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工商聯(總商會)舉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
攀西商界網報道(熊毅 熊麗萍 周潔)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中國做出了決定自己命運的關鍵抉擇。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激蕩前行的中國,在一次次裂變中獲得新生。攀枝花因三線建設而生,經改革開放成長。改革開放早已融入了這座城市血脈,造就了這座來自五湖四海、海納百川的活力之城。
7月20日,攀枝花市工商聯(總商會)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放在與六屆常委(擴大)會議一起召開,就是要讓民營企業家講述自己在改革開放中的創業故事,用細節展示推進改革開放的必然性。
攀枝花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市總商會會長吳文發出席會議并講話。
中共攀枝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繼川主持會議。
吳文發指出,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從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吃得好還要吃安全;從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進入到相對發達的工業國;從鄉鎮企業走到民營企業、合資科技企業。40年中,民營經濟從國民經濟占比為零到占比超過50%,就業率達到90%,40年的發展變化是十分巨大的。無論是站起來、富起來還是強起來,無不體現了“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的道理。
攀枝花市工商聯(總商會)六屆常委會組成人員,各縣區工商聯負責人,市工商聯各直屬商協會會長、黨支部書記、秘書長,部分企業家代表圍繞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踴躍發言。
劉利達:發揮工商聯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米易縣政協副主席、縣工商聯主席 劉利達
改革開放40周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作為普通老百姓首先在吃住行方面感覺到的變化是十分巨大的?,F在,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開上了好車子。
我們國家通過改革開放使人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中國社會實現了從封閉、貧窮、落后、缺乏生機到改革開放富強繁榮的轉變。人的素質、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我國的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GDP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民生得到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包括農村還有很大一部分貧困人口,習總書記要求必須要在2020年完成全面脫貧,一個都不能落下,實現全民小康。人民的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國家科技實力迅速發展,中國制造逐漸成為了中國創造,大國重器、機械制造、軍事科技等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許多都處于領先國際水平。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中國踏上了新的歷史征程,堅持改革開放的價值取向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需要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去抓什么辦什么,下一步改革開放怎么改、怎么走就看老百姓需要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大的獲得感。
作為縣區工商聯,下一步要認真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學深悟透,發揮工商聯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了實現下半年的經濟目標,一是建議市委市政府加大“三抓”工作的推進力度;二是建議金融部門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企業解決融資難、貸款難、門檻高、手續繁等問題;三是建議幫助企業降低運輸成本、物流成本;四是建議進一步簡政放權,簡化一些行政審批程序,比如環保環評手續繁瑣等。
峗德良:我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
攀枝花市金聯旅游文化開發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峗德良
本人81年參加工作,到現在在攀枝花工作了37年了。改革開放40周年來,前20年不懂事,2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才下海。我們企業到今年已經是整整19年了,以前在國有企業工作了十多年,那個時候有個國有企業的身份,覺得是一個金飯碗,非常可喜。參加工作,那個時候是頂班來到攀枝花,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
我峗德良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確確實實是最大的受益者,為什么呢?因為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感。我們家庭成分不好,以前爺爺奶奶都挨批斗,背稻草人。對于我們這代人感受是最深的。說起過去,連紅苕稀飯都沒有吃飽過;說起現在,我們可以開大奔。
現在,習總書記教育我們要不忘初心;以前,毛主席教育我們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自我完善,我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如我們共產黨的領導。我84年到科威特去辦勞工感受過資本主義,后來從事國有企業的領導工作,感受過國有企業的這種氛圍?,F在的企業是從1998年改制過來的,感受過從事民營經濟這段經歷,說實話,在這一段歷程中,我們民營經濟在思想解放上,國家對我們民營經濟的政治地位提得非常高的。
羅仲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現在從事的事業
四川三才律師事務所主任 羅仲奎
作為一個自由職業者,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遷,我感受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改革開放的宏觀規劃是十分了不起的事,贏得了全世界人民支持,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拿到現在來看是不可想象的第一件事。
