教育來說就是關注學生一生“真”正有用的東西,把學生一生“真”正有用的東西教給他們,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對教師素質來說,“真”正掌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依據規律,努力尋找適合兒童發展的“真”正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校園環境來說,一切以孩子的成長為前提來綜合考慮校園色彩、安全、綠化、場地、學習安排、班級管理、制度建設、評價、激勵以及孩子的人際關系環境等等,營造出一個讓孩子能“真”正健康成長的和諧環境。我們希望通過環境的熏陶,潛移默化,讓每一個孩子守住中華民族的根(進行傳統“禮”文化的熏陶),又具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懷(能對外界充滿向往、能關心他民族的生存狀態、能初步感知世界),最終成為有“傳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文明”這一目標和責任的中國少年!
西路人從養成人生最為基本的禮儀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健身習慣等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入手,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師生同心,向著“ 崇規范、育習慣、練技能、枝特色,創建具有個性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的城市品牌學校”這一目標努力前行!
昨日、今日、明日
通過不斷的探索研究,努力拼搏,西路人以習慣養成教育為抓手,以科研開展為突破點,以高效課堂建設為目標,以規范管理出效益,以學校均衡發展為主線,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近幾年習慣教育有了一定成效,“四率”達標率均為100﹪。在科研、學生社團建設、校本課程開發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績。提出了“自然課堂”教學理念,圍繞“自然課堂”理念,語文創建了“讀思寫”、數學創建了“三四五”上課模式,,其余學科也在探索相應的上課模式。組建學生社團十三個,有舞蹈、古箏、合唱、電子琴、繪畫、吟誦、書法、足球、籃球、田徑、棋類、空竹、科技創新類,學生參與率為100﹪。開發的校本課程有《吟誦》《世界風情》《書法》《禮儀》。為了讓學生有生產實踐的機會,學校還在校園內開辟了60余平方米的校園生產實踐基地,學生在種地、賣菜中豐富了自己的生活,運用了課堂知識,累積了部份人生經驗;并且在最近的市青少年阮氏棒壘球2017“蘭冠杯”比賽中,由去年的第四名,殺入前三,一舉奪冠,榮獲市冠軍!在科技創新之機器人大賽中,榮獲了“FLL項目省三等獎”和“創意闖關三等獎”的殊榮!
這些年來,學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先后獲得了:《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實驗基地》《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示范家長學校》《攀枝花市示范學校》《攀枝花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攀枝花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攀枝花市實驗教學示范學校》《攀枝花市示范家長學校》《攀枝花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攀枝花市校風示范學校》《攀枝花市紅旗衛生單位》《攀枝花市精神文明單位》《攀枝花市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攀枝花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攀枝花市綠色學校》《攀枝花市園林式學校》《仁和區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仁和區未成年人中華經典誦讀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
面對著這斐然的成績,西路人卻依然是溫暖的淡然著,一張張充滿陽光的笑臉,帶給人平靜安穩的力量。
