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冠球的口頭禪是兩個字——“實力”,給所有創業者共勉的一句話是“不抱怨”。“思路決定出路,作為決定地位。”在他看來,改革開放35年來,只要企業在市場中博得實力,就會有機會。
記者:您的創業起步比改革開放還要早,回顧這些年的歷史,您認為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魯冠球: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見證者,也是受益者。我們是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中間摸爬滾打發展起來的,當年國外是市場經濟,國內是計劃經濟,我們在夾縫中實踐摸索,什么東西符合社會的潮流,符合經濟的規律,怎么跟上它的節拍。
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果是確定了市場經濟,從計劃經濟到“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個了不起的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要與世界的大環境融合才能不斷壯大。池塘有多大,魚就有多大,在河里的魚是草魚,到了大海就是鯊魚。
記者:從您的實踐來看,民營企業的政策環境有什么樣的變化?
魯冠球: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推進和國際融合程度的提升,環境肯定是越來越好。以“走出去”為例,開始國家是控制的,樣樣要審批;后來從不同意去到同意去,現在是支持企業出去。
我反對兩種傾向:一種是人家做得好,就說別人能做,我為什么不能做?不檢查自己的問題;第二種就是僅僅是怪這個政策不行,那個政策不行。我想大家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你究竟有多大能力來做?
做事情關鍵還在于自己的實力。功到自然成,“等、靠、要”都沒有用。有政策當然很好,但是不能全靠它,要靠自己,憑實力做事。
記者:您被稱為中國商界的“常青樹”,您覺得“常青”的最大秘訣是什么?
魯冠球:我在發展當中從未止步,也從未超越自己的能力。我希望自己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許多企業家,不管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在一個企業長期居于高位,幾年、十幾年之后,他可能會高度膨脹,對企業失察,企業就會出現問題。原因就是他不夠冷靜,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因此,企業家一定要審視自我有多少能力,自己處在什么位置上。一個企業家能否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就要看他的思想境界和思想覺悟。有這個覺悟,有這種思想境界的人,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記者:您說自己是企業家,不是商人。您如何定義中國的企業家精神?
魯冠球:想辦法為社會負責,這就是我認為的企業家精神。企業生產的產品要對社會負責,不能假冒,不能破壞資源,要生產符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對資源負責,對環境負責,不能做有害的事,這樣才能為人類作出貢獻,也只有這樣才是負責任的公司。
本文來源:新華網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魯冠球的口頭禪是兩個字——“實力”,給所有創業者共勉的一句話是“不抱怨”。“思路決定出路,作為決定地位。”在他看來,改革開放35年來,只要企業在市場中博得實力,就會有機會。
記者:您的創業起步比改革開放還要早,回顧這些年的歷史,您認為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魯冠球: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見證者,也是受益者。我們是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中間摸爬滾打發展起來的,當年國外是市場經濟,國內是計劃經濟,我們在夾縫中實踐摸索,什么東西符合社會的潮流,符合經濟的規律,怎么跟上它的節拍。
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果是確定了市場經濟,從計劃經濟到“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個了不起的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要與世界的大環境融合才能不斷壯大。池塘有多大,魚就有多大,在河里的魚是草魚,到了大海就是鯊魚。
記者:從您的實踐來看,民營企業的政策環境有什么樣的變化?
魯冠球: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推進和國際融合程度的提升,環境肯定是越來越好。以“走出去”為例,開始國家是控制的,樣樣要審批;后來從不同意去到同意去,現在是支持企業出去。
我反對兩種傾向:一種是人家做得好,就說別人能做,我為什么不能做?不檢查自己的問題;第二種就是僅僅是怪這個政策不行,那個政策不行。我想大家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你究竟有多大能力來做?
做事情關鍵還在于自己的實力。功到自然成,“等、靠、要”都沒有用。有政策當然很好,但是不能全靠它,要靠自己,憑實力做事。
記者:您被稱為中國商界的“常青樹”,您覺得“常青”的最大秘訣是什么?
魯冠球:我在發展當中從未止步,也從未超越自己的能力。我希望自己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許多企業家,不管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在一個企業長期居于高位,幾年、十幾年之后,他可能會高度膨脹,對企業失察,企業就會出現問題。原因就是他不夠冷靜,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因此,企業家一定要審視自我有多少能力,自己處在什么位置上。一個企業家能否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就要看他的思想境界和思想覺悟。有這個覺悟,有這種思想境界的人,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記者:您說自己是企業家,不是商人。您如何定義中國的企業家精神?
魯冠球:想辦法為社會負責,這就是我認為的企業家精神。企業生產的產品要對社會負責,不能假冒,不能破壞資源,要生產符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對資源負責,對環境負責,不能做有害的事,這樣才能為人類作出貢獻,也只有這樣才是負責任的公司。
本文來源:新華網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