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來說,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現在從事的事業。40年來,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進步是十分明顯的,比如小時候經歷“文革”的砸爛公檢法,踢開黨委鬧革命,無法無天,拿到現在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開放后,我切身感受到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的進程。作為律師,雖然不是經濟建設的主體,但是我們的工作是在為經濟建設提供服務的職業,在服務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為經濟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
所以,改革開放、思想解放是我國不可逆轉的潮流,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經途徑。如果放棄了改革開放的路線,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一定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也可能出現一些反復也是難免的。
作為我來講,在有生之年可能看到中國的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實惠。
丁泓兵:我的信心滿滿,還要再大干一場
攀枝花泓兵釩鎳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丁泓兵
我們這一代出生在六十年代初的人感覺到很幸福、真的很幸福。我是92年才下海的,原來在政府工作了幾年。從78年改革開放以后到真正的全民思想解放還有一個過程。大家的思想意識到80年代末的時候,人的思想并不是很解放的。農村在安徽鳳陽小崗村搞了個包干到戶,工業在深圳搞了一個特區。按照鄧小平摸到石頭過河走過了10年,我記得很清楚,到了98年、99年這10年才真正鋪開,出臺了很多對于民營經濟的定論,這樣才使大家放心。
過去在街上擺攤,國家沒有文件那就是投機倒把。我的體會很深,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你要是下海就被人們認為是不務正業,有好的單位你不呆。那個時候還沒有提出市場經濟,到了88年以后才提出來“不要找市長,要找市場”。
走過這么多年,我們感覺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包括從黨章、從法律逐步在完善、逐步在規范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到今年的這10年, 特別是18大以后,習主席提出了“四個全面”和“五大發展理念”,這才把我們整個經濟發展的路線比較好、比較系統地進行了規劃,通過18大以后的五年到19大以后應該說目標方向還是很明確了,特別是依法治國,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綠色發展新理念的提出。
回過頭來看,從18大到19大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確實是這么干,特別是環保,雖然說企業遭受了那么一點點損失,但是從整個國家來講,我認為應該為習大大點贊!這個對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有好處的,對子孫后代也是有好處的。
作為企業來講,要圍繞國家的新發展理念來做。比如,十九大召開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文《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為民營企業家作定論,很高調,也是在這種不明朗的情況下給了我們做民營企業的吃了一個定心丸,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習主席提出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很激動,今年我都56歲了,62年出生的,我的信心滿滿的,還要再大干一場,我們民營企業要在工商聯的帶領下,在總商會黨委的領導下,繼續前進!
李 軍:呼吁相關部門能夠為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大企業和小企業創造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
攀枝花正德環保新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 軍
這4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吃穿住行都發生了變化,什么變化呢?當年我們吃的是什么,現在吃的是什么?特別是行,當年買一個自行車就已經不錯了,但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小轎車。
國家的變化就更大了,我們國家的面貌,特別是交通,從前的一般公路到現在有高速公路,有高鐵,還有我們的機場,航空迅猛發展。我們的軍事就更不要說了,和以前的比較,以前的人海戰術,現在是高科技裝備,不管是航空母艦也好,巡洋艦也好,包括我們的核潛艇。包括我們的航空航天發展非常之巨大、迅速。
中國用短短的40年時間走過了資本主義發達國家200年的時間。我們的成就是非常的矚目。能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靠的是什么呢?我認為有三點,第一,我們堅持了改革開放。第二,我們堅持了以市場為導向。第三,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小平同志提出來的解放思想。才有了我們后來的開放,才有了我們4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
現在作為攀枝花的一個民營企業,針對我們攀枝花這40年的發展,不用說,也是發生了非常巨大變化的?,F在借這個寶貴的機會,提出我的三點呼吁或者建議:第一,建議工商聯或是政府相關部門,結合市委,市政府的“釩鈦、陽光”兩篇文章,為攀枝花民營企業制定一個詳細的幫助計劃或總體規劃,以便于指導我們怎么做,怎么堅持做。第二,建議成立專門小組,為攀枝花民營企業把生產工業要素如煤、水、電、油、運、氣這幾大塊兒做一個綜合協調,使攀枝花民營企業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能夠走得更穩一點,成本更低一點。第三,建議政府、工商聯為攀枝花民營企業更多的呼吁,呼吁相關部門能夠為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創造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能夠在同一起跑線上,讓民營企業更多地能參與市場競爭,讓民營企業能夠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王建蘇:抓住機遇,頑強拼搏
攀枝花浩瀚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王健蘇
