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為“中國制造”的典型性行業——照明行業提供服務的媒體人,我們公司規模不大,遠不能和您建立的阿里商業帝國相提并論。但作為在大眾媒體、產業媒體分別從業超過10年的從業者,我一直在觀察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一直在和產業一線的企業耳鬢廝磨,對由實體產業之苦痛而引發的更大范圍的社會之痛,感同身受。我想把最近的一些觀察和思考與您分享,既是代表數量龐大的中小微實體的呼聲,也傳達我們對您的期望。希望在您主導下的阿里巴巴集團能夠利用強大的生態條件,為中國實體經濟的“去痛苦化”找到新路徑,找到新方法。
重傷的商業地產
今年6月,在珠江三角洲城市江門,我去拜訪一個朋友,他所在的小區就在市政府對面,是當地非常“高大上”的商住一體化樓盤。那是一個工作日的下午,天有點陰,并不太熱,但臨街的鋪面基本都拉閘上鎖,開門營業者十之一二。據介紹,6年前開盤時,這里住宅5000元/㎡,商鋪均價則超過4萬元/㎡。6年后,小區住宅價格已經漲到1萬元以上,二手商鋪價格卻跌至2萬元也無人問津。知情人透露,個別租出去的商鋪,租金也極低,業主連還銀行利息也不夠。
著名的萬達廣場在江門也有項目,當年開盤時均價5萬元左右,如今客流稀少,二手商鋪2萬元/㎡出手亦難。江門另一個號稱要打造全球最大“燈飾旗艦綜合體”的商業項目2012年奠基,至今不能開業,發展商左支右絀,資金鏈斷裂,上千個業主欲哭無淚。
在珠三角的另一個城市中山,其下轄的古鎮鎮號稱“中國燈都”,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經營燈具生意的商人都要來此看貨進貨,10年前可謂萬商云集,一鋪難求,客人常埋怨連買支水的地方都沒有(因為雜貨鋪很少,所有商鋪都在賣燈),吃飯更是要跑到幾公里外的隔壁鎮(因為當地很少餐館,餐館利潤沒有賣燈好)。優質商鋪的租金最高曾超過1000元/月/㎡。現在呢,燈都還是那個燈都,街道還是那條街道,但是商鋪的生意大不如前,許多底層商鋪常年在門上貼著“轉租”的字樣,有的商鋪乃至商場都改成了飯館,“燈飾一條街”變成了“飯館一條街”。
在珠三角其他地方,東莞虎門、順德樂從、南海大瀝、中山大涌、佛山南莊等著名的專業市場所在地,都曾經萬商云集,但如今歷史上最繁榮輝煌的時期都已遠去,徜徉其間,明顯可嗅出一股蕭索的氣息。
在有“千年商都”之稱的廣州,火車站廣場對面的白馬服裝批發市場,當年最瘋狂的時候租金到過1萬元/月/㎡,現在早就不復盛況;火車站附近的三元里一帶是國內最大的皮具集散地,有多家大型的皮具市場,以前人頭攢動,現在客流比以前少多了,有經營者反映真正賺錢的商家最多在兩成左右。在廣州的CBD珠江新城核心地段,10年來住宅的漲幅遠遠超過商鋪。一位資深的置業顧問告訴我,現在二手商鋪基本沒有成交。即使是最好的地段,底層商鋪空置求租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珠三角和廣州的情況是這樣,沈陽、南寧、武漢、成都、南昌、西安、太原的情況又如何呢?為了寫這封信,我設計了一份問卷,通過公司在各地的工作人員做了一輪市場調查,這些城市商鋪空置、賣場過剩的情況大同小異。
發達地區、中心城市的情況如此,三四線五六線城市的情況更加糟糕。我今年4月到過江西省贛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城,超過1公里長的商業街基本荒廢,商鋪門前開始長草,只有一家修車鋪沒精打采地開著門,路上半天難見行人車輛,仿如鬼街。
全國300個左右地級市,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這樣的鬼鋪、鬼市、鬼街、鬼城到底有多少呢?沒人做過確切的統計。有的商業物業建了一半扔在那里,或者建起來卻沒有驗收、沒有開業,就像一堆鋼筋混凝土的尸體。
原本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綠地和樹林,但在“黃金十年”各地建造了無數這樣的步行街、商業城、大賣場,許多商業物業是用銀行的貸款建起來的,多年之后不僅越來越沒價值,有的可能還要花錢把他們拆掉炸掉,銀行的貸款更是不可能收回來了。
每個關門的商鋪、空置的商城背后,都是一把把辛酸的淚水。
因為生意不好,有的商鋪頻繁轉手,一遍遍“坑人”,一個個經營者賠了裝修費賠了人工費賠了管理費最后還要“清倉大甩賣”走人。而商鋪的業主往往因出租無門、資產減值而大罵發展商是大騙子。發展商呢?當年為了賣鋪,固然使用了很多營銷套路,可是他們的苦又有誰知道呢?我有一個友人,經營燈飾照明產品30年,身家應該有幾個億。看到燈具生意越來越難做,房地產商卻日進斗金,牛氣哄哄,終于忍不住誘惑,先后投資了兩個商業地產項目,卻時運不濟,都成了爛尾盤,現金加銀行貸款共虧了四五個億。“辛辛苦苦幾十年,一遭回到解放前。”這位朋友內心郁悶,積勞成疾,大病一場,不到半年駕鶴西去。
由于商業地產強大的吸金致富能力,大量社會資本曾趨之若鶩。僅在廣東中山市古鎮鎮及周邊幾個鎮區,10年前同時規劃的商業地產總量就達到300萬平方米左右。這幾年陸續建成后,有的爛尾,有的開而不張,有的張而不旺。富麗堂皇的裝修與冷冷清清的客流形成鮮明的反差。
憑借無處不在的萬達廣場,王健林先生一度曾為中國首富,其子王思聰更被萬千小女生稱為“國民老公”。萬達廣場堪稱中國商業地產第一品牌,這兩年也不得不轉型,更多采取合作模式,不出錢而輸出品牌和管理。萬達其實是看到風險越來越大,所以自己盡量不投入,但那些和萬達合作的中小發展商很可能是最后的接棒者。最近這些年全國各地某鎮某縣某市的首富倒在甚至死在商業地產上的,數字一定嚇人。
商業地產已經是“一級重傷”,其原因除了前幾年基層政府與開發商聯手過度開發,商業物業總量過剩,電商的沖擊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言以蔽之,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本質就是網上商業地產。與鋼筋混凝土的傳統商業地產比起來,它們邊際成本的增加很少,但體量可以無邊無際。這是一場新商業對傳統商業、網上商業地產對實體商業地產的大革命!
