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第五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場館已經基本布展完畢。 本報記者郝飛攝
數讀改革開放四川旅游成果
●四川現有世界級旅游資源11個以及400多處國家級以上自然資源
●從2014年至今,四川連續4年實現旅游總收入增長超千億。去年旅游總收入超過8900億元
●全省400多萬人從事旅游服務,以旅游為主導產業或重要產業的行政村超過5000個,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戶達5萬戶
●從2014年起,四川入境游人數以每年超過30萬人次的速度增長,去年四川共接待入境游客336.2萬人次,同比增長9.9%
□本報記者吳曉彤楊藝茂
9月6日,峨眉山景區迎來遠客——參加第五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的展商和嘉賓。在前往金頂的路上,身背貨物、彎腰前進的挑山工老楊告訴他們:“我在山里走了20年,看著華藏寺恢復、普賢銅像落成,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景區。”山道的每級臺階、廟宇都是老楊這樣的挑山工們一磚一瓦背上來的。
日歷翻回1979年,峨眉山正式對外開放。從1982年成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到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再到如今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峨眉山景區走過的40年亦如四川旅游改革發展的濃縮史。
從以景區為核心以觀光為主體的門票經濟,逐步轉變到以觀光為基礎以過夜為核心以休閑體驗為主體的綜合經濟,改革開放讓四川旅游在多方面打開新局面,四川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到旅游經濟強省的轉變。
今年,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旅游強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四川旅游再次走到“拐點”——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努力完成旅游投資建設“雙千億”,加快建成“萬億級”旅游產業集群,四川旅游正迎來“黃金時代”。
稟賦引領突破
從大到強邁步“萬億級”
“再耐心等等,當它‘補妝歸來’時,一定是最美的樣子。”9月5日上午,九寨溝景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肖維陽和往常一樣走進景區,準備到幾個地災治理點了解情況。因為去年的一場地震,一次在世界范圍內尚屬首次的重建,讓九寨溝在安靜中學會等待。
這不是九寨溝的第一次等待。1978年以前,九寨溝不僅“養在深閨”,遍布其間的林場也正經歷被砍伐的“陣痛”。直至1978年被國務院劃為自然風景保護區。作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九寨溝1984年才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從那以后,樂山大佛-峨眉山景區、都江堰-青城山景區和大熊貓保護區相繼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可以說,改革開放以后的四川旅游業是以世界遺產為龍頭,逐步興盛發展起來的。”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胡斌細數,四川現有世界級旅游資源11個以及400多處國家級以上自然資源。
如此厚實的“家底”,四川旅游發展自然底氣十足。
同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廣元市劍閣縣旅游局局長王顯峰回顧了劍門蜀道作為景區“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1993年8月對游客開放,在2007年前不斷修建基礎設施,形成最為初級的觀光旅游;2008年至2010年,以恢復重建為契機,劍門關深挖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紅軍文化等,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開發重建,結束了長期以來有景無區、有文無形的歷史;2011年劍門關景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劍門關景區管理局,負責景區的經營管理;隨后,劍門關不斷提檔升級,通過新技術新手段啟動創5A智慧景區建設。
從A級到5A,意味著景區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服務設施等硬件條件得以完善,景區管理水平、保護方式、特色文化挖掘等軟件條件不斷提升。2007年,四川5A級旅游景區實現零的突破,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峨眉山景區、九寨溝景區躋身其中;經過10年發展,2017年四川5A級旅游景區數量上升至12個,居全國第四。
軟硬兼施擦亮四川旅游金字招牌,“十二五”期間,四川旅游總收入達20708億元,是“十一五”的3.12倍,年均增速達26.9%。從2014年至今,四川連續4年實現旅游總收入增長超千億。去年旅游總收入超過8900億元,離萬億產業僅一步之遙。
全域旅游“先行區”
破題50%最具潛力資源
9月6日上午,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八美鎮雀兒村,游客絡繹不絕。“幸好年初擴建了自家客房,不然到了周末,客人就會住不下。”藏家樂主人沖翁甲心頭樂開了花。近幾年,雀兒村抓住四川藏區旅游加快發展契機,興建旅游基礎設施,發展特色旅游產業,成了川西旅游環線上小有名氣的旅游村寨。
