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與四川代表一起共商國是。
總書記的重托,轉化為代表們履職盡責的使命擔當,轉化為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無窮動力。本報記者日前回訪了其中四位代表,他們講述的點點滴滴,折射出一年來四川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的奮進步履。
2018年愿望
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
總書記的深情大愛是涼山發展的強大動力
林書成 我的心愿是今年圓滿完成500個貧困村退出、20.7萬貧困人口脫貧的脫貧攻堅任務。同時,提升發展質量,讓涼山州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努力建設美麗幸福文明和諧新涼山。
□本報記者 何勤華 王云
“總書記特別關心彝區教育問題,詢問了涼山州貧困群眾的文化程度。”時至今日,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依然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去年3月8日到四川代表團的每個細節。“總書記告訴我們,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下一番‘繡花’功夫”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也是過去一年大涼山脫貧攻堅最重要的著力點。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決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重要戰略思想為統攬,涼山州把攻克深度貧困作為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頭等大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大力推進“七個一批”行動計劃和23個扶貧專項,千方百計補短板、破瓶頸、強弱項、夯基礎,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全州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94.2萬人減少至2017年的49.0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9.75%降至11.03%。2017年完成500個村退出、13.98萬人減貧的任務。
讓林書成更為感動的是,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大涼山彝區腹地,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拉家常、聽心聲,溫暖了村村寨寨、家家戶戶,照亮了涼山脫貧奔康的光明前景。
總書記同彝族鄉親圍坐在火塘邊,這份深情,林書成牢記于心,“總書記走進貧困戶家中撫摸土坯房墻壁,翻看感恩袋資料、床頭被褥……干部群眾都感動得流下幸福的淚水。”
“總書記講:‘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情懷。”林書成表示,涼山州將牢記總書記囑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感恩奮進,決不辜負黨和人民期望。
2月中旬以來,涼山州已層層組織傳達學習,原汁原味研讀總書記視察涼山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切實做到學深、悟透、弄懂,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必勝的信心決心、有力有效的工作舉措。
今年涼山州脫貧攻堅的任務是,確保500個貧困村退出、20.7萬貧困人口脫貧。涼山州將強化脫貧攻堅“頭等大事”理念不動搖,落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始終堅持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看得見”的貧困與“看不見”的貧困一起抓,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治愚治毒治病治超生“四治”并舉,驅“鬼”除“魔”一季一發動,一仗一仗打,以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更加扎實、務實、真實地做好脫貧工作,為如期脫貧“摘帽”奠定堅實基礎。
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云蓮:
“天梯上的村莊”有了第一條機動車通行公路
駱云蓮 愿古路村的所有村民2018年脫貧奔康,不僅物質上脫貧,精神上也要脫貧。轉變觀念,把旅游業搞好。
□劉逸梅 本報記者 游飛
3月5日一大早,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的村民們在村黨支部書記駱云蓮的組織下,守候在電視機前,認真收看兩會盛況。
駱云蓮永遠不會忘記,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囑咐大家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當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駱云蓮當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古路村的發展情況。
這個建在懸崖上、被稱為“天梯上的村莊”,現在修建起一條長1.8米、寬3.5米的通組公路,從斑鳩嘴直至村委會。這是村里第一條機動車通行公路,摩托車和農用三輪車可以在上面敞開跑。
“路修通了,索道建成了,騾馬道硬化了,給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來我們村的游客也比以前更多了。”駱云蓮笑著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假期,每天都有1000余名游客來觀光、吃住,“鄉村旅游的發展態勢變好,村民的腰包也比從前鼓了。”
村里還新安了1臺200千伏安變壓器,完成了電網改造升級。一、二、六組實現網絡覆蓋,村民們不僅可以在電視上獲取信息,還能通過網絡接收更多資訊。
這個春節,古路村比往年都要繁忙。正月初一到初十,三組村民申紹華家的農家樂接待了300名游客,有的是看了電視節目慕名而來,有的是老顧客介紹,還有“回頭客”。不管是新面孔還是老朋友,都讓駱云蓮開心。
最讓她感到驕傲的是,村民散養的土雞、煙熏老臘肉、生態蔬菜等特別受歡迎。“有的游客光吃還不滿足,走的時候一定要買些帶走。有的村民,農家樂10天收入超過1萬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對于古路村下一步的發展,駱云蓮有著更多的思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致富能力不斷提升,但面臨人才缺口問題。希望有更多的激勵政策,讓更多的人才留在基層,為百姓服務。”
2018年,“古路村將通過‘游騾馬古道、觀峽谷風光、吃生態食品、品彝家風情’,讓更多人了解這里,喜歡這里,讓年輕人回到這里。我將在‘天梯上的村莊’等著大家。”
全國人大代表、南江縣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其德:
諄諄話語猶在耳畔 加倍努力不負重托
汪其德 新的一年,我會牢記總書記囑托,擼起袖子加油干,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貢獻更多的力量!
