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隱私泄漏的嚴重程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隱私泄露早已經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日常,什么大數據時代你懂的,就是掌握多數人的數據,包括他們的位置、愛好,買過什么、想要買什么!等等等等等等……。少數人們對此怨氣滿滿,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麻木不仁漠不關心的!
國人的隱私是否真的不值錢?
的確,國內的隱私泄露問題無比嚴峻,特別是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后,各家互聯網廠商大顯神通,令人驚嘆于一個個表面光鮮的正規企業原來竟能有如此吃相。特別是在安卓平臺上,App們對用戶隱私的拿取可謂是喪心病狂。這具體表現在哪里?這就來看看吧。
同一個App,國內版竟要求更多權限
在國內隨便找一個App安裝,你往往會碰到長得令人頭疼的權限申請列表,這點相信大家在日常使用中早已經深有體會。但是,很多人或許并不知道,這種現象往往是國內版本的App特有的。同一個App,國際版本所申請的權限,很多時候要比國內版的要更加干凈!
這并非是灰產哥危言聳聽。如果你有條件到Google Play上逛一逛,會發現某些國內常見的App也有上架。
但和國內版本不同,這些在Google Play上架的國產App,對權限的渴求卻并沒有國內版本那么喪心病狂。
例如,最近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吃雞官方手游,騰訊也在Google Play上架了《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的國際版本《PUBG MOBILE》。
但和國內版本不同,國際版的《PUBG MOBILE》只申請了14個權限,而國內版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卻申請了31個權限!
這是否真的有必要呢?
同樣的游戲,國際版(左)所需的權限就是要比國內版的更少
對比兩個版本的官方吃雞,可以發現很多涉及隱私的權限申請,在國際版本都沒有出現。例如,國內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會申請GPS定位,會申請修改系統配置,會申請開機啟動,這些權限在國際的《PUBG MOBILE》都是沒有申請的。
此種現象是否國產App獨有?并非如此。一些來自國外的App,國際版本同樣要比中國版所申請的權限要更少。例如亞馬遜官方商城的App,在Google Play上架的版本申請了21個權限,而在中國發行的版本卻足足申請了41個權限之多。
亞馬遜國際版(左)和國內版相比,不僅國產App如此,國外的App也是如此,國際版的權限更少
為何同一個App,國內版會要求更多權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國際版本的App能夠調用Google服務框架去實現推送、記錄等功能,而國內App卻沒有這個條件——Google Play服務和國內是絕緣的,為了實現類似功能,國內App只能利用一些第三方API,而這些API通常需要App申請額外的權限才能接入。
又例如,Google Play的隱私政策雖然寬松,但還是存在的,而國內基本就沒這回事。
國內無法使用Google服務,很多App依賴第三方API實現推送等功能,這會申請額外多的權限
種種因素作用下,國內版本App會索取更多權限,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一些國內版本的App索取更多權限是為了實現正常功能,而不是為了偷隱私,但索取更多的權限,在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了泄漏用戶隱私的風險——就拿接入第三方API為例,你很難保證這個第三方API是否會出賣用戶隱私。即使公司不會,那公司員工呢?在Google Play無法正常使用、國內統一推送聯盟又未成型之際,恐怕用戶還得忍受這種現狀好一段時間。
你有權限管理系統?不給權限不許用
安卓在近年來也是越來越注重隱私和安全的問題,目前就算是原生版本的安卓系統,也已經加入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權限管理系統。
利用系統的權限管理系統,用戶可以控制某個App是否能夠使用某項權限,而在之前,使用某個App必須全盤接受該App所申請的所有權限。
權限控制系統普及有,有用戶感嘆道,這下終于不必被App強奸了,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權限管理方面,國內的App們上演了一出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你的確可以禁止某些國產App申請某項權限,但這樣做后,該App可能就直接拒絕打開了。沒錯,就算有權限管理系統,你不接受該App的權限申請,就算你裝上了這App也壓根沒法用。
App往往會給出一個看似理直氣壯的理由,例如某權限是功能實現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沒有了該權限App可以拒絕運行等等。然而,這理由是否站得住腳呢?
