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對四川的發展殷殷期望、諄諄囑托,為治蜀興川指明前進方向。
牢記囑托,堅定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一年來,四川奮力開創治蜀興川事業發展新局面。
時值習近平總書記到四川團一周年之際,全川干部群眾再度熱議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四川的關懷,矢志不折不扣抓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干,在奮斗中創造幸福生活。
□本報記者
牢記使命 激揚攻堅動力
“華龍一號”,是世界上對安全性能和質量要求最高,也是技術難度最大的項目。它的心臟部位——核能汽輪發電機,牢牢貼上了“四川造”的標簽。
這個過程,異常艱難:攻克20多項科研難題、進行近60次工藝驗證、通過40多項技術評審……
“但我們身上始終有一種動力,催著我們前進。”作為研發生產方,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文學難以忘記,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扎實開展創新創造,“我們要奮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為中國先進制造業崛起作貢獻。”
這股干勁,同樣激蕩在四川每一個科技工作者心間。
“過去一年,我省將全面創新改革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一號工程’,著力破除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國務院布局的30項重點改革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15項已基本完成,9項取得重大進展。”省科技廳廳長劉東說,作為國家確定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的四川,完成總書記交給四川的“扎實開展創新創造”任務,責無旁貸。
在甘孜州九龍縣煙袋鄉毛菇廠村村黨支部書記熊來看來,眼前的困難,雖然不如攀登科學高峰那么“高精尖”,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也必須付出超常的努力。
“雖然困難不小,但一想到總書記時刻牽掛著還沒有脫貧的群眾,我們就有了動力。”熊來說,村里仍有42戶插花式貧困戶,為了讓貧困群眾脫貧,該村大力發展魔芋、花椒、核桃等種植,僅魔芋、花椒兩項,去年全村364戶、986人,人均增收就達到4000元。
堅定航向 奔向美好明天
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會議等,對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部署。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藍圖,讓每一位四川兒女對美好明天充滿期待。
作為長期研究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專家,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賓認為,“近年來四川在產學協同創新、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全國擬推廣的13條全創改革經驗有8條和四川有關。四川可能以全創為突破口,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出新的路徑。”
方向明、思路清。作為綿陽軍民融合工作的直接推動者之一,綿陽市科技城管委會經發局局長李建國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最近幾天,他都在忙著西南自動化研究所改制成企業的各項協調工作,“如果改制成功,那就是在全國率先作出了探索。”
開年就要搶跑,起步就要沖刺——2018年,全國人大代表、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的民生愿景很簡單:許你一個“看得見”的藍天。
“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時,特別強調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省委在工作部署中,也把‘美麗四川’提高到了戰略位置。我們有理由相信,四川的生態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今年,我省將繼續舉全省之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力爭在空氣優良天數、沱江和岷江水質改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永不懈怠 實干開創未來
一年之計在于春。從青年奮斗者,到一線基層干部,全川兒女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奮斗在當下。
3月5日下午,資陽市安岳縣五君村紅薯種植基地,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曉艷正指揮旋耕機打土。
黃曉艷是一位典型的“青年奮斗者”。她的公司先后研發出優質食用型、鮮食水果型等多個有機紅薯品種系列,價格是普通紅薯的10倍。今年她的目標是要把有機紅薯種植規模擴大到5萬畝,帶動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同一天,內江隆昌市普潤鎮汪家村陽光明媚,一片花的海洋。第一書記李琳這幾天的電話也多了起來,“很多游客和朋友來詢問花期。”汪家村曾是省級貧困村,靠著發展旅游產業脫貧,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3000多元。
“汪家村的巨大改變,黨建引領是關鍵。”李琳說,近年來,內江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鞏固良好政治生態,在基層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干部精神足、干事效率高。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省紀委、監委合署辦公的第一年。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
