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跟黨走 凝新筑夢新時代”之“講改革故事 話未來發展”專題訪談之四
郭凱和他的“甜蜜事業”
——訪攀枝花市新聯會理事、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長 郭凱
攀西商界網 記者 熊 毅
“米易紅糖”蔗香味濃,口感細滑,具有良好的溫補功效。2016年初,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志著米易甘蔗經過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而成的紅糖,國家準予以“米易”地名命名,這對于具有上千年歷史的米易紅糖傳統文化將起到繼承與保護作用。
而“米易紅糖”榮譽背后卻有一位傳承這門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技藝的非遺工匠,2016年5月,被米易縣人民政府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他,就是市新聯會理事、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長郭凱。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大門。(攀西商界網 熊毅 拍攝)
從學徒工到非遺傳承人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房內,糖香裊裊,氤氳繚繞。熬糖鍋邊,師傅們忙忙碌碌的身影,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房內現場。(攀西商界網 周潔 拍攝)
“眼睛要盯著糖水,時刻關注糖水發生的變化,掌握好火候,這一步不能有絲毫馬虎。”郭凱正在給身邊的學徒傳授熬制“米易紅糖”的秘訣。
郭凱于1988年參加工作,19歲進入制糖行業,為了向老師傅學習土法熬制紅糖的傳統工藝,他可是吃盡了苦頭。
“我們是傳統的師父帶徒弟的方式,每天就圍著師父轉,主要看他們怎么控制火候,怎么控制濃度,經常在灶上一待就是十七八個小時,每天用勺子舀出的糖水差不多有10噸重,手上磨出水泡是常事,手掌上的老繭都是一層又一層的。”郭凱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
據史書記載,土法熬糖技藝始于漢,興于唐。明《天工開物》對其工藝有詳細記載。包括:榨汁、開泡、趕水、出糖、打砂、成型等基本步驟。
“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工藝還沒研究透,結果就出問題了,糖水始終不凝固。我們從壓榨開始,挨個工藝找原因。那段時間我就住在糖廠旁邊的一個小房間里,一有情況就馬上趕到糖廠做實驗。”郭凱回憶起獨立操作時說,“我妻子都調侃我,說我已經賣給糖廠了。”
土法熬制紅糖,采用土制連環鍋熬制法,18至21口鍋一字排開,用新鮮的甘蔗壓榨,壓出來的甘蔗汁先除雜質,接著以鐵鍋柴火熬煮6小時左右,使糖汁的濃度逐漸增高,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后會凝固為固體塊的粗糖,土紅糖就誕生了。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房內現場。(攀西商界網 熊毅 拍攝)
郭凱經過學習思考,不斷地掌握了手工制作紅糖的工藝和方法,并積累了豐富的熬制紅糖的經驗。經過他熬制的“米易紅糖”,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6年5月25日,郭凱也被米易縣人民政府確認為米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法熬制紅糖民間技藝”傳承人。
“土法熬制紅糖講究‘猛火趕水,微火起糖’,這樣才能制成高品質的‘米易紅糖’。這種土法制作的紅糖沒有經過精煉、脫色等現代工藝,因此紅糖色澤艷麗、營養豐富、口感極佳。”郭凱接受攀西商界網采訪時十分自信地說。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榮譽出品。(攀西商界網 熊毅 拍攝)
“米易紅糖得到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稱號,這當中,在試驗、研發、生產過程中,郭凱起了很大作用。”米易華森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玉德評價說。
從操作工到廠長
郭凱參加工作最先只是在糖廠下設的發電廠一名學習汽輪機的發電工人,每天干的是周而復始的機器操作。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克華,從91年就同郭凱一起工作到現在。他對郭凱最深的印象是:舍得干、善于學。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華(左一)、總經理李玉德(左二)、華森糖廠廠長郭凱(中)、副總經理劉克華(右二)、黨委書記趙海林(右一)。(攀西商界網 周潔 攝影)