革命者
馬云先生是電商的符號性人物,也是我們這個商業時代光芒四射的英雄。
我讀過不少關于您的文章,知道您早年創業也非常苦逼,和現在做實體經濟的苦逼老板們沒什么兩樣。“夢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您像中國千千萬萬個懷著希望或者“不得已上路”的創業者一樣,扛過大麻包,辦過翻譯社,搞過“中國黃頁”,受過無數屈辱,人前笑臉人后淚往肚里流,事業也起色不大。1999年18羅漢以50萬元創辦阿里的時候,有的也只是飄忽的夢想和不著邊際的激情,到處找人投資,經常被人當成騙子。中國疆域之大,資金之多(尤其是浙江民間資本豐富),您求告無門,找過很多大佬但無人理睬。因為“忽悠”不到中國人,不得不“忽悠”外國人,這也是現在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的歷史原因。
您的名字取得好,“云上之人”,編織概念,云里霧里,最終騰云駕霧一飛沖天。阿里巴巴早期的商業模式是清晰的,就是B2B,在工廠和客戶之間搭建信息平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切入點精準,價值觀和方法論也都是對的。
阿里巴巴的成立碰上了好時候。中國經過多年艱難談判于2001年加入WTO,全面融入國際貿易大家庭,價廉物美的“中國制造”與壁壘被打開的國際消費市場之間開始平滑地鏈接。而海量的中國中小企業和海量的海外客戶之間需要打破“信息不對稱”,阿里生逢其時。我記得在一年兩度的廣交會上,曾多次看到“阿里巴巴”的廣告大氣球在空中醒目地飄蕩。
但對您來說,B2B的生意太小了,撐不起您心中的偉大夢想。您的機遇來自2003年的“非典”。這場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疫情讓舉國恐慌,人們不敢出門,但生活仍需繼續,針對C端的網上購物迎來了爆發的節點。“淘寶”應運而生。
淘寶帶來兩個最直接的后果,網上商城開始分流傳統商業的客流,同一品類的海量商品同臺比價讓商品的價格被徹底穿透。綿延上千年、以渠道分銷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商業模式開始嘩啦嘩啦地垮塌。我猜想那時候您晚上躺在床上一定能聽到傳統商業垮塌的巨大聲浪。
人類自有商業文明以來就形成的渠道鏈條共享利潤的商業模式自此敲響了喪鐘。“去中間化”的商業模式很快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傳統商業基本毫無還手之力,既無法組織系統性的輿論反擊,在具體運營上更缺乏任何有效的狙擊手段。
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對傳統商業發動的這場革命基本上是摧枯拉朽的。2009年,淘寶首開雙11購物節,銷售額為0.52億元;2010年,淘寶商城(2012年改成天貓)雙11銷售額為9.36億元;2011年,33.6億元;2012年,191億元;2013年,交易額突破1億元只用了55秒,最終成交額352億元;2014年,571億元;2015年,912.17億元;2016年,1207億元;2017年,1682億元,再次刷新紀錄!8年時間,增長3000多倍!1682億元卻只是1天的銷售額!
對傳統商業來講,還有什么樣的洪水猛獸比這樣的進攻更具破壞性呢?
此長而彼消,在淘寶、天貓勢如破竹、高歌猛進的同時,傳統商業業態呈拋物線式下滑乃至崩潰,關店潮起,一片哀啼!看看近幾年來實體店“血流成河”的名單,百貨類的包括百盛、友誼商店、華聯商廈、新華百貨、萬達百貨、八佰伴、天虹商場、西單商場等;超市類的則有沃爾瑪、百佳、家樂福、麥德龍、人人樂、永旺、華潤萬家、華潤蘇果、大商集團等;紛紛關店的品牌專賣店除國內品牌雅戈爾、九牧王、貴人鳥、李寧、美特斯邦威、達芙妮等,連國際大牌LV、GUCCI、BURBERRY、PRADA等也難以幸免。世界500強排名第一的沃爾瑪在中國一樣關店關店關店,2012年關店5家,2013年關店15家,2014年關店16家,2015年2016年共關店14家,2017年上半年關店已創歷史新高。
這是一場高階文明對低階文明的慘烈屠殺。就像當年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對陣義和團的刀斧棍棒,就像歐洲殖民者以先進的火器對付赤裸上身手持弓箭的印第安人。其慘烈程度不忍卒睹,而勝敗更從一開始就已注定。
記得阿里在央視做過一個廣告,畫面中恰如好萊塢某災難大片呈現的場景,寬闊的街道上空無一人,人類似乎剛遭受過“外星人”的攻擊,遭到了滅頂之災。最后廣告畫面中彈出“淘寶”網的LOGO和字幕。
在中國國情下,很多商人信奉低調做人,悶聲發財,而阿里不僅知道宣傳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宣傳的精髓是什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最有效,宣傳口號總是簡潔而直指人心。其造詣讓我們這些專門學習和實踐宣傳學、現代媒體傳播的“專業人士”也不免驚訝。
您建立了一個非常有利于電商發展的輿論場,把電商塑造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而且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更加加強了阿里在這場新商業革命中的優勢。您代表的新商業戰陣里還有京東劉強東、蘇寧張近東乃至后起的拼多多黃崢等一眾人馬,雖然你們彼此之間也存在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此為另一話題,按下不說。
商業革命的后果
在這場新商業對舊商業的革命中,您的陣營獲得了完勝。這場革命至少造成了以下幾方面的后果。
第一,億萬消費者獲得了以較高性價比隨時隨地購物的方便。
現在在中國無論是誰,躺在家里的沙發上還是躺在三亞的沙灘上,動動手指頭就可購買到任何心儀的商品,而且會有快遞小哥送貨上門。(淘寶上一直被詬病的假貨問題不在本文討論范疇,同時淘寶也在不斷演化,阿里的流量也在向天貓傾斜。)
第二,大量傳統類型的社會財富已經或即將被消滅。
在中國,互聯網富豪們處在財富金字塔的頂端,總是占領封面、占領頭條,風光無限。而社會的大多數所謂有產者,最大量的是小資產階層(譬如租鋪開店的小夫妻,資產可能幾十萬上百萬)、中產階層(譬如商業地產的業主,資產可能在幾百萬左右)、較大資產階層(譬如區域性中小型商業物業的開發商,資產可能幾千萬或過億)。這些人幾乎都成為這波互聯網商業革命的革命對象。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這場革命中財富遭到洗劫,資產在減值,更不乏一些人由有產者變成返貧者負債者,跑路、破產、欠債、失信甚至跳樓。當新商業陣營的兄弟們高歌猛進彈冠相慶的時候,有誰會留意那些躲在城市街角舔著傷口、默默流淚的傳統商業的“遺老”呢?
