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月1日,2018年春運啟幕。今年春運,預計四川鐵路、公路、航空運送旅客將超過1.3億人次。
不變的春運節奏,不斷變化的春運特點。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春運的出行方式、行人結構、出行姿態,都在改變。本報自今日起推出《回家·2018春運故事》系列報道,關注春運中的新變化,展現交通運輸今年的“不一樣”;關注回家路上的人,捕捉春運這場中國式大遷徙中那些動人的故事。
2018春運
2月1日-3月12日
首日客流整體平穩
今年春運有三變
□本報記者王眉靈
2月1日,為期40天的春運啟幕。記者走訪鐵路、機場及成都市內部分汽車站了解到,春運首日客流整體平穩。
鐵路方面,成都東站當天開行動車近160對,客流量約11萬人次。航空方面,2月1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全天執行977個航班,7.5萬人次左右旅客出港。公路方面,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當天運送旅客7000余人次,較1月平均客流上升30%。
這一天,成都火車北站廣場上的臨時候車大棚,沒有如往年一樣亮起溫暖的燈。“今年春運,成都站臨時候車大棚暫不啟用。”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車站黨委副書記田小川說,這是臨時候車大棚多年來首次“備用”。
使用了多年的候車大棚為何不用了?今年春運還有哪些變化?
變化一:快動車占比超六成 出門速度變快
“過去春運期間,客流劇增,臨時候車大棚起到分流的作用。”田小川介紹,今年,隨著西成高鐵、渝貴鐵路的開通,開行了大量從成都東站始發的動車,成都站始發車減少,能滿足旅客容量。臨時候車大棚改為備用,在客流高峰期視情況適時啟用。
成都站多始發普速列車,成都東站則主要始發動車。今年春運,成都站開行列車76對、同比減少21對;成都東站開行列車161.5對、同比增加34.5對。成都站預計發送旅客240萬人、同比下降12.2%;成都東站預計發送500萬人、同比增長28.7%,成都東站客流是成都站客流的2倍多。
鐵路部門計劃,四川境內節前、節后每天分別開行旅客列車370.5對、352.5對,同比分別增加57對、53對,其中動車分別開行231.5對、227對,同比分別增加70對、68對。動車占比超過60%,且動車增長數高于總體增長數,說明普速列車在減少。
變化二:短北京廣州10小時內到達回家時間變短
今年春運將開行大量成都經西成高鐵到西安、太原、鄭州、北京、南京等方向,以及成都經渝貴鐵路到廣州、南寧、長沙、昆明等方向的長途動車組,四川與北京、廣州等地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
向北,成都至西安最短旅行時間由近10小時壓縮至3.5個小時,至北京最短旅行時間由14小時壓縮至7.5小時;向南,成都至貴陽最短旅行時間由12小時壓縮至3.5小時,至廣州由14小時壓縮至9.5小時,至昆明壓縮至7小時以內。
“動車速度快,周轉快,可大量開行。”成都局集團公司客運處副處長姜東升說。春運期間,四川境內新增長途動車67對,其中,經西成高鐵出川的長途動車增至48對,平均每小時有4對動車開行,相當于平均每15分鐘就有一趟北上的動車從成都東站發出。
變化三:智能買票取票自助 出行變“智能”
春運前夕,記者來到成都東站,只見東、西進站口的自動取售票處增加了不少自動取、售票機,身著制服的鐵路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在協助旅客買票或取票。“有7成鐵路旅客通過網絡或APP客戶端買票。”姜東升介紹。
讓洶涌的客流快速周轉,自助化設備大量上線。春運期間,成都車站準備了售票窗口469個,其中人工窗口、自動售票機、自動取票機各占1/3。除了支付寶支付,今年新增了微信支付功能。
體驗地點
雅西高速
“秘密武器”首次用于春運
及時預警高速公路路況
□本報記者寇敏芳
2月1日,貨車司機洪建鋒起了個大早,早上8點從崇州出發,拉一車家具,經邛名高速、成雅高速、雅西高速到西昌,全程約418公里。“春運期間,路上車子肯定要多一些,擔心雅西高速有沒有冰雪,會不會堵車。”