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鄭東風表示,今年我省將繼續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保持正風肅紀的恒心和韌勁,持續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開展經常性紀律教育,將黨章黨規黨紀作為必修必學內容,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嚴厲懲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記者 蔣君芳 雷倢 羅之飏 徐登林郭靜雯 邵明亮 殷鵬 陳松 祖明遠采寫)
蛻變
涼山“懸崖村”
2550級鋼梯全部竣工
未來要變山地旅游目的地
涼山“懸崖村”。記者 何勤華 攝
□阿克鳩射 記者 何勤華
“明天就去發貨,請大家靜待懸崖村正宗野生土蜂蜜……”3月6日上午,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村民陳古吉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條消息,引來不少點贊。
阿土列爾村的另一個名字——“懸崖村”在外界更響亮。2016年,因媒體報道村民出行要依靠危險的藤梯、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而引發廣泛關注。兩年來,“懸崖村”發生了巨大變化,蛻變為一個走進新時代的秀美村莊,成為涼山脫貧攻堅的樣板。
2016年11月,涼山州、昭覺縣兩級財政投入100萬元建成的鋼梯投入使用,此后不斷升級優化。到2017年6月30日,總共耗費6000根鋼管、120噸鋼材、近3萬人次人力,從山底通往村莊的2550級鋼梯全部竣工。
不久前,記者再訪“懸崖村”,只見牢固的鋼梯兩側插滿彩旗,村口涂刷著“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巨大標語。
現在的生活,陳古吉說以前“不敢想象”。這個幾年前還信息閉塞、不通網絡的偏遠村落,如今已實現4G寬帶全覆蓋。
接受完采訪,他拿出手機,熟練地打開微信二維碼,邀請記者“掃一掃”。這可不光是為了聊天,進入他的微信朋友圈,記者看到他發布的大多是他和村民們采摘的純天然野生蜂蜜和其他農產品信息,“全是純天然的,品質絕對保證。”
不僅如此,今年1月13日,“懸崖村”古里大峽谷景區項目已啟動,該項目計劃投資6.3億元,是昭覺縣投資最大的旅游開發項目,擬打造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彝區農文旅體驗目的地和文旅產業扶貧示范基地。
融合
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
做全國“橋梁”
加快設立全國分中心
中國科技城·綿陽創新中心二期。(資料圖片)
□李沅衡 記者 祖明遠
3月5日下午3時,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二期的一間會議室里,幾個人正圍繞一份科技成果發布材料的格式反復討論。“材料是否清楚,關系到科技成果能否順利找到‘婆家’。”張龍軍說。
張龍軍是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交易服務部副部長,他們在為即將舉辦的“相親會”做準備——前段時間,交易中心走訪30余家科研院所和軍工單位,尋到40余項科技成果,他們希望借此找到尋求方,促成合作。
從線上到線下,剛剛過去的一年里,交易中心動作頻繁,技術合同登記額達到8.8億元。在張龍軍看來,“加速”是大勢所趨,“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進行了總體設計。”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抓好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集群”,讓張龍軍他們更添信心和動力,要“把技術交易中心打造成軍民雙方溝通科技成果、科技資源交易和轉移轉化的橋梁”。
為了鋪好這座“橋”,交易中心正在著手建立更大的數據庫、培育更強的人才團隊,以更好地服務軍民融合企業。
“交易中心正在全國各地建設分中心,目前河北分中心已建設完畢,山東分中心已開始動工,濟南、杭州等地洽談順利……”張龍軍透露,交易中心將整合全國各類軍工院所、軍民融合企業、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等創新資源,推動技術、市場和資本“聯姻”,為入駐的軍民融合成果提供遴選、評估、評價、再研發、交易擔保等“一條龍”服務。
開放
中歐班列(蓉歐快鐵)
不斷擴大的“朋友圈”
彰顯首位城市國際化氣質
2017年11月3日,成都國際鐵路港首趟“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開行。 白桂斌 攝(資料圖片)
□記者 羅向明
3月2日,從越南經憑祥鐵路口岸的“蓉歐+”東盟國際鐵路通道首次試運班列順利抵達成都。短暫停留后,這趟滿載液晶顯示屏、媒體播放器等電子產品的班列,繼續駛向最終目的地波蘭羅茲。
去年,成都國際班列年開行數量突破1000列。而2013年這個數字是“31列”。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的背后,是首位城市的行動力和創造力。
國際班列的開行,使成都與歐洲主要港口的距離比上海近了1000多公里,徹底改變了內陸城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宿命。不僅如此,成都還率先協同內陸城市、珠三角地區,廣聚貨源,擴大經濟腹地;率先聯合歐洲樞紐城市,雙向運行,提升資源集疏能力;率先織密國際國內兩張網,串聯起國內沿江沿邊乃至歐洲、南亞、中亞、東盟等地的主要城市,形成東進西出、南下北進的開放局面。
同時,成都還不斷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新機制,建立了跨國鐵路國際協調機制、跨國海關國際協調機制,創新了集拼集運的運輸監管模式,突破了傳統陸橋運輸通道“通而不暢”的困境。
如今,雙向穩定開行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實現每天2-3班進出成都國際鐵路港,大量“成都造”“泛亞造”產品源源不斷運往歐洲的同時,豐富的“歐洲造”貨物也帶動著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信息流向成都聚集,為成都國家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建設提供有力助攻。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對四川的發展殷殷期望、諄諄囑托,為治蜀興川指明前進方向。