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空置的商鋪、冷清的賣場,背后則是大量以人民幣計價的社會財富如云煙般散去。這場革命的背后,傳統商業地產的沉沒成本有多少,是1000億,1萬億,還是5萬億?這些天文數字般的沉沒成本將由全社會共同來承擔。
第三,制造業的微利化和渠道商的迷茫。
網上商城的海量產品,使得賣家之間的競爭比線下更為激烈,更低的價格基本是討好買家的最有效乃至唯一手段。所以工廠利潤越來越薄,競爭者被迫進入一種怪圈,線上比誰價格更低,線下比誰死得更晚。我曾作文《制造業老板危機,誰知道他們的痛苦指數有多高?》,對制造業微利產生的原因有詳細的分析,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共鳴。中小制造業老板們不善于表達,屬于社會中“沉默的大多數”,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商業理性,有利選擇堅守,無利終將離開。
傳統渠道商在電商的沖擊下也心性大亂,眼瞅著實體店生意每況愈下,紛紛以各種方式觸網。最終的結果是,不觸網不行,觸網的多數也沒用。在我深入接觸的照明行業,早期曾風生水起的“淘品牌”基本都倒下了(現在開一個天貓店的成本就更高了)。我認識一位安徽的朋友,是當地的大經銷商,一年的生意規模有五六個億。他招了幾十個員工,在全網各電商平臺都開了店,網上一年的銷售額已有1個多億,但他告訴我,去掉人工、去掉推廣費用,基本沒錢賺,“都是給阿里打工”!
第四,擊碎了無數小業主小店主的美好夢想。
中國有一種經濟叫“收租經濟”,“一鋪養三代”的箴言更是深入人心。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使得實體商鋪的價值大打折扣,有些商鋪業者高位買入,出租艱難,變成了“三代養一鋪”。商鋪投資從此成為雞肋。自古以來,置業傳家的傳統理念受到了嚴重沖擊,對不少中國百姓來說,買個商鋪坐地收租原是最靠譜的投資,現在也不行了,以后手里有點錢該干點啥好啊?!
不過,商業地產的受傷對中國經濟的轉型也許是好事。前二十年,在中國唯一不會錯的投資就是買房子,但房地產業對其他行業的“擠出效應”以及對地方經濟的“綁架效應”已漸漸顯出惡果。現在中央嚴控住宅價格上漲,您所代表的電商力量用市場手段狠狠教訓了商業地產。資金在房地產業沒了出路,大概率要撤出來,希望能流到實體經濟去。
許多在沿海地區打工的女孩子,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攢了錢,回老家開個店”。打工終非長久計,他鄉永遠非故鄉。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出外打工闖蕩,都是權宜之計,手里存點錢回家開個店是很多人重要的人生夢想,雖然是個“小目標”,但有夢想的人生才是美麗的。電商粉碎了很多人開個傳統小店的夢想,沒有數據支撐、不接入大的電商平臺,普通店鋪想活下來將越來越難,因此打工者回家的路變得更加漫長、更加迷茫。
第五,這場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龐大的阿里商業帝國的形成。
以淘寶、天貓為主構筑的電商板塊,以螞蟻金服(支付寶)為主構筑的金融板塊,成為阿里帝國的兩大旗艦。當買家們在淘寶、天貓買買買的時候,您也開始買買買模式,以“新零售”的名義先后將銀泰商業、蘇寧、三江購物、百聯股份、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企業編入阿里大家庭。阿里自己孵化的零售新物種盒馬鮮生更是迅速布局一二線城市。阿里旗下現在到底有多少企業,我估計你自己都不一定能數得過來。本人學新聞出身,一直關注阿里商業帝國在文化傳媒板塊中的布局,您已參股或控制了眾多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最近還將國內最大的電梯媒體公司分眾傳媒收入囊中。阿里的擴張還在繼續,報道稱阿里在未來某一天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作為阿里集團的掌舵者,您跟美國總統、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理、加拿大總理以及許多外國元首是可以私下會晤的“小伙伴”。作為商業領袖,您的個人魅力超過其他首富的魅力總和,作為一個企業家您獲得的榮耀是其他任何商界人士也無法望其項背的。
毫無疑問,您是許多人眼中的人生贏家,也是這場商業大革命的最大贏家。
如何回饋實體經濟?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一定會有流血犧牲!您領導的這場互聯網商業革命對中國社會影響之深、之廣、對傳統商業破壞力之大、之持久,前無古人。這場革命在社會發展史上無疑具有先進的意義,利益了普羅大眾,但也毀滅了很多商家。被利益者稱您是英雄,并為英雄大唱贊歌;被傷害者則大罵您,這些罵聲您多半是聽不到的。
罵則罵矣,但您是無罪的。阿里合法經營,按章納稅,提升效率,便利顧客,符合當代社會和商業的邏輯,沒毛病。
可是,“我雖不殺伯仁,但伯仁卻因我而死。”對于充滿了理想主義情懷的您來說,主觀上肯定沒想讓那么多的工廠、渠道商、商業地產關門倒閉,但客觀上,這些人的關店、破產、財富縮水乃至被消滅,恰恰又跟電商密不可分。
或曰:你們這些家伙虧則虧矣,死則死矣,干馬云何事?您大概也會說,“不是電商干掉你們,是趨勢干掉了你們!”
