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報記者 陳標志 賈俊杰丨河南、海南、北京報道
居民十幾年拿不到房產證,這個社區被國務院大督查抓了典型。
8月24日,國務院大督查第31督查組深入新疆烏魯木齊市街道社區實地調查。位于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青峰路的惠民小區1-3期工程,始建于2006年,總共1639戶家庭,這是一個棚戶區改造工程。原棚戶區居民在舊房拆遷后就地安置入住,但期盼的房產證到今天都沒拿到手。
一位惠民小區居民質疑稱:哪有十幾年不發房產證的。我們都住10年了,更別說他們一期住戶了。
從透露的信息看,督查組先后前往惠民小區所在居委會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召集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核實情況。經查,問題確實存在,而且惠民小區的居民此前向烏魯木齊市政府相關部門投訴過20多次,但相關部門來回扯皮,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
督查組當即責成烏魯木齊市、區兩級政府和涉及辦理房產證的多個部門負責人迅速成立工作專班,查找原因,落實責任,依法依規解決好辦理房產證難的問題。
惠民小區居民尷尬的處境,集中反映了國內許多城市房地產市場一直存在的房產證“困局”。
房產證之殤
河南駐馬店美域美家被抵押辦不出房產證的住宅樓 中房報記者 賈俊杰⁄攝
7月8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來到河南駐馬店美域美家小區調查業主房產被公告要拍賣的風波,業主王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房子從2013年開始購買至今,不但沒有辦理房產證,小區部分房產及車庫還被開發商抵押了,接下來還要公開招標拍賣,真是不可想象,住了幾年,竟然不是自己的房子,我們除了尋求政府解決,真不知道如何辦?這比爛尾樓還可怕!”
業主王先生說,最近看到債權人長城資產公司公告要處置所抵押房產,我們才知道在房產證之外,開發商在售房之前就把小區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了。
據知情人介紹,開發商雅居園置業注冊資金才2000萬元,而開發占地211.3畝、建筑面積47萬多平方米的大體量住宅社區,其基本投資條件都不具備,走到今天地步并不出乎意料。據稱開發商從項目開發之初就大量以民間借貸方式融資,并支付高額利息,拆東墻補西墻來維持資金周轉,以致后期經營無法維系,身陷追債風波糾紛中,想到抵押在建項目償付前期債務,“買房人就這樣被綁上了開發商的債務戰車”。
千里之外的海南。7月16日上午,從內地趕來海南的數十名老年人,在海口市國興大道的綠化帶邊躑躅。他們要找開發商要房產證的說法。
這些老年人此前彼此并不認識,只是因為房產證一事,他們才走到了一起。
事情是這樣的,在2014年至2015年期間,通過海南一家航空公司職工宣傳,這些老人相繼購買了由其集團開發、位于澄邁老城海口火車南站旁的幸福家園住宅樓,并在航空公司的大廈售樓部付清了購房全款,并把契稅、房屋維修基金和個人資料一起交給了售樓部。
老人們說,簽完了購房合同,他們就等待拿屬于自己的房產證了。可至今4年多了,小區仍有160多戶(也有說140多戶)業主仍未取得不動產證。在此期間,很多業主三番五次找到航空公司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售樓部、海南第一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澄邁(縣)房管局,希望能給一個明確的答復,然而業主們在漫長的等待中收到的卻是一些推托之詞,比如領導出差了,系統升級呀,等等。“我們想拿到一個屬于我們的房產證怎么這么難呢?老百姓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沒有一個為我們主持公道的地方嗎?”在采訪時,業主們無奈又不滿意地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傾訴說。
到底是誰在阻礙居民業主拿到房產證?幾經周折溝通后,7月20日上午,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到了澄邁縣不動產登記中心相關負責人。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幸福家園A區(A棟)部分業主已經辦理了不動產證,沒有辦理的是B區的大部分業主,沒有辦理不動產證是開發商自身的原因。該相關人員向記者解釋:“開發商未給業主辦證,我所知道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一筆200多萬元的代辦費問題。”
上述不動產登記中心人員告訴記者,該小區有兩個開發商(其并未透露開發商的名稱——記者注),A開發商委托B開發商辦理房產證(不動產證),代辦費大概為200多萬元,但A開發商沒有將這筆費用及時到位,B開發商只是將自己名下的房屋辦理了房產證,暫停為A開發商辦理,所以業主的房產證就這樣被耽擱了。
最后,該負責人稱,“目前開發商已在為業主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至于什么時候能辦好,這取決于開發商(或業主)提供的材料是否完整。只要材料符合要求,我們將依法為業主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手續”。
從河南駐馬店和海南澄邁兩個項目存在的房產證發不出案例,記者活生生地發現,房地產開發存在著大量違法違規的黑洞,并且長期游離在監管之外,直至居民被推到集體維權的地步。
房產證,竟讓房地產蒙羞
買房6年沒房產證,幸福家園一位業主感覺房子不是自己的 中房報記者 陳標志⁄攝
除了上述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的實地調查事例,拿到房產證到底有多難?
