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科普科創>>劉永好:如果我的成功能給人啟示,那么

劉永好:如果我的成功能給人啟示,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吃苦

發布時間:2018/7/19 7:24:37 瀏覽:1284
[摘要]劉永好:如果我的成功能給人啟示,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吃苦

封面題圖| 劉永好

文|風馬牛(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如果我的成功能給人以啟示的話,那么,我認為最大的兩個字就是吃苦。」

20 歲以前,劉永好經常打著赤腳,那時,他最大的期盼是吃上一頓紅薯白米飯。可是等到他成為教師時,發現全家仍然難得吃上一回肉。于是,劉永好和三個哥哥一起被逼上了創業之路。在并不寬松的社會環境中,他每日頂著巨大壓力,如履薄冰,終于挺過來了。

劉永好搞養殖業,是從餐桌上入手,解決「吃」的問題;他從事房地產行業,是想讓人們住進舒適的房子;他投資金融,是因為他想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劉永好是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幾次榮登中國首富的位置。

外界稱他是「第一豬倌」,劉永好安之若素;對兄弟分家多有猜想,他閉口不談;身為民生銀行的大股東被排在董事會之外,他依然為民生銀行多方勞碌;劉永好善于以沉默應對紛爭,最終卻獲得了更大的尊重和收益。一個企業家把企業做好,是能力,也是本分,更重要的還有新的價值是在做企業之外。

作為與中國改革開放共同成長的企業家,劉永好也是企業界的常青樹,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企業今天依然表現出鮮活的生命力。經濟學家厲以寧曾評價劉永好:從他至今幾乎沒有大的戰略失誤能看出來,他從沒有被財富所扭曲。

的確,新希望的開拓過程就是一個理性的冒險過程,劉永好的精神就是激情、夢想、勤奮、拼搏和探索。

▲《平凡的世界》| 以一顆倔強的心堅持了下來

1951 年,劉永好出生于成都的一個郊縣,父親是老一代知識分子,母親是小學教員,后來因病早早退職了,全家7 口人都得指望劉永好父親維持生計。彼時,劉永好是沒有鞋穿的,他問母親,「什么時候一周能吃上一次回鍋肉。」母親搖頭嘆息:不知道。

15 歲那年,劉永好穿上了他心里認為最好的衣服,跟著老師一起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檢閱。那件衣服是他父親在土改時于地攤上買來的,最終在父親和三個哥哥輪流穿了十幾年,從藍色變成了黑色后,才得以改出來落到他頭上。

兩年后, 17 歲的劉永好插隊到了成都市郊的新津縣古家村,那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道路坑坑洼洼、沒水沒電、碰到生病得到鎮上醫治。劉永好一天的工分是1 角4 分錢,一干就是4 年零9 個月。

改革開放后,劉永好成為了一名中專教師,但他并不甘心每個月拿著38.5 元工資。

1980 年春節,劉永好的二哥在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7 天竟然賺了300 塊錢。全家嘩然,四兄弟決定開辦電子工廠。劉永好拿著音響來到生產隊聯系合作時,被公社書記拒絕了。音響雖然沒有做成,但是創業的愿望依然強烈。

經過一番討論,劉永好和兄弟們養起了鵪鶉。鵪鶉越養越多,下的蛋也越來越多。兄弟們一商量,決定辦「良種場」。

吃了定心丸的兄弟們馬上向銀行申請貸款1000 元,結果當頭便是一盆冷水,銀行不貸。彼時土地不能買賣、公司不能組建、雇工超過7 個人就是資本主義。最終兄弟四人變賣了手表、自行車等家中值錢的物件,才湊起1000 塊錢。

▲《創業時代》|  重新鼓起斗志

「良種場」的主營業務是孵小雞、養鵪鶉和培育蔬菜種。沒有孵化箱,他們到貨攤上收購廢鋼材自己來做。為了建廠房,劉永好從成都買回一拖拉機舊磚,由于道路狹窄,兄弟幾個手抱肩扛,愣是在寒冷的冬天把一車磚給搬了回去 1983 年底,良種場孵雞5 萬只,孵鵪鶉1 萬只,并帶出了11 個專業戶,兄弟幾個興奮異常。

然而一年后,一場滅頂之災驟然而至。 1984 年4 月的一天,資陽縣的一個專業戶下了10 萬只小雞的訂單。沖昏了頭的劉氏兄弟馬上借了一筆數額不少的錢,購買了10 萬只種蛋。結果2 萬只小雞孵出來交給這個專業戶之后不久,便聽聞這個專業戶跑路了。

劉永好去追款,發現已經交付的2 萬只小雞一半在運輸途中悶死了,一半在家里被大火燒死了,對方已經是傾家蕩產,他老婆跪在地上求饒,劉永好毫無辦法。走投無路下,他們腦海里冒出究竟是從岷江的橋頭跳下去呢?還是跑新疆隱姓埋名?最終,劉永好還是決定留下來,不逃、不躲,正視并解決這個問題。

既然農民不要,就把種蛋和小雞賣給城里人。于是,兄弟四人連夜動手編起了竹筐。連著十幾天,劉永好每天都是凌晨四點就起床,風雨無阻,蹬3 個小時的自行車,趕到20 公里以外的農貿市場,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賣。連他們也沒有想到,雖然身上掉了十幾斤肉,下雨天里摔得跟泥猴一樣,但8 萬只雞仔竟然全部賣完了!