沒錯。錯就錯在蕓蕓眾生多營營碌碌于眼前的茍且,能勘破世相、辨其大勢并能應勢而為者總是少數!而人類社會也畢竟不是弱肉強食的原始叢林!在中國國情下,人更是生來平等,每個人都有擺脫貧困更好地活下去的充分理由。
作為龐大的商業帝國的領軍人,作為已經可以影響千千萬萬人的日常生活直至財富消長的中國最重要企業家,現在的您僅僅關心阿里的內部事務已經遠遠不夠。您的每個決策將影響無數人的生計。
由于超級強大,阿里似乎已成為現實商業世界中的“任我行”,擋者非死即傷。在這種商業威懾下,現在很多創業者或者已經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都有一個夢想,就是被您收購。從這些心存幻想的企業角度看,這很可笑,因為被收購的概率太小,夢想太不切實際;但從另一方面看,如果各行各業的主流企業都投靠或掛靠在了您的名下,阿里集團大到令人害怕,這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憂慮呢?
作為一個實體經濟從業者和一個媒體人,我把自己搜集的實體經濟老板們對您的期望歸納了一下,陳述如下:
首先,中國文化講究中庸之道,過猶不及,阿里集團見誰買誰的“買買買”模式真的好嗎?大樹之下,寸草不生,您應該對阿里集團的任性擴張保持一份警覺,給其他經濟體保留一點空間。“風清揚”享譽江湖,但他的追求并不是“一統江湖,千秋萬代”。
其次,阿里旗下已經有大商業板塊、大金融板塊、大文化板塊、大物流板塊,和以阿里云為代表的IT板塊,希望阿里增加一個大制造板塊,設立旨在振興實體經濟的制造業投資基金。中國制造業目前普遍的苦情與電商的野蠻崛起有很大關系,“解鈴還須系鈴人”,您完全可以在國內制造業中篩選出一批精工制造的“隱形冠軍”投資或參股,既為阿里系電商平臺增加了優質供應商,也為中國制造保留了更多的“火種”。最重要的是,您“坐虛向實”的姿態會給苦苦掙扎的中國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帶來亮色、帶來希望。最近您在重慶的智博會上提出中國制造轉型的關鍵一步是實現智能化,實現按需定制,未來90%的零售和制造都將在網上,說明您也在考慮制造業的問題,但這都是宏大思維,阿里如何幫助制造業療傷自強,還有待真正破題。
第三,阿里的巨大成功是在中國特色國情下取得的。當懷感恩之心,回饋社會,回報祖國。現在國人頭上有三座大山,房價、教育和醫療。房地產的事咱不說了,教育、醫療資源供應短缺,學生家長憂心忡忡,病人家屬無可奈何,普通百姓都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阿里集團的擴張為什么不延伸到這兩個領域呢?而且力度最好大點,效果最好明顯點,以便用互聯網之力解民生之困。
第四,中國的富人多,但富人的總體社會形象不良,“仇富”心里在社會一定范圍內蔓延。這些年,“拜金主義”在中國社會彌漫,有的貪官被查抄時家里竟然放著幾噸現金,讓人哭笑不得;有的富豪一擲千金,炫富斗富,讓普通人難受不安,加劇社會的撕裂。您完全可以在這方面帶個好頭。美國首富比爾·蓋茨幾乎把全部的財富都用于成立慈善基金,好朋友巴菲特也將財富交由他管理。您的朋友圈都是豪商巨賈,您作為公眾人物,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社會之表率。阿里雖在公益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但還可以做得聲勢更大。您所宣揚所力行的正確財富觀,對社會之教化必有積極意義。
第五,今時今日,個人的財富數字繼續增加對您來說已沒有太大意義。您現在最佳的角色也許是個布道者、啟蒙者,這也是您最擅長的事情,譬如辦好湖畔大學,號召學生們粉絲們到廣闊天地去改造傳統行業或生發出新的經濟細胞。動員全社會能夠動員的一切力量,共同推動中國商業文明和中國社會的進步,這樣的“馬云生態”可能才是全社會大多數人最樂意接受的局面。現在的湖畔大學基本都是互聯網圈或新商業圈的學員為主,建議湖畔大學開設“實體經濟振興課程”,招收更多傳統制造業的學員,給他們設立助學金,減免學費,如此既可以彌合電商與實體經濟的裂痕,也有可能收到新舊經濟、虛實經濟融合之奇效。
最后想說的是,您是人而非神,一定很累很煩很苦惱,承受的壓力常人很難想象,也需要管道去釋放。道在何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寫信也不是給您添堵,而是讓您了解基層商家之苦,共謀出路。
白云蒼狗,白駒過隙。在歷史長河中,我們都只是短暫的現實中人,您所做的一切被載入中國乃至世界商業史,被后人反復研究,當無異議。我個人對您充滿敬意。一方面心疼那些為電商革命所傷的實體經濟朋友們,一方面也對您抱有很高的期待。與前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相比,您還太年輕,人生的上半場您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革命,下半場剛剛鳴哨開始,您完全可以再掀一場同樣轟轟烈烈的振興實體經濟、創新實體經濟的新革命。如此,虛實皆達于巔峰,人生何其快哉!