每年春運,雅西高速都是重點監測區域。省交通運輸廳高速公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春運期間自駕游游客明顯增多,雅西高速土山崗段、泥巴山段、拖烏山段冬季容易產生冰雪雨霧天氣,行車危險性增加。上午9點,該局的春運值班人員代姍一上班就打開電腦,登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統。今年,該系統首次應用于春運。
“這可是我們的秘密武器。”界面上,一張四川高速路網圖,有密密麻麻的小圖標,點開就能看到點位的實時信息,包括車流量、平均車速、能見度、溫度、濕度、雨(雪)量、風速、風向、氣壓等,數據很詳細。2014年,我省已試點雨霧安全行車誘導系統,利用設置在公路兩側的“小黃燈”為途經車輛提供交通安全引導。新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統,“小黃燈”升級為智能樁,每隔20米左右就有一個,內置了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可在平臺上預警。下一步還將開發手機客戶端。
9點30分,雅西高速拖烏山段氣溫0.3攝氏度,無降雪、能見度稍差。代姍點開實時圖片,道路有些朦朧,智能樁黃燈亮起了,車輛行駛速度明顯減慢。代姍給雅西高速運營公司打電話,提醒注意該路段的巡邏。
此時,洪建鋒剛剛從邛名高速轉上成雅高速,“車子確實多了一些,但是一路都很暢通。”窗外,信息電子顯示屏上拖烏山段的行車提示一閃而過。“看到了‘霧天慢行’。”洪建鋒驚叫一聲,“提醒真是及時啊。”
10點半左右,洪建鋒進入雅西高速拖烏山段。能見度約2000米,對行車視野影響不大,兩邊護欄有“小黃燈”護航,他將速度放慢,控制好車距。
代姍說,以前高速公路處理冰雪路段都是事后反應,下了雪再撒工業鹽除冰。現在“下雪前會發出警報,提前撒鹽,除冰效果更好。”
智能化管理系統的設計方成都英威訊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大數據模型分析,拖烏山路段路面溫度達到1攝氏度以下,風速達到2千米/秒,濕度80%以上時,就自動發出預警。
14點12分,洪建鋒從西昌收費站駛出,“一路都走得很順暢,主要是路況信息夠及時。”
18點,代姍還守在值班室。系統已經生成第二天的預報信息,“預計拖烏山今晚和明天下午有降雪,需要注意除雪和道路結冰。”她把電話打給雅西高速運營公司,再一次叮囑。
全省已有18條高速約40個重點路段安裝了智能“小黃燈”。預計春節前后車流量會達到峰值,代姍說,到時會根據實時車流量的監控,提前發布信息。
成都東站
自助售取票設備增多“刷臉”后一分鐘進站
2月1日,8點多鐘的車,早上6點梁倩就起床了。匆匆洗漱完,把隨身衣物放進前一晚已收拾好的行李箱,坐上網約車,到成都東站還不到7點。
她匆匆忙忙奔進“自助取票區”,行李箱輪子發出刺耳的滾動聲,在略顯空曠的大廳里,顯得有些突兀。“今天這么空啊!”一路緊趕慢趕,是怕耽誤了坐車。
去年春運,梁倩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當時她在一家汽車銷售公司上班,出差去重慶,在網上買了8點多鐘的成渝高鐵票,7點半到成都東站,結果取票的人太多,好不容易取到票,進候車大廳又是排長隊,到了檢票口時高鐵剛剛開走。
今年,辭職讀研究生的她買了2月1日回老家西安的動車票,“又和春運撞車了!”有了上次“趕脫”動車的經驗,這次梁倩提前一個多小時到站取票。沒想到,取票區增設了好多臺自助設備。
記者注意到,成都東站北口和東、西進站口都設有自助取票區,人工窗口還有“急客優先”的提示。
花兩分鐘就取到票,梁倩拉著行李箱向進站口走去。檢票處是閘機值守,把車票、身份證疊加放在指定位置,抬頭面向前方的人臉識別機,不到一分鐘就通過驗證。“還有50分鐘才開車,我去肯德基坐坐。”梁倩揮手向記者告別。
成都東站的自助售、取票區分開。在自助售票區,成都大學學生劉楊正在買票。“每次我都是在自助設備上買。”她說,到重慶的動車每天有好幾十趟,只要不是周末和大假,8點以前和21點以后的車次,基本當天都可以買到。劉楊發現,在自助售票機上買車票,可以用微信掃碼付費了,“以前只能用支付寶或者現金。”
“妹子,能幫我買一下車票嗎?”在旁邊那臺售票機上按了好一會,吳永東開口求助,手里還捏著幾十元零錢。43歲的吳永東在深圳一家具廠打工,昨晚乘坐飛機回成都,今早準備買票回資中老家,看著別人操作簡單,哪知自己上手,半天沒買成功。
有了劉楊的幫助,很快就買到一張G8603次車票。“哎!平時手機都不咋玩,現在連票都不會買了,咋整!”吳永東說。
自助售、取票雖然時間更快、更方便,楊群霞卻遇到了難處。要到重慶的她,站在售票機前,對著目的地選擇,遲遲下不了手:“重慶北?重慶西?沙坪壩?我坐到哪里更好轉公交車呢?”