西路人知道這不是自己的最終目標,他們還有著自己的追求!那就是:⑴形成西路人“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的核心價值觀,追求校園“和諧”;⑵學生有良好的習慣,大氣,有中國娃的味道,喜歡讀書、形成“善思、活用”的學風;⑶教職工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發展、超越,做最好的自己,形成“精講多練、求實創新”的教學風氣;⑷學校領導為教育教學第一線服務,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學上能引領教師,成為教職工們生活上的伴隨者,幫助師生們找到“成就感、尊嚴感、幸福感”,讓精細化管理滲透文化管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西路人,任重而道遠!他日必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編輯:攀西商界網國廣教育欄目組 熊麗萍
新聞爆料:0812--5199888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攀西商界網(熊麗萍 圖/文)站在校園門口,撲入眼簾的是那充滿無限生命力的深深淺淺的綠色,校園前庭道路兩旁,綠蔭成蓋,幾十米以外的教學樓猶如包裹于綠色瀑布中童話故事里的城堡,在一片欲滴的翠色映襯下,“好習慣是一生的財富”幾個大字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教室窗口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或是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又或是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間或有著幾聲清脆的鳥鳴,使一顆喧囂煩躁的心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中,漸漸地平靜安穩了下來 -----這,就是攀枝花市仁和區西路小學。
攀枝花市仁和區西路小學在地圖中查看成立于2002年7月,歷經十五載的發展,已成為一所充滿傳統文化底蘊,環境優美的設備設施齊全的現代新型學校。現擁有占地面積10900平方米(16余畝),生均教學用房為4.15平方米;體育運動面積7.45平方米;綠化綠地面積為4265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9.12﹪,綠化覆蓋率達到54.5﹪。學校藏書18567冊(生均圖書16.8冊),有專用的音樂室、美術室、電腦室、實驗室、舞蹈室、勞技室、演播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教室。現有二十四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人數為1100余人,其中,外來務工子女有800多名,占總人數的70%左右。
環境教育
走進西路小學,隨處可見盛開的鮮花 ,茵茵的綠草。校內種植四季分明的樹木超過百棵,專門建成了“梅園”、“自然園”、“玉蘭園”、“紫荊園”四大綠園,就連在其他學校都是光禿禿的操場,也被老師們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的種上了大樹;體育課抑或是課外活動的時候,師生們徜徉其間,頗有回歸大自然的意味;并且因地制宜的修建了具有古典風格的“中國漢字演變”木質長廊和火紅艷麗的“炮仗花”走廊,兩座具有景觀與悠閑于一體的木質亭閣“自然亭”和“玉蘭亭”, 甚至還建造了小小的睡蓮池!老師們趁自己沒課的時候自發的打掃“園林”衛生,孩子們因著老師的榜樣自覺的維護校園環境,使得草綠鳥鳴、花香蝶舞,魚閑戲水、古亭靜座、綠藤纏房的美景彰顯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整個校園就像一座縮小版的蘇州園林,處處洋溢著盎然的生機!
西路小學的教職工們不僅為學生們傾力打造優美舒適的自然環境,還竭盡全力為孩子們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營造了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教室走廊文化。教學樓一樓營造了“仁孝”文化,從多個方面詮釋了孝的內涵;二樓營造的“禮儀”文化,介紹了古禮的由來和形式,了解禮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三樓營造了“信”文化,讓師生們認識誠信在我們生命中的地位;四樓營造的是世界文化,從了解各大洲主要國家的文化來認識世界,也預示著西路小學的學生即將奔赴自己的人生理想之路。再在此主脈絡上細分:一年級:采用“土”的元素,構造“禮”文化,吟誦《百家姓》;二年級:采用“金”的元素 ,構造“孝”文化,吟誦《三字經》;三年級:采用“水”的元素 ,構造“仁”文化、吟誦《弟子規》;四年級:采用“木”的元素 ,構造“義”文化,吟誦《千字文》;五年級:采用“火”的元素 ,構造“智”文化、吟誦《聲律啟蒙》;六年級:用多種元素體現世界風情, 構造“信”文化,吟誦《笠翁對韻》。除此之外,還將同學們畫的畫兒,練的字兒,寫的作文等原創作品也在走廊上展示出來,給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也使得孩子們在展示中發現差距,自我提升!真正做到了讓墻壁說話,讓環境育人!