期待看到您新的驚人之舉。
寫于廣州深夜2018年8月
作者199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曾在廣東省級大報工作,后投身照明行業,多年來深耕行業內的信息與媒體服務。現為大照明全平臺董事長。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秦朔朋友圈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馬云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為“中國制造”的典型性行業——照明行業提供服務的媒體人,我們公司規模不大,遠不能和您建立的阿里商業帝國相提并論。但作為在大眾媒體、產業媒體分別從業超過10年的從業者,我一直在觀察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一直在和產業一線的企業耳鬢廝磨,對由實體產業之苦痛而引發的更大范圍的社會之痛,感同身受。我想把最近的一些觀察和思考與您分享,既是代表數量龐大的中小微實體的呼聲,也傳達我們對您的期望。希望在您主導下的阿里巴巴集團能夠利用強大的生態條件,為中國實體經濟的“去痛苦化”找到新路徑,找到新方法。
重傷的商業地產
今年6月,在珠江三角洲城市江門,我去拜訪一個朋友,他所在的小區就在市政府對面,是當地非常“高大上”的商住一體化樓盤。那是一個工作日的下午,天有點陰,并不太熱,但臨街的鋪面基本都拉閘上鎖,開門營業者十之一二。據介紹,6年前開盤時,這里住宅5000元/㎡,商鋪均價則超過4萬元/㎡。6年后,小區住宅價格已經漲到1萬元以上,二手商鋪價格卻跌至2萬元也無人問津。知情人透露,個別租出去的商鋪,租金也極低,業主連還銀行利息也不夠。
著名的萬達廣場在江門也有項目,當年開盤時均價5萬元左右,如今客流稀少,二手商鋪2萬元/㎡出手亦難。江門另一個號稱要打造全球最大“燈飾旗艦綜合體”的商業項目2012年奠基,至今不能開業,發展商左支右絀,資金鏈斷裂,上千個業主欲哭無淚。
在珠三角的另一個城市中山,其下轄的古鎮鎮號稱“中國燈都”,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經營燈具生意的商人都要來此看貨進貨,10年前可謂萬商云集,一鋪難求,客人常埋怨連買支水的地方都沒有(因為雜貨鋪很少,所有商鋪都在賣燈),吃飯更是要跑到幾公里外的隔壁鎮(因為當地很少餐館,餐館利潤沒有賣燈好)。優質商鋪的租金最高曾超過1000元/月/㎡。現在呢,燈都還是那個燈都,街道還是那條街道,但是商鋪的生意大不如前,許多底層商鋪常年在門上貼著“轉租”的字樣,有的商鋪乃至商場都改成了飯館,“燈飾一條街”變成了“飯館一條街”。
在珠三角其他地方,東莞虎門、順德樂從、南海大瀝、中山大涌、佛山南莊等著名的專業市場所在地,都曾經萬商云集,但如今歷史上最繁榮輝煌的時期都已遠去,徜徉其間,明顯可嗅出一股蕭索的氣息。
在有“千年商都”之稱的廣州,火車站廣場對面的白馬服裝批發市場,當年最瘋狂的時候租金到過1萬元/月/㎡,現在早就不復盛況;火車站附近的三元里一帶是國內最大的皮具集散地,有多家大型的皮具市場,以前人頭攢動,現在客流比以前少多了,有經營者反映真正賺錢的商家最多在兩成左右。在廣州的CBD珠江新城核心地段,10年來住宅的漲幅遠遠超過商鋪。一位資深的置業顧問告訴我,現在二手商鋪基本沒有成交。即使是最好的地段,底層商鋪空置求租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珠三角和廣州的情況是這樣,沈陽、南寧、武漢、成都、南昌、西安、太原的情況又如何呢?為了寫這封信,我設計了一份問卷,通過公司在各地的工作人員做了一輪市場調查,這些城市商鋪空置、賣場過剩的情況大同小異。
發達地區、中心城市的情況如此,三四線五六線城市的情況更加糟糕。我今年4月到過江西省贛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城,超過1公里長的商業街基本荒廢,商鋪門前開始長草,只有一家修車鋪沒精打采地開著門,路上半天難見行人車輛,仿如鬼街。
全國300個左右地級市,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這樣的鬼鋪、鬼市、鬼街、鬼城到底有多少呢?沒人做過確切的統計。有的商業物業建了一半扔在那里,或者建起來卻沒有驗收、沒有開業,就像一堆鋼筋混凝土的尸體。
原本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綠地和樹林,但在“黃金十年”各地建造了無數這樣的步行街、商業城、大賣場,許多商業物業是用銀行的貸款建起來的,多年之后不僅越來越沒價值,有的可能還要花錢把他們拆掉炸掉,銀行的貸款更是不可能收回來了。
每個關門的商鋪、空置的商城背后,都是一把把辛酸的淚水。
因為生意不好,有的商鋪頻繁轉手,一遍遍“坑人”,一個個經營者賠了裝修費賠了人工費賠了管理費最后還要“清倉大甩賣”走人。而商鋪的業主往往因出租無門、資產減值而大罵發展商是大騙子。發展商呢?當年為了賣鋪,固然使用了很多營銷套路,可是他們的苦又有誰知道呢?我有一個友人,經營燈飾照明產品30年,身家應該有幾個億。看到燈具生意越來越難做,房地產商卻日進斗金,牛氣哄哄,終于忍不住誘惑,先后投資了兩個商業地產項目,卻時運不濟,都成了爛尾盤,現金加銀行貸款共虧了四五個億。“辛辛苦苦幾十年,一遭回到解放前。”這位朋友內心郁悶,積勞成疾,大病一場,不到半年駕鶴西去。
由于商業地產強大的吸金致富能力,大量社會資本曾趨之若鶩。僅在廣東中山市古鎮鎮及周邊幾個鎮區,10年前同時規劃的商業地產總量就達到300萬平方米左右。這幾年陸續建成后,有的爛尾,有的開而不張,有的張而不旺。富麗堂皇的裝修與冷冷清清的客流形成鮮明的反差。
憑借無處不在的萬達廣場,王健林先生一度曾為中國首富,其子王思聰更被萬千小女生稱為“國民老公”。萬達廣場堪稱中國商業地產第一品牌,這兩年也不得不轉型,更多采取合作模式,不出錢而輸出品牌和管理。萬達其實是看到風險越來越大,所以自己盡量不投入,但那些和萬達合作的中小發展商很可能是最后的接棒者。最近這些年全國各地某鎮某縣某市的首富倒在甚至死在商業地產上的,數字一定嚇人。
商業地產已經是“一級重傷”,其原因除了前幾年基層政府與開發商聯手過度開發,商業物業總量過剩,電商的沖擊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言以蔽之,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本質就是網上商業地產。與鋼筋混凝土的傳統商業地產比起來,它們邊際成本的增加很少,但體量可以無邊無際。這是一場新商業對傳統商業、網上商業地產對實體商業地產的大革命!
