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
區域發展新格局中,位于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內的阿壩和甘孜如何理解新定位?又有哪些新的發展思路?本報邀請了阿壩、甘孜兩地的州委書記就此展開討論。
主持人
四川日報記者
嘉 賓
阿壩州委書記劉 坪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
新感受
引領奮進 是動員令和沖鋒號
主持人:當前各地都在積極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對此大家有哪些認識和體會?
劉坪:全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新的實踐要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重整行裝再出發,對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了新的戰略謀劃和系統部署。兩個《決定》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主題主線貫穿全篇,定位上合理分工、內容上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是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是確保全省工作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勝利前進的行動綱領。
劉成鳴:兩個《決定》把堅持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主題主線貫穿始終,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行動綱領,是引領全省黨員干部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動員令、沖鋒號,“川味”很濃,“蜀性”很強,“干貨”很多,抓住了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重點和關鍵。我們梳理出《決定》與甘孜密切相關的“干貨”39條,逐條研究、逐一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確保把省委的關心厚愛傳遞到基層一線。
新定位
生態優先 做好生態文章
主持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了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發展定位,對此各位是如何理解的?
劉成鳴:省委把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定義為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指出了甘孜藏區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貢獻的具體路徑,解決了長期困擾各級干部關于甘孜要不要發展、怎么發展、發展什么等一系列問題,明確了新時代甘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重點資源及旅游、能源、礦產、林業“1+4”管理辦法,加快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現代高原特色生態農牧業基地,走出以全域旅游為牽引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劉坪:從“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到“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兩字之差,明確了省委要求藏區在發展過程中正確審視和認識生態與發展、生態與民生、生態與穩定關系,立下生態優先的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探索走出一條生態不斷加強、環境持續優化、經濟健康發展的新路徑。阿壩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是國家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建好生態示范區、做好生態大文章,是新時代中央、省委賦予阿壩的重大歷史使命,也是破解高原藏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難”悖論的關鍵之策。
新打算
優化布局 保護與發展并重
主持人:新的區域發展格局中,省委對各市州也進行了具體要求。新定位、新目標之下,各位又有哪些新看法和新打算?
劉坪:我們將重點抓好四個關鍵:一是摸清生態資源家底,動態監控“一增一減”情況,嚴格按生態功能區定位,做好生態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二是筑牢筑好生態屏障。認真查找建設、保護與功能發揮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下決心劃定全州生態保護與建設紅線,全面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成果,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建設的制度構建、投入機制、科技支撐等保障措施。三是優化生態產業布局。著力發展全域旅游、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和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建成美麗新九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四是完善生態建設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制度,建立長江、黃河源的縱向生態補償制度以及中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的橫向生態補償制度,構建補償渠道、補償方式、反哺政策等保障機制。
劉成鳴:省委明確支持甘孜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我們將按照“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結合州情實際,積極創建“兩區一州”。一是立足建設世界級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堅定不移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國際化視野高水平制定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引進大企業參與旅游開發,把甘孜州建設成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力爭到2020年旅游總收入達到200億元。二是立足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堅定不移創建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大力實施生態文明戰略,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和諧共振。三是立足促進民族交流交融交往,堅定不移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起同步奔康和長治久安的智慧和力量。
新舉措
完善機制 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
主持人:根據地方實際情況,接下來,各地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落實全會精神?
劉成鳴:我們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結合甘孜實際抓好貫徹落實。一是以兩個《決定》為遵循,加快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二是始終以脫貧攻堅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住房安全、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七大攻堅”,確保今年脫貧攻堅圓滿完成脫貧摘帽目標。三是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城鄉提升戰略、產業富民戰略,加快推進“飛地園區”建設,構建全域開放新格局,增強發展活力。四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構建“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五是大力實施“潤育”工程,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夯實長治久安的民心基礎。六是大力實施依法治州戰略,堅決守住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三條底線”。七是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
劉坪:新的定位,新的起點,阿壩還將深刻把握新時代治州興州的第一要務,正確處理發展速度、質量與效益的辯證關系,加快構建特色產業體系,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推進擴大開放,探索走出具有阿壩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深刻把握新時代治州興州的民生取向,堅持扶貧與扶志并舉的思路、鎖定就業與創業優先導向、著眼脫貧與奔康同步目標、落實重建與發展并駕要求,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深刻把握新時代治州興州的首要目標,堅定用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構建法治良序,強化源頭治理,加強常態管理,為民排憂解難,確保一方穩定;深刻把握新時代治州興州的作風保障,堅持在政治建設、廉政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上從嚴從實,進一步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奮力答好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阿壩答卷。采寫:本報記者 徐中成 徐登林 制圖/侯小科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對于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
區域發展新格局中,位于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內的阿壩和甘孜如何理解新定位?又有哪些新的發展思路?本報邀請了阿壩、甘孜兩地的州委書記就此展開討論。
主持人
四川日報記者
嘉 賓
阿壩州委書記劉 坪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
新感受
引領奮進 是動員令和沖鋒號
主持人:當前各地都在積極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對此大家有哪些認識和體會?
