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1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省委書記彭清華在香港《紫荊》雜志5月刊上發表題為《大災更顯同胞大愛 紫荊盛開巴蜀大地——寫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10周年之際》的署名文章,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謝香港社會各界對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無私援助和巨大支持,介紹地震災區發展振興有關情況。
彭清華在文章中指出,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以及國際友人支持幫助下,通過全省人民艱苦努力,四川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取得巨大成就,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四川正信心滿懷地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闊步前進。
彭清華指出,這十年,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特殊支持,為災區奪取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提供了強有力保證。“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迅速啟動國家救災一級響應,組織各方面力量資源投入災區,最大限度挽救了受災群眾生命,最大程度降低了災害損失,奪取了搶險救援、過渡安置的重大勝利。轉入恢復重建階段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舉全國之力支持重建的重大部署,明確“一省幫一重災縣”的援建機制。在18個對口支援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特別是災區干部群眾奮力拼搏、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三年基本恢復”的重建目標,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時代壯歌。
彭清華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汶川地震災區全面進入發展提升和同步小康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牽掛災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今年春節前夕,專門到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鎮看望慰問災區群眾,強調要在推動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繼續發力,把人民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對災區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災區群眾的深切關懷。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如今的地震災區實現了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已經變為美好現實。回首十年奮斗歷程,令世人震撼的奇跡背后是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這源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歷經災難磨礪的四川人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只有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沿著正確方向堅定前行,才能在新的征程中不斷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彭清華指出,這十年,香港同胞千里馳援、守望相助,為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骨肉同胞,血濃于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危難之際,香港正遭遇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但香港同胞慷慨解囊,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不遺余力支援抗震救災。2008年10月,香港與四川簽署災后恢復重建合作安排,對地震災區援助資金100億港元;2016年10月,香港方面援建的190個重大項目順利完成。通過無私援助和支持,香港不僅為四川建起了一個個高質量的項目工程,也帶來了先進理念和管理機制,象征兄弟親情的紫荊花在巴蜀大地美麗盛開。香港同胞的傾力援助和無疆大愛,四川人民永遠感恩、永遠銘記。
彭清華指出,這十年,四川突破跨越、積蓄成勢,闊步開啟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十年來,四川地震災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2017年39個重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27億元、是震前的3.2倍,災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278元和14092元、是震前的2.8倍和3.7倍;災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錦繡巴蜀更加絢麗多姿。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的十年,也是四川砥礪奮進、不斷取得新成就的十年。2007年四川經濟總量為1.05萬億元,此后每4年新增1萬億元,2017年達3.698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四川還是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與核心腹地,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天府國際機場等國家戰略布局落地建設,面臨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
彭清華強調,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四川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之一,作為提出“一國兩制”偉大創舉的鄧小平同志的家鄉,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格局。長期以來,四川與香港保持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抗震救災及災后恢復重建又使雙方的友誼與合作進一步加深,香港已成為四川第一大外資來源地和第四大貿易伙伴,川港貿易年均增長20%以上。期待雙方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金融、科技、人文、教育、醫療、航空及旅游等方面,進一步開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互利合作,探索創新“一國兩制”體制下內地與香港合作交流新模式,共同開啟川港合作新篇章。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報訊 近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1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省委書記彭清華在香港《紫荊》雜志5月刊上發表題為《大災更顯同胞大愛 紫荊盛開巴蜀大地——寫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10周年之際》的署名文章,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謝香港社會各界對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無私援助和巨大支持,介紹地震災區發展振興有關情況。
彭清華在文章中指出,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以及國際友人支持幫助下,通過全省人民艱苦努力,四川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取得巨大成就,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四川正信心滿懷地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闊步前進。
彭清華指出,這十年,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特殊支持,為災區奪取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提供了強有力保證。“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迅速啟動國家救災一級響應,組織各方面力量資源投入災區,最大限度挽救了受災群眾生命,最大程度降低了災害損失,奪取了搶險救援、過渡安置的重大勝利。轉入恢復重建階段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舉全國之力支持重建的重大部署,明確“一省幫一重災縣”的援建機制。在18個對口支援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特別是災區干部群眾奮力拼搏、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三年基本恢復”的重建目標,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時代壯歌。
彭清華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汶川地震災區全面進入發展提升和同步小康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牽掛災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今年春節前夕,專門到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鎮看望慰問災區群眾,強調要在推動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繼續發力,把人民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對災區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災區群眾的深切關懷。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如今的地震災區實現了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已經變為美好現實。回首十年奮斗歷程,令世人震撼的奇跡背后是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這源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歷經災難磨礪的四川人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只有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沿著正確方向堅定前行,才能在新的征程中不斷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彭清華指出,這十年,香港同胞千里馳援、守望相助,為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骨肉同胞,血濃于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危難之際,香港正遭遇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但香港同胞慷慨解囊,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不遺余力支援抗震救災。2008年10月,香港與四川簽署災后恢復重建合作安排,對地震災區援助資金100億港元;2016年10月,香港方面援建的190個重大項目順利完成。通過無私援助和支持,香港不僅為四川建起了一個個高質量的項目工程,也帶來了先進理念和管理機制,象征兄弟親情的紫荊花在巴蜀大地美麗盛開。香港同胞的傾力援助和無疆大愛,四川人民永遠感恩、永遠銘記。
彭清華指出,這十年,四川突破跨越、積蓄成勢,闊步開啟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十年來,四川地震災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2017年39個重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27億元、是震前的3.2倍,災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278元和14092元、是震前的2.8倍和3.7倍;災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錦繡巴蜀更加絢麗多姿。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的十年,也是四川砥礪奮進、不斷取得新成就的十年。2007年四川經濟總量為1.05萬億元,此后每4年新增1萬億元,2017年達3.698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四川還是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與核心腹地,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天府國際機場等國家戰略布局落地建設,面臨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
彭清華強調,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四川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之一,作為提出“一國兩制”偉大創舉的鄧小平同志的家鄉,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格局。長期以來,四川與香港保持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抗震救災及災后恢復重建又使雙方的友誼與合作進一步加深,香港已成為四川第一大外資來源地和第四大貿易伙伴,川港貿易年均增長20%以上。期待雙方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金融、科技、人文、教育、醫療、航空及旅游等方面,進一步開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互利合作,探索創新“一國兩制”體制下內地與香港合作交流新模式,共同開啟川港合作新篇章。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