情歌故鄉康定、“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亞丁、迷醉的丹巴美人谷……雀兒村所在的甘孜,2013年3月拉開打造中國全域旅游先行區的大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全域15.3萬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
“四川50%以上的世界級、國家級旅游資源分布在藏區。四川藏區是全省旅游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是四川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撐。”省旅游發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大對藏區旅游發展的扶持力度,四川每年從省級旅游發展資金中拿出1/3用于藏區旅游項目建設。2014年出臺《四川藏區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出8條精品旅游環線,覆蓋甘孜、阿壩和涼山木里最成熟、最具核心吸引力的區域。
多年前,制約四川藏區旅游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交通。近年來,隨著都汶高速、雅康高速、瀘石高速等通車或建設,鄉鎮通油路、村通公路,藏區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從陸地到空中,藏區不斷構建立體交通網絡,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紅原機場相繼通航,“旅游+交通”讓全域旅游發展“大提速”。
四川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旅游飯”。目前,全省400多萬人從事旅游服務,以旅游為主導產業或重要產業的行政村超過5000個,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戶達5萬戶。
“旅游業已進入全民旅游和個性旅游為主的階段,全域旅游是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也是立足四川實際,切實實現群眾增收致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必然要求。”在胡斌看來,全域旅游促進城鄉旅游互動和城鄉一體,帶動廣大鄉村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廁所革命、道路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在新時期下,更要以此為抓手,著力塑造世界級旅游品牌,打造高質量旅游產品體系,提升現代旅游服務品質,推動四川旅游高質量發展。
激活“以會促旅”
四川旅游主動擁抱世界
9月5日,第五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開幕前夕,參會買家客商考察樂山旅游資源。“大熊貓為全世界熟知,但峨眉-大佛這些壯麗景色,知道的外國游客有限。”來過樂山多次的泰國成興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書廳希望,旅博會能為四川旅游提供向全球旅行商及游客展示的機會。
8月31日至9月3日,第四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在成都舉行,大會現場簽訂40個旅游項目合作協議,簽約金額達1086.6億元。
一周時間,兩場盛會,從四川旅游第一城成都到著名旅游城市樂山。這是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召開后,推動“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形成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四川旅游主動擁抱世界的開放姿態。
一個地區旅游經濟是否強大,入境游是重要衡量指標。四川發展入境游的思路成竹在胸,“請進來”+“走出去”——打好旅游營銷“組合拳”,“國際范兒”大營銷理念推動著四川邁向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2003年起,四川連續舉辦若干屆高規格的旅游發展大會,實現四川旅游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旅游發展模式,還激活四川“以節促旅”。
得益于過去鋪就的發展基石,旅博會、國際文化旅游節、全球旅游網絡營運商合作交流會,一個又一個國際展會吸引著世界旅游界。于是,亞太旅游協會第64屆年會、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2016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紛紛落戶四川。
世界都知道四川是熊貓的故鄉,憑借大熊貓的熱點,四川旅游境外營銷近年來走遍亞洲、歐洲和美洲,讓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知道“四川,不僅僅有大熊貓”。
以“不僅僅有大熊貓”為核心吸引力的四川入境游愈加紅火,從2014年起,四川入境游人數以每年超過30萬人次的速度增長,去年四川共接待入境游客336.2萬人次,同比增長9.9%。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四川旅游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架起友誼橋梁。今年,2018“熊貓走世界·美麗四川”旅游推介活動走進巴拿馬、墨西哥、摩洛哥、土耳其、以色列等國家,每到一地都掀起“四川熱”。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9月6日,第五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場館已經基本布展完畢。 本報記者郝飛攝