革命者
馬云先生是電商的符號性人物,也是我們這個商業時代光芒四射的英雄。
我讀過不少關于您的文章,知道您早年創業也非常苦逼,和現在做實體經濟的苦逼老板們沒什么兩樣。“夢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您像中國千千萬萬個懷著希望或者“不得已上路”的創業者一樣,扛過大麻包,辦過翻譯社,搞過“中國黃頁”,受過無數屈辱,人前笑臉人后淚往肚里流,事業也起色不大。1999年18羅漢以50萬元創辦阿里的時候,有的也只是飄忽的夢想和不著邊際的激情,到處找人投資,經常被人當成騙子。中國疆域之大,資金之多(尤其是浙江民間資本豐富),您求告無門,找過很多大佬但無人理睬。因為“忽悠”不到中國人,不得不“忽悠”外國人,這也是現在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的歷史原因。
您的名字取得好,“云上之人”,編織概念,云里霧里,最終騰云駕霧一飛沖天。阿里巴巴早期的商業模式是清晰的,就是B2B,在工廠和客戶之間搭建信息平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切入點精準,價值觀和方法論也都是對的。
阿里巴巴的成立碰上了好時候。中國經過多年艱難談判于2001年加入WTO,全面融入國際貿易大家庭,價廉物美的“中國制造”與壁壘被打開的國際消費市場之間開始平滑地鏈接。而海量的中國中小企業和海量的海外客戶之間需要打破“信息不對稱”,阿里生逢其時。我記得在一年兩度的廣交會上,曾多次看到“阿里巴巴”的廣告大氣球在空中醒目地飄蕩。
但對您來說,B2B的生意太小了,撐不起您心中的偉大夢想。您的機遇來自2003年的“非典”。這場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疫情讓舉國恐慌,人們不敢出門,但生活仍需繼續,針對C端的網上購物迎來了爆發的節點。“淘寶”應運而生。
淘寶帶來兩個最直接的后果,網上商城開始分流傳統商業的客流,同一品類的海量商品同臺比價讓商品的價格被徹底穿透。綿延上千年、以渠道分銷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商業模式開始嘩啦嘩啦地垮塌。我猜想那時候您晚上躺在床上一定能聽到傳統商業垮塌的巨大聲浪。
人類自有商業文明以來就形成的渠道鏈條共享利潤的商業模式自此敲響了喪鐘。“去中間化”的商業模式很快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傳統商業基本毫無還手之力,既無法組織系統性的輿論反擊,在具體運營上更缺乏任何有效的狙擊手段。
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對傳統商業發動的這場革命基本上是摧枯拉朽的。2009年,淘寶首開雙11購物節,銷售額為0.52億元;2010年,淘寶商城(2012年改成天貓)雙11銷售額為9.36億元;2011年,33.6億元;2012年,191億元;2013年,交易額突破1億元只用了55秒,最終成交額352億元;2014年,571億元;2015年,912.17億元;2016年,1207億元;2017年,1682億元,再次刷新紀錄!8年時間,增長3000多倍!1682億元卻只是1天的銷售額!
對傳統商業來講,還有什么樣的洪水猛獸比這樣的進攻更具破壞性呢?
此長而彼消,在淘寶、天貓勢如破竹、高歌猛進的同時,傳統商業業態呈拋物線式下滑乃至崩潰,關店潮起,一片哀啼!看看近幾年來實體店“血流成河”的名單,百貨類的包括百盛、友誼商店、華聯商廈、新華百貨、萬達百貨、八佰伴、天虹商場、西單商場等;超市類的則有沃爾瑪、百佳、家樂福、麥德龍、人人樂、永旺、華潤萬家、華潤蘇果、大商集團等;紛紛關店的品牌專賣店除國內品牌雅戈爾、九牧王、貴人鳥、李寧、美特斯邦威、達芙妮等,連國際大牌LV、GUCCI、BURBERRY、PRADA等也難以幸免。世界500強排名第一的沃爾瑪在中國一樣關店關店關店,2012年關店5家,2013年關店15家,2014年關店16家,2015年2016年共關店14家,2017年上半年關店已創歷史新高。
這是一場高階文明對低階文明的慘烈屠殺。就像當年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對陣義和團的刀斧棍棒,就像歐洲殖民者以先進的火器對付赤裸上身手持弓箭的印第安人。其慘烈程度不忍卒睹,而勝敗更從一開始就已注定。
記得阿里在央視做過一個廣告,畫面中恰如好萊塢某災難大片呈現的場景,寬闊的街道上空無一人,人類似乎剛遭受過“外星人”的攻擊,遭到了滅頂之災。最后廣告畫面中彈出“淘寶”網的LOGO和字幕。
在中國國情下,很多商人信奉低調做人,悶聲發財,而阿里不僅知道宣傳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宣傳的精髓是什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最有效,宣傳口號總是簡潔而直指人心。其造詣讓我們這些專門學習和實踐宣傳學、現代媒體傳播的“專業人士”也不免驚訝。
您建立了一個非常有利于電商發展的輿論場,把電商塑造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而且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更加加強了阿里在這場新商業革命中的優勢。您代表的新商業戰陣里還有京東劉強東、蘇寧張近東乃至后起的拼多多黃崢等一眾人馬,雖然你們彼此之間也存在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此為另一話題,按下不說。
商業革命的后果
在這場新商業對舊商業的革命中,您的陣營獲得了完勝。這場革命至少造成了以下幾方面的后果。
第一,億萬消費者獲得了以較高性價比隨時隨地購物的方便。
現在在中國無論是誰,躺在家里的沙發上還是躺在三亞的沙灘上,動動手指頭就可購買到任何心儀的商品,而且會有快遞小哥送貨上門。(淘寶上一直被詬病的假貨問題不在本文討論范疇,同時淘寶也在不斷演化,阿里的流量也在向天貓傾斜。)
第二,大量傳統類型的社會財富已經或即將被消滅。
在中國,互聯網富豪們處在財富金字塔的頂端,總是占領封面、占領頭條,風光無限。而社會的大多數所謂有產者,最大量的是小資產階層(譬如租鋪開店的小夫妻,資產可能幾十萬上百萬)、中產階層(譬如商業地產的業主,資產可能在幾百萬左右)、較大資產階層(譬如區域性中小型商業物業的開發商,資產可能幾千萬或過億)。這些人幾乎都成為這波互聯網商業革命的革命對象。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這場革命中財富遭到洗劫,資產在減值,更不乏一些人由有產者變成返貧者負債者,跑路、破產、欠債、失信甚至跳樓。當新商業陣營的兄弟們高歌猛進彈冠相慶的時候,有誰會留意那些躲在城市街角舔著傷口、默默流淚的傳統商業的“遺老”呢?
