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時政要聞>>鄧開明是怎樣成為“明白人”的

鄧開明是怎樣成為“明白人”的

發布時間:2016/3/14 21:45:43 瀏覽:838
[摘要]鄧開明是怎樣成為“明白人”的

發布時間:2016-03-14 07:43:40   來源: 攀枝花日報 □蔣潔 特約通訊員 趙影

  2015年,米易縣埡口鎮安全村的2000多畝山藥喜獲豐收,產量達到了5200噸,收入2000余萬元,人均收入達1.4萬多元。山藥,已經成為該村的致富產業之一。

  當地村民在感慨的同時,常常提起他們的黨員致富帶頭人、“山藥種植土專家”鄧開明。

  開辟致富路的“明白人”

  高中畢業后,鄧開明一直在家務農,與他身邊的村民一樣——生活平淡而拮據。每天忙活著種地的他,是個愛動腦筋的人。傳統農業效益平平,他苦苦尋求能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的路子。

  他發現,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山藥的需求不斷上升。山藥種好了,這可是一個賺錢的產業。

  “全村都種山藥,賣給誰?”“誰來培訓技術?”“試種失敗了怎么辦?”當鄧開明滿懷希望,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村民時,沒有一戶村民支持他。無奈之下,鄧開明只能自己拿起鋤頭,用自家的土地做試驗,從幾分地擴種到1畝地。第一次收成,他賣了1000多元錢。

  隨著山藥價格的不斷上漲,看著鄧開明賺的錢越來越多,村民們開始對種植山藥產生了興趣。于是,鄧開明和幾個村民一起成立了山藥種植協會,開始大規模種植山藥。

  鉆研新技術的“明白人”

  就在全村人跟著鄧開明種植山藥的時候,新問題來了:山藥就像樹根一樣,不固定的話很容易長畸形;畸形的山藥不僅不易挖出,而且費人工,還賣不到好價錢。鄧開明萬分焦急,白天在地里望著土地發呆,夜里更是無法安心入睡,把所有心思都花在解決山藥畸形這件事上。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受到了啟發。“辦法想盡都不行的時候,我拿起一瓶礦泉水喝??粗V泉水瓶,我突然想到,如果能夠把塑料拿來做成一個栽山藥的槽,是不是能解決問題呢?”鄧開明說起他的靈感,還是顯得興奮。

  從此,鄧開明開始在塑料上下工夫,四處尋找適合栽種山藥的塑料。最終,當他在廣州找到所需塑料后,心急火燎地派人坐飛機去廣州把塑料買了回來。

  經過數十次的考察和試驗,種植山藥的引導槽終于加工出來了。試種出的山藥又大又直,產量比以前提高很多。后來,鄧開明的做法傳開來,全國13個省市的山藥種植戶跑到米易來學技術。

  帶動眾鄉親的“明白人”

  為了把山藥產業做大做強,讓鄉親們賺更多的錢,鄧開明又開動腦筋想辦法,在“精準”上做文章。

  2010年,鄧開明與山藥種植協會的伙伴們經過多方考察調研后,順應市場對紫色農產品的需求,決定引進紫山藥種植。由于技術難、投入大,紫山藥的種植在整個四川省都難得一見。不服輸的“土專家”幾經波折,紫山藥終于種植成功。后來通過媒體宣傳,引起了中國農科院的重視,并在米易設立了“紫山藥米易示范基地”。這下,全國都知道米易縣有紫山藥了。

  鄧開明雖說是個山里娃,學歷不高,可是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他都肯學。為了學到更多種植紫山藥的技術,他購置了一臺電腦,照著說明書摸索,現在能夠自己做PPT,自己拿著攝像機拍攝影像,利用電腦剪輯山藥種植教學視頻,編寫技術資料。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作為一名黨員,鄧開明沒有“藏私”自己的技術,而是經常義務向群眾傳授山藥及火龍果種植技術。目前,他已舉辦技術講座52次,技術培訓200次,培訓農民1.2萬人次。通過先富起來的村和群眾輻射周邊農村和村民,帶動全縣種植山藥8000余畝,實現共同致富。

  2013年,鄧開明被四川省科協、四川省財政廳評為“農村科普帶頭人”;2010年、2015年被攀枝花市科協評為“科普工作先進個人”;2015年被米易縣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他撰寫的《山藥引導槽橫向結薯栽培技術》在《四川農業科技》2014年01期上發表。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