今年6月12月,一則《省委書記怒了!小區居民房產證居然十年辦不下來》的新聞刷屏全國,這則新聞說的是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在一次會議中大怒,他說,“安徽某市有個小區10年沒辦房產證,面對居民頻頻上訪,相關部門拿政府文件說事,一直拖著不辦”。
省委書記發怒的原因和事情的真實情況是:安徽某市(合肥)駱崗街道官塘社區美丹家園小區居民房產證,近十年時間沒有辦下來。相關單位的回復很官方:“美丹家園小區屬回遷安置小區,于2009年竣工回遷。因強電工程尚未通過驗收,導致不能辦理綜合驗收,不具備辦理不動產權證條件。目前,駱崗街道正積極協調住建、供電等部門,加快推進小區綜合驗收及不動產權證辦理等各項工作……”
這起事件中,和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的其他房產證事件如出一轍,并不是居民的錯,但他們承擔了“錯”的成本和結果。
更有讓人咋舌的案例。廣州之前有一個叫駿業閣小區的業主們,為一本屬于自己的房產證,起訴開發商要求盡快辦理房產證并支付違約金。業主們一審和二審都贏了官司,但隨后并沒有見到房產證。
而今年6月份發生的江西省九江市四季春暉項目、數百位業主的房產證辦不下來的事件,更是讓人再次領教開發商擅自更改規劃的嚴重后果,以及監管的“無牙老虎”盲區。業主們反映,拿不到房產證與開發商擅自改變建設規劃有關,業主們認為開發商的行為導致無法通過驗收,影響到他們拿房產證。當地不動產登記局則建議業主起訴開發商。
可是,起訴就管用了嗎?廣州的案例已經提供了樣本參考。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發現,類似房產證勝訴官司,在四川等地方也出現過,但最后也只是業主通過法院強制執行拿到違約金。而業主要的是手里能有一本屬于自己的房產證,那是他們花了半輩子甚至一輩子積蓄買房應該得到的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一份心安。河南駐馬店美域美家的居民業主就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房產證不辦理,我們一輩子心血購買的房屋面臨被債權方收走的可能,哪個人能淡定得了?”
