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匯集民間力量,鞏固中非民意基礎,增進民間交流合作?與會嘉賓展開熱議
“2015年到2017年,我們已在20多個國家開展了人道主義救援和減貧發展項目,并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蘇丹等5個國家設立了辦公室,開展長期的發展援助項目。”7月23日,第五屆中非民間論壇上,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陳紅濤的一席話,呼應著與會嘉賓的共識——民間力量不容忽視。
當天,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家民間組織、200多名代表,圍繞“如何匯集民間力量,鞏固中非民意基礎”進行了分享、探討和碰撞。
顏斯睿 本報記者 李欣憶
看方位
●中非合作未來應該積極發揮民間力量的作用,更多強調民間交往,增強人民之間的友誼
●民間組織作為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在公益引領、服務民眾、疏通民意、增進理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友誼根植于民間
中非合作應積極發揮民間力量
論壇召開前一晚,剛抵達成都的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中航,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一個坦桑尼亞工人,48年前參與修建坦贊鐵路,48年后來到中國,想尋找當年的中國工友。48年的歲月變遷,并沒有改變他對中國工友的牽掛和思念。
“中非友誼根植于民間。”李中航說,這個故事讓他動容,中非合作一定不能忽視民間力量的巨大作用。
對此,烏干達—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亞歷克斯·卡庫扎深以為然。他認為,中非合作在過去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合作,重點領域在經貿、投資、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領域,未來應該積極發揮民間力量的作用,更多強調民間交往,增強人民之間的友誼。
津巴布韋勞工與經濟發展研究院高級經濟與政策顧問普羅斯普·齊塔姆巴拉坦言,非洲從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受益頗多,發展中非合作的非洲民意基礎日益鞏固,借鑒和學習中國經驗已成新潮流。
“護航者、先行者、提升者”,中華環保聯合會國際合作部項目官員高孟澤這樣理解民間力量在中非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他說,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結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民間組織作為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在公益引領、服務民眾、疏通民意、增進理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夯實中非合作的民意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曾多次參與不同國家間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活動的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王平認為,許多國家的民間非政府組織,包括協會、促進會、聯誼會及民間智庫,都在國際間多領域交往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談方法
●彼此尊重對方的歷史、宗教、文化是前提,任何盛氣凌人的合作都不可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在項目的援助和實施過程中,堅持以當地需求為導向,把中國的經驗與當地的需求相結合,并和當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實施
民間組織有益探索
要做友好交往的超級聯絡人
國際小水電聯合會總干事程夏蕾還清晰記得,他們援建的贊比亞西瓦安度水電站投產通電時的情形,當地群眾為水電站帶來的電和光明歡呼雀躍。孩子們告別黑暗,農作物通過抽水得到灌溉,食物和藥品可以保存在冰箱里……程夏蕾說,作為民間組織,要當好中非民間友好交往的超級聯絡人,從搭建平臺到開展人員交流,從經貿合作到技術合作,為中非民間合作作出有益探索。
民間力量應該如何進一步展開探索,發揮作用?彼此尊重、增強合作務實性是與會者的共識。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聯絡部西亞非洲處副處長高昊認為,中非之間的民間合作必須建立在彼此尊重、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彼此尊重對方的歷史、宗教、文化是前提,這樣雙方的人民才能夠彼此信任。任何盛氣凌人的合作都不可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高昊的觀點得到肯尼亞中小企業協會政策研究與項目部主任維克多·奧卡羅的高度認同,“中國朋友們長期以平等的精神來認同我們的文化多元性,這是我們的友誼源遠流長的一大根基。”
“下一步合作還需強調務實性。”博茨瓦納《星期日標準報》特約評論員理查德·莫萊奧夫“拋磚引玉”。陳紅濤表示,推動務實性,應在項目模式本地化上下功夫,在項目的援助和實施過程中,堅持以當地需求為導向,把中國的經驗與當地的需求相結合,并和當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實施。
此外,部分中國代表還表示,應積極探索建立中非民間合作的交流機制,強化中非民間論壇的平臺機制作用,推動中非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何匯集民間力量,鞏固中非民意基礎,增進民間交流合作?與會嘉賓展開熱議
