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核桃樹苗是曾書記送來的!”“合作社的養殖技術也是曾書記引進來的!”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麻棚村,一談起駐村第一書記曾彰偉,村民們便打開了話匣子。省武警部隊“十佳黨員”、兩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滿載榮譽退伍的曾彰偉一回到地方,便被派往脫貧攻堅一線。發展核桃產業、成立養殖基地,僅僅兩年,麻棚村便從“空心村”變身“產業村”。
作為四川最貧困的區域之一,涼山將優秀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推送,只為早日啃下“硬骨頭”。“去年合作社剛成立時只有10名社員,年收入卻超過了5萬元,今年收入20萬元沒問題!”被派往西昌市小溝村擔任第一書記的蒙健,帶領村民到外地學習山藥種植技術后成立合作社,初嘗甜頭后又發展葡萄和新型玉米產業,村民們跟著一起干,脫貧愈發有勁頭。精準選人,源頭優化,大批干事創業熱情高的人才在扶貧工作一線掀起農業產業發展熱潮。
“到脫貧一線,讓‘彝海結盟’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派駐涼山布拖縣特木里村的第一書記田勇,在派駐申請中這樣寫道。駐村短短兩個多月,田勇就在派出單位幫助下帶領特木里村與外村建立了結對互助關系,同時還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開辦傳統禮儀課等,扶貧又扶志。“小田書記年齡不大,干起事卻像頭牛,能使勁、能吃苦!”村民們如是說。
脫貧攻堅,關鍵在人。“扶貧需要一起上,不能單槍匹馬悶頭干。”會東縣干部唐川2015年被選派至淌塘鎮老君洞村任第一書記,一上任就鼓勵支部委員每人培養1—2名入黨積極分子,“三職”干部每人聯系1—2名后備干部,把2名年輕有為的致富能手補充進村“兩委”班子,培育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目前,涼山已選派第一書記、駐村人員近8000名,確保每個貧困村有3名以上脫貧干部。同時,全州各地出臺一系列關心激勵脫貧一線干部的措施,讓人才在脫貧一線干勁足、信心強。在西昌市,已有17名表現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得到提拔重用,獲省委表彰的優秀第一書記已全部提拔,其中7名第一書記通過定向選拔方式進入公務員隊伍。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我家的核桃樹苗是曾書記送來的!”“合作社的養殖技術也是曾書記引進來的!”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麻棚村,一談起駐村第一書記曾彰偉,村民們便打開了話匣子。省武警部隊“十佳黨員”、兩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滿載榮譽退伍的曾彰偉一回到地方,便被派往脫貧攻堅一線。發展核桃產業、成立養殖基地,僅僅兩年,麻棚村便從“空心村”變身“產業村”。
作為四川最貧困的區域之一,涼山將優秀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推送,只為早日啃下“硬骨頭”。“去年合作社剛成立時只有10名社員,年收入卻超過了5萬元,今年收入20萬元沒問題!”被派往西昌市小溝村擔任第一書記的蒙健,帶領村民到外地學習山藥種植技術后成立合作社,初嘗甜頭后又發展葡萄和新型玉米產業,村民們跟著一起干,脫貧愈發有勁頭。精準選人,源頭優化,大批干事創業熱情高的人才在扶貧工作一線掀起農業產業發展熱潮。
“到脫貧一線,讓‘彝海結盟’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派駐涼山布拖縣特木里村的第一書記田勇,在派駐申請中這樣寫道。駐村短短兩個多月,田勇就在派出單位幫助下帶領特木里村與外村建立了結對互助關系,同時還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開辦傳統禮儀課等,扶貧又扶志。“小田書記年齡不大,干起事卻像頭牛,能使勁、能吃苦!”村民們如是說。
脫貧攻堅,關鍵在人。“扶貧需要一起上,不能單槍匹馬悶頭干。”會東縣干部唐川2015年被選派至淌塘鎮老君洞村任第一書記,一上任就鼓勵支部委員每人培養1—2名入黨積極分子,“三職”干部每人聯系1—2名后備干部,把2名年輕有為的致富能手補充進村“兩委”班子,培育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目前,涼山已選派第一書記、駐村人員近8000名,確保每個貧困村有3名以上脫貧干部。同時,全州各地出臺一系列關心激勵脫貧一線干部的措施,讓人才在脫貧一線干勁足、信心強。在西昌市,已有17名表現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得到提拔重用,獲省委表彰的優秀第一書記已全部提拔,其中7名第一書記通過定向選拔方式進入公務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