牢記囑托,堅定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一年來,四川奮力開創治蜀興川事業發展新局面。
時值習近平總書記到四川團一周年之際,全川干部群眾再度熱議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四川的關懷,矢志不折不扣抓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干,在奮斗中創造幸福生活。
□本報記者
牢記使命 激揚攻堅動力
“華龍一號”,是世界上對安全性能和質量要求最高,也是技術難度最大的項目。它的心臟部位——核能汽輪發電機,牢牢貼上了“四川造”的標簽。
這個過程,異常艱難:攻克20多項科研難題、進行近60次工藝驗證、通過40多項技術評審……
“但我們身上始終有一種動力,催著我們前進。”作為研發生產方,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文學難以忘記,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扎實開展創新創造,“我們要奮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為中國先進制造業崛起作貢獻。”
這股干勁,同樣激蕩在四川每一個科技工作者心間。
“過去一年,我省將全面創新改革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一號工程’,著力破除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國務院布局的30項重點改革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15項已基本完成,9項取得重大進展。”省科技廳廳長劉東說,作為國家確定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的四川,完成總書記交給四川的“扎實開展創新創造”任務,責無旁貸。
在甘孜州九龍縣煙袋鄉毛菇廠村村黨支部書記熊來看來,眼前的困難,雖然不如攀登科學高峰那么“高精尖”,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也必須付出超常的努力。
“雖然困難不小,但一想到總書記時刻牽掛著還沒有脫貧的群眾,我們就有了動力。”熊來說,村里仍有42戶插花式貧困戶,為了讓貧困群眾脫貧,該村大力發展魔芋、花椒、核桃等種植,僅魔芋、花椒兩項,去年全村364戶、986人,人均增收就達到4000元。
堅定航向 奔向美好明天
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會議等,對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部署。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藍圖,讓每一位四川兒女對美好明天充滿期待。
作為長期研究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專家,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賓認為,“近年來四川在產學協同創新、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全國擬推廣的13條全創改革經驗有8條和四川有關。四川可能以全創為突破口,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出新的路徑。”
方向明、思路清。作為綿陽軍民融合工作的直接推動者之一,綿陽市科技城管委會經發局局長李建國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最近幾天,他都在忙著西南自動化研究所改制成企業的各項協調工作,“如果改制成功,那就是在全國率先作出了探索。”
開年就要搶跑,起步就要沖刺——2018年,全國人大代表、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的民生愿景很簡單:許你一個“看得見”的藍天。
“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時,特別強調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省委在工作部署中,也把‘美麗四川’提高到了戰略位置。我們有理由相信,四川的生態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今年,我省將繼續舉全省之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力爭在空氣優良天數、沱江和岷江水質改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永不懈怠 實干開創未來
一年之計在于春。從青年奮斗者,到一線基層干部,全川兒女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奮斗在當下。
3月5日下午,資陽市安岳縣五君村紅薯種植基地,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曉艷正指揮旋耕機打土。
黃曉艷是一位典型的“青年奮斗者”。她的公司先后研發出優質食用型、鮮食水果型等多個有機紅薯品種系列,價格是普通紅薯的10倍。今年她的目標是要把有機紅薯種植規模擴大到5萬畝,帶動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同一天,內江隆昌市普潤鎮汪家村陽光明媚,一片花的海洋。第一書記李琳這幾天的電話也多了起來,“很多游客和朋友來詢問花期。”汪家村曾是省級貧困村,靠著發展旅游產業脫貧,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3000多元。
“汪家村的巨大改變,黨建引領是關鍵。”李琳說,近年來,內江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鞏固良好政治生態,在基層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干部精神足、干事效率高。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省紀委、監委合署辦公的第一年。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