MU3196航班
今年允許玩手機飛機上全是“低頭族”
□本報記者羅之飏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一樓到達大廳熙熙攘攘。2月1日上午10點15分,王益名拖著行李箱,揚著手中的手機,對記者道:“今天耍著手機回來的,安逸!”
王益名是一名動漫設計師,在廣州天河軟件園上班。為了省錢,買了東方航空的早班機回成都,選了個中段的位置,靠窗口。
登機后,王益名放好行李,習慣性地掏出手機看了一會,然后關機。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里,還有昨晚加班沒做完的游戲人物設計初稿,他打算到家后再“換個地方加班”。
飛機開始滑翔了。王益名準備“空中睡眠”,這時飛機廣播響起來:“親愛的旅客朋友們,本次航班全程可使用具有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計算機和規定尺寸內的便攜式電子設備……”
王益名馬上興奮起來,開機并啟動“飛行模式”,對著窗外云海不停拍照。
2個多小時的旅程,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整個機艙,旅客幾乎都在玩電子設備。坐在旁邊的旅客在用ipad看下載的影片,全程沒用耳機,王益名覺得吵。他說,應該禁止不帶耳機或不靜音的電子設備使用。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
2月1日,2018年春運啟幕。今年春運,預計四川鐵路、公路、航空運送旅客將超過1.3億人次。
不變的春運節奏,不斷變化的春運特點。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春運的出行方式、行人結構、出行姿態,都在改變。本報自今日起推出《回家·2018春運故事》系列報道,關注春運中的新變化,展現交通運輸今年的“不一樣”;關注回家路上的人,捕捉春運這場中國式大遷徙中那些動人的故事。
2018春運
2月1日-3月12日
首日客流整體平穩
今年春運有三變
□本報記者王眉靈
2月1日,為期40天的春運啟幕。記者走訪鐵路、機場及成都市內部分汽車站了解到,春運首日客流整體平穩。
鐵路方面,成都東站當天開行動車近160對,客流量約11萬人次。航空方面,2月1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全天執行977個航班,7.5萬人次左右旅客出港。公路方面,成都東站汽車客運站當天運送旅客7000余人次,較1月平均客流上升30%。
這一天,成都火車北站廣場上的臨時候車大棚,沒有如往年一樣亮起溫暖的燈。“今年春運,成都站臨時候車大棚暫不啟用。”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車站黨委副書記田小川說,這是臨時候車大棚多年來首次“備用”。
使用了多年的候車大棚為何不用了?今年春運還有哪些變化?