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空置的商鋪、冷清的賣場,背后則是大量以人民幣計價的社會財富如云煙般散去。這場革命的背后,傳統商業地產的沉沒成本有多少,是1000億,1萬億,還是5萬億?這些天文數字般的沉沒成本將由全社會共同來承擔。
第三,制造業的微利化和渠道商的迷茫。
網上商城的海量產品,使得賣家之間的競爭比線下更為激烈,更低的價格基本是討好買家的最有效乃至唯一手段。所以工廠利潤越來越薄,競爭者被迫進入一種怪圈,線上比誰價格更低,線下比誰死得更晚。我曾作文《制造業老板危機,誰知道他們的痛苦指數有多高?》,對制造業微利產生的原因有詳細的分析,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共鳴。中小制造業老板們不善于表達,屬于社會中“沉默的大多數”,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商業理性,有利選擇堅守,無利終將離開。
傳統渠道商在電商的沖擊下也心性大亂,眼瞅著實體店生意每況愈下,紛紛以各種方式觸網。最終的結果是,不觸網不行,觸網的多數也沒用。在我深入接觸的照明行業,早期曾風生水起的“淘品牌”基本都倒下了(現在開一個天貓店的成本就更高了)。我認識一位安徽的朋友,是當地的大經銷商,一年的生意規模有五六個億。他招了幾十個員工,在全網各電商平臺都開了店,網上一年的銷售額已有1個多億,但他告訴我,去掉人工、去掉推廣費用,基本沒錢賺,“都是給阿里打工”!
第四,擊碎了無數小業主小店主的美好夢想。
中國有一種經濟叫“收租經濟”,“一鋪養三代”的箴言更是深入人心。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使得實體商鋪的價值大打折扣,有些商鋪業者高位買入,出租艱難,變成了“三代養一鋪”。商鋪投資從此成為雞肋。自古以來,置業傳家的傳統理念受到了嚴重沖擊,對不少中國百姓來說,買個商鋪坐地收租原是最靠譜的投資,現在也不行了,以后手里有點錢該干點啥好啊?!
不過,商業地產的受傷對中國經濟的轉型也許是好事。前二十年,在中國唯一不會錯的投資就是買房子,但房地產業對其他行業的“擠出效應”以及對地方經濟的“綁架效應”已漸漸顯出惡果。現在中央嚴控住宅價格上漲,您所代表的電商力量用市場手段狠狠教訓了商業地產。資金在房地產業沒了出路,大概率要撤出來,希望能流到實體經濟去。
許多在沿海地區打工的女孩子,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攢了錢,回老家開個店”。打工終非長久計,他鄉永遠非故鄉。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出外打工闖蕩,都是權宜之計,手里存點錢回家開個店是很多人重要的人生夢想,雖然是個“小目標”,但有夢想的人生才是美麗的。電商粉碎了很多人開個傳統小店的夢想,沒有數據支撐、不接入大的電商平臺,普通店鋪想活下來將越來越難,因此打工者回家的路變得更加漫長、更加迷茫。
第五,這場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龐大的阿里商業帝國的形成。
以淘寶、天貓為主構筑的電商板塊,以螞蟻金服(支付寶)為主構筑的金融板塊,成為阿里帝國的兩大旗艦。當買家們在淘寶、天貓買買買的時候,您也開始買買買模式,以“新零售”的名義先后將銀泰商業、蘇寧、三江購物、百聯股份、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企業編入阿里大家庭。阿里自己孵化的零售新物種盒馬鮮生更是迅速布局一二線城市。阿里旗下現在到底有多少企業,我估計你自己都不一定能數得過來。本人學新聞出身,一直關注阿里商業帝國在文化傳媒板塊中的布局,您已參股或控制了眾多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最近還將國內最大的電梯媒體公司分眾傳媒收入囊中。阿里的擴張還在繼續,報道稱阿里在未來某一天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作為阿里集團的掌舵者,您跟美國總統、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理、加拿大總理以及許多外國元首是可以私下會晤的“小伙伴”。作為商業領袖,您的個人魅力超過其他首富的魅力總和,作為一個企業家您獲得的榮耀是其他任何商界人士也無法望其項背的。
毫無疑問,您是許多人眼中的人生贏家,也是這場商業大革命的最大贏家。
如何回饋實體經濟?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一定會有流血犧牲!您領導的這場互聯網商業革命對中國社會影響之深、之廣、對傳統商業破壞力之大、之持久,前無古人。這場革命在社會發展史上無疑具有先進的意義,利益了普羅大眾,但也毀滅了很多商家。被利益者稱您是英雄,并為英雄大唱贊歌;被傷害者則大罵您,這些罵聲您多半是聽不到的。
罵則罵矣,但您是無罪的。阿里合法經營,按章納稅,提升效率,便利顧客,符合當代社會和商業的邏輯,沒毛病。
可是,“我雖不殺伯仁,但伯仁卻因我而死。”對于充滿了理想主義情懷的您來說,主觀上肯定沒想讓那么多的工廠、渠道商、商業地產關門倒閉,但客觀上,這些人的關店、破產、財富縮水乃至被消滅,恰恰又跟電商密不可分。
或曰:你們這些家伙虧則虧矣,死則死矣,干馬云何事?您大概也會說,“不是電商干掉你們,是趨勢干掉了你們!”