數讀改革開放四川旅游成果
●四川現有世界級旅游資源11個以及400多處國家級以上自然資源
●從2014年至今,四川連續4年實現旅游總收入增長超千億。去年旅游總收入超過8900億元
●全省400多萬人從事旅游服務,以旅游為主導產業或重要產業的行政村超過5000個,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戶達5萬戶
●從2014年起,四川入境游人數以每年超過30萬人次的速度增長,去年四川共接待入境游客336.2萬人次,同比增長9.9%
□本報記者吳曉彤楊藝茂
9月6日,峨眉山景區迎來遠客——參加第五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的展商和嘉賓。在前往金頂的路上,身背貨物、彎腰前進的挑山工老楊告訴他們:“我在山里走了20年,看著華藏寺恢復、普賢銅像落成,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景區。”山道的每級臺階、廟宇都是老楊這樣的挑山工們一磚一瓦背上來的。
日歷翻回1979年,峨眉山正式對外開放。從1982年成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到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再到如今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峨眉山景區走過的40年亦如四川旅游改革發展的濃縮史。
從以景區為核心以觀光為主體的門票經濟,逐步轉變到以觀光為基礎以過夜為核心以休閑體驗為主體的綜合經濟,改革開放讓四川旅游在多方面打開新局面,四川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到旅游經濟強省的轉變。
今年,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旅游強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四川旅游再次走到“拐點”——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努力完成旅游投資建設“雙千億”,加快建成“萬億級”旅游產業集群,四川旅游正迎來“黃金時代”。
稟賦引領突破
從大到強邁步“萬億級”
“再耐心等等,當它‘補妝歸來’時,一定是最美的樣子。”9月5日上午,九寨溝景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肖維陽和往常一樣走進景區,準備到幾個地災治理點了解情況。因為去年的一場地震,一次在世界范圍內尚屬首次的重建,讓九寨溝在安靜中學會等待。
這不是九寨溝的第一次等待。1978年以前,九寨溝不僅“養在深閨”,遍布其間的林場也正經歷被砍伐的“陣痛”。直至1978年被國務院劃為自然風景保護區。作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九寨溝1984年才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從那以后,樂山大佛-峨眉山景區、都江堰-青城山景區和大熊貓保護區相繼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可以說,改革開放以后的四川旅游業是以世界遺產為龍頭,逐步興盛發展起來的。”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胡斌細數,四川現有世界級旅游資源11個以及400多處國家級以上自然資源。
如此厚實的“家底”,四川旅游發展自然底氣十足。
同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廣元市劍閣縣旅游局局長王顯峰回顧了劍門蜀道作為景區“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1993年8月對游客開放,在2007年前不斷修建基礎設施,形成最為初級的觀光旅游;2008年至2010年,以恢復重建為契機,劍門關深挖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紅軍文化等,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開發重建,結束了長期以來有景無區、有文無形的歷史;2011年劍門關景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劍門關景區管理局,負責景區的經營管理;隨后,劍門關不斷提檔升級,通過新技術新手段啟動創5A智慧景區建設。
從A級到5A,意味著景區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服務設施等硬件條件得以完善,景區管理水平、保護方式、特色文化挖掘等軟件條件不斷提升。2007年,四川5A級旅游景區實現零的突破,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峨眉山景區、九寨溝景區躋身其中;經過10年發展,2017年四川5A級旅游景區數量上升至12個,居全國第四。
軟硬兼施擦亮四川旅游金字招牌,“十二五”期間,四川旅游總收入達20708億元,是“十一五”的3.12倍,年均增速達26.9%。從2014年至今,四川連續4年實現旅游總收入增長超千億。去年旅游總收入超過8900億元,離萬億產業僅一步之遙。
全域旅游“先行區”
破題50%最具潛力資源
9月6日上午,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八美鎮雀兒村,游客絡繹不絕。“幸好年初擴建了自家客房,不然到了周末,客人就會住不下。”藏家樂主人沖翁甲心頭樂開了花。近幾年,雀兒村抓住四川藏區旅游加快發展契機,興建旅游基礎設施,發展特色旅游產業,成了川西旅游環線上小有名氣的旅游村寨。