內心的激情被點燃后,他們重新鼓起斗志,決心將小鵪鶉養大這條路扎扎實實走下去。不久之后,他們開始用電子計算機調配飼料和育種選樣,并且摸索出一條經濟實用的生態循環飼養法到了1986 年,育新良種場已經年產鵪鶉15 萬只,鵪鶉蛋不僅販賣到國內各個城市,而且沖出亞洲走向了世界。劉永好則在這個過程當中實實在在地顯露了他的銷售才能。

1987 年,劉氏兄弟轉戰豬飼料市場。兩年后「希望」飼料一面世,劉永好馬上帶著自己的小廣告下了鄉。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希望」牌飼料的銷量就與當時賣得最火的「正大」飼料比肩。

面對「希望」的不斷蠶食,「正大」急了。一場價格廝殺在兩個公司之間展開,最終「希望」干脆降價120 元,迫使「正大」退出了成都市場。一時間,「希望」牌飼料的銷量猛增了3 倍!

▲ 劉氏兄弟正式分家

1992 年,希望集團成立。劉永好和二哥劉永行在希望集團的合作堪稱是最完美的組合。到了1994 年底,希望集團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經發展到27 家,個個盈利。

一年后,劉氏兄弟正式分家,老四劉永好成立新希望公司。

三年之內,劉氏兄弟的分公司發展到130 多家,年銷售量也從當時的幾十萬噸增加到三百萬噸。在王石看來,這種分家模式至少從表面看是成功的。完全在家族內部完成,實分名不分,核心資產共有,講究共存和持續性,又不回避競爭。

1999 年,新希望在越南投資了第一家飼料廠,成為最早「走出去」的民企之一。同年,劉永好以1.86 億的資金陸續收購民生銀行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民生銀行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由民營企業組建的銀行,主要為民營企業提供服務,劉永好等企業家為此折騰了好幾年于是有人戲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年劉氏兄弟創業的時候,銀行連1000 塊錢都不肯貸給他們。實際上,就連自己占大股的民生銀行,劉永好也沒有貸過一分錢的款。

在中國,首富無疑像一個荊棘編成的花冠,是榮譽,也是危險。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桃花扇》中這出名段可謂是中國很多富豪的真實寫照。

2001 年底,在《實話實說》節目訪談中,當主持人崔永元問到劉永好當上首富的感覺時,他率真地說,「我很高興當上首富,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陽光的。」

▲《華爾街》|  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陽光的

劉永好不喜歡別人稱呼他:養豬大王、地產大亨、金融大鱷……他說,「叫我企業家比較好」。

他記得早在100 多年前恩格斯就寫了一篇文章,談到了一定要頭腳正立,否則將會出現危機。劉永好將其充分地運用到企業管理上,把產品經營比作腳,資本經營則看成頭。

幾十年來,新希望靠產品質量、靠服務意識、靠誠信取得了市場的認同后,才涉及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和投資等領域。劉永好所做的一切都是以飼料以及農產品為基礎的,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

快,是劉永好一貫的做派,他曾開創過一個月收購或新建一家工廠的快速擴張記錄;而謹慎卻是他在多項合作里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當公司面臨一個新的機會時,劉永好求證的過程永遠比決策過程漫長。廣開言路,然后自己綜合判斷,是他多年的習慣,也是他不敗的原因。新希望的決策從來都是:劉永好不可一票通過,但卻可以一票否決。

劉永好用完善的論證系統建立起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剎車系統。在新希望,所有管理層的親戚朋友一個都不用。

▲《負重前行》|  以領先半步的姿態持續前行

四十年商海沉浮,當眾多巨富縱橫捭闔、叱咤風云時不小心跌落陷阱、一蹶不振時,新希望集團卻總能以領先半步的姿態持續前行如今,新希望在全球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 多家分/子公司,員工近7 萬人,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 億元。

劉永好經受了創業途中的千般磨難和萬般的辛酸。其間,他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后的痛苦、有敢為天下先的萬丈豪情,也有如臨深淵般的小心謹慎。

「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

雖然劉永好十分富有,但生活中,他卻像個農民一樣,普通得實在不能再普通了。劉永好不喜歡穿西服,身上的T恤衫和休閑褲加起來不過幾十塊錢。他的發型二十年來沒變過,是那種花幾塊錢就可以理的自然式。

劉永好原來的座駕是一輛桑塔納,最后下屬實在看不過去,逼他換了輛奔馳。每次坐飛機出行,他也只坐經濟艙,當然機票最好是打折的。

平日里,劉永好最主要的工作餐是盒飯。除此之外,他習慣和各部門基層員工在集團餐廳共進午餐。劉永好沒有架子,從來不罵人,臉上永遠帶著溫和的微笑。他吃飯速度很快,飯盒中不會剩下一粒米。

劉永好把自己比作不會喝酒、不會抽煙、不會跳舞、不會打麻將、不會對明星和名牌感興趣的「二百五」。他每天工作12 個小時以上,生活的主色調就是學習。無論和誰交談,他常常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碰到有用的便往上記。

▲ 自信和勤奮是無價的

作為西部農村走出來的企業家,劉永好一直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早在1993 年就聯合國內9 位民營企業家發出「光彩事業」倡議,動員民營企業家們到中國西部貧困地區投資辦廠,培訓人才,參與社會扶貧,影響巨大。

2017 年,全國工商聯在涼山做了個涼山行,劉永好等民營企業家在這次活動中總共投資了2000 多億。另外,他還在涼山再投20 億,通過建可飼養60 萬頭豬的現代化養豬廠,幫助涼山以及四川的一萬個建卡貧困戶。

如今,對于劉永好而言,擁有了多少財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了創造這些財富的能力!「假如有一天我這個企業什么都沒有了,我所有的財富都消失了,但是我的自信還在,我的見識還在,我的這種經歷和能力還在,我依然可以重頭再來。對于我來說,自信和勤奮是無價的。」

來源:馮侖風馬牛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發表評論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