□本報記者 張立東
四川代表團駐地,全國人大代表、巴中市南江縣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其德的房門經常開著,休息時間也有新任代表來找已有5年履職經驗的汪其德討教。
汪其德總說自己嘴笨,不會講故事。但有一個故事,汪其德講得很好,新任代表很愿意聽——還原去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的場景。
“總書記話語親切,有感染力,特別善于通過他親歷的事講清楚深刻的道理,大家喜歡聽、聽得進去、記得牢。”回想起當時場景,汪其德和總書記同坐一排。從電視畫面中也能感受得到,總書記和代表們現場交流氣氛活躍,就像是一家人坐在一起。
“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總書記的話,汪其德牢牢地記著。這也成為這一年來他履職的主線。
“帶著鄉親們脫貧致富,我干了幾年,也遇到不少困難,也會迷茫,但是總書記的話,讓我一下有了撥云見日的感覺。”汪其德說,越是基層,百姓的訴求越多,“自己工作還是不到位。‘繡花’,我們都知道,要細,要有耐心。”
81歲老人賈正才是去年汪其德聯系的貧困戶,兒子兒媳都是殘疾人,一家人都不能干體力活。賈正才很要強,除了黨委政府的政策幫扶,堅決不接受其他人的幫助。汪其德帶著羊來到他家,被老人婉拒幫扶。“回去一想,不對,一定要讓賈大爺明白脫貧是共同的大事,也是我這個人大代表應該做的事情。”
再次來到賈正才家。這回,汪其德帶來了中央和省委的文件,還在手機上給老人看總書記對脫貧攻堅的指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賈正才終于接受了。如今,賈正才養了5只羊,早上牽出去,傍晚領回來。
汪其德讓合作社工作人員收購老人養的羊,“老人畢竟年齡大了,他的羊還沒達到收購標準體重,我就收了,然后再給老人5只羊。”汪其德說起這些,眼里有些濕潤,“作為農民代表,我要像總書記那樣,帶著深情回饋養育自己的土地和鄉親。”
去年,汪其德建立了規模養殖基地,擴大了生產加工車間,能夠帶動更多農戶。如今,他帶動了全縣2000多農戶加入合作社,貧困戶占了大半,形成了30000多只養殖規模。去年,合作社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
“新的一年,我會牢記總書記重托,擼起袖子加油干,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貢獻更多力量。”汪其德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他更有信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全國人大代表、茂縣東興鄉亞坪工業園區新紀元電冶有限公司員工王安蘭:
環境變美 家鄉更美日子更美
王安蘭 希望羌族文化能走向世界,希望家鄉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本報記者 劉佳
全國人大代表、茂縣東興鄉亞坪工業園區新紀元電冶有限公司員工王安蘭的QQ空間里,有一張照片一直放在首頁,這是去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她為總書記獻上羌紅的照片。“每次在空間寫東西時,看到這張照片,就會覺得很親切、很有力量。”
連任全國人大代表,王安蘭對身上的責任有了更深的認識。“總書記說,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這告訴我們,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王安蘭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國家是把生態建設作為一項關系生存發展的大事持之以恒地抓。”
去年,王安蘭在阿壩州參加過幾次調研和視察活動,全州生態的變化讓她感觸很深。
“作為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阿壩實施‘生態立州、綠色崛起’戰略,堅持在優先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環境資源轉化為生產資源,充分利用生態核心優勢發展經濟,通過經濟發展再反饋于生態,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
王安蘭所在的公司,本著“在保護前提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去年加大了環保投入,新添了環保設備,“每一項都嚴格按照環保要求在做,力求不對環境造成破壞。”
環境變美,帶來日子的紅火。坪頭羌寨,坐落在阿壩州茂縣縣城西南岸臺地上,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沿襲了羌寨傳統風格和布局,民族風情濃郁。王安蘭的家就在這里,“在我們村,可以看到傳統的羌族歌舞、刺繡,還有清醇的‘咂酒’、古樸的嗩吶迎賓調……很多游客流連忘返。”說起這事兒,王安蘭滿臉的自豪。
旅游帶動了老百姓增收,連附近村來坪頭村賣土特產的,收入都大大增加了。王安蘭說,隨著九寨溝景區恢復開放、汶馬高速建設的推進,以及成蘭鐵路的建設,村里的旅游發展會越來越好。“目前羌寨正在申報4A景區,成蘭鐵路有一站就在茂縣,希望這條鐵路趕緊修好,我們好迎接更多的游客。”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與四川代表一起共商國是。
總書記的重托,轉化為代表們履職盡責的使命擔當,轉化為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無窮動力。本報記者日前回訪了其中四位代表,他們講述的點點滴滴,折射出一年來四川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的奮進步履。
2018年愿望
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
總書記的深情大愛是涼山發展的強大動力
林書成 我的心愿是今年圓滿完成500個貧困村退出、20.7萬貧困人口脫貧的脫貧攻堅任務。同時,提升發展質量,讓涼山州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努力建設美麗幸福文明和諧新涼山。
□本報記者 何勤華 王云