“我們的生產季節性很強,工人都是兩班倒或三班倒,郭凱就沒有休息這個概念,在生產比較關鍵的時候,他就把鋪蓋抱到辦公室,睡在沙發上,工作24小時,最長時間在車間駐上一周不回家,吃在食堂。”劉克華說。
“從汽輪發電廠到生產紅糖,跨越了行業,他就是善于學習,不管是向民間傳統學習,還是從其他老師傅哪里學習;從不會到慢慢學習變會。聽了師傅講解后,還要親自試驗。”劉克華回憶道。
“米易有一句土話:熬糖煮酒沒有老手。現在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環節都是難不倒他的,每一個環節他都是老手。”公司總經理李玉德說。
改革開放,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至今年已有40周年。郭凱從1988年參加工作到今年,經歷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在米易華森糖業有限責任公司歷任熱電廠汽輪機工、組長、班長、車間主任等職務,現任華森糖廠廠長。
“要是在原來計劃經濟體制管理模式下,工人基本上是難得走上廠長崗位上來的。因為原有體制要求工人必須要先轉干再提干,必須要有這樣的過程。郭凱從88年參加工作,應該說在老體制下干了10多年,在新體制下又干了10多年。在他的身上,能夠體現改革開放帶來的結果,這種結果就是人的能力的最大釋放。”米易華森糖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家華說。
“現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特別注重吸收這些普通工人在一線成長起來的優秀人員加入,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作為企業負責人,我感謝這個時代。”公司總經理李玉德說。
郭凱現在還有攀枝花市人大代表等多重身份,他還在忙著對口幫扶米易縣新山鄉三村的一戶傈僳族貧困戶。
攀枝花市新聯會理事、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長郭凱參加攀枝花市統一戰線第27期暑期培訓班在蘇州參觀學習。(攀西商界網 熊毅 攝影)
今后,他表示要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搞好甘蔗種植產業發展帶動米易縣扶貧攻堅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落下”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廠長崗位上不斷搞好食品安全生產,生產出健康產品、老百姓放心產品;繼續搞好企業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忘初心跟黨走 凝新筑夢新時代”之“講改革故事 話未來發展”專題訪談之四
郭凱和他的“甜蜜事業”
——訪攀枝花市新聯會理事、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長 郭凱
攀西商界網 記者 熊 毅
“米易紅糖”蔗香味濃,口感細滑,具有良好的溫補功效。2016年初,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志著米易甘蔗經過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而成的紅糖,國家準予以“米易”地名命名,這對于具有上千年歷史的米易紅糖傳統文化將起到繼承與保護作用。
而“米易紅糖”榮譽背后卻有一位傳承這門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技藝的非遺工匠,2016年5月,被米易縣人民政府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他,就是市新聯會理事、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長郭凱。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大門。(攀西商界網 熊毅 拍攝)
從學徒工到非遺傳承人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房內,糖香裊裊,氤氳繚繞。熬糖鍋邊,師傅們忙忙碌碌的身影,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房內現場。(攀西商界網 周潔 拍攝)
“眼睛要盯著糖水,時刻關注糖水發生的變化,掌握好火候,這一步不能有絲毫馬虎。”郭凱正在給身邊的學徒傳授熬制“米易紅糖”的秘訣。
郭凱于1988年參加工作,19歲進入制糖行業,為了向老師傅學習土法熬制紅糖的傳統工藝,他可是吃盡了苦頭。
“我們是傳統的師父帶徒弟的方式,每天就圍著師父轉,主要看他們怎么控制火候,怎么控制濃度,經常在灶上一待就是十七八個小時,每天用勺子舀出的糖水差不多有10噸重,手上磨出水泡是常事,手掌上的老繭都是一層又一層的。”郭凱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房內現場。(攀西商界網 周潔 拍攝)
據史書記載,土法熬糖技藝始于漢,興于唐。明《天工開物》對其工藝有詳細記載。包括:榨汁、開泡、趕水、出糖、打砂、成型等基本步驟。