對于房產證,居民業主要的不是一連串的疑問,也不是一連串的謎底,更不是一連串的推諉。例如前面提到的海南澄邁案例,明明交易簽約時是業主在開發商的集團公司場地完成,小區門口也掛著航空公司旗下的地產公司名稱,但面對記者采訪,對方就是矢口否認自己是開發商。“那些廣大沒有被國務院督查組抓到的社區,更應該是平時國土和房管部門要去面對和解決問題的地方,不能總在推諉和推卸責任中過。”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稱。
在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過程中,海南澄邁幸福家園小區B12棟某單元一名女性住戶告訴記者,她是經人介紹,早在2013年就在該小區購買了房子,但尚未拿到房產證,“沒有房產證,我們當然心里不踏實,感覺房子不是自己的!”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房報記者 陳標志 賈俊杰丨河南、海南、北京報道
居民十幾年拿不到房產證,這個社區被國務院大督查抓了典型。
8月24日,國務院大督查第31督查組深入新疆烏魯木齊市街道社區實地調查。位于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青峰路的惠民小區1-3期工程,始建于2006年,總共1639戶家庭,這是一個棚戶區改造工程。原棚戶區居民在舊房拆遷后就地安置入住,但期盼的房產證到今天都沒拿到手。
一位惠民小區居民質疑稱:哪有十幾年不發房產證的。我們都住10年了,更別說他們一期住戶了。
從透露的信息看,督查組先后前往惠民小區所在居委會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召集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核實情況。經查,問題確實存在,而且惠民小區的居民此前向烏魯木齊市政府相關部門投訴過20多次,但相關部門來回扯皮,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
督查組當即責成烏魯木齊市、區兩級政府和涉及辦理房產證的多個部門負責人迅速成立工作專班,查找原因,落實責任,依法依規解決好辦理房產證難的問題。
惠民小區居民尷尬的處境,集中反映了國內許多城市房地產市場一直存在的房產證“困局”。
房產證之殤
河南駐馬店美域美家被抵押辦不出房產證的住宅樓 中房報記者 賈俊杰⁄攝
7月8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來到河南駐馬店美域美家小區調查業主房產被公告要拍賣的風波,業主王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房子從2013年開始購買至今,不但沒有辦理房產證,小區部分房產及車庫還被開發商抵押了,接下來還要公開招標拍賣,真是不可想象,住了幾年,竟然不是自己的房子,我們除了尋求政府解決,真不知道如何辦?這比爛尾樓還可怕!”
業主王先生說,最近看到債權人長城資產公司公告要處置所抵押房產,我們才知道在房產證之外,開發商在售房之前就把小區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了。
據知情人介紹,開發商雅居園置業注冊資金才2000萬元,而開發占地211.3畝、建筑面積47萬多平方米的大體量住宅社區,其基本投資條件都不具備,走到今天地步并不出乎意料。據稱開發商從項目開發之初就大量以民間借貸方式融資,并支付高額利息,拆東墻補西墻來維持資金周轉,以致后期經營無法維系,身陷追債風波糾紛中,想到抵押在建項目償付前期債務,“買房人就這樣被綁上了開發商的債務戰車”。
千里之外的海南。7月16日上午,從內地趕來海南的數十名老年人,在海口市國興大道的綠化帶邊躑躅。他們要找開發商要房產證的說法。
這些老年人此前彼此并不認識,只是因為房產證一事,他們才走到了一起。
事情是這樣的,在2014年至2015年期間,通過海南一家航空公司職工宣傳,這些老人相繼購買了由其集團開發、位于澄邁老城海口火車南站旁的幸福家園住宅樓,并在航空公司的大廈售樓部付清了購房全款,并把契稅、房屋維修基金和個人資料一起交給了售樓部。
老人們說,簽完了購房合同,他們就等待拿屬于自己的房產證了。可至今4年多了,小區仍有160多戶(也有說140多戶)業主仍未取得不動產證。在此期間,很多業主三番五次找到航空公司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售樓部、海南第一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澄邁(縣)房管局,希望能給一個明確的答復,然而業主們在漫長的等待中收到的卻是一些推托之詞,比如領導出差了,系統升級呀,等等。“我們想拿到一個屬于我們的房產證怎么這么難呢?老百姓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沒有一個為我們主持公道的地方嗎?”在采訪時,業主們無奈又不滿意地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傾訴說。
到底是誰在阻礙居民業主拿到房產證?幾經周折溝通后,7月20日上午,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到了澄邁縣不動產登記中心相關負責人。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幸福家園A區(A棟)部分業主已經辦理了不動產證,沒有辦理的是B區的大部分業主,沒有辦理不動產證是開發商自身的原因。該相關人員向記者解釋:“開發商未給業主辦證,我所知道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一筆200多萬元的代辦費問題。”
上述不動產登記中心人員告訴記者,該小區有兩個開發商(其并未透露開發商的名稱——記者注),A開發商委托B開發商辦理房產證(不動產證),代辦費大概為200多萬元,但A開發商沒有將這筆費用及時到位,B開發商只是將自己名下的房屋辦理了房產證,暫停為A開發商辦理,所以業主的房產證就這樣被耽擱了。
最后,該負責人稱,“目前開發商已在為業主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至于什么時候能辦好,這取決于開發商(或業主)提供的材料是否完整。只要材料符合要求,我們將依法為業主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手續”。
從河南駐馬店和海南澄邁兩個項目存在的房產證發不出案例,記者活生生地發現,房地產開發存在著大量違法違規的黑洞,并且長期游離在監管之外,直至居民被推到集體維權的地步。
房產證,竟讓房地產蒙羞
買房6年沒房產證,幸福家園一位業主感覺房子不是自己的 中房報記者 陳標志⁄攝
除了上述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的實地調查事例,拿到房產證到底有多難?