“總書記特別關心彝區教育問題,詢問了涼山州貧困群眾的文化程度。”時至今日,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依然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去年3月8日到四川代表團的每個細節。“總書記告訴我們,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下一番‘繡花’功夫”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也是過去一年大涼山脫貧攻堅最重要的著力點。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決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重要戰略思想為統攬,涼山州把攻克深度貧困作為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頭等大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大力推進“七個一批”行動計劃和23個扶貧專項,千方百計補短板、破瓶頸、強弱項、夯基礎,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全州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94.2萬人減少至2017年的49.0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9.75%降至11.03%。2017年完成500個村退出、13.98萬人減貧的任務。
讓林書成更為感動的是,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大涼山彝區腹地,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拉家常、聽心聲,溫暖了村村寨寨、家家戶戶,照亮了涼山脫貧奔康的光明前景。
總書記同彝族鄉親圍坐在火塘邊,這份深情,林書成牢記于心,“總書記走進貧困戶家中撫摸土坯房墻壁,翻看感恩袋資料、床頭被褥……干部群眾都感動得流下幸福的淚水。”
“總書記講:‘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情懷。”林書成表示,涼山州將牢記總書記囑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感恩奮進,決不辜負黨和人民期望。
2月中旬以來,涼山州已層層組織傳達學習,原汁原味研讀總書記視察涼山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切實做到學深、悟透、弄懂,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必勝的信心決心、有力有效的工作舉措。
今年涼山州脫貧攻堅的任務是,確保500個貧困村退出、20.7萬貧困人口脫貧。涼山州將強化脫貧攻堅“頭等大事”理念不動搖,落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始終堅持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看得見”的貧困與“看不見”的貧困一起抓,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治愚治毒治病治超生“四治”并舉,驅“鬼”除“魔”一季一發動,一仗一仗打,以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更加扎實、務實、真實地做好脫貧工作,為如期脫貧“摘帽”奠定堅實基礎。
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云蓮:
“天梯上的村莊”有了第一條機動車通行公路
駱云蓮 愿古路村的所有村民2018年脫貧奔康,不僅物質上脫貧,精神上也要脫貧。轉變觀念,把旅游業搞好。
□劉逸梅 本報記者 游飛
3月5日一大早,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的村民們在村黨支部書記駱云蓮的組織下,守候在電視機前,認真收看兩會盛況。
駱云蓮永遠不會忘記,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囑咐大家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當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駱云蓮當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古路村的發展情況。
這個建在懸崖上、被稱為“天梯上的村莊”,現在修建起一條長1.8米、寬3.5米的通組公路,從斑鳩嘴直至村委會。這是村里第一條機動車通行公路,摩托車和農用三輪車可以在上面敞開跑。
“路修通了,索道建成了,騾馬道硬化了,給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來我們村的游客也比以前更多了。”駱云蓮笑著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假期,每天都有1000余名游客來觀光、吃住,“鄉村旅游的發展態勢變好,村民的腰包也比從前鼓了。”
村里還新安了1臺200千伏安變壓器,完成了電網改造升級。一、二、六組實現網絡覆蓋,村民們不僅可以在電視上獲取信息,還能通過網絡接收更多資訊。
這個春節,古路村比往年都要繁忙。正月初一到初十,三組村民申紹華家的農家樂接待了300名游客,有的是看了電視節目慕名而來,有的是老顧客介紹,還有“回頭客”。不管是新面孔還是老朋友,都讓駱云蓮開心。
最讓她感到驕傲的是,村民散養的土雞、煙熏老臘肉、生態蔬菜等特別受歡迎。“有的游客光吃還不滿足,走的時候一定要買些帶走。有的村民,農家樂10天收入超過1萬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對于古路村下一步的發展,駱云蓮有著更多的思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致富能力不斷提升,但面臨人才缺口問題。希望有更多的激勵政策,讓更多的人才留在基層,為百姓服務。”
2018年,“古路村將通過‘游騾馬古道、觀峽谷風光、吃生態食品、品彝家風情’,讓更多人了解這里,喜歡這里,讓年輕人回到這里。我將在‘天梯上的村莊’等著大家。”
全國人大代表、南江縣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其德:
諄諄話語猶在耳畔 加倍努力不負重托
汪其德 新的一年,我會牢記總書記囑托,擼起袖子加油干,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貢獻更多的力量!