“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工藝還沒研究透,結果就出問題了,糖水始終不凝固。我們從壓榨開始,挨個工藝找原因。那段時間我就住在糖廠旁邊的一個小房間里,一有情況就馬上趕到糖廠做實驗。”郭凱回憶起獨立操作時說,“我妻子都調侃我,說我已經賣給糖廠了。”
土法熬制紅糖,采用土制連環鍋熬制法,18至21口鍋一字排開,用新鮮的甘蔗壓榨,壓出來的甘蔗汁先除雜質,接著以鐵鍋柴火熬煮6小時左右,使糖汁的濃度逐漸增高,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后會凝固為固體塊的粗糖,土紅糖就誕生了。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房內現場。(攀西商界網 熊毅 拍攝)
郭凱經過學習思考,不斷地掌握了手工制作紅糖的工藝和方法,并積累了豐富的熬制紅糖的經驗。經過他熬制的“米易紅糖”,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6年5月25日,郭凱也被米易縣人民政府確認為米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法熬制紅糖民間技藝”傳承人。
“土法熬制紅糖講究‘猛火趕水,微火起糖’,這樣才能制成高品質的‘米易紅糖’。這種土法制作的紅糖沒有經過精煉、脫色等現代工藝,因此紅糖色澤艷麗、營養豐富、口感極佳。”郭凱接受攀西商界網采訪時十分自信地說。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榮譽出品。(攀西商界網 熊毅 拍攝)
“米易紅糖得到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稱號,這當中,在試驗、研發、生產過程中,郭凱起了很大作用。”米易華森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玉德評價說。
從操作工到廠長
郭凱參加工作最先只是在糖廠下設的發電廠一名學習汽輪機的發電工人,每天干的是周而復始的機器操作。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克華,從91年就同郭凱一起工作到現在。他對郭凱最深的印象是:舍得干、善于學。
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華(左一)、總經理李玉德(左二)、華森糖廠廠長郭凱(中)、副總經理劉克華(右二)、黨委書記趙海林(右一)。(攀西商界網 周潔 攝影)
“我們的生產季節性很強,工人都是兩班倒或三班倒,郭凱就沒有休息這個概念,在生產比較關鍵的時候,他就把鋪蓋抱到辦公室,睡在沙發上,工作24小時,最長時間在車間駐上一周不回家,吃在食堂。”劉克華說。
“從汽輪發電廠到生產紅糖,跨越了行業,他就是善于學習,不管是向民間傳統學習,還是從其他老師傅哪里學習;從不會到慢慢學習變會。聽了師傅講解后,還要親自試驗。”劉克華回憶道。
“米易有一句土話:熬糖煮酒沒有老手。現在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環節都是難不倒他的,每一個環節他都是老手。”公司總經理李玉德說。
改革開放,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至今年已有40周年。郭凱從1988年參加工作到今年,經歷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在米易華森糖業有限責任公司歷任熱電廠汽輪機工、組長、班長、車間主任等職務,現任華森糖廠廠長。
“要是在原來計劃經濟體制管理模式下,工人基本上是難得走上廠長崗位上來的。因為原有體制要求工人必須要先轉干再提干,必須要有這樣的過程。郭凱從88年參加工作,應該說在老體制下干了10多年,在新體制下又干了10多年。在他的身上,能夠體現改革開放帶來的結果,這種結果就是人的能力的最大釋放。”米易華森糖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家華說。
“現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特別注重吸收這些普通工人在一線成長起來的優秀人員加入,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作為企業負責人,我感謝這個時代。”公司總經理李玉德說。
郭凱現在還有攀枝花市人大代表等多重身份,他還在忙著對口幫扶米易縣新山鄉三村的一戶傈僳族貧困戶。
攀枝花市新聯會理事、米易華森糖業有限公司華森糖廠廠長郭凱參加攀枝花市統一戰線第27期暑期培訓班在蘇州參觀學習。(攀西商界網 熊毅 攝影)
今后,他表示要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搞好甘蔗種植產業發展帶動米易縣扶貧攻堅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落下”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廠長崗位上不斷搞好食品安全生產,生產出健康產品、老百姓放心產品;繼續搞好企業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