今年6月12月,一則《省委書記怒了!小區居民房產證居然十年辦不下來》的新聞刷屏全國,這則新聞說的是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在一次會議中大怒,他說,“安徽某市有個小區10年沒辦房產證,面對居民頻頻上訪,相關部門拿政府文件說事,一直拖著不辦”。
省委書記發怒的原因和事情的真實情況是:安徽某市(合肥)駱崗街道官塘社區美丹家園小區居民房產證,近十年時間沒有辦下來。相關單位的回復很官方:“美丹家園小區屬回遷安置小區,于2009年竣工回遷。因強電工程尚未通過驗收,導致不能辦理綜合驗收,不具備辦理不動產權證條件。目前,駱崗街道正積極協調住建、供電等部門,加快推進小區綜合驗收及不動產權證辦理等各項工作……”
這起事件中,和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的其他房產證事件如出一轍,并不是居民的錯,但他們承擔了“錯”的成本和結果。
更有讓人咋舌的案例。廣州之前有一個叫駿業閣小區的業主們,為一本屬于自己的房產證,起訴開發商要求盡快辦理房產證并支付違約金。業主們一審和二審都贏了官司,但隨后并沒有見到房產證。
而今年6月份發生的江西省九江市四季春暉項目、數百位業主的房產證辦不下來的事件,更是讓人再次領教開發商擅自更改規劃的嚴重后果,以及監管的“無牙老虎”盲區。業主們反映,拿不到房產證與開發商擅自改變建設規劃有關,業主們認為開發商的行為導致無法通過驗收,影響到他們拿房產證。當地不動產登記局則建議業主起訴開發商。
可是,起訴就管用了嗎?廣州的案例已經提供了樣本參考。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發現,類似房產證勝訴官司,在四川等地方也出現過,但最后也只是業主通過法院強制執行拿到違約金。而業主要的是手里能有一本屬于自己的房產證,那是他們花了半輩子甚至一輩子積蓄買房應該得到的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一份心安。河南駐馬店美域美家的居民業主就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房產證不辦理,我們一輩子心血購買的房屋面臨被債權方收走的可能,哪個人能淡定得了?”
對于房產證,居民業主要的不是一連串的疑問,也不是一連串的謎底,更不是一連串的推諉。例如前面提到的海南澄邁案例,明明交易簽約時是業主在開發商的集團公司場地完成,小區門口也掛著航空公司旗下的地產公司名稱,但面對記者采訪,對方就是矢口否認自己是開發商。“那些廣大沒有被國務院督查組抓到的社區,更應該是平時國土和房管部門要去面對和解決問題的地方,不能總在推諉和推卸責任中過。”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稱。
在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過程中,海南澄邁幸福家園小區B12棟某單元一名女性住戶告訴記者,她是經人介紹,早在2013年就在該小區購買了房子,但尚未拿到房產證,“沒有房產證,我們當然心里不踏實,感覺房子不是自己的!”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