沒錯。錯就錯在蕓蕓眾生多營營碌碌于眼前的茍且,能勘破世相、辨其大勢并能應勢而為者總是少數!而人類社會也畢竟不是弱肉強食的原始叢林!在中國國情下,人更是生來平等,每個人都有擺脫貧困更好地活下去的充分理由。
作為龐大的商業帝國的領軍人,作為已經可以影響千千萬萬人的日常生活直至財富消長的中國最重要企業家,現在的您僅僅關心阿里的內部事務已經遠遠不夠。您的每個決策將影響無數人的生計。
由于超級強大,阿里似乎已成為現實商業世界中的“任我行”,擋者非死即傷。在這種商業威懾下,現在很多創業者或者已經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都有一個夢想,就是被您收購。從這些心存幻想的企業角度看,這很可笑,因為被收購的概率太小,夢想太不切實際;但從另一方面看,如果各行各業的主流企業都投靠或掛靠在了您的名下,阿里集團大到令人害怕,這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憂慮呢?
作為一個實體經濟從業者和一個媒體人,我把自己搜集的實體經濟老板們對您的期望歸納了一下,陳述如下:
首先,中國文化講究中庸之道,過猶不及,阿里集團見誰買誰的“買買買”模式真的好嗎?大樹之下,寸草不生,您應該對阿里集團的任性擴張保持一份警覺,給其他經濟體保留一點空間。“風清揚”享譽江湖,但他的追求并不是“一統江湖,千秋萬代”。
其次,阿里旗下已經有大商業板塊、大金融板塊、大文化板塊、大物流板塊,和以阿里云為代表的IT板塊,希望阿里增加一個大制造板塊,設立旨在振興實體經濟的制造業投資基金。中國制造業目前普遍的苦情與電商的野蠻崛起有很大關系,“解鈴還須系鈴人”,您完全可以在國內制造業中篩選出一批精工制造的“隱形冠軍”投資或參股,既為阿里系電商平臺增加了優質供應商,也為中國制造保留了更多的“火種”。最重要的是,您“坐虛向實”的姿態會給苦苦掙扎的中國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帶來亮色、帶來希望。最近您在重慶的智博會上提出中國制造轉型的關鍵一步是實現智能化,實現按需定制,未來90%的零售和制造都將在網上,說明您也在考慮制造業的問題,但這都是宏大思維,阿里如何幫助制造業療傷自強,還有待真正破題。
第三,阿里的巨大成功是在中國特色國情下取得的。當懷感恩之心,回饋社會,回報祖國。現在國人頭上有三座大山,房價、教育和醫療。房地產的事咱不說了,教育、醫療資源供應短缺,學生家長憂心忡忡,病人家屬無可奈何,普通百姓都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阿里集團的擴張為什么不延伸到這兩個領域呢?而且力度最好大點,效果最好明顯點,以便用互聯網之力解民生之困。
第四,中國的富人多,但富人的總體社會形象不良,“仇富”心里在社會一定范圍內蔓延。這些年,“拜金主義”在中國社會彌漫,有的貪官被查抄時家里竟然放著幾噸現金,讓人哭笑不得;有的富豪一擲千金,炫富斗富,讓普通人難受不安,加劇社會的撕裂。您完全可以在這方面帶個好頭。美國首富比爾·蓋茨幾乎把全部的財富都用于成立慈善基金,好朋友巴菲特也將財富交由他管理。您的朋友圈都是豪商巨賈,您作為公眾人物,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社會之表率。阿里雖在公益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但還可以做得聲勢更大。您所宣揚所力行的正確財富觀,對社會之教化必有積極意義。
第五,今時今日,個人的財富數字繼續增加對您來說已沒有太大意義。您現在最佳的角色也許是個布道者、啟蒙者,這也是您最擅長的事情,譬如辦好湖畔大學,號召學生們粉絲們到廣闊天地去改造傳統行業或生發出新的經濟細胞。動員全社會能夠動員的一切力量,共同推動中國商業文明和中國社會的進步,這樣的“馬云生態”可能才是全社會大多數人最樂意接受的局面。現在的湖畔大學基本都是互聯網圈或新商業圈的學員為主,建議湖畔大學開設“實體經濟振興課程”,招收更多傳統制造業的學員,給他們設立助學金,減免學費,如此既可以彌合電商與實體經濟的裂痕,也有可能收到新舊經濟、虛實經濟融合之奇效。
最后想說的是,您是人而非神,一定很累很煩很苦惱,承受的壓力常人很難想象,也需要管道去釋放。道在何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寫信也不是給您添堵,而是讓您了解基層商家之苦,共謀出路。
白云蒼狗,白駒過隙。在歷史長河中,我們都只是短暫的現實中人,您所做的一切被載入中國乃至世界商業史,被后人反復研究,當無異議。我個人對您充滿敬意。一方面心疼那些為電商革命所傷的實體經濟朋友們,一方面也對您抱有很高的期待。與前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相比,您還太年輕,人生的上半場您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革命,下半場剛剛鳴哨開始,您完全可以再掀一場同樣轟轟烈烈的振興實體經濟、創新實體經濟的新革命。如此,虛實皆達于巔峰,人生何其快哉!
期待看到您新的驚人之舉。
寫于廣州深夜2018年8月
作者199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曾在廣東省級大報工作,后投身照明行業,多年來深耕行業內的信息與媒體服務。現為大照明全平臺董事長。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秦朔朋友圈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