老師們在這樣的環境里,將金子一樣的知識傾囊相授,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里,無憂無慮孜孜以求!整個校園既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又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
真誠、真心、真愛、真教育
一花一草,一椽一木,無不體現西路人全心全意為孩子的赤誠之心。建校十數載以來,學校緊緊圍繞仁和區教育局提出的“幸福仁和、品質教育”的目標,按照“以生為本、質量至上、內涵發展、一校一品”的工作思路,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思想為指導,學校提煉出以“真”為核心,以學生為根本的“真教育”思想作為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
什么是對學生“真正”的好?西路人認為只有教育者把孩子當人看待,把孩子當孩子看待,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一切教育的方式都要在這個思想的統領下進行教育行為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好!讓一切回規到自然發展的本真上來,讓人工的痕跡盡可能的少一些,孩子就能像大自然中生長的動植物一樣,充滿了靈性、朝氣、想像力、創造力!于是西路人提出了“自然課堂”這個建設目標,讓師生身心發展都能回歸到自然發展的本真上來:讓今天的課堂變成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真正課堂,讓課堂成為一個給學生“充足的陽光、水份、營養”的地方!并且通過“平等與尊重”“ 關注與主動”“活潑與自信”“探索與創造”“合作與高效”五個方面的深刻內涵來指導工作細節,檢驗工作成效。
西路小學刀書記如是說:“真”對個人修養來說就是“真誠、真心、真愛”;對教育來說就是關注學生一生“真”正有用的東西,把學生一生“真”正有用的東西教給他們,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對教師素質來說,“真”正掌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依據規律,努力尋找適合兒童發展的“真”正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校園環境來說,一切以孩子的成長為前提來綜合考慮校園色彩、安全、綠化、場地、學習安排、班級管理、制度建設、評價、激勵以及孩子的人際關系環境等等,營造出一個讓孩子能“真”正健康成長的和諧環境。我們希望通過環境的熏陶,潛移默化,讓每一個孩子守住中華民族的根(進行傳統“禮”文化的熏陶),又具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懷(能對外界充滿向往、能關心他民族的生存狀態、能初步感知世界),最終成為有“傳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文明”這一目標和責任的中國少年!
西路人從養成人生最為基本的禮儀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健身習慣等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入手,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師生同心,向著“ 崇規范、育習慣、練技能、枝特色,創建具有個性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的城市品牌學校”這一目標努力前行!
昨日、今日、明日
通過不斷的探索研究,努力拼搏,西路人以習慣養成教育為抓手,以科研開展為突破點,以高效課堂建設為目標,以規范管理出效益,以學校均衡發展為主線,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近幾年習慣教育有了一定成效,“四率”達標率均為100﹪。在科研、學生社團建設、校本課程開發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績。提出了“自然課堂”教學理念,圍繞“自然課堂”理念,語文創建了“讀思寫”、數學創建了“三四五”上課模式,,其余學科也在探索相應的上課模式。組建學生社團十三個,有舞蹈、古箏、合唱、電子琴、繪畫、吟誦、書法、足球、籃球、田徑、棋類、空竹、科技創新類,學生參與率為100﹪。開發的校本課程有《吟誦》《世界風情》《書法》《禮儀》。為了讓學生有生產實踐的機會,學校還在校園內開辟了60余平方米的校園生產實踐基地,學生在種地、賣菜中豐富了自己的生活,運用了課堂知識,累積了部份人生經驗;并且在最近的市青少年阮氏棒壘球2017“蘭冠杯”比賽中,由去年的第四名,殺入前三,一舉奪冠,榮獲市冠軍!在科技創新之機器人大賽中,榮獲了“FLL項目省三等獎”和“創意闖關三等獎”的殊榮!
這些年來,學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先后獲得了:《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實驗基地》《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示范家長學校》《攀枝花市示范學校》《攀枝花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攀枝花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攀枝花市實驗教學示范學校》《攀枝花市示范家長學校》《攀枝花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攀枝花市校風示范學校》《攀枝花市紅旗衛生單位》《攀枝花市精神文明單位》《攀枝花市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攀枝花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攀枝花市綠色學校》《攀枝花市園林式學校》《仁和區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仁和區未成年人中華經典誦讀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
面對著這斐然的成績,西路人卻依然是溫暖的淡然著,一張張充滿陽光的笑臉,帶給人平靜安穩的力量。
西路人知道這不是自己的最終目標,他們還有著自己的追求!那就是:⑴形成西路人“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的核心價值觀,追求校園“和諧”;⑵學生有良好的習慣,大氣,有中國娃的味道,喜歡讀書、形成“善思、活用”的學風;⑶教職工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發展、超越,做最好的自己,形成“精講多練、求實創新”的教學風氣;⑷學校領導為教育教學第一線服務,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學上能引領教師,成為教職工們生活上的伴隨者,幫助師生們找到“成就感、尊嚴感、幸福感”,讓精細化管理滲透文化管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西路人,任重而道遠!他日必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編輯:攀西商界網國廣教育欄目組 熊麗萍
新聞爆料:0812--519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