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時政要聞>>攀枝花的醫養結合探索

攀枝花的醫養結合探索

發布時間:2016/3/22 21:01:16 瀏覽:1158
[摘要]攀枝花的醫養結合探索

來源:半月談  時間:2016-03-22 07:40:35  醫養結合,推動實現“老有所依”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成為政府和個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
 
  醫養結合,對老年人來說非常重要,這有利于保障他們的身體健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真正實現“老有所依”。同時,打開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之間的雙向通道,也有利于促進社會資源自由開放流動,實現“1+1>2”的最大化利用效果,提高國家的養老服務水平。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醫養結合還是一片經濟新藍海。“十三五”期間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隨著各方紛紛布局,醫養結合產業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爆發式增長機會。
 
  □半月談記者 董小紅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服務,建立了多層次的服務網絡,積極探索醫養服務新模式,取得了較好成效。
 
  養老院里有了“門診”
 
  頤心苑位于攀枝花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五樓,這個由醫院開設的養老機構去年開始運營,開放日托床位21張、全托床位39張,設有保健區、護理區、康復區和多功能活動區,主要針對空巢、孤寡老人和慢性病、殘障老人開展日間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疾病治療等。
 
  患有糖尿病的高順發老人今年80歲,此前住過多家養老院,都不習慣。他告訴記者,現在住得很稱心,尤其喜歡這里的營養餐,“一般養老院不注意我們糖尿病人的飲食,而這里的飯吃了血糖不會升高。”高順發說,“這里的醫生每天早上都要查房,對我們的健康狀況了解得很清楚,感覺很放心。”
 
  頤心苑負責人續慧蕾是醫院心身疾病科主任。她認為,在醫院開設養老機構的好處在于,老年人的病情需要入院時可辦理住院手續,仍然住在原床位,待病情好轉后辦理出院,繼續在原床位養老。這樣一方面節約醫療資源,也免去了老人轉院的麻煩,“老年人經不起折騰,有病看病,病好養老,所有的跑腿工作都由我們代勞了。”
 
  記者來到德銘菩提苑養護中心的時候,院長蔣維蓉正麻利地推著一名癱瘓老人出來曬太陽。蔣維蓉此前是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一名護士長,退休后沒幾個月,就受邀來這里運營這家養護中心,“我在老年醫學科工作過多年,專業太對口了。”
 
  來這里的不少老人看中的正是蔣維蓉幾十年的護理經歷,更重要的是,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是這里的協作單位。
 
  “醫養結合,關鍵是醫和養要拉近距離。”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楊勇剛帶著團隊,每個星期三都來巡診,每月舉辦一次健康講座,培訓這里的護工為老人做好慢性病護理,每兩個月給老人體檢一次。楊勇剛介紹,醫院給養護中心老人就醫提供了綠色通道,科室還專門添置了系列先進設備為老年人服務,“我們的大型無創呼吸機不是家家醫院都有的。”
 
  醫養結合走進社區
 
  康和敏盛老年照護中心位于一新建住宅小區,由攀枝花市中心醫院與一家服務公司合辦,雙方簽有《健康服務合作協議》。
 
  下午3點,老人們陸續起床來到一樓,攀枝花市中心醫院的5名醫生已經在這里等候。
 
  83歲的華慧蘭張著嘴讓醫生查看她的牙齒。看完后,醫生問了一些問題,如平時吃什么藥、之前有沒有動過手術等。這是因為華慧蘭剛來,需要建立健康檔案。老人們的健康檔案都會被錄入醫院電腦系統,就診時醫生對基本情況一目了然。醫院還專門開設綠色通道,這里的老人到攀枝花市中心醫院可以先看病后掛號。
 
  同時,近年來,攀枝花市衛生計生委還在該市東區、西區、仁和區共選取了4家有代表性的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全科醫生團隊服務為核心的老年人社區醫養護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體檢、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常見病診療等服務。
 
  擁有7名高級職稱醫務人員的棗子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人來人往,該中心主任王經林告訴記者:“我們雖然比醫院小,但樣樣齊全,醫護人員都很忙。在這里不僅是醫患關系,也是親友關系。我們每年都要給轄區居民免費體檢,2萬多人的地方,高血壓病人有多少,糖尿病病人有多少,全部都要入戶登記、建檔,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我們一清二楚。”
 
  胡阿姨是攀鋼的老職工,1996年退休之后一直住在棗子坪社區。“我有糖尿病,還經常感冒,身體一直不好。”胡阿姨說,因為經常去社區醫院拿藥,和那里的醫生都是老熟人了,她很滿意社區醫院推出的“AB套餐”。
 
  “‘AB套餐’是我們針對老年人醫養服務推出的基本包。A套餐針對60到64歲老人,B套餐針對65歲以上的老人。”王經林介紹,“老人只需花費20元就可以辦理B套餐,含B超、心電圖檢查和血壓血糖監測等,每張卡后面都有醫生的電話,老人有什么情況可以隨時聯系我們。”
 
  醫養結合促轉型發展
 
  攀枝花市旅游局副局長彭德清說,攀枝花年日照時數近2700小時,冬春兩季氣候干燥溫和。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市里傳統的鋼鐵企業經營效益下滑的形勢下,利用當地特殊的自然條件發展醫養結合產業,讓當地轉型發展看到了一線“曙光”。
 
  在彭德清看來,近年來攀枝花這座傳統鋼鐵城市能夠轉型發展醫養結合,并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秘訣之一是在全市范圍內統一加大民生投入,打造醫養結合的“大氛圍”。
 
  從2011年開始,攀枝花市不斷加大交通、醫療衛生、環境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僅2015年就投入了近40億元。截至目前,全市已開辦了29所公辦養老服務機構、28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00多個民營托老機構和休閑度假機構。
 
  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到攀枝花來過冬。為給在農家樂短期居住的老人提供健康保障,當地基層醫療機構推出了免費體檢、綠色通道、定期巡診等措施,免除老年人的健康擔憂。攀枝花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米易縣是農家樂比較集中的區域,當地專門設有‘候鳥團’健康服務室,為來攀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
 
  去年冬天,77歲的成都市民陳志清和老伴早早來到這里,住進了米易縣賢家旅游新村。他說,成都冬天濕冷,這里陽光燦爛,“關節炎不再犯了,我們準備等天暖和些再回去。”
 
  發展醫養結合產業,現代有機農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子”。記者走訪時發現,近年來,攀枝花重點發展早春蔬菜、特色林果、畜牧水產等有機農業產業,助力這座傳統的“鋼鐵重鎮”走向醫養結合的轉型之路,同時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米易縣安全村村民鄧世平告訴記者,有機番茄每斤最高時賣到4.5元,一畝地能收入三四萬元,醫養結合讓農民也嘗到了“甜頭”。
 
  (原載半月談網談天下)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