變化一:快動車占比超六成 出門速度變快
“過去春運期間,客流劇增,臨時候車大棚起到分流的作用。”田小川介紹,今年,隨著西成高鐵、渝貴鐵路的開通,開行了大量從成都東站始發的動車,成都站始發車減少,能滿足旅客容量。臨時候車大棚改為備用,在客流高峰期視情況適時啟用。
成都站多始發普速列車,成都東站則主要始發動車。今年春運,成都站開行列車76對、同比減少21對;成都東站開行列車161.5對、同比增加34.5對。成都站預計發送旅客240萬人、同比下降12.2%;成都東站預計發送500萬人、同比增長28.7%,成都東站客流是成都站客流的2倍多。
鐵路部門計劃,四川境內節前、節后每天分別開行旅客列車370.5對、352.5對,同比分別增加57對、53對,其中動車分別開行231.5對、227對,同比分別增加70對、68對。動車占比超過60%,且動車增長數高于總體增長數,說明普速列車在減少。
變化二:短北京廣州10小時內到達回家時間變短
今年春運將開行大量成都經西成高鐵到西安、太原、鄭州、北京、南京等方向,以及成都經渝貴鐵路到廣州、南寧、長沙、昆明等方向的長途動車組,四川與北京、廣州等地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
向北,成都至西安最短旅行時間由近10小時壓縮至3.5個小時,至北京最短旅行時間由14小時壓縮至7.5小時;向南,成都至貴陽最短旅行時間由12小時壓縮至3.5小時,至廣州由14小時壓縮至9.5小時,至昆明壓縮至7小時以內。
“動車速度快,周轉快,可大量開行。”成都局集團公司客運處副處長姜東升說。春運期間,四川境內新增長途動車67對,其中,經西成高鐵出川的長途動車增至48對,平均每小時有4對動車開行,相當于平均每15分鐘就有一趟北上的動車從成都東站發出。
變化三:智能買票取票自助 出行變“智能”
春運前夕,記者來到成都東站,只見東、西進站口的自動取售票處增加了不少自動取、售票機,身著制服的鐵路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在協助旅客買票或取票。“有7成鐵路旅客通過網絡或APP客戶端買票。”姜東升介紹。
讓洶涌的客流快速周轉,自助化設備大量上線。春運期間,成都車站準備了售票窗口469個,其中人工窗口、自動售票機、自動取票機各占1/3。除了支付寶支付,今年新增了微信支付功能。
體驗地點
雅西高速
“秘密武器”首次用于春運
及時預警高速公路路況
□本報記者寇敏芳
2月1日,貨車司機洪建鋒起了個大早,早上8點從崇州出發,拉一車家具,經邛名高速、成雅高速、雅西高速到西昌,全程約418公里。“春運期間,路上車子肯定要多一些,擔心雅西高速有沒有冰雪,會不會堵車。”
每年春運,雅西高速都是重點監測區域。省交通運輸廳高速公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春運期間自駕游游客明顯增多,雅西高速土山崗段、泥巴山段、拖烏山段冬季容易產生冰雪雨霧天氣,行車危險性增加。上午9點,該局的春運值班人員代姍一上班就打開電腦,登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統。今年,該系統首次應用于春運。
“這可是我們的秘密武器。”界面上,一張四川高速路網圖,有密密麻麻的小圖標,點開就能看到點位的實時信息,包括車流量、平均車速、能見度、溫度、濕度、雨(雪)量、風速、風向、氣壓等,數據很詳細。2014年,我省已試點雨霧安全行車誘導系統,利用設置在公路兩側的“小黃燈”為途經車輛提供交通安全引導。新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統,“小黃燈”升級為智能樁,每隔20米左右就有一個,內置了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可在平臺上預警。下一步還將開發手機客戶端。
9點30分,雅西高速拖烏山段氣溫0.3攝氏度,無降雪、能見度稍差。代姍點開實時圖片,道路有些朦朧,智能樁黃燈亮起了,車輛行駛速度明顯減慢。代姍給雅西高速運營公司打電話,提醒注意該路段的巡邏。
此時,洪建鋒剛剛從邛名高速轉上成雅高速,“車子確實多了一些,但是一路都很暢通。”窗外,信息電子顯示屏上拖烏山段的行車提示一閃而過。“看到了‘霧天慢行’。”洪建鋒驚叫一聲,“提醒真是及時啊。”
10點半左右,洪建鋒進入雅西高速拖烏山段。能見度約2000米,對行車視野影響不大,兩邊護欄有“小黃燈”護航,他將速度放慢,控制好車距。