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鄭東風表示,今年我省將繼續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保持正風肅紀的恒心和韌勁,持續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開展經常性紀律教育,將黨章黨規黨紀作為必修必學內容,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嚴厲懲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記者 蔣君芳 雷倢 羅之飏 徐登林郭靜雯 邵明亮 殷鵬 陳松 祖明遠采寫)
蛻變
涼山“懸崖村”
2550級鋼梯全部竣工
未來要變山地旅游目的地
涼山“懸崖村”。記者 何勤華 攝
□阿克鳩射 記者 何勤華
“明天就去發貨,請大家靜待懸崖村正宗野生土蜂蜜……”3月6日上午,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村民陳古吉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條消息,引來不少點贊。
阿土列爾村的另一個名字——“懸崖村”在外界更響亮。2016年,因媒體報道村民出行要依靠危險的藤梯、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而引發廣泛關注。兩年來,“懸崖村”發生了巨大變化,蛻變為一個走進新時代的秀美村莊,成為涼山脫貧攻堅的樣板。
2016年11月,涼山州、昭覺縣兩級財政投入100萬元建成的鋼梯投入使用,此后不斷升級優化。到2017年6月30日,總共耗費6000根鋼管、120噸鋼材、近3萬人次人力,從山底通往村莊的2550級鋼梯全部竣工。
不久前,記者再訪“懸崖村”,只見牢固的鋼梯兩側插滿彩旗,村口涂刷著“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巨大標語。
現在的生活,陳古吉說以前“不敢想象”。這個幾年前還信息閉塞、不通網絡的偏遠村落,如今已實現4G寬帶全覆蓋。
接受完采訪,他拿出手機,熟練地打開微信二維碼,邀請記者“掃一掃”。這可不光是為了聊天,進入他的微信朋友圈,記者看到他發布的大多是他和村民們采摘的純天然野生蜂蜜和其他農產品信息,“全是純天然的,品質絕對保證。”
不僅如此,今年1月13日,“懸崖村”古里大峽谷景區項目已啟動,該項目計劃投資6.3億元,是昭覺縣投資最大的旅游開發項目,擬打造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彝區農文旅體驗目的地和文旅產業扶貧示范基地。
融合
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
做全國“橋梁”
加快設立全國分中心
中國科技城·綿陽創新中心二期。(資料圖片)
□李沅衡 記者 祖明遠
3月5日下午3時,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二期的一間會議室里,幾個人正圍繞一份科技成果發布材料的格式反復討論。“材料是否清楚,關系到科技成果能否順利找到‘婆家’。”張龍軍說。
張龍軍是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交易服務部副部長,他們在為即將舉辦的“相親會”做準備——前段時間,交易中心走訪30余家科研院所和軍工單位,尋到40余項科技成果,他們希望借此找到尋求方,促成合作。
從線上到線下,剛剛過去的一年里,交易中心動作頻繁,技術合同登記額達到8.8億元。在張龍軍看來,“加速”是大勢所趨,“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進行了總體設計。”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抓好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集群”,讓張龍軍他們更添信心和動力,要“把技術交易中心打造成軍民雙方溝通科技成果、科技資源交易和轉移轉化的橋梁”。
為了鋪好這座“橋”,交易中心正在著手建立更大的數據庫、培育更強的人才團隊,以更好地服務軍民融合企業。
“交易中心正在全國各地建設分中心,目前河北分中心已建設完畢,山東分中心已開始動工,濟南、杭州等地洽談順利……”張龍軍透露,交易中心將整合全國各類軍工院所、軍民融合企業、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等創新資源,推動技術、市場和資本“聯姻”,為入駐的軍民融合成果提供遴選、評估、評價、再研發、交易擔保等“一條龍”服務。
開放
中歐班列(蓉歐快鐵)
不斷擴大的“朋友圈”
彰顯首位城市國際化氣質
2017年11月3日,成都國際鐵路港首趟“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開行。 白桂斌 攝(資料圖片)
□記者 羅向明
3月2日,從越南經憑祥鐵路口岸的“蓉歐+”東盟國際鐵路通道首次試運班列順利抵達成都。短暫停留后,這趟滿載液晶顯示屏、媒體播放器等電子產品的班列,繼續駛向最終目的地波蘭羅茲。
去年,成都國際班列年開行數量突破1000列。而2013年這個數字是“31列”。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的背后,是首位城市的行動力和創造力。
國際班列的開行,使成都與歐洲主要港口的距離比上海近了1000多公里,徹底改變了內陸城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宿命。不僅如此,成都還率先協同內陸城市、珠三角地區,廣聚貨源,擴大經濟腹地;率先聯合歐洲樞紐城市,雙向運行,提升資源集疏能力;率先織密國際國內兩張網,串聯起國內沿江沿邊乃至歐洲、南亞、中亞、東盟等地的主要城市,形成東進西出、南下北進的開放局面。
同時,成都還不斷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新機制,建立了跨國鐵路國際協調機制、跨國海關國際協調機制,創新了集拼集運的運輸監管模式,突破了傳統陸橋運輸通道“通而不暢”的困境。
如今,雙向穩定開行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實現每天2-3班進出成都國際鐵路港,大量“成都造”“泛亞造”產品源源不斷運往歐洲的同時,豐富的“歐洲造”貨物也帶動著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信息流向成都聚集,為成都國家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建設提供有力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