我是從南充農村出來的。在我小的時候,物資比較匱乏。衣食住行是老百姓首要解決的生活難題。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經濟穩步上升,現已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衣食住行這些生活難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人們轉而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大學畢業后,我進入了鋼貿行業,從事基層工作,掛過鋼繩,干過吊車司機,跑過工地,做過銷售員,做過出納,會計,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參加工作18年來,見證了中國經濟發生的深刻變化。
攀枝花的經濟與城市發展也有長足的進步,20世紀末,21世紀初,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逐步轉型,從國家到省市政策的逐步放開,對鋼貿行業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迅速在各行各業興起波瀾。
鋼貿作為攀枝花這座鋼鐵城市的代表產業,成為企業家博弈的競賽場。浩瀚公司也是在這個時候逐步壯大起來的,守法誠信經營,一直是浩瀚公司堅持的底線,也是之所以走到今天,依然名列攀枝花鋼貿前列的經營之道,從自身的變化看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也是突飛猛進的。
40年前,吃有肉,行有車,住有房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都不敢想的。感謝40年后的今天,全面小康,已經處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階段,大部分家庭都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還有一小部分家庭正在奔小康的路上。
攀枝花是三線建設城市,城市的建設已經從當初的磚瓦房變成了今天的摩天大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農村的毛坯房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時髦的小洋樓,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改革開放的紅利,得益于人們抓住機遇,頑強拼搏。
編者按:歷史可以重讀,但不能重來。過去40年有成功,也有挫折,我們力求通過文字來客觀呈現,并以此來證明改革開放的不可動搖,也只有明晰40年的艱難歷程,我們才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地認清前進的方向,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攀枝花市工商聯(總商會)舉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
攀西商界網報道(熊毅 熊麗萍 周潔)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中國做出了決定自己命運的關鍵抉擇。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激蕩前行的中國,在一次次裂變中獲得新生。攀枝花因三線建設而生,經改革開放成長。改革開放早已融入了這座城市血脈,造就了這座來自五湖四海、海納百川的活力之城。
7月20日,攀枝花市工商聯(總商會)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放在與六屆常委(擴大)會議一起召開,就是要讓民營企業家講述自己在改革開放中的創業故事,用細節展示推進改革開放的必然性。
攀枝花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市總商會會長吳文發出席會議并講話。
中共攀枝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繼川主持會議。
吳文發指出,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從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吃得好還要吃安全;從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進入到相對發達的工業國;從鄉鎮企業走到民營企業、合資科技企業。40年中,民營經濟從國民經濟占比為零到占比超過50%,就業率達到90%,40年的發展變化是十分巨大的。無論是站起來、富起來還是強起來,無不體現了“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的道理。
攀枝花市工商聯(總商會)六屆常委會組成人員,各縣區工商聯負責人,市工商聯各直屬商協會會長、黨支部書記、秘書長,部分企業家代表圍繞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踴躍發言。
劉利達:發揮工商聯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米易縣政協副主席、縣工商聯主席 劉利達
改革開放40周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作為普通老百姓首先在吃住行方面感覺到的變化是十分巨大的?,F在,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開上了好車子。
我們國家通過改革開放使人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中國社會實現了從封閉、貧窮、落后、缺乏生機到改革開放富強繁榮的轉變。人的素質、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我國的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GDP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民生得到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包括農村還有很大一部分貧困人口,習總書記要求必須要在2020年完成全面脫貧,一個都不能落下,實現全民小康。人民的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國家科技實力迅速發展,中國制造逐漸成為了中國創造,大國重器、機械制造、軍事科技等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許多都處于領先國際水平。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中國踏上了新的歷史征程,堅持改革開放的價值取向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需要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去抓什么辦什么,下一步改革開放怎么改、怎么走就看老百姓需要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大的獲得感。