某些App不給權限,就拒絕提供服務
實際上,禁用某個權限,的確可以令App無法使用相應部分的功能。例如,如果拒絕賦予App攝像權限的話,那么掃描二維碼之類的功能就形同虛設了。
但是,無法使用App內的某個功能,并不等同于無法使用某個App,如果一個App調用不到攝像頭權限,然后拒絕為你提供瀏覽網頁、即時通訊等等功能,怎么看也像是霸王條款。
按照常理,App調用某個權限,應該發生于激活涉及該權限的功能之時。但是,很多國內App在開啟應用的同時,就會檢查權限是否健全。例如,開啟了某個App,還未點開二維碼掃描,就已經彈出攝像頭權限的申請框了。
正是這種濫用權限的現象,令App得以綁架用戶必須賦予某某權限,讓權限管理系統形同虛設。
正確的權限調用機制應該是這樣,某功能需要用到權限,才彈出申請
幸運的是,現在已經越來越少App使用此種策略了。如果想要徹底防范這樣的情況,恐怕用戶必須得折騰一個能夠賦予App假權限的管理系統,Xposed框架中就有類似的工具。
不過,這樣的折騰方法始終門檻太高,如果一個App決心不給權限不許用,恐怕大部分用戶還是得咽下權限捆綁的大禮包。
這些App國內很流行,但你可知有多大的隱私風險
國內App拿權限已經是家常便飯,無論是什么瀏覽器App、天氣App、聊天App,旅游APP、外賣app、不拿你幾十個權限都不好意思。但是,某些App天然就比其他App更加容易泄漏隱私,這類App在國內風行,但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其中的危險性。
前段時間,官媒點名批評WiFi萬能鑰匙泄露隱私,令很多人對App的節操感到憂心忡忡。關于App是否會竊取隱私,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看著國內流行那些App們長長的權限請求列表,你要說它們都能老老實實對隱私只手不伸,在座各位也不會相信。而某些種類的App,天生就比其他App更容易接觸到用戶的隱私,這些App甚至還切實爆出過泄漏隱私的丑聞。哪些App對隱私威脅尤其大?
WiFi共享類App
不少朋友都會使用WiFi共享類App(不一定是WiFi萬能鑰匙)來嘗試蹭網,但是此類App之所以能讓你連上某些加密WiFi,靠的必然是龐大的WiFi密碼數據庫。而這數據庫之中,是否會存在用戶不知情下泄漏出去的隱私?這是非常值得擔憂的。
WiFi共享App會將密碼這類上傳到云端,存在被濫用的風險
WiFi共享功能長久以來,都伴隨著泄露隱私的爭議。
例如,著名的國產ROM MIUI一度將WiFi共享作為賣點,允許用戶將WiFi密碼分享到云端,結果引來了口誅筆伐,現在已經將共享方式修改為不易在公眾傳播的二維碼;
而手機QQ也一度內置WiFi共享功能,幫助用戶連接熱點,但在輿論壓力下,相關功能已經被打入冷宮。
使用一些WiFi分享App,意味著把無線網絡的隱私給對方任人魚肉,但遺憾的是很多國人都沒有意識到這點。
廣告過濾App
說起什么功能最受國人歡迎,廣告過濾或許能夠得到提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廣告猶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為了圍堵這些垃圾信息,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廣告過濾App,尤其是能夠作用于全局的廣告過濾App。
然而,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類App天生就是隱私泄漏的溫床。
很多朋友都熱衷于使用全局過濾廣告的App,這類App不僅能夠過濾掉網頁廣告,甚至還能夠過濾掉App的廣告推送乃至內置廣告。
然而,大多數人對這類廣告過濾App的原理并不知其然,這類App會建立本地網關,將用戶所有網絡連接的流量置之眼皮底下。
一旦流量某些內容和廣告過濾規則匹配,那么廣告就會從流量中剔除,從原理來看,這類App過濾廣告是靠譜的,而實際效果也的確有口皆碑。
把流量交給廣告過濾工具,也意味著把隱私完全交到了別人手里
然而,這類原理的廣告過濾App,卻蘊藏這泄漏隱私的風險。利用網關接管你所有的流量,意味著它除了能對廣告為所欲為,對其他流量也能夠為所欲為。而事實上這類App也沒有令人失望,爆出了暗藏惡意代碼劫持流量的丑聞。
根據著名安全常識火絨的播報,廣為流行的去廣告軟件AdSafe存在流量劫持的行為
手機上全局去廣告App會用VPN接口掌控全局流量,理論上你上網干了啥都能被看得一清二楚
目前AdSafe等去廣告軟件在安卓上也存在對應的版本,這類App會利用VPN來建立安卓的本地網關,有能力劫持流量。
安全/殺毒App
無論在PC還是在手機上,安全類軟件所獲取權限之多,已經能在各類軟件中名列前茅。
在手機上,如果系統已經root了,那么安全軟件更是能夠為所欲為,
某個安全App甚至爆出過私自修改Recovery分區、導致ROM無法正常升級的惡劣事件。安全軟件的節操是否信得過?起碼注重保護隱私的蘋果對它們說不。
某安全廠商就出品過破壞Reocvery的產品,你放心把隱私交給如此節操的廠商么?