劉坪:全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新的實踐要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重整行裝再出發,對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了新的戰略謀劃和系統部署。兩個《決定》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主題主線貫穿全篇,定位上合理分工、內容上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是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是確保全省工作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勝利前進的行動綱領。
劉成鳴:兩個《決定》把堅持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主題主線貫穿始終,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行動綱領,是引領全省黨員干部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動員令、沖鋒號,“川味”很濃,“蜀性”很強,“干貨”很多,抓住了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重點和關鍵。我們梳理出《決定》與甘孜密切相關的“干貨”39條,逐條研究、逐一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確保把省委的關心厚愛傳遞到基層一線。
新定位
生態優先 做好生態文章
主持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了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發展定位,對此各位是如何理解的?
劉成鳴:省委把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定義為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指出了甘孜藏區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貢獻的具體路徑,解決了長期困擾各級干部關于甘孜要不要發展、怎么發展、發展什么等一系列問題,明確了新時代甘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重點資源及旅游、能源、礦產、林業“1+4”管理辦法,加快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現代高原特色生態農牧業基地,走出以全域旅游為牽引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劉坪:從“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到“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兩字之差,明確了省委要求藏區在發展過程中正確審視和認識生態與發展、生態與民生、生態與穩定關系,立下生態優先的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探索走出一條生態不斷加強、環境持續優化、經濟健康發展的新路徑。阿壩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是國家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建好生態示范區、做好生態大文章,是新時代中央、省委賦予阿壩的重大歷史使命,也是破解高原藏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難”悖論的關鍵之策。
新打算
優化布局 保護與發展并重
主持人:新的區域發展格局中,省委對各市州也進行了具體要求。新定位、新目標之下,各位又有哪些新看法和新打算?
劉坪:我們將重點抓好四個關鍵:一是摸清生態資源家底,動態監控“一增一減”情況,嚴格按生態功能區定位,做好生態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二是筑牢筑好生態屏障。認真查找建設、保護與功能發揮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下決心劃定全州生態保護與建設紅線,全面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成果,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建設的制度構建、投入機制、科技支撐等保障措施。三是優化生態產業布局。著力發展全域旅游、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和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建成美麗新九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四是完善生態建設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制度,建立長江、黃河源的縱向生態補償制度以及中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的橫向生態補償制度,構建補償渠道、補償方式、反哺政策等保障機制。
劉成鳴:省委明確支持甘孜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我們將按照“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結合州情實際,積極創建“兩區一州”。一是立足建設世界級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堅定不移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國際化視野高水平制定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引進大企業參與旅游開發,把甘孜州建設成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力爭到2020年旅游總收入達到200億元。二是立足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堅定不移創建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大力實施生態文明戰略,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和諧共振。三是立足促進民族交流交融交往,堅定不移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起同步奔康和長治久安的智慧和力量。
新舉措
完善機制 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
主持人:根據地方實際情況,接下來,各地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落實全會精神?
劉成鳴:我們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結合甘孜實際抓好貫徹落實。一是以兩個《決定》為遵循,加快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二是始終以脫貧攻堅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住房安全、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七大攻堅”,確保今年脫貧攻堅圓滿完成脫貧摘帽目標。三是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城鄉提升戰略、產業富民戰略,加快推進“飛地園區”建設,構建全域開放新格局,增強發展活力。四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構建“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五是大力實施“潤育”工程,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夯實長治久安的民心基礎。六是大力實施依法治州戰略,堅決守住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三條底線”。七是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
劉坪:新的定位,新的起點,阿壩還將深刻把握新時代治州興州的第一要務,正確處理發展速度、質量與效益的辯證關系,加快構建特色產業體系,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推進擴大開放,探索走出具有阿壩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深刻把握新時代治州興州的民生取向,堅持扶貧與扶志并舉的思路、鎖定就業與創業優先導向、著眼脫貧與奔康同步目標、落實重建與發展并駕要求,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深刻把握新時代治州興州的首要目標,堅定用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構建法治良序,強化源頭治理,加強常態管理,為民排憂解難,確保一方穩定;深刻把握新時代治州興州的作風保障,堅持在政治建設、廉政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上從嚴從實,進一步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奮力答好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阿壩答卷。采寫:本報記者 徐中成 徐登林 制圖/侯小科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