“2015年到2017年,我們已在20多個國家開展了人道主義救援和減貧發展項目,并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蘇丹等5個國家設立了辦公室,開展長期的發展援助項目。”7月23日,第五屆中非民間論壇上,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陳紅濤的一席話,呼應著與會嘉賓的共識——民間力量不容忽視。
當天,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家民間組織、200多名代表,圍繞“如何匯集民間力量,鞏固中非民意基礎”進行了分享、探討和碰撞。
顏斯睿 本報記者 李欣憶
看方位
●中非合作未來應該積極發揮民間力量的作用,更多強調民間交往,增強人民之間的友誼
●民間組織作為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在公益引領、服務民眾、疏通民意、增進理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友誼根植于民間
中非合作應積極發揮民間力量
論壇召開前一晚,剛抵達成都的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中航,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一個坦桑尼亞工人,48年前參與修建坦贊鐵路,48年后來到中國,想尋找當年的中國工友。48年的歲月變遷,并沒有改變他對中國工友的牽掛和思念。
“中非友誼根植于民間。”李中航說,這個故事讓他動容,中非合作一定不能忽視民間力量的巨大作用。
對此,烏干達—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亞歷克斯·卡庫扎深以為然。他認為,中非合作在過去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合作,重點領域在經貿、投資、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領域,未來應該積極發揮民間力量的作用,更多強調民間交往,增強人民之間的友誼。
津巴布韋勞工與經濟發展研究院高級經濟與政策顧問普羅斯普·齊塔姆巴拉坦言,非洲從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受益頗多,發展中非合作的非洲民意基礎日益鞏固,借鑒和學習中國經驗已成新潮流。
“護航者、先行者、提升者”,中華環保聯合會國際合作部項目官員高孟澤這樣理解民間力量在中非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他說,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結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民間組織作為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在公益引領、服務民眾、疏通民意、增進理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夯實中非合作的民意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曾多次參與不同國家間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活動的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王平認為,許多國家的民間非政府組織,包括協會、促進會、聯誼會及民間智庫,都在國際間多領域交往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談方法
●彼此尊重對方的歷史、宗教、文化是前提,任何盛氣凌人的合作都不可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在項目的援助和實施過程中,堅持以當地需求為導向,把中國的經驗與當地的需求相結合,并和當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實施
民間組織有益探索
要做友好交往的超級聯絡人
國際小水電聯合會總干事程夏蕾還清晰記得,他們援建的贊比亞西瓦安度水電站投產通電時的情形,當地群眾為水電站帶來的電和光明歡呼雀躍。孩子們告別黑暗,農作物通過抽水得到灌溉,食物和藥品可以保存在冰箱里……程夏蕾說,作為民間組織,要當好中非民間友好交往的超級聯絡人,從搭建平臺到開展人員交流,從經貿合作到技術合作,為中非民間合作作出有益探索。
民間力量應該如何進一步展開探索,發揮作用?彼此尊重、增強合作務實性是與會者的共識。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聯絡部西亞非洲處副處長高昊認為,中非之間的民間合作必須建立在彼此尊重、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彼此尊重對方的歷史、宗教、文化是前提,這樣雙方的人民才能夠彼此信任。任何盛氣凌人的合作都不可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高昊的觀點得到肯尼亞中小企業協會政策研究與項目部主任維克多·奧卡羅的高度認同,“中國朋友們長期以平等的精神來認同我們的文化多元性,這是我們的友誼源遠流長的一大根基。”
“下一步合作還需強調務實性。”博茨瓦納《星期日標準報》特約評論員理查德·莫萊奧夫“拋磚引玉”。陳紅濤表示,推動務實性,應在項目模式本地化上下功夫,在項目的援助和實施過程中,堅持以當地需求為導向,把中國的經驗與當地的需求相結合,并和當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實施。
此外,部分中國代表還表示,應積極探索建立中非民間合作的交流機制,強化中非民間論壇的平臺機制作用,推動中非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