情歌故鄉康定、“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亞丁、迷醉的丹巴美人谷……雀兒村所在的甘孜,2013年3月拉開打造中國全域旅游先行區的大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全域15.3萬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
“四川50%以上的世界級、國家級旅游資源分布在藏區。四川藏區是全省旅游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是四川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撐。”省旅游發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大對藏區旅游發展的扶持力度,四川每年從省級旅游發展資金中拿出1/3用于藏區旅游項目建設。2014年出臺《四川藏區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出8條精品旅游環線,覆蓋甘孜、阿壩和涼山木里最成熟、最具核心吸引力的區域。
多年前,制約四川藏區旅游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交通。近年來,隨著都汶高速、雅康高速、瀘石高速等通車或建設,鄉鎮通油路、村通公路,藏區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從陸地到空中,藏區不斷構建立體交通網絡,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紅原機場相繼通航,“旅游+交通”讓全域旅游發展“大提速”。
四川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旅游飯”。目前,全省400多萬人從事旅游服務,以旅游為主導產業或重要產業的行政村超過5000個,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戶達5萬戶。
“旅游業已進入全民旅游和個性旅游為主的階段,全域旅游是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也是立足四川實際,切實實現群眾增收致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必然要求。”在胡斌看來,全域旅游促進城鄉旅游互動和城鄉一體,帶動廣大鄉村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廁所革命、道路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在新時期下,更要以此為抓手,著力塑造世界級旅游品牌,打造高質量旅游產品體系,提升現代旅游服務品質,推動四川旅游高質量發展。
激活“以會促旅”
四川旅游主動擁抱世界
9月5日,第五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開幕前夕,參會買家客商考察樂山旅游資源。“大熊貓為全世界熟知,但峨眉-大佛這些壯麗景色,知道的外國游客有限。”來過樂山多次的泰國成興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書廳希望,旅博會能為四川旅游提供向全球旅行商及游客展示的機會。
8月31日至9月3日,第四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在成都舉行,大會現場簽訂40個旅游項目合作協議,簽約金額達1086.6億元。
一周時間,兩場盛會,從四川旅游第一城成都到著名旅游城市樂山。這是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召開后,推動“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形成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四川旅游主動擁抱世界的開放姿態。
一個地區旅游經濟是否強大,入境游是重要衡量指標。四川發展入境游的思路成竹在胸,“請進來”+“走出去”——打好旅游營銷“組合拳”,“國際范兒”大營銷理念推動著四川邁向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2003年起,四川連續舉辦若干屆高規格的旅游發展大會,實現四川旅游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旅游發展模式,還激活四川“以節促旅”。
得益于過去鋪就的發展基石,旅博會、國際文化旅游節、全球旅游網絡營運商合作交流會,一個又一個國際展會吸引著世界旅游界。于是,亞太旅游協會第64屆年會、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2016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紛紛落戶四川。
世界都知道四川是熊貓的故鄉,憑借大熊貓的熱點,四川旅游境外營銷近年來走遍亞洲、歐洲和美洲,讓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知道“四川,不僅僅有大熊貓”。
以“不僅僅有大熊貓”為核心吸引力的四川入境游愈加紅火,從2014年起,四川入境游人數以每年超過30萬人次的速度增長,去年四川共接待入境游客336.2萬人次,同比增長9.9%。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四川旅游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架起友誼橋梁。今年,2018“熊貓走世界·美麗四川”旅游推介活動走進巴拿馬、墨西哥、摩洛哥、土耳其、以色列等國家,每到一地都掀起“四川熱”。