作為縣區工商聯,下一步要認真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學深悟透,發揮工商聯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了實現下半年的經濟目標,一是建議市委市政府加大“三抓”工作的推進力度;二是建議金融部門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企業解決融資難、貸款難、門檻高、手續繁等問題;三是建議幫助企業降低運輸成本、物流成本;四是建議進一步簡政放權,簡化一些行政審批程序,比如環保環評手續繁瑣等。
峗德良:我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
攀枝花市金聯旅游文化開發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峗德良
本人81年參加工作,到現在在攀枝花工作了37年了。改革開放40周年來,前20年不懂事,2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才下海。我們企業到今年已經是整整19年了,以前在國有企業工作了十多年,那個時候有個國有企業的身份,覺得是一個金飯碗,非常可喜。參加工作,那個時候是頂班來到攀枝花,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
我峗德良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確確實實是最大的受益者,為什么呢?因為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感。我們家庭成分不好,以前爺爺奶奶都挨批斗,背稻草人。對于我們這代人感受是最深的。說起過去,連紅苕稀飯都沒有吃飽過;說起現在,我們可以開大奔。
現在,習總書記教育我們要不忘初心;以前,毛主席教育我們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自我完善,我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如我們共產黨的領導。我84年到科威特去辦勞工感受過資本主義,后來從事國有企業的領導工作,感受過國有企業的這種氛圍?,F在的企業是從1998年改制過來的,感受過從事民營經濟這段經歷,說實話,在這一段歷程中,我們民營經濟在思想解放上,國家對我們民營經濟的政治地位提得非常高的。
羅仲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現在從事的事業
四川三才律師事務所主任 羅仲奎
作為一個自由職業者,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遷,我感受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改革開放的宏觀規劃是十分了不起的事,贏得了全世界人民支持,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拿到現在來看是不可想象的第一件事。
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來說,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現在從事的事業。40年來,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進步是十分明顯的,比如小時候經歷“文革”的砸爛公檢法,踢開黨委鬧革命,無法無天,拿到現在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開放后,我切身感受到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的進程。作為律師,雖然不是經濟建設的主體,但是我們的工作是在為經濟建設提供服務的職業,在服務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為經濟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
所以,改革開放、思想解放是我國不可逆轉的潮流,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經途徑。如果放棄了改革開放的路線,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一定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也可能出現一些反復也是難免的。
作為我來講,在有生之年可能看到中國的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實惠。
丁泓兵:我的信心滿滿,還要再大干一場
攀枝花泓兵釩鎳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丁泓兵
我們這一代出生在六十年代初的人感覺到很幸福、真的很幸福。我是92年才下海的,原來在政府工作了幾年。從78年改革開放以后到真正的全民思想解放還有一個過程。大家的思想意識到80年代末的時候,人的思想并不是很解放的。農村在安徽鳳陽小崗村搞了個包干到戶,工業在深圳搞了一個特區。按照鄧小平摸到石頭過河走過了10年,我記得很清楚,到了98年、99年這10年才真正鋪開,出臺了很多對于民營經濟的定論,這樣才使大家放心。
過去在街上擺攤,國家沒有文件那就是投機倒把。我的體會很深,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你要是下海就被人們認為是不務正業,有好的單位你不呆。那個時候還沒有提出市場經濟,到了88年以后才提出來“不要找市長,要找市場”。
走過這么多年,我們感覺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包括從黨章、從法律逐步在完善、逐步在規范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到今年的這10年, 特別是18大以后,習主席提出了“四個全面”和“五大發展理念”,這才把我們整個經濟發展的路線比較好、比較系統地進行了規劃,通過18大以后的五年到19大以后應該說目標方向還是很明確了,特別是依法治國,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綠色發展新理念的提出。
回過頭來看,從18大到19大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確實是這么干,特別是環保,雖然說企業遭受了那么一點點損失,但是從整個國家來講,我認為應該為習大大點贊!這個對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有好處的,對子孫后代也是有好處的。
作為企業來講,要圍繞國家的新發展理念來做。比如,十九大召開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文《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為民營企業家作定論,很高調,也是在這種不明朗的情況下給了我們做民營企業的吃了一個定心丸,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習主席提出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很激動,今年我都56歲了,62年出生的,我的信心滿滿的,還要再大干一場,我們民營企業要在工商聯的帶領下,在總商會黨委的領導下,繼續前進!