□本報記者 張立東
四川代表團駐地,全國人大代表、巴中市南江縣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其德的房門經常開著,休息時間也有新任代表來找已有5年履職經驗的汪其德討教。
汪其德總說自己嘴笨,不會講故事。但有一個故事,汪其德講得很好,新任代表很愿意聽——還原去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的場景。
“總書記話語親切,有感染力,特別善于通過他親歷的事講清楚深刻的道理,大家喜歡聽、聽得進去、記得牢。”回想起當時場景,汪其德和總書記同坐一排。從電視畫面中也能感受得到,總書記和代表們現場交流氣氛活躍,就像是一家人坐在一起。
“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總書記的話,汪其德牢牢地記著。這也成為這一年來他履職的主線。
“帶著鄉親們脫貧致富,我干了幾年,也遇到不少困難,也會迷茫,但是總書記的話,讓我一下有了撥云見日的感覺。”汪其德說,越是基層,百姓的訴求越多,“自己工作還是不到位。‘繡花’,我們都知道,要細,要有耐心。”
81歲老人賈正才是去年汪其德聯系的貧困戶,兒子兒媳都是殘疾人,一家人都不能干體力活。賈正才很要強,除了黨委政府的政策幫扶,堅決不接受其他人的幫助。汪其德帶著羊來到他家,被老人婉拒幫扶。“回去一想,不對,一定要讓賈大爺明白脫貧是共同的大事,也是我這個人大代表應該做的事情。”
再次來到賈正才家。這回,汪其德帶來了中央和省委的文件,還在手機上給老人看總書記對脫貧攻堅的指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賈正才終于接受了。如今,賈正才養了5只羊,早上牽出去,傍晚領回來。
汪其德讓合作社工作人員收購老人養的羊,“老人畢竟年齡大了,他的羊還沒達到收購標準體重,我就收了,然后再給老人5只羊。”汪其德說起這些,眼里有些濕潤,“作為農民代表,我要像總書記那樣,帶著深情回饋養育自己的土地和鄉親。”
去年,汪其德建立了規模養殖基地,擴大了生產加工車間,能夠帶動更多農戶。如今,他帶動了全縣2000多農戶加入合作社,貧困戶占了大半,形成了30000多只養殖規模。去年,合作社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
“新的一年,我會牢記總書記重托,擼起袖子加油干,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貢獻更多力量。”汪其德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他更有信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全國人大代表、茂縣東興鄉亞坪工業園區新紀元電冶有限公司員工王安蘭:
環境變美 家鄉更美日子更美
王安蘭 希望羌族文化能走向世界,希望家鄉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本報記者 劉佳
全國人大代表、茂縣東興鄉亞坪工業園區新紀元電冶有限公司員工王安蘭的QQ空間里,有一張照片一直放在首頁,這是去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她為總書記獻上羌紅的照片。“每次在空間寫東西時,看到這張照片,就會覺得很親切、很有力量。”
連任全國人大代表,王安蘭對身上的責任有了更深的認識。“總書記說,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這告訴我們,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王安蘭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國家是把生態建設作為一項關系生存發展的大事持之以恒地抓。”
去年,王安蘭在阿壩州參加過幾次調研和視察活動,全州生態的變化讓她感觸很深。
“作為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阿壩實施‘生態立州、綠色崛起’戰略,堅持在優先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環境資源轉化為生產資源,充分利用生態核心優勢發展經濟,通過經濟發展再反饋于生態,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
王安蘭所在的公司,本著“在保護前提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去年加大了環保投入,新添了環保設備,“每一項都嚴格按照環保要求在做,力求不對環境造成破壞。”
環境變美,帶來日子的紅火。坪頭羌寨,坐落在阿壩州茂縣縣城西南岸臺地上,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沿襲了羌寨傳統風格和布局,民族風情濃郁。王安蘭的家就在這里,“在我們村,可以看到傳統的羌族歌舞、刺繡,還有清醇的‘咂酒’、古樸的嗩吶迎賓調……很多游客流連忘返。”說起這事兒,王安蘭滿臉的自豪。
旅游帶動了老百姓增收,連附近村來坪頭村賣土特產的,收入都大大增加了。王安蘭說,隨著九寨溝景區恢復開放、汶馬高速建設的推進,以及成蘭鐵路的建設,村里的旅游發展會越來越好。“目前羌寨正在申報4A景區,成蘭鐵路有一站就在茂縣,希望這條鐵路趕緊修好,我們好迎接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