代姍說,以前高速公路處理冰雪路段都是事后反應,下了雪再撒工業鹽除冰。現在“下雪前會發出警報,提前撒鹽,除冰效果更好。”
智能化管理系統的設計方成都英威訊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大數據模型分析,拖烏山路段路面溫度達到1攝氏度以下,風速達到2千米/秒,濕度80%以上時,就自動發出預警。
14點12分,洪建鋒從西昌收費站駛出,“一路都走得很順暢,主要是路況信息夠及時。”
18點,代姍還守在值班室。系統已經生成第二天的預報信息,“預計拖烏山今晚和明天下午有降雪,需要注意除雪和道路結冰。”她把電話打給雅西高速運營公司,再一次叮囑。
全省已有18條高速約40個重點路段安裝了智能“小黃燈”。預計春節前后車流量會達到峰值,代姍說,到時會根據實時車流量的監控,提前發布信息。
體驗地點
成都東站
自助售取票設備增多“刷臉”后一分鐘進站
□本報記者王眉靈
2月1日,8點多鐘的車,早上6點梁倩就起床了。匆匆洗漱完,把隨身衣物放進前一晚已收拾好的行李箱,坐上網約車,到成都東站還不到7點。
她匆匆忙忙奔進“自助取票區”,行李箱輪子發出刺耳的滾動聲,在略顯空曠的大廳里,顯得有些突兀。“今天這么空啊!”一路緊趕慢趕,是怕耽誤了坐車。
去年春運,梁倩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當時她在一家汽車銷售公司上班,出差去重慶,在網上買了8點多鐘的成渝高鐵票,7點半到成都東站,結果取票的人太多,好不容易取到票,進候車大廳又是排長隊,到了檢票口時高鐵剛剛開走。
今年,辭職讀研究生的她買了2月1日回老家西安的動車票,“又和春運撞車了!”有了上次“趕脫”動車的經驗,這次梁倩提前一個多小時到站取票。沒想到,取票區增設了好多臺自助設備。
記者注意到,成都東站北口和東、西進站口都設有自助取票區,人工窗口還有“急客優先”的提示。
花兩分鐘就取到票,梁倩拉著行李箱向進站口走去。檢票處是閘機值守,把車票、身份證疊加放在指定位置,抬頭面向前方的人臉識別機,不到一分鐘就通過驗證。“還有50分鐘才開車,我去肯德基坐坐。”梁倩揮手向記者告別。
成都東站的自助售、取票區分開。在自助售票區,成都大學學生劉楊正在買票。“每次我都是在自助設備上買。”她說,到重慶的動車每天有好幾十趟,只要不是周末和大假,8點以前和21點以后的車次,基本當天都可以買到。劉楊發現,在自助售票機上買車票,可以用微信掃碼付費了,“以前只能用支付寶或者現金。”
“妹子,能幫我買一下車票嗎?”在旁邊那臺售票機上按了好一會,吳永東開口求助,手里還捏著幾十元零錢。43歲的吳永東在深圳一家具廠打工,昨晚乘坐飛機回成都,今早準備買票回資中老家,看著別人操作簡單,哪知自己上手,半天沒買成功。
有了劉楊的幫助,很快就買到一張G8603次車票。“哎!平時手機都不咋玩,現在連票都不會買了,咋整!”吳永東說。
自助售、取票雖然時間更快、更方便,楊群霞卻遇到了難處。要到重慶的她,站在售票機前,對著目的地選擇,遲遲下不了手:“重慶北?重慶西?沙坪壩?我坐到哪里更好轉公交車呢?”
體驗地點
MU3196航班
今年允許玩手機飛機上全是“低頭族”
□本報記者羅之飏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一樓到達大廳熙熙攘攘。2月1日上午10點15分,王益名拖著行李箱,揚著手中的手機,對記者道:“今天耍著手機回來的,安逸!”
王益名是一名動漫設計師,在廣州天河軟件園上班。為了省錢,買了東方航空的早班機回成都,選了個中段的位置,靠窗口。
登機后,王益名放好行李,習慣性地掏出手機看了一會,然后關機。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里,還有昨晚加班沒做完的游戲人物設計初稿,他打算到家后再“換個地方加班”。
飛機開始滑翔了。王益名準備“空中睡眠”,這時飛機廣播響起來:“親愛的旅客朋友們,本次航班全程可使用具有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計算機和規定尺寸內的便攜式電子設備……”
王益名馬上興奮起來,開機并啟動“飛行模式”,對著窗外云海不停拍照。
2個多小時的旅程,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整個機艙,旅客幾乎都在玩電子設備。坐在旁邊的旅客在用ipad看下載的影片,全程沒用耳機,王益名覺得吵。他說,應該禁止不帶耳機或不靜音的電子設備使用。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