李 軍:呼吁相關部門能夠為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大企業和小企業創造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
攀枝花正德環保新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 軍
這4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吃穿住行都發生了變化,什么變化呢?當年我們吃的是什么,現在吃的是什么?特別是行,當年買一個自行車就已經不錯了,但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小轎車。
國家的變化就更大了,我們國家的面貌,特別是交通,從前的一般公路到現在有高速公路,有高鐵,還有我們的機場,航空迅猛發展。我們的軍事就更不要說了,和以前的比較,以前的人海戰術,現在是高科技裝備,不管是航空母艦也好,巡洋艦也好,包括我們的核潛艇。包括我們的航空航天發展非常之巨大、迅速。
中國用短短的40年時間走過了資本主義發達國家200年的時間。我們的成就是非常的矚目。能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靠的是什么呢?我認為有三點,第一,我們堅持了改革開放。第二,我們堅持了以市場為導向。第三,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小平同志提出來的解放思想。才有了我們后來的開放,才有了我們4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
現在作為攀枝花的一個民營企業,針對我們攀枝花這40年的發展,不用說,也是發生了非常巨大變化的?,F在借這個寶貴的機會,提出我的三點呼吁或者建議:第一,建議工商聯或是政府相關部門,結合市委,市政府的“釩鈦、陽光”兩篇文章,為攀枝花民營企業制定一個詳細的幫助計劃或總體規劃,以便于指導我們怎么做,怎么堅持做。第二,建議成立專門小組,為攀枝花民營企業把生產工業要素如煤、水、電、油、運、氣這幾大塊兒做一個綜合協調,使攀枝花民營企業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能夠走得更穩一點,成本更低一點。第三,建議政府、工商聯為攀枝花民營企業更多的呼吁,呼吁相關部門能夠為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創造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能夠在同一起跑線上,讓民營企業更多地能參與市場競爭,讓民營企業能夠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王建蘇:抓住機遇,頑強拼搏
攀枝花浩瀚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王健蘇
我是從南充農村出來的。在我小的時候,物資比較匱乏。衣食住行是老百姓首要解決的生活難題。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經濟穩步上升,現已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衣食住行這些生活難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人們轉而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大學畢業后,我進入了鋼貿行業,從事基層工作,掛過鋼繩,干過吊車司機,跑過工地,做過銷售員,做過出納,會計,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參加工作18年來,見證了中國經濟發生的深刻變化。
攀枝花的經濟與城市發展也有長足的進步,20世紀末,21世紀初,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逐步轉型,從國家到省市政策的逐步放開,對鋼貿行業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迅速在各行各業興起波瀾。
鋼貿作為攀枝花這座鋼鐵城市的代表產業,成為企業家博弈的競賽場。浩瀚公司也是在這個時候逐步壯大起來的,守法誠信經營,一直是浩瀚公司堅持的底線,也是之所以走到今天,依然名列攀枝花鋼貿前列的經營之道,從自身的變化看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也是突飛猛進的。
40年前,吃有肉,行有車,住有房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都不敢想的。感謝40年后的今天,全面小康,已經處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階段,大部分家庭都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還有一小部分家庭正在奔小康的路上。
攀枝花是三線建設城市,城市的建設已經從當初的磚瓦房變成了今天的摩天大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農村的毛坯房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時髦的小洋樓,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改革開放的紅利,得益于人們抓住機遇,頑強拼搏。
編者按:歷史可以重讀,但不能重來。過去40年有成功,也有挫折,我們力求通過文字來客觀呈現,并以此來證明改革開放的不可動搖,也只有明晰40年的艱難歷程,我們才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地認清前進的方向,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