網盤/云備份類App
這類App可謂是移動互聯網的核心價值之一了,隨時隨地聯網被數據備份到云上,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
這的確能夠帶來很多便利,例如可以方便地在多平臺同步資料,能夠無縫更換新設備使用,但是,這從客觀上也給隱私帶來了風險。
事實上,網盤/云備份數據泄漏的事故,也并非沒有發生過。
這些事故一部分源于人們的使用疏忽,例如使用云備份功能時,沒有將備份設為私密數據,以至于在搜索引擎中就能夠找到大量隱私;
找這些數據的一大經典方法,就是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來自iPhone;來自DCIM;等關鍵字。
網盤使用不當,太容易泄漏隱私,分分鐘變陳老師,使用必須要慎之又慎
除了人們使用不當,云服務商的疏忽也會導致隱私泄漏。
智能設備及其App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物聯網漸漸成型,智能設備也越來越多進入到千家萬戶中。配合App,智能設備的確可以幫助人們做很多事情,但是不少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些智能設備及其App,其實是天生的隱私扒衣者。
一方面,智能設備們往往擁有出色的隱私數據收集能力,無論是智能手表上的生物感應器、掃地機上的激光探頭,還是智能攝像頭的紅外夜視模式,分分鐘就能比天天都賴著你的女朋友更了解你。
其次,配合App,智能設備是你隱私數據的積極傳遞者,敢把智能旗號打出來的產品,基本上就敢往網上上傳你的隱私數據。
智能設備是天生的隱私收集者,家里什么布局、每天走多少路、睡多久,都能記錄得一清二楚
智能設備并非沒有爆出過隱私泄漏方面的丑聞。例如前一陣子,多個黃網上都爆出了大量偷拍的性愛視頻,這些視頻還打著某著名智能攝像頭的水?。挥掷缒持悄苈酚善鳎坏俪钟脩羯暇W流量、對網頁內容偷天換日,還會向服務器發送用戶訪問過的鏈接以及與之相關的設備信息,這些信息被不少人視為隱私。
黃網上曾傳出大量打著某智能攝像頭水印的大尺度視頻,由于可能水印是偽造,因此水印打碼處理
只要花一點錢,就可以買到網絡攝像頭的登錄信息,隱私蕩然無存(圖片來自網絡)
附: 2018中國手機APP隱私權限測評報告(來自艾媒咨詢) 結尾 除了上面提到的領域外,其實還有很多應用都對隱私存在威脅,例如我們每天都要接觸的帶云服務的輸入法、云筆記等等。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威脅到隱私的應用只會越來越多,人人門前一畝三分地無人來犯的互聯網田園時代,早已成為絕唱。 把流量交給廣告過濾工具,也意味著把隱私完全交到了別人手里 中國人是否真的對隱私不敏感?種種例子表明,這的確是真的。更多的人并不關心App索取了多少個權限,并不關心某個功能是否存在什么風險,只要軟件應用能工作就行。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會有越來越多的App乃至各種技術,以智能的名義索取更多的隱私。 隱私的泄漏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智能”恐怕最終能進化到比你還了解你自己的程度,這是否會是好事? 這個問題還是交給時間來回答吧! 來源:投其所要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附: 2018中國手機APP隱私權限測評報告(來自艾媒咨詢)
結尾
除了上面提到的領域外,其實還有很多應用都對隱私存在威脅,例如我們每天都要接觸的帶云服務的輸入法、云筆記等等。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威脅到隱私的應用只會越來越多,人人門前一畝三分地無人來犯的互聯網田園時代,早已成為絕唱。
中國人是否真的對隱私不敏感?種種例子表明,這的確是真的。更多的人并不關心App索取了多少個權限,并不關心某個功能是否存在什么風險,只要軟件應用能工作就行。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會有越來越多的App乃至各種技術,以智能的名義索取更多的隱私。
隱私的泄漏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智能”恐怕最終能進化到比你還了解你自己的程度,這是否會是好事?
這個問題還是交給時間來回答吧!
來源:投其所要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國內隱私泄漏的嚴重程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隱私泄露早已經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日常,什么大數據時代你懂的,就是掌握多數人的數據,包括他們的位置、愛好,買過什么、想要買什么!等等等等等等……。少數人們對此怨氣滿滿,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麻木不仁漠不關心的!
國人的隱私是否真的不值錢?
的確,國內的隱私泄露問題無比嚴峻,特別是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后,各家互聯網廠商大顯神通,令人驚嘆于一個個表面光鮮的正規企業原來竟能有如此吃相。特別是在安卓平臺上,App們對用戶隱私的拿取可謂是喪心病狂。這具體表現在哪里?這就來看看吧。
同一個App,國內版竟要求更多權限
在國內隨便找一個App安裝,你往往會碰到長得令人頭疼的權限申請列表,這點相信大家在日常使用中早已經深有體會。但是,很多人或許并不知道,這種現象往往是國內版本的App特有的。同一個App,國際版本所申請的權限,很多時候要比國內版的要更加干凈!
這并非是灰產哥危言聳聽。如果你有條件到Google Play上逛一逛,會發現某些國內常見的App也有上架。
但和國內版本不同,這些在Google Play上架的國產App,對權限的渴求卻并沒有國內版本那么喪心病狂。
例如,最近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吃雞官方手游,騰訊也在Google Play上架了《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的國際版本《PUBG MOBILE》。
但和國內版本不同,國際版的《PUBG MOBILE》只申請了14個權限,而國內版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卻申請了31個權限!
這是否真的有必要呢?
同樣的游戲,國際版(左)所需的權限就是要比國內版的更少
對比兩個版本的官方吃雞,可以發現很多涉及隱私的權限申請,在國際版本都沒有出現。例如,國內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會申請GPS定位,會申請修改系統配置,會申請開機啟動,這些權限在國際的《PUBG MOBILE》都是沒有申請的。
此種現象是否國產App獨有?并非如此。一些來自國外的App,國際版本同樣要比中國版所申請的權限要更少。例如亞馬遜官方商城的App,在Google Play上架的版本申請了21個權限,而在中國發行的版本卻足足申請了41個權限之多。
亞馬遜國際版(左)和國內版相比,不僅國產App如此,國外的App也是如此,國際版的權限更少
為何同一個App,國內版會要求更多權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國際版本的App能夠調用Google服務框架去實現推送、記錄等功能,而國內App卻沒有這個條件——Google Play服務和國內是絕緣的,為了實現類似功能,國內App只能利用一些第三方API,而這些API通常需要App申請額外的權限才能接入。
又例如,Google Play的隱私政策雖然寬松,但還是存在的,而國內基本就沒這回事。
國內無法使用Google服務,很多App依賴第三方API實現推送等功能,這會申請額外多的權限
種種因素作用下,國內版本App會索取更多權限,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一些國內版本的App索取更多權限是為了實現正常功能,而不是為了偷隱私,但索取更多的權限,在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了泄漏用戶隱私的風險——就拿接入第三方API為例,你很難保證這個第三方API是否會出賣用戶隱私。即使公司不會,那公司員工呢?在Google Play無法正常使用、國內統一推送聯盟又未成型之際,恐怕用戶還得忍受這種現狀好一段時間。
你有權限管理系統?不給權限不許用
安卓在近年來也是越來越注重隱私和安全的問題,目前就算是原生版本的安卓系統,也已經加入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權限管理系統。
利用系統的權限管理系統,用戶可以控制某個App是否能夠使用某項權限,而在之前,使用某個App必須全盤接受該App所申請的所有權限。
權限控制系統普及有,有用戶感嘆道,這下終于不必被App強奸了,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權限管理方面,國內的App們上演了一出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你的確可以禁止某些國產App申請某項權限,但這樣做后,該App可能就直接拒絕打開了。沒錯,就算有權限管理系統,你不接受該App的權限申請,就算你裝上了這App也壓根沒法用。
App往往會給出一個看似理直氣壯的理由,例如某權限是功能實現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沒有了該權限App可以拒絕運行等等。然而,這理由是否站得住腳呢?
某些App不給權限,就拒絕提供服務
實際上,禁用某個權限,的確可以令App無法使用相應部分的功能。例如,如果拒絕賦予App攝像權限的話,那么掃描二維碼之類的功能就形同虛設了。
但是,無法使用App內的某個功能,并不等同于無法使用某個App,如果一個App調用不到攝像頭權限,然后拒絕為你提供瀏覽網頁、即時通訊等等功能,怎么看也像是霸王條款。
按照常理,App調用某個權限,應該發生于激活涉及該權限的功能之時。但是,很多國內App在開啟應用的同時,就會檢查權限是否健全。例如,開啟了某個App,還未點開二維碼掃描,就已經彈出攝像頭權限的申請框了。
正是這種濫用權限的現象,令App得以綁架用戶必須賦予某某權限,讓權限管理系統形同虛設。
正確的權限調用機制應該是這樣,某功能需要用到權限,才彈出申請
幸運的是,現在已經越來越少App使用此種策略了。如果想要徹底防范這樣的情況,恐怕用戶必須得折騰一個能夠賦予App假權限的管理系統,Xposed框架中就有類似的工具。
不過,這樣的折騰方法始終門檻太高,如果一個App決心不給權限不許用,恐怕大部分用戶還是得咽下權限捆綁的大禮包。
這些App國內很流行,但你可知有多大的隱私風險
國內App拿權限已經是家常便飯,無論是什么瀏覽器App、天氣App、聊天App,旅游APP、外賣app、不拿你幾十個權限都不好意思。但是,某些App天然就比其他App更加容易泄漏隱私,這類App在國內風行,但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其中的危險性。
前段時間,官媒點名批評WiFi萬能鑰匙泄露隱私,令很多人對App的節操感到憂心忡忡。關于App是否會竊取隱私,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看著國內流行那些App們長長的權限請求列表,你要說它們都能老老實實對隱私只手不伸,在座各位也不會相信。而某些種類的App,天生就比其他App更容易接觸到用戶的隱私,這些App甚至還切實爆出過泄漏隱私的丑聞。哪些App對隱私威脅尤其大?
WiFi共享類App
不少朋友都會使用WiFi共享類App(不一定是WiFi萬能鑰匙)來嘗試蹭網,但是此類App之所以能讓你連上某些加密WiFi,靠的必然是龐大的WiFi密碼數據庫。而這數據庫之中,是否會存在用戶不知情下泄漏出去的隱私?這是非常值得擔憂的。
WiFi共享App會將密碼這類上傳到云端,存在被濫用的風險
WiFi共享功能長久以來,都伴隨著泄露隱私的爭議。
例如,著名的國產ROM MIUI一度將WiFi共享作為賣點,允許用戶將WiFi密碼分享到云端,結果引來了口誅筆伐,現在已經將共享方式修改為不易在公眾傳播的二維碼;
而手機QQ也一度內置WiFi共享功能,幫助用戶連接熱點,但在輿論壓力下,相關功能已經被打入冷宮。
使用一些WiFi分享App,意味著把無線網絡的隱私給對方任人魚肉,但遺憾的是很多國人都沒有意識到這點。
廣告過濾App
說起什么功能最受國人歡迎,廣告過濾或許能夠得到提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廣告猶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為了圍堵這些垃圾信息,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廣告過濾App,尤其是能夠作用于全局的廣告過濾App。
然而,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類App天生就是隱私泄漏的溫床。
很多朋友都熱衷于使用全局過濾廣告的App,這類App不僅能夠過濾掉網頁廣告,甚至還能夠過濾掉App的廣告推送乃至內置廣告。
然而,大多數人對這類廣告過濾App的原理并不知其然,這類App會建立本地網關,將用戶所有網絡連接的流量置之眼皮底下。
一旦流量某些內容和廣告過濾規則匹配,那么廣告就會從流量中剔除,從原理來看,這類App過濾廣告是靠譜的,而實際效果也的確有口皆碑。
把流量交給廣告過濾工具,也意味著把隱私完全交到了別人手里
然而,這類原理的廣告過濾App,卻蘊藏這泄漏隱私的風險。利用網關接管你所有的流量,意味著它除了能對廣告為所欲為,對其他流量也能夠為所欲為。而事實上這類App也沒有令人失望,爆出了暗藏惡意代碼劫持流量的丑聞。
根據著名安全常識火絨的播報,廣為流行的去廣告軟件AdSafe存在流量劫持的行為
手機上全局去廣告App會用VPN接口掌控全局流量,理論上你上網干了啥都能被看得一清二楚
目前AdSafe等去廣告軟件在安卓上也存在對應的版本,這類App會利用VPN來建立安卓的本地網關,有能力劫持流量。
安全/殺毒App
無論在PC還是在手機上,安全類軟件所獲取權限之多,已經能在各類軟件中名列前茅。
在手機上,如果系統已經root了,那么安全軟件更是能夠為所欲為,
某個安全App甚至爆出過私自修改Recovery分區、導致ROM無法正常升級的惡劣事件。安全軟件的節操是否信得過?起碼注重保護隱私的蘋果對它們說不。
某安全廠商就出品過破壞Reocvery的產品,你放心把隱私交給如此節操的廠商么?
網盤/云備份類App
這類App可謂是移動互聯網的核心價值之一了,隨時隨地聯網被數據備份到云上,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
這的確能夠帶來很多便利,例如可以方便地在多平臺同步資料,能夠無縫更換新設備使用,但是,這從客觀上也給隱私帶來了風險。
事實上,網盤/云備份數據泄漏的事故,也并非沒有發生過。
這些事故一部分源于人們的使用疏忽,例如使用云備份功能時,沒有將備份設為私密數據,以至于在搜索引擎中就能夠找到大量隱私;
找這些數據的一大經典方法,就是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來自iPhone;來自DCIM;等關鍵字。
網盤使用不當,太容易泄漏隱私,分分鐘變陳老師,使用必須要慎之又慎
除了人們使用不當,云服務商的疏忽也會導致隱私泄漏。
智能設備及其App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物聯網漸漸成型,智能設備也越來越多進入到千家萬戶中。配合App,智能設備的確可以幫助人們做很多事情,但是不少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些智能設備及其App,其實是天生的隱私扒衣者。
一方面,智能設備們往往擁有出色的隱私數據收集能力,無論是智能手表上的生物感應器、掃地機上的激光探頭,還是智能攝像頭的紅外夜視模式,分分鐘就能比天天都賴著你的女朋友更了解你。
其次,配合App,智能設備是你隱私數據的積極傳遞者,敢把智能旗號打出來的產品,基本上就敢往網上上傳你的隱私數據。
智能設備是天生的隱私收集者,家里什么布局、每天走多少路、睡多久,都能記錄得一清二楚
智能設備并非沒有爆出過隱私泄漏方面的丑聞。例如前一陣子,多個黃網上都爆出了大量偷拍的性愛視頻,這些視頻還打著某著名智能攝像頭的水?。挥掷缒持悄苈酚善鳎坏俪钟脩羯暇W流量、對網頁內容偷天換日,還會向服務器發送用戶訪問過的鏈接以及與之相關的設備信息,這些信息被不少人視為隱私。
黃網上曾傳出大量打著某智能攝像頭水印的大尺度視頻,由于可能水印是偽造,因此水印打碼處理
只要花一點錢,就可以買到網絡攝像頭的登